1986:学霸的黄金年代

第122章 刷满好感度(1 / 1)

裴瑜自己都没发现,其实她早就把身边人的好感值都刷满了,所以跟室友们相处得特别融洽。 这不仅仅是因为她长得好看,更重要的是她毫不吝啬,动不动就分好吃的给大家,这点在八零年代可是非常加好感分的。 现在大家的生活条件都差不多,日子过得紧巴巴的,穷得很平均。 要是北大的学生们毕业几十年后翻出刚入学时的照片,估计都会吓一跳,忍不住感叹:“天啊,当年我怎么这么瘦?” 几十年后的照片,和他们现在的本人相比,完全不像同一个人。 现在几乎可以用“你怎么那么瘦啊”来形容每一位同学。 学子们考上北大之后,虽然国家会给助学金,家里也会补贴一些,但每个月的生活费也就25到35块钱。 其中光是买书就要花掉15块左右,剩下的生活支出只能说是勉强够用,吃饭过日子都得精打细算。 北大每个月给女同学发28斤粮票,男同学的粮票更多一点,有32斤,不过这些粮票不能直接在食堂用,得先去换成饭票才行。 校内食堂的饭票分四种,菜票用来买菜或者副食,面票用来买馒头和面食、米票用来打米饭,粗粮票用来买玉米粥之类的粗粮。 换饭票还得添钱,用一斤粮票,再添两毛钱能换一斤面票;要是添一毛六分钱,能换一斤米票;要是只添一毛三分钱,那就只换一斤粗粮票。 一张面票可以换到一个馒头,一张米票能打一份二两的米饭,一张粗粮票能盛两勺玉米糊糊。 南方同学习惯吃米饭,饭量一般都不大,早上喝二两粥,中午晚上各吃四两饭或者面食,一天下来最多吃一斤。 这么算下来,每个月男生32斤、女生28斤的粮票绰绰有余。 最费钱的就是买菜票,想省钱也主要是少用菜票。 多吃饭,少吃菜,女同学一般每月能省个七、八斤粮票出来。 不过这些粮票也就够在食堂填饱肚子,要是想偶尔去下顿馆子改善伙食,那可就远远不够用了,只能过着饿不死也吃不好的日子。 就连宿舍楼下的煎饼果子,都要用掉七斤粮票才能买一个。 也就是说,饭量小的女孩子省吃俭用一个月攒下的粮票,也就刚够换一个煎饼果子解解馋。 除了换个煎饼果子解馋以外,省下来的粮票还能跟小贩换点好东西: 可以用来换换双时兴的漂亮袜子穿,也可以用来换生鸡蛋,然后偷偷在宿舍用电加热器煮鸡蛋,宿管阿姨一来就赶紧把电加热器藏起来。 一枚没盐没味的白水煮鸡蛋,对现在的北大学子们来说都是难得的享受。 每逢中午或者晚上的休息时间,总能看见几个手脚麻利、身手敏捷的大嫂,趁着宿管阿姨打盹的功夫,猫着腰悄悄溜进女生宿舍楼。 她们熟门熟路地穿过晾满裤子、裙子、衬衫的走廊,挨个儿轻敲宿舍门,压着嗓子吆喝: “粮票换袜子喽~” “新鲜鸡蛋,拿粮票来换~” 寝室里的同学们听见动静就赶紧开门,生怕错过难得的“地下交易”。 只有在女生宿舍楼里,才能经常看到这种大嫂们偷偷溜进来做生意,在男生宿舍里,就很少见到有大爷去换粮票。 男生们的饭量大,发的粮票都不够自己吃,哪还有多余的拿来换东西啊。 所以不止是同学们,就连小贩们也都爱往“公主楼”跑,知道这里才有生意可做。 同学们都特别节省,几乎不会额外花大价钱改善伙食,除非是家里特别有钱的,要么父母是当大官的,要么是做生意的老板,或者是外企高管的子女,这种只是极个别的同学。 绝大多数同学都舍不得为了一口好吃的花钱,省下来的钱要么买书,要么干脆攒起来,缓解家里的经济压力。 有天裴瑜在宿舍里泡了一碗方便面,香料的味道过于霸道刺激,馋得左邻右舍的同学们都坐不住了,一个个假装路过138宿舍,探头探脑地往里瞅,有的干脆直接进来串门,就为了多闻几口这诱人的味道。 