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古代儿孙满堂

第48章 开荒旱地(1 / 1)

晚上,一大盆红烧排骨,虽然调味料放得少,可味道比清炒肉可美味多了。 “爹,晚上泡多少黄豆?” 忙里偷闲,老大饱餐一顿,才有空问一问明天做豆腐的事情。 一旁赵三郎道:“爹,明天可以多做一些,今天村上好多人没买到。” 赵清虎考虑了一会,“明天还是十斤黄豆,做出来一半卖给村里,一半送去工地。豆腐虽然便宜,可村上人也不可能天天吃。” 又给众人解释了一番,豆腐日后准备涨价的事情。 升米仇斗米恩,豆腐坊开工之前,豆腐供应绝对不能满足需求,必须日常缺货。 如此一来,等到豆腐坊开工,两文钱六块的新价格才好执行下去。 “家里的房子在盖,你三叔跟四叔帮忙盯着!水田里面青苗也长出来了,接下来咱们家需要开荒。暂时不开水田,先开荒地!明天我带着你们去山坳里面看看那堆肥的情况。二十天内要开荒五亩旱地,用来栽种之前从县城带回来的棉花。” 赵大郎立马拍着胸脯保证,“爹你放心,肯定能开出来。” 一旁赵三郎道:“爹,我跟二哥跟着四叔,每天也没什么事,也能帮着开荒的。” “好!” 赵清虎又想了想,整理了脑海中的思绪,这才开口一一安排。 “开荒旱地五亩,这件事情不能耽搁!” “工地的事情不用你们费心费力,你们三叔、四叔会帮着盯着,我也会看着。” “豆腐的事情,搬家之前,每天磨十斤黄豆便是,暂时不用增产,你们也都先熟悉起来。” “秧田里面的稻秧我看过,大概二十天后就能插秧了,到时候只需要把水田轱辘一下就行。咱们家八亩水田,一大家子一起上,两天时间足够。” “盖房子还有上梁、乔迁新房两场热闹,我都盯着你们不用担心。” “此外豆腐坊的东西我已经从镇上预定了,郑师傅他们还在,我找他问问,顺手就给盖上。” 五个郎一个头两个大,却原来,家里面还有这么多事情。 赵清虎笑了笑,“心里有数就好,你爹我都盯着呢。” 听了这话,众人才松了口气。 家里面有爹当家作主,他们只需要埋头干活就好。 此时,赵清虎一拍脑门。 “差点忘了大事情!咱们要搬家,新房也足够大,需要的家具不少!你们自己房间里面的家具需要多少,回头都报给我。房子盖好之前,王木匠能做的让他做,他做不了的我去镇上木匠铺预定。” “爹,要不你看着买,我们也不懂啊。”大郎挠了挠脑袋。 “也行,你们自己也商量商量,有需求提出来,我看着你们报的东西再往上添加。” 事情赶事情,赵清虎才想起来。 这盖房子跟装修是两笔钱。 他如今是古代农户,没什么装修的必要,墙壁上抹上石灰就行,木质的吊顶隔板什么的,用桐油抹上就行,没有其他花里胡哨的装修。 可是,家具要花钱啊。 不然他们搬去新家睡地上啊? 现在的茅草屋,他晚上睡的就是两块拼凑在一起的木板。 总不能搬去新家,还没有床睡吧。 清水镇虽然偏北,过冬也冷,但是不用砌火炕,杀鸡不用牛刀。 大部分农户,都是用稻草干铺床,上面放上两床棉被,晚上也能保暖。 赵清虎也不会标新立异,前世他也没睡过火炕,也就不堆砌火炕了。 等冬天农闲的时候,还能捡起原主的篾匠手艺,做些东西出来。 ------ 赵清虎再次找到了村长,之前他要八亩宅基地,村长只给了六亩。 如今,他又来了,这一次绝对要多一些。 “豆腐坊?” 村长皱眉,他们绿竹村不小,也不是没有作坊。 王家就有一个榨油坊,每年都能赚些银钱,是他们王家联合开的。 昨天才吃了赵清虎家做的豆腐,今天人就上门来说要建豆腐坊。 “你要多少?” 见赵清虎伸手就比了个八,村长手里面的拐棍也竖了起来。 赵清虎脖子一缩,“那四亩地?” 村长没好气道:“四亩地的工坊,你们家一天要做多少豆腐啊?” “最少两亩。” 赵清虎亮出了底牌,村长点了点头。 一个豆腐坊,有两亩地足够了。 “加盖一个豆腐坊?” 工地,郑师傅脑袋嗡嗡的,这宅子都没盖好,又要弄一个豆腐坊? “两亩地!”赵清虎道。 郑师傅哭笑不得,“也盖成砖瓦房?” 赵清虎摇了摇头,工坊又不是住的地方,用土坯房就好。 “盖成土坯房,不用太高,也要用些石头砖块,就是窝里排水的地方,做豆腐有很多水,泥土地不方便,还需要在地下挖一条排水渠道,方便排水。” 赵清虎用树枝在地上画了几下,大概的需求都有了。 郑师傅点了点头,“那简单,不用砖瓦盖房,木工也简单,只要竖起来几根柱子就好,土胚房快!要盖两亩还是一亩?”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前面一亩豆腐坊,后面一亩围起来,盖成猪圈,我要用豆腐渣养猪。” “多加五天工期,就从厨房往旁边盖。” 赵清虎点了点头,这个安排不错。 土坯房都不用他们这些正经泥瓦匠上,就村里面的杂工就行,他只需要指导指导就行。 豆腐坊,实用就行,不用花里胡哨慢工出细活。 木工也简单,只要柱子横梁足够干燥坚硬就行。 “对了郑师傅,我三弟、四弟家也要盖房子,都是砖瓦房,不过没我家大,就两亩宅基地,盖上合围成院子就好,您计划计划,留下时间跟工人。” 郑师傅双眼一亮,赵清虎这个东家是个大方的。 在他们家干活,没啥麻烦,而且待遇不错。 能再盖两座砖瓦房,他自然乐意。 赵清虎找来两兄弟,让他们跟郑师傅沟通,都是老熟人了,也不是陌生人,沟通畅通无阻。 离开工地,赵清虎去了大郎他们开荒旱地的地方。 绿竹村荒地不少,毕竟,一大片石隆山连同山脚下的土地,都是他们村的。 地势低,靠近水源地的,可以开垦成水田。 地势高,远离水源地,难以蓄水的,只能开垦成旱地。 旱地作物不多,冬小麦、黄豆、油菜、豇豆、绿豆、芝麻都有,但是没有花生、甘蔗、棉花。 大郎他们选择的一片荒地,土地很贫瘠。 即便是春雨贵如油,万物生机勃发的时候,上面也就是稀稀拉拉一些绿草,连灌木丛都懒的来这里生长。 旁边就是村里人开荒的旱地,生活安稳了几十年,绿竹村人口迎来了爆炸式的增长,若是战乱年代,吃都吃不饱,谁有心思生小孩啊。 原主也是托了大渊朝国朝初立的福,否则在老赵家这样的家庭,如何能生下还养活了十个儿女。 村里面人口增多,再贫瘠的荒地迟早也会被开出来。 等这些荒地没了,就会烧林开荒,自古以来皆是如此。 农户别的本事没有,就会种植庄稼,侍弄田地。 再荒芜的土地,施肥养护十几年,也会成为出产不错的旱地。喜欢穿越古代儿孙满堂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穿越古代儿孙满堂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