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部落打架到王朝争霸的千年逆袭

第114章 乱世枭雄:曹操的登顶与落寞(1 / 1)

建安十八年(213 年)秋七月,邺城的槐树正落着黄叶,曹操站在新落成的魏社稷宗庙前,看着工匠们将最后一块刻有 "魏" 字的匾额挂上屋檐。他摸着腰间的倚天剑,剑鞘上的螭虎纹已被磨得发亮,忽然听见身后传来天子使者的通报:"陛下聘公三女为贵人,少女留国待年。" 他转身时,嘴角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冷笑 —— 刘协这招 "联姻",终究是晚了十年。 九月的漳水河畔,金虎台的地基刚打好,曹操就迫不及待地登上土台,看着凿渠的民夫们引漳水入白沟。荀彧的侄子荀攸凑过来:"明公凿渠通河,怕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他大笑,声震河谷:"当年袁绍据河北,靠的是粮道畅通;如今吾凿白沟,既利屯田,更利行军,何乐而不为?" 话虽如此,眼底却映着远处的汉室宗庙 —— 那里的香火,早已比不上魏宗庙的旺盛。 最妙的是官制改革。当第一任魏尚书令荀攸接过印绶时,曹操特意说:"此职掌王命出纳,非大才不能任。" 表面是放权,实则将汉朝尚书台的核心权力移入魏王府。那些曾在许都朝堂冷眼相看的老臣,看着六卿官署在魏都拔地而起,终于明白:汉室的三公,早已成了魏王府的摆设。 建安十九年冬,当伏皇后的密信被搜出时,曹操正在孟津渡口视察水军。信中 "帝以董承被诛怨恨公" 的字句刺痛了他,却又觉得可笑 —— 刘协啊刘协,你何时才能明白,这天下早已不是你刘氏的天下?他故意让郗虑去办废后案,看着伏氏兄弟被处决时,突然想起二十年前在洛阳,那个为他说好话的老臣伏完。"陛下莫怪," 他对着空荡荡的宫殿自言自语,"非吾狠辣,乃天命如此。" 建安十九年春,夏侯渊的捷报送到时,曹操正在籍田扶犁。这位亲自耕种的魏王,看着 "兴国屠之" 的密报,手指在犁把上捏出青白:"早 told 毋丘兴,羌胡之事,须以利驱之。" 原来安定太守毋丘兴不听劝告,派范陵入羌,果然引发叛乱。他转身对荀彧之子荀恽说:"你父若在,必笑吾成了预言家。" 语气轻松,却让身边的许褚握紧了刀柄 —— 兴国屠城的消息,早已让羌胡闻风丧胆。 征张鲁的阳平关之战,堪称曹操军事生涯的绝笔。当杨昂的十万大军据险而守,他却在退军时故意让战马嘶鸣,待敌军松懈,解剽、高祚的奇兵已攀着野藤摸到关后。破城那日,他看着张鲁的宝库珍宝,突然想起初入洛阳时的窘迫:"当年蹇硕的马车装饰,比起这,不过是萤火之光。" 却下令将珍宝登记造册,只取了一枚刻着 "汉宁" 的玉印 —— 这是张鲁称帝的证据,更是他向天下昭示 "代汉者当涂高" 的信物。 建安二十一年夏,当汉献帝进封曹操为魏王的诏书送达时,他正在铜雀台宴请匈奴单于。呼厨泉的目光落在他的远游冠上,那是天子新赐的冕冠,十二旒玉串遮住了他半张脸。"单于可知," 曹操举着西域葡萄酒,"昔日冒顿单于写信戏侮吕后,如今匈奴却要向魏王称臣?" 话音未落,殿外传来 "魏王车驾称警跸" 的通报,单于的酒杯在案几上磕出声响 —— 他听得出,这是天子仪仗的规格。 立曹丕为魏太子的仪式上,曹植的醉态让曹操皱起眉头。这个偏爱文学的儿子,终究不如兄长曹丕懂得权谋。