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多亏了苏曳阿哥啊! 这位太监大方接过托明阿的贿赂银子,笑容满面。 “翁同书接旨。” “皇上口谕,翁同书朕派你来江宁,是督促江北大营防务,不是让你帮弄是非,不是让你搞权力倾轧的,你的圣贤书读到哪里去了?这个差事你也不用办了,立刻回京!” 这里面没有说什么惩罚之类的,这是皇帝对汉臣大致的体面。 “德兴阿,皇上口谕。” 太监:“圣躬安。” 德兴阿叩首道:“奴才,谢主隆恩。” 哪怕是惩罚的圣旨,还是要给银子,但是这个太监反而不收了。 不仅仅是笑容满面了,也没有了矜持,反而露出几许谄媚,来到苏曳面前,弯下腰道:“奴婢给苏曳阿哥请安了。” 接着,他立刻要行礼。 苏曳道:“我已经写了一份密奏,这里面有关于我对整个战局所有的看法,委托公公带回给皇上。” “奴才领命,这就回京把密奏给皇上。”说这话的时候,他望着苏曳,流露出一丝渴望。 这算是官场陋习了,但苏曳现在也无力阻止,于是他笑道:“倒也用不着这么着急。” 接下来,托明阿大摆宴席,杯筹交错。 而德兴阿和翁同书,乘坐一艘官船北上。 官场之上,成王败寇,没有什么好说的。 翁同书愤恨道:“无能之辈,误国误民!” 翁同书道:“这段时间你看到苏曳新军了吗?” 翁同书道:“对了,压根不像是大清的军队,拥有这样的军队,是福是祸还不好说,只怕这位苏曳阿哥,所图甚大。” 翁同书道:“且看以后,且看以后!” 在扬州接受了三天的热情款待,并且发了一笔横财后,这个太监这才依依不舍地回京了。 这份密奏,洋洋洒洒几千字。 并且言明,防守扬州之战,他一千七百人,发逆一万六千多人,是真的。 但发逆主动退兵,并不是打不下来扬州,而是天京之内发生了变故。 所以,千万不要因此小觑发逆军队,也不要高估自己的新军战斗力。 还是苏曳,还是苏曳啊。 紧接着,苏曳说出了对整个战局的看法。 整个苏南,也稳如泰山。 但是江南大营的主力损失不大,至少还剩下七八成之多。 所以接下来,发逆内部会迎来一场激烈的内斗。 一定要给发逆创建一个安稳内斗的环境,不要让发逆重新将矛头对准朝廷。 半年之内,天京之内,一定会发生剧变。 江南大营可以从容重建,同样三年之内无忧。 顿时间,皇帝的焦虑缓解了大半。 …… 都在担心,发逆大军会不会乘胜追击,会不会趁着江南大营崩溃,出兵攻打苏南富裕地区。 如果皇帝没有收到苏曳的密奏,只怕对这个提议也非常动心。 “诸位稍安勿躁,江南大营虽然被破,但主力犹在,发逆内斗正酣,苏南和浙江财税重地,还是稳固的。” “朕都不慌,你们又慌什么?” 如果没有记错的话,前几日最慌的人不是我们吧? 害怕苏曳判断得不对,害怕自己被打脸。 天可怜见啊,清廷终于朝天京派人了。 而接下来发生的一切,仿佛完全应征了苏曳的判断一般。 江南大营那些幸存的兵力,原本惶恐不安,觉得发逆大军随时都会追杀过来,结果根本就没有。 皇帝下旨,江南提督何春,加钦差大臣,督办江南军务,重建江南大营。 苏曳的眼光真是太准了,一切局势,完全就是按照他所判断的那样发展的。 …… 于是,迫不及待他直接下旨,让苏曳回京! 苏曳犹豫片刻,决定带王世清和兆布回京,带着三百马队回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