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式册立继承人。
在完成这些之后,李察的皇宫之中陆陆续续又有了三个女人怀孕。
这三个女人生产的孩子李察分别会册封为君士坦丁堡公爵,高卢公爵和不列颠公爵。至于莱茵公国则是帝国皇帝兼任。
等到三个孩子长大成人之后,李察会正式将三人分封在这三个区域。并且帮他们建立公国。
除了这些外,那些立下战功的功臣和血脉骑士们也开始进行分封,战功最高的德莱诺斯被分封为普鲁士公爵,其领地是在莱茵领东北,这一片区域已经被匈人肆虐了很久,李察将其夺了回来。
作为多神教的德鲁伊祭司,其不仅拥有血脉骑士的力量,还拥有一些自然力量,这里原本就有不少信奉德鲁伊信仰的部落,正好交给他管理。
克鲁斯被分封为威尔士公爵,领地在不列颠群岛,后来的威尔士区域。这是李察为未来儿子准备的封臣。
塞恩则是被分封到了日耳曼尼亚,剩下的几个血脉骑士则是被分封在耶路撒冷,小亚细亚和埃及等地。
短短两年的时间,整个王国就变得生机勃勃。
李察拥有了四个孩子。
可以说,整个帝国除了一神教的教皇和红衣主教们,所有人都很高兴。
李察的税制改革以及官员制度,让底层的百姓生活好了很多,税收也降低了很多。这也让不少有远见的民众,咬牙挤出一些钱粮,让家中最聪明的孩子去读书。
另一边,在安排了大量官员之后,李察顺势推出了巡察御史这个职位。
巡察御史的职责就是来监督各地的官员,这是为了防止各地官员在任上横征暴敛,瞎搞一气。
同时巡察御史是所有刚刚考试通过的那些年轻人担任的职位,这个职位可以让这些年轻人在担任地方官员之前了解各地的情况。
年轻人基本上都是热血青年,看不惯很多东西,愿意和地方官员同流合污的也少,绝大多数人都是有一颗热血的心的。
正好可以让这些热血青年去监督各地官员。
李察对帝国的制度差不多已经建立完成了,虽然这套制度看上去也比较完善,但是李察也清楚,没有不灭的王朝,再辉煌的帝国也有毁灭的一天。
所以罗马帝国终究也会毁灭。
只不过李察在帝国毁灭的时候加了几个保险,就算帝国覆灭,李察的那些后人也可以在莱茵公国生活。
而另外的三个分支建立的国家,如果他们运气好的,也会辉煌一段时间。
在李察布置完了之后,一神教觉得情况有些不对了。
因为他们发现不管是多神教还是各地总督们贵族们送去的女人都有孩子了,但是唯独只有他们一神教送去的女人没有一个怀孕。
一神教等到了几年都没有一个和其关系密切的孩子诞生。
而另一边,那位帝国的皇太子却和多神教的关系非常紧密。这样一来,就算是李察死后,皇太子即位,他们一神教也没有重新崛起的机会。
至于说再继续等下去,他们怀疑多神教根本不会给他们机会。
而数十年的时间,足以让大量一神教的信徒老去,这也会让一神教的信仰逐渐缩小。
只要维持一百年,一神教估计就会在很多人心中成为传说了。
面对这种情况,一神教的教皇和红衣主教是绝对不愿意看到的。
为此,教皇亲自向李察请求,对那些一神教送去的女子多一些偏爱。李察答应了,但是一年过去了,这些女人依旧没有一个怀孕的。
这让一神教上下很不安。
但是他们却也没有太好的办法。
至于说向神明进行祈祷,在这个世界规则下,神明回应信徒越来越少了。
当然这里面也有李察故意干扰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一神教的衰落是不可避免的。
一神教使用各种办法想要发展信徒,但是效果并不好,并且伴随着多神教的传播,越来越多的一神教信徒开始转变信仰。
在巴尔干半岛,德鲁伊信仰的传播让一神教教徒越来越少,毕竟德鲁伊信仰能让粮食增产,增产后的家庭也有了让孩子读书的机会。
只要成功读书,并且通过考试,就能够担任帝国的官员,这就相当于完成了阶层跨越。直接从帝国的底层成为了帝国的中层。
这对于底层的民众而言,有着巨大的吸引力。
虽然这个成功率很低,但是依旧有很多民众趋之若鹜。而另一边的一神教,信奉他们并不能让粮食增产,这让他们没有余粮来供应孩子上学。
也就永远都不能参与考核,成为官员。
并且这样的学生基本上都是多神教的,即便是有一些一神教的学生,其数量也是远远不如多神教的。
而最后这些学生担任官员之后,官员中一神教的数量也会非常少,而多神教的官员就会远超一神教。
就算是这些官员不去偏向多神教,一神教也会逐步衰落。
所以在帝国建立十年之后,一神教的信徒数量已经远远低于多神教了。
在罗马皇宫,没有一神教关系紧密的皇子,在外,一神教的信徒逐渐减少,这种情况让一神教越来越感到担忧,一股危机感油然而生。
于是在经过了又一次失望后,一神教内部开始出现了不一样的声音。
“我们不能再这样下去了。”
“继续这样忍耐,我们一神教会彻底趁机,成为历史,而那些异教徒则会成为这片大陆的主人。”
“主的光辉也会因此暗淡,这是我们不能接受的!”
“我们必须要做点什么!”
(本章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