还有学姐们在宿舍走廊上大谈觅食经验,如果到了期末考试周,可以走到北大西南门外马路对面的长征食堂,好好地犒劳一下自己。 别看挂着“食堂”的名头,其实长征食堂是个小餐馆,专门卖现炒的小炒菜。 长征食堂的熘肝尖特别香,吃上一顿能让人满血复活,而后精神抖擞地去考试。这可是学姐们压箱底的考前必吃清单第一名! 在这种几乎所有学生都热爱美食又吃不到美食的环境下,裴瑜时不时打打牙祭,而且从不吃独食,每次都会顺手投喂舍友们各种零食小吃。 自从和裴瑜住在一起之后,舍友们再也没有饿着肚子入睡过,感动得她们恨不得抱着裴瑜说自己飘零半生,只恨未逢明主,公若不弃,愿拜公为义母了。 来自农村的许丽华,为了多省点粮票,平时吃饭的配菜只有腐乳。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学二食堂的腐乳最少只卖半块,要2分钱,许丽华买了之后分两天吃,一天只吃四分之一块,也就是只要花1分钱。 看到许丽华的生命体征维持餐后,裴瑜实在心疼她,每天都会有意无意地在宿舍里分享更有营养的食物。 因为裴瑜没有厚此薄彼,全寝室的人都能分到一份好吃的,许丽华不会因此生出家境不如别人的自卑来,只是愈发感谢裴瑜的照拂。 开学后的第一个月,在裴瑜的每天投喂下,许丽华节省下来的粮票最多,足足有十二斤,手臂不再瘦到能看见骨头了。 许丽华从来不换袜子或鸡蛋,她把节省下来的粮票全都换成了挂面,想等放假回家的时候,把挂面带回去。她说在她的家乡,挂面是稀罕物,送给亲戚们是很拿得出手的。 美食加上美貌的影响力堪比原子弹,在嗷嗷待哺的五个舍友们的强力推举下,裴瑜就这样成了138宿舍的寝室长。 虽然大家都穷得很平均,但是精神是充实和乐观的,对未来生活充满了希望。 有天晚上,裴瑜又请大家吃了长征食堂的熘肝尖。吃饱喝足后,大家躺在宿舍里夜谈。有人突然问:“要是哪天突然发了笔横财,比如中了五万块钱,你们第一件事想干什么?” 舍友们七嘴八舌地说:“那肯定先去王府井的书店,把喜欢的书统统买回来,装满一卡车!再买几个大书柜,把书都摆进去,沿着墙放一整排。天呐,想想就开心!到时候肯定高兴得连饭都顾不上吃了。” 裴瑜看到舍友们对书的狂热,深感不应该浪费系统知识库里的资源,便询问她们都想看哪些书,她都可以背给大家听。 这种过目不忘的技能又引来了舍友们的一阵惊呼,连着把“公主楼”的其他同学们也都吸引过来听裴瑜讲了一晚上的书。 裴瑜讲得口干舌燥,喉咙发哑,可看着同学们求知若渴的样子,一直不忍心停下来,直到快熄灯了,才催促大家赶紧回去洗漱。 一夜之间,裴瑜刷满了整栋女生宿舍楼的好感值。 大家都在传31楼里出了个能把所有书倒背如流的大才女,人长得还特别好看,时不时会和人分享好吃的。 这些话传着传着,越来越远离事实了,不知道为什么,大家都坚定地以为裴瑜是中文系的学生。 后来大家终于弄明白,各大报纸上连日刊登的华国第一位IMO金牌女得主就是裴瑜本人,而不是其他同名同姓的同学之后,裴瑜又收割了一波难以置信的惊叹声。喜欢1986:学霸的黄金年代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1986:学霸的黄金年代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