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雁云脑海里嗡的一声,反应过来时,她发现自己已经停下脚步,秦枫已经往前走。 她连忙追上去:“你在说什么,什么准考证,我听不懂。” 秦枫也停下来:“何正坤不是第一次对我使坏,我防着他,没有帮手他不可能拿到我的准考证。” 甄雁云脸色惨白;“不是我、不是……对不起……” 她终于还是伪装不下去:“你是什么时候知道的?” 秦枫说:“刚刚。” 甄烟云捂着脸痛哭:“对不起,对不起,对不起!” 秦枫叹了一声:“我不明白了,我也不知道自己哪里得罪你了。” “没有,不是的。”甄雁云抬起头来,满脸泪痕:“你很好,是我的错,但我不是故意的,我被人胁迫。” “是关淑梅。” 她急切地解释:“是一个叫关淑梅的人用我妈妈威胁我,我本来不愿意,但是我妈妈连续几天都被人跟踪,她在警告我,我迫不得已才动手。” “所以为什么?”甄雁云崩溃大哭:“你为什么一定要去考试,你为什么一定要去留学,如果你没去考试,就不会有后面的事,我就不用昧着良心……” “求求你,原谅我,再给我一次机会。” 甄雁云颤抖着手,想去拉秦枫的衣袖。 秦枫往后退了一步。 甄雁云的手定在空中,更大的泪珠滑落脸庞。 秦枫看向外国语大学的校门:“到校门口了,再见。” 他转身就走,甄雁云双眼哭得红肿,她猛地擦掉眼泪,一直注视秦枫的背影,没多久视线再次因为眼泪模糊。 她知道,这一声再见,是今后再也不见。 出发前三天,教育部给留学生们放假。 秦枫想了想,还是回家住,他邀请林朝阳一起,林朝阳拒绝了,哪怕只是住在秦邦彦家,他也不愿意。 “你别操心舅舅,舅舅的室友安排了节目给我送行。” 秦枫只好作罢,两人一起去公用电话亭给金素珍打电话,秦枫抢在林朝阳前面说话,等他说完,把电话交给林朝阳时,果然听到林朝阳哭得稀里哗啦的声音。 三天的时间转瞬即逝,秦枫先是和班上的同学告别,再和姜宇川道别,还往老康等人家里都跑了一趟,最后在秦邦彦家吃上一顿饭,三天时间就过去了。 出发这一天,五十几个留学生穿着统一定制的黑色大衣和皮鞋,先是在外国语大学集合,教育部门的同志给留学生们挨个发了一张面值一刀的米元。 这是国家能给的最大的支持。 时隔多年再次派遣留学生,这是全国瞩目的大事件,机场里早早就守着许多记者。 林朝阳摸完头发又摸脸:“小枫,你帮舅舅看一下头发有没有乱,还有我胡子刮干净了吗?” 秦枫哭笑不得:“舅舅,一路上你问了不下十次这个问题。” 林朝阳嘿嘿笑:“我第一次上报纸,不能有闪失。” “没有闪失,你很帅气。”秦枫夸了一句。 教育部的同志招呼大家排队,女同志在最前排半蹲,男同志排后面,中间站着领导人。 咔嚓—— 亮光闪过,留下一张大合照。 又是新的一天,李丰收天不亮就起床,跑到邮局买了一份报纸。 沈秘书一大早来到大院,给秦邦彦带了一份报纸。 庆溪县设计院。 邮递员按照惯例每天给建设局送报纸,江秀英拿着报纸回来,立即被人围住。 “快看快看,我就说头版肯定是派遣留学生的事。” “找到小秦了,哈哈哈小秦越来越帅气了。” 徐所长靠在门边看了一会儿,笑着转身回办公室。 机械二厂里,金素珍特意请了一个小时假,骑着自行车去邮局一趟,回来时,她的挎包里多了一份报纸。 走进开了暖气的质检车间,她才小心翼翼拿出报纸看了起来。 “金姐,今天怎么突然跑去买报纸了?” 金素珍压下勾起的嘴角,状似无意道:“没什么,昨天国家不是派遣留学生了吗,我就买份报纸看一看。” 旁边的同事凑过来:“这有什么好看的……咦?这不是林哥吗?还有小秦也在啊。” 金素珍眉眼染上喜色:“我爱人和外甥之前不是去京市上大学了吗,这次他们都入选了留学生。” 车间里的同事全都凑过来。 “快给我看看,这可是咱们机械二厂走出去的人。” “我早就说过林哥和小秦有出息,现在都能坐飞机出国留学了。” “屁,你当时嘀嘀咕咕说考大学没用,还丢了好工作。” “我那是开玩笑的。” 金素珍眼疾手快把报纸抢回来收好:“要看自己去买报纸看,别挤过来,都回去工作。” 到了傍晚下班,金素珍回到家,林瑞林嘉立即扑上来:“学校老师今天说留学生的事了,老师还给我们看报纸,我看到爸爸和表哥了。” “我还告诉老师和同学哪个是我爸爸,哪个是我表哥,大家都羡慕我了。” 金素珍笑眯眯拿出报纸:“我也看了报纸。” 林瑞林嘉扑过来抢报纸。 金素珍把报纸举起来,摸出一张一角钱:“去再买一张,零钱记得带回来给我。” 林瑞林嘉争先恐后跑出门去。 金素珍拿着报纸走进房间,打开柜子,从层层叠叠的衣服底下掏出一个铁盒,里面装了户口簿、她和林朝阳的结婚证,还有大团结。 她把报纸小心叠好,塞进了铁盒里,又把铁盒塞回衣服下面压着。 留学生队伍转了两次机,终于抵达米国。 下飞机时,所有人的脚步都是飘的,江辉有点晕机,他被旁边的人扶着,白着脸招呼大家集合。 短暂的语言培训后,大家被分派到不同的城市,不同的大学。 秦枫、林朝阳和许贺年都被分派到麻州的大学,秦枫和林朝阳还是同校。 上课第一天,建筑系的助教亲自带秦枫去课室。 “班上正好有一位华人同学,我把你分进他的组,没问题吗?” 秦枫笑着点头:“没问题,谢谢。” 理工大学的建筑系采用分组学习的模式,一般五人一组,有的组是四人,有华人学生的那个组,正好就是四人组。喜欢穿书七零,炮灰手撕剧本搞基建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穿书七零,炮灰手撕剧本搞基建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