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清虎看得明白,但是,三郎很兴奋啊。 他感觉,把豆腐坊开到府城,一定能赚大钱。 一家店,能抵得上自家在沿河县的两家店。 赵清虎也为难啊,人教人,难;事教人,容易! 眼看着自家儿子要掉坑里,自己这个老父亲,是提前出手捞,还是等他掉坑里面了再出手捞? 听着三郎侃侃而谈,赵清虎感觉自己选择困难症都犯了。 “爹,咱家来府城开豆腐坊吧,我来负责。”三郎最后给出了总结。 赵清虎瞅了一眼三郎,最后还是点了点头。 你家老爹我有十几万两白银的雄厚家底,不怕你试错。 乖儿子啊,你可一定要记住这一次的教训啊。 假装从袖口,实际上是从空间,拿出了一张面值一千两的银票,递给了三郎。 赵三郎也吃了一惊,一千两? 知道老爹有钱,没想到,老爹这么富有。 “爹,咱家啥时候这么有钱了?” “王老爷给的,你别多问,拿去用就是。” 王员外是好人啊,出手太阔绰了! “好好规划规划,争取早点把豆腐坊开起来。” “放心吧爹,我不会看错的。” 三郎离开后,赵清虎把王三叫了过来。 “三啊,我拜托你一件事情。” “赵大人,这话过了啊,您有什么事情直接吩咐,我家老爷都说了,让我一切听您的。” “我家三郎,估摸着要留在府城开一家豆腐坊!等他赔钱了,你帮我告诉他一句话。” 王三有点懵,开豆腐坊,还会赔钱?还有话交代? 他咋听不懂呢? “赵大人,小人听不太懂。” “你不用懂,三郎要留在府城,我会让他就住在这里,日常你也帮我照顾照顾他,回头我会跟王老哥说的。最多一两个月,他的豆腐坊就会亏损,到时候你帮我告诉他,让他回沿河县,一切有爹在呢!” 瞅了一眼瞪大眼睛的王三,赵清虎补了一句,“听明白了吗?” “明白了!” 王三虽然心中有疑惑,可他很懂,没有多问。 听懂了就行,他一个下人,问那么多干啥? “老爷,您都知道了三少爷的豆腐坊会亏本,咋就不阻拦呢?” 一旁一直保持沉默的老余头开口了,他是实在没想明白。 “你咋提起回来了,老五呢?” “五少爷跟几个同学去吃酒了,我没跟去。” “还挺会玩。”赵清虎感慨了一句,年轻就是好啊,“人教人难,事教人容易,一家豆腐坊,一个豆腐店,几百两银子的事情,能让三郎学个乖,值得!” “对了,你找王三要一辆马车,明日老爷我要单独出门一趟。” “好的老爷。” “老王咋还没回来,不会走丢了吧?” 眼看着都要掌灯了,外面都天黑了,老王就出去打听点事情,咋还不回来? 老王是跟五郎一起回来的。 也不知道这两人是怎么凑到一起的。 看老王的神情,眉毛都紧皱在了一起,事情似乎不顺利。 晚饭的餐桌上,赵清虎把那请帖给了五郎,让他代替自己去参加知府办的文会。 五郎有点懵,这种文会他听说过,可从来没参加过啊。 他也听李秀才提到过,每次府试过后,知府大人会仿照鹿鸣宴见一见新一届童生,彼此认识认识。 可这也来的太快了吗?府试还没开始呢! “不用有压力,你就是代替老爹我去拜见一下吴知府的。” “爹放心,我不怕的。” “好儿子。” 转过眼,赵清虎看向老王。 “咋了,让你打听点事情,咋这样了?” “事情是打听出来了,可是,要把我的东西卖给这些人,有点困难啊。” 王木匠是用了心的,一整天,都在茶楼、酒肆内穿梭,花了些铜板,打听到了一些有用的消息。 这一次的府试,一共有五个人名声很大。 其一,就是庆州府的神童,汪朔。传闻是五岁能诗,七岁能文,是庆州府百年来的第一神童,今年才十二岁,是连知府大人都夸赞了多次的好苗子,板上钉钉能中童生。 除此之外的四人,是下面各县县试的案首,文名也很大,都传到了府城来。 赵清虎乐了,这是好事情啊。 有这样五个精准目标,那事情就好办了。 “那你愁什么?” “我当然愁啊,我大概也能猜出你的意思,把我的东西卖给这些种子学子,等他们中了童生,甚至是日后成了秀才老爷、举人老爷,我这名声不就打出去了吗?可这几个学子,我连见他们一面的机会都没有,怎么卖啊?” “谁让你卖了,卖不掉咱们可以送啊。” “送?白送!” “做生意要有舍有得,咱们先白送,等有了名声,还怕你的东西卖不掉?等这五人全都中了童生,咱们再推波助澜,散播一些谣言,你的这些东西绝对能大卖。” “可我这次就带了八件货过来啊,一口气送出去五件,我舍不得。” “舍不得也要舍得!那我问问你,这八件货你打算卖多少?” 王木匠竖起了两根手指。 “两百两?”赵清虎下意识问道。 “不不不!”王木匠连忙摇头,“二十两,可不能太贪心了。” 赵清虎麻爪了,你好意思啊?当初在王员外家喝高了,你咋说的,堂堂王大师,精心雕琢的艺术品,八件你的预估价格是二十两?你胆子也太小了! “这样,你先把五件送出去,等府试放榜后,剩下三件,每件少于五十两不卖。” “啥?” 王木匠被吓到了,好家伙,一件卖五十两? 他想都不敢想,再说,这八件东西,也没有卖给王员外的精致啊。 他自己都不知道,这些东西这么值钱。 “别啥了,你就听我的!明天你就去打听这些人的住处,到时候以我跟你的名义把东西送出去,等府试过后再说吧。” 老王还是低估了读书人的有钱程度。 这些读书人,能少年成名的,谁家不是地主老财,或是直接就是官宦人家,谁缺五十两银子啊。 至于说寒门,那绝对是少数。喜欢穿越古代儿孙满堂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穿越古代儿孙满堂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