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福晋皱紧了眉头:“三哥怎么这样儿着急?”瞧刚刚四爷回来时候的样子,差点都要认不出来了。
胤禛夹菜的手一顿,笑了一声:“三哥头一回办成差事,当然急着回来复命邀功了。”要是换成他在三哥那个处境,他也会高兴成那个样子。
儿子头一回做成了事情,可不得让皇阿玛看一看,让大臣们看一看么?
云秀和云佩开始的时候都没吱声,这会儿就问起他一路上还顺利不顺利。
胤禛说还好:“大多数人都反应都还不错,偶尔也有几个瞧着群情激奋的,都被拦在外头了。”也不是所有的汉人都甘愿臣服于大清的,有人愿意相信大清会叫他们过上好日子,也有恨大清恨之入骨的。尤其是山东那一块儿的儒家思想发展得最好,文人们也都喜欢往那边儿挤。
文臣墨客挤在一块儿,就都爱针砭时弊,大谈国事,言语之中很容易激起共鸣,也更加容易群情激奋。
胤禛说:“我们才刚到的时候,正好碰见路边儿一个大谈特谈的书生,通篇把皇阿玛痛批了一顿,骂得一文不值。”
云秀已经预想到他的结局了。
胤禛怕吓着女眷们,没说到底怎么样,只说:“我们几个出门的时候,皇阿玛其实就交代过我们了,叫不许跟人起冲突,尤其是文人,所以真论起来也没把他怎么样。”
也就是三哥听不下去那些污言秽语,跑上去要和那个文人比试比试。他们几个阿哥里,太子的学问最好,其实就是三哥,他读书读得多,说起话来引经据典,倒是真把那个文人给辩倒了。
胤禛笑说:“完事了以后,三哥指着自个儿说,他是皇阿玛一手带大的,学识也是皇阿玛教授的,他所领悟的那一部分还不及皇阿玛的十分之一。”变着法儿地吹皇阿玛的彩虹屁,把那个书生给噎得不行,气呼呼地就走人了。
这事儿还传到了外头,引起了小范围的轰动,文人们心里头是自豪的——瞧瞧,那些满人鞑子入了关又怎么样,不还得靠着我们汉人治国么,大清的皇帝都潜心研究汉文化呢。
这样的话传出去多了,祭孔庙的流程就顺利了许多。
胤禛也曾心潮澎湃过,到最后却隐隐想明白,满汉之间并不就是全然的对立的,只要能够满足他们所求的利益,那么,他们也是能够和谐共处的。
这话他没在额娘们跟前儿说,自己心里头悄悄记着。
吃完饭坐着喝茶,他们几个小聊了一会儿,胤禛就悄悄和云秀说:“姨姨,我不想再在户部坐冷板凳了。”
a href=quot<a href="https:///zuozhe/py5.html" target="_blank">https:///zuozhe/py5.html</a>quot title=quot江边水色quot target=quot_blankquotgt江边水色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