他看着司马懿在角落低眉顺目,突然想起郭嘉临终前的提醒:"司马仲达,有狼顾之相。" 却又自嘲地笑笑:"吾在,仲达不过是个尚书郎;吾死,方是子桓的考验。" 殿外的泮宫传来朗朗书声,他知道,自己推行的儒学教育,终将成为曹魏代汉的舆论基石。 建安二十四年春,阳平关的箭雨打碎了曹操的西征梦。刘备据险而守,他看着地图上的定军山,突然想起夏侯渊的首级被送回时,那张被箭矢射穿的脸。"妙才(夏侯渊字)轻敌," 他对张合说,语气里难得有一丝哀伤,"但孤更恨这蜀道难,难如上青天。" 退兵时,他特意命人在栈道刻下 "魏王到此",既是不甘,也是对刘备的警告 —— 这天下,终究还是姓曹的。 建安二十五年正月的洛阳,积雪未化。曹操躺在床榻上,看着卞王后为他梳理白发,突然笑了:"孤当年在谯县骗婚,骗来你这个倡家女,如今竟成了王后。" 卞氏眼眶发红,他却转头对曹丕说:"子桓啊,邺城府库的屯田账册,比玉玺更重要。" 临终前,他望着帐外的军旗,想起官渡的火烧乌巢、赤壁的东南风起,忽然轻声说:"若天命在吾,吾为周文王矣。" 这话,终究没能骗过司马懿。 "建安十八年修金虎台,我亲眼看见曹公站在漳水河边,用马鞭指着河道说 ' 此渠通,北方定 '。" 二十年后,参与凿渠的老匠对孙子说,"他的青釭剑就挂在腰间,离我不过三丈远,却不像传说中那样杀人不眨眼,反而问我们民夫有没有吃饱。"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夏侯渊屠兴国那天,我躲在岩石后,看见一个白胡子将军骑马巡视。" 归降的羌人斥候向曹魏史官回忆,"后来才知道那是曹公,他让翻译告诉我们 ' 降者免死 ',但眼睛一直盯着我们的牛羊 —— 那是要充作军粮啊。" "天子封魏王那天,曹公在殿上故意让冕旒遮住眼睛," 曾服侍汉献帝的宫女临终前说,"我听见陛下小声说 ' 君若效舜禹,朕无恨矣 ',曹公却跪下说 ' 臣愿为汉征西将军 '。这话连傻子都不信,可陛下还是哭了。" 曹操的最后十年,是权力登顶的十年,也是理想与现实撕裂的十年。他在魏宗庙前祭祀时,会对着汉初功臣画像发呆;他在铜雀台上赋诗时,会突然盯着南方沉默不语;他在处决孔融时,会偷偷让人送钱给孔家遗孤。这个集权臣、诗人、军事家于一身的枭雄,最终在洛阳病逝,留下 "敛以时服,无藏金玉" 的遗令,却让天下人记住了他 "挟天子以令诸侯" 的霸气,和 "唯才是举" 的胸襟。 邺城的百姓说,曹公去世那晚,漳水突然逆流,惊起宿鸦无数;许都的老臣说,天子辍朝三日,却在灵前说了句 "阿瞒去,朕真成孤家寡人了";蜀汉的降卒说,丞相诸葛亮曾对着曹操的兵书叹气,说 "曹公奇正之术,吾学其三,可安天下"。 当历史的尘埃落定,曹操的功过早已被无数笔墨评说。他是乱世中崛起的枭雄,是重建北方秩序的能臣,也是戏曲里的白脸奸臣。但那些在屯田区安居乐业的百姓,那些因 "唯才是举" 获得功名的寒士,那些在战乱中得以保全的汉室典籍,都在无声地诉说着:这个被时代推着走的 "治世能臣",终究在废墟上建起了属于自己的王朝,哪怕那王朝的国号,最终不再姓刘。喜欢从部落打架到王朝争霸的千年逆袭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从部落打架到王朝争霸的千年逆袭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