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军赋

第369章 自古慈不掌兵(1 / 1)

日初清晨,整座京城还笼罩在蒙蒙昏暗之中,偶尔能听见几声鸡鸣,市井百姓已经陆陆续续走出家门,准备为一天的生计而劳作。 武家正厅依旧亮着烛火,屋内通明。洛羽斜靠在椅背上,闭目小憩,双眸中隐约带着些许血丝,这一夜他都没睡。 他在等,等荆无命的消息。 君墨竹轻声道:“京城外传来消息,左威卫大营的火被扑灭,算算时间,郭仓应该已经回府了。” “调虎离山的计策只能用一次。” 洛羽眉宇微凝:“机会已经争取到了,就看荆无命能不能从郭府找出密信!” 他有一种直觉,郭仓手里定然有密信,而且就藏在家里!所以墨冰台的人偷偷潜入军营纵火,为的就是让郭仓出府,给荆无命寻找密信争取时间。 “只要有这封信,就一定能找到。” 君墨竹极为自信:“荆无命从未让我失望过。” “将军,我回来了!” 话音刚落,荆无命便从屋外步履匆匆地走了进来。 “怎么样!”君墨竹迫不及待地问道:“找到了吗?” 荆无命咧嘴一笑: “幸不辱命!” “呼。” 洛羽和君墨竹不约而同地长出一口气,成了! 荆无命很懂事地将密信放在桌上,轻手轻脚地退了出去。 两人的目光都落在薄薄又有些陈旧泛黄的信纸上,他们知道,这封信或许就是给崔家定罪的最重要物证! 洛羽沉吸一口气,缓缓摊开信纸,一行工整的小字映入眼帘: 武成梁撤军路线我已泄露给郢军,三天后岭东道两千精锐将会秘密赶赴葬天涧,你率麾下亲信出动,你我联手袭击涧口,断其退路,大事可成! 事成之后,保你入京为官,平步青云! 落款处写着四个字: 岭东,崔钧! 短短一句话就道尽了两年前那场大败的背后隐情,几十个字就葬送了五万精锐将士的性命。 真相揭开的这一刻洛羽没有暴怒,反而出奇的平静。崔钧和郭仓早就被他定性为幕后主使,眼下无非缺的是一个证据,彻底摁死崔家。 至于崔家将大军后撤路线泄露给郢军也在意料之中,不然十万郢军怎么就那么巧出现在葬天涧? 泄露己方机密军务,崔家的行为与叛国何异? 洛羽冷冷地说了一句: “崔钧的书信呢?” 君墨竹立马掏出了厚厚一沓书信,这都是崔钧的亲笔字迹。 他可是岭东道节度使,送往京城的亲笔信和奏折不在少数,这是托景淮从六部卷宗里找出来的。 两人对照字迹,逐一比对,君墨竹一握拳头: “字迹一模一样,确定是崔钧亲笔无疑!而且还有落款为证。再加上孟昌、宋沛、李虎三人的供词,铁证如山。 崔家这回是板上钉钉的跑不了,满朝大臣也无话可说!” 洛羽却不发一言,皱着眉头来来回回地对照书信。君墨竹好奇道: “有什么不对吗?” “字迹确实是崔钧的字迹,但我总觉得有些眼熟。” 洛羽眉头紧凝,心中生出一种异样的感觉。 “眼熟?” 君墨竹琢磨了一会儿道:“会不会是看了太多遍,恍惚了?” “或许吧。” 洛羽甩了甩头,让自己清醒一点,紧握信纸: “凭这封信和我们已经掌握的口供,足以给崔家定罪了。今天休沐,群臣皆不上朝,等天明之后我就入宫面圣,一举扳倒崔家!” “你真的想清楚了吗?” 常如霜的嗓音突兀响起,这位武家主母缓缓步入屋中,刚刚她就站在门口,已经知道了此案的所有真相,老妇人的表情格外凝重,还带着浓浓的仇恨。 “想清楚什么?” 洛羽眉头微皱:“既然真相大白自然该依法定罪,杀崔家父子报仇雪恨。” 常如霜在厅中站定,怅然道: “杀了崔钧、崔清父子两,岭东道的崔家旧部势必会造反,战乱一起,东境便再无宁日。 你父亲身为镇东大将军,这辈子最见不得的事就是百姓遭殃,民不聊生。如果东境沦为一片焦土,只怕你父亲的在天之灵会不得安生吧?” “不然呢?” 洛羽不解其意:“难不成还放过崔家一马?” “或许,或许我们再等等?思考一个万全之策?” 常如霜犹犹豫豫地说道:“想个法子把崔钧的长子还有岭东道的实权官吏都骗到京城来,一网打尽,这样不就可以免除战乱之忧?” “我想过这个问题,可真做起来太难了。崔钧可是老狐狸,绝不可能让所有崔家人同时出现在京城。” 洛羽沉声道: “而且此案决不能拖,郭仓与崔钧早已心生警惕,稍有不对劲便会跑路。若是被他们跑了,再想替父兄报仇就不知道得等到猴年马月。” 常如霜沉默不语,似乎还是在考虑要不要这么快动手。 “姨娘,现在可不是优柔寡断的时候。”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洛羽冷冷地说道: “武家五万将士命丧葬天涧,成了流落他乡的孤魂野鬼,百姓的命是命,他们的命就不是命吗? 说句心里话,在我眼里复仇比任何事都重要,我就是要告诉天下人,武家的人,他们不该碰!谁敢害武家,我定会将其挫骨扬灰! 所以崔家父子我必杀!哪怕日后东境大战我也在所不惜,至于百姓的命,我放过崔家他们就能过上好日子吗?不可能! 复仇之路,本就该是血雨腥风!” “我意已决,姨娘不用再劝了。” 洛羽面无表情地迈步出门: “待天色一亮,我就入宫面圣。我要用崔家父子的人头,祭奠父兄和五万将士!” 常如霜目光闪烁,目送着坚毅的背影渐渐远行,直至消失在视野中。 君墨竹迈前一步: “常夫人今日之言,像是在试探洛将军啊。” “噢?” 常如霜眉头微挑,嘴角挂着趣味:“何出此言?” 君墨竹平静地说道: “夫人平日里疾恶如仇、爱兵如子,五万将士全军覆没的仇你不可能不想报,大将军被贼人陷害至死定是您心中永远的痛。 可现在证据确凿、真相大白,您去却冷不丁地提出缓一缓。 不是试探,又是什么? 晚辈推测,夫人是担心将军最后时刻因为忧心东境战乱而心软吧?” “你确实很聪明,连这一点都看出来了。他自幼长于山村,见惯了民间疾苦,心中对百姓有一种天然的同情。” 常如霜喃喃道: “有同情是好事,会让他勤政爱民、体察民意,可有时候也会影响他的决定。 都说得民心者得天下,可自古以来慈不掌兵,如今天下大乱,太过仁慈并非好事,手段狠一点,方能令敌人畏惧。 想要在乱世博得一线生机,非杀得血流成河不可!” 说着说着,常夫人欣慰一笑: “幸好,他比我想象的要狠辣,该心软的时候心软,该狠的时候就狠! 成梁生了个好儿子啊。” 君墨竹轻笑一声: “若非雄主,晚辈又岂会心甘情愿地追随左右。” “哈哈哈。你一个,萧少游一个,还有陇西许许多多的将士都是心高气傲之人,他若是没点本事,岂能将你们都招至麾下?” 常如霜大笑一声: “放心吧,跟着小羽,不会错的。”喜欢从军赋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从军赋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