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成忙道:“我去,你在这等着。” “我记性好,查得快。” 江成一想也有道理:“那你站我后边,别出声。” 两人并肩往外走。 阿昼和云星面面相觑,去干嘛?能不能解释一下。 他俩还听得云里雾里呢! “公子,那我......”阿昼忍不住出声。 “你们在这等着!”江成头也不回。 他带着林知夏来到之前那个茶馆,进到密室,拿出一套玄色飞鱼服让林知夏换上。 林知夏接过衣服就往身上套,连官服都不打算脱。 江成拦住对方:“你这样会热死的,而且这官袍要长一截。” 林知夏推开江成的手:“我扎到腰上就好了。” 早上出门的时候,她怕江成这个狗鼻子闻出身上的异味,特意包了几层。 脱了外袍她那两条包成蚕蛹的大腿不就暴露了。 她径直换上,然后背过身,将官服的袍角全部扎进腰带里,腰瞬间粗了一圈。 江成看着对方后腰鼓起来一块,看起来甚是滑稽。 他轻笑一声:“后面没弄好。” 林知夏扭头看向自己的后背。 江成见她弄起来不方便,便直接伸手:“我帮你。” 林知夏瞬间瞪大眼睛,一个华丽地转身,一双手抵在对方胸膛。 “不用,我自己来!” 江成伸出的手刚好搭在对方肩膀上。 两人四目相对。 暗室里,他没有看到林知夏瞬间泛红的耳尖。 林知夏走到一边,将衣袍掀起,快速地整理了一下。 江成无意中看到,对方滚圆的大腿。 随着衣袂飘起,他闻到了一股淡淡的血腥气。 难道是昨晚受伤了?他这般想着。 两人来到三衙粮料院。 夜里,这里只有一个主簿在值守,看到是皇城司的人,他不敢阻拦。 只是在两人进去后,偷偷放飞了侧间的信鸽。 三衙存放着大宋所有军队的名册。 林知夏和江成找到当年招安的山匪名录,一共是一千六百一十名。 而相差的九百名,他们并不知道是哪九百人。 这一千多人还分派在各处,不在同一个营。 每个营的签收簿都是分开的。 林知夏快速地将一千多个人名记下后,开始快速地核对士兵月俸发放记录。 记录上,都有当事人拇指画押及签名。 江成抚了抚胸口,还好,还好! 把林大人带过来了。 这个是让自己和阿昼那个缺心眼的来找,那不知道找到什么时候。 半个时辰后,林知夏已经写下了二十个名字。 这些人的签名不稳定,隔一段时间,就会变一次,很显然是代签的。 她做过比对,代签的笔迹中,有他们所属军都头的笔迹。 而那个拇指性就更夸张了,十几个人的拇指印一模一样,就跟粘贴上去的。 突然,江成耳朵一动,转头看向外面深沉的夜色,一双眼睛似豹子一般巡视四周。 他突然抓住林知夏的手臂。 “怎么了?”林知夏抬头。 “有点不对劲。”江成表情变得严峻。 林知夏转头,那位值守的主簿已不见,位置上只留有一杯冒着热气的茶,还有旁边烧得正旺的炉火。 “这是唯一的原件,若是对方一把火烧了,就没证据了。” 这上面有上万士兵的签名。 可想要全部带走,是不可能的。 林知夏挑出几本,往怀里塞,直塞得胸口鼓鼓囊囊。 浓烟裹着火星从门缝涌入,一支箭矢破空而来,射炸了旁边的炉火。 江成反手将林知夏推向雕花木窗,四指宽的刀锋已挑开三枚淬毒袖箭。 案卷在混乱中被踹翻,墨迹未干的名单正被火舌舔舐卷曲。 “从西窗跳!”江成旋身劈开迎面而来的苗刀,飞鱼服银钱在火光中游龙般闪烁。 四名黑衣人结成刀阵封住去路,第五个径直扑向燃烧的案牍——他们要确保所有证据化为灰烬。 林知夏抓起青铜灯砸碎窗棂,碎木刺进掌心也浑然不觉。 夜风灌入的刹那,她突然折腰后仰,险险避过贴面飞来的毒箭。 江成的刀鞘及时抵住她后腰,顺势将人推出窗外。 林知夏在庭院石阶翻滚卸力,借力撞翻准备放箭的弓手,毒箭斜插进槐树下时,江成已破窗跃出。 五名黑衣人自月门包抄而来。 “闭气!” 江成将毒囊投向黑衣人,旋身踢起井边木桶撞向毒囊。 “嘭”地一声轻响,毒雾瞬间弥漫。 刺客在毒雾中痉挛着抓挠喉咙的场面,比燃烧的粮料院更令人胆寒。 江成趁机揽住林知夏的腰腾空而起,踏过垂花门残垣翻出高墙。 后面火光冲天,远远地,看到有一队士兵正姗姗来迟。 “没事吧?” 林知夏摇摇头。 身后有黑影翻跃,江成却是冷笑一声,从怀里拿出信号弹,朝着天空一放。 这是皇城司紧急联络的信号。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黑衣人显然知道这一点,立即后撤不敢追了。 林知夏紧紧裹着怀里的册子:“可惜了,剩下的那些。” 看着火光冲天的粮料院,江成道:“有这个够了,他们并不知道是哪出了问题,只是出于心虚,所以干脆全烧了。” 江成回过身,看到有血自林知夏掌心流下,将书册的外页都染红了。 “你受伤了。” 他拿出帕子和伤药,正要给林知夏包上,几名皇城卫兵现身过来。 看见是江成,几人低头见礼。 “你们去帮粮料院把火灭了。” 江成说完,看到林知夏目有所思。 “你猜到了吧?” 林知夏嘿嘿一笑:“我可以当作什么都不知道。” 江成把帕子扔给对方:“自己包一下。” 林知夏一边上药一边道:“现在可以证明,确实有人虚报了招安的山匪名额。 这绝不是偶发事件。 要想不被人察觉,必须提前打通各关节,这不禁让我怀疑,所谓“山贼”的真实性。” 江成见对方瞬间就想通了这里面的弯弯绕绕,不禁低头一笑。 两人回到开封府衙。 开封府的记录中,第一次行商报案被抢是在太兴六年。 从那之后,越来越多的行商过客被抢,起先是蜈蚣山所属曲县县衙自己出兵剿匪。 几次未能攻下,才报到上面,请求州府出兵。 当地组织了十几次清剿,均未能成功。 自此,蜈蚣山的山匪便出了名,当地民众说有上千人。 后来蔡雍提起此案,让雷铭去剿匪,就有了这个结果。 如果有五百人是空报,那这山上到底有多少山匪,恐怕只有当事人才知道了。喜欢汴京诡案手札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汴京诡案手札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