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献策给沈战讲述黄得功的失败过程。 “黄得功率十万明军入浙江平叛。 浙党支持的地主武装接近三万人。 黄得功前两次大战斩杀一万七千多叛军。 叛军退守浙南,黄得功打算一鼓作气将对方歼灭。 就在双方第三次大会战之时,左良玉父子斜插到黄得功的背后。 若是让左良玉父子截断了北返的退路这黄得功必死无疑。 于是黄得功果断选择了撤退。 双方激战三天三夜。 黄得功终因兵少而不敌,损兵六万后败走南直隶。 如此,黄得功的总兵力从十六万下降到十万。 他除了在南直隶龟守不出外无太好的办法。 不过以属下来看黄得功能守住南直隶半年都算天大的本事了。 那左良玉已经……” “已经在大肆扩军对吧?”沈战问道。 宋献策无奈,这是阻止不了的事情。 “是啊,东林党、楚党、浙党同时出钱。 左良玉已扩军到四十万人。 且这厮鸡贼地退出了湖广战场。 这样他就可以专心攻打南直隶。 而黄得功能用于南直隶防守的兵实际上只有七万。 其余的兵还要守护大运河沿线的安全。 七万对四十万,属下实在想不到黄得功能赢的可能!” “陛下糊涂啊!”沈战郁闷地砸着手掌。 如果崇祯不三番四次催促黄得功进兵。 那么他就不会折掉这六万兵。 有了这些兵在手黄得功守住一个南直隶大有希望。 现在一切都JB完犊子了。 左良玉和左梦庚父子以五倍多的兵力进攻南直隶。 南直隶半年之内必失! “本都督都了解了,军师下去休息吧!”沈战平静地说道。 事情发展到这里已经没有讨论下去的必要了。 在多尔衮正式抵达通州城之前,沈战下定了一个决心。 他要亲自率军出征南直隶。 这里要注意,沈战只想保下南直隶,而不是整个南方。 大明真正的敌人始终都在北方。 沈战不可能在南方耗费太多的精力。 大明的南直隶相当于后世的江苏+安徽+上海。 上海的面积小暂且不提。 江苏和安徽无论在哪个朝代那都是产粮大省。 由这两个省合并起来的南直隶粮食产量稳居大明十五个省的首位。 一个南直隶能养活7500万张嘴。 沈战实在是舍不得这个大明第一粮仓。 这是沈战出兵的第一个原因。 而迫使沈战出兵的第二个原因便是南京城。 南京城的政治价值极大,它可是六朝古都。 这六朝分别是: 东吴 东晋 南宋 南齐 南梁 南陈 一旦让左良玉的大军占了南京城。 那么士大夫集团立刻就可以推一位大明的藩王上位。 这原本历史中的南明不就有了嘛。 北明和南明同时存在也不是多么离谱的事情。 【大明皇帝昏庸,背弃祖制,数典忘祖!】 【士大夫集团拨乱反正推举藩王取而代之!】 【一切的努力都是为了让大明千秋万代(让铁三角集团继续敛财)!】 这个借口够不够充分? 至于说藩王的人选,嘿嘿,那玩意大明多得是! 福王朱由崧 潞王朱常淓 唐王朱聿键 随便拉一个出来就是不错的傀儡皇帝。 崇祯真的有那么重要吗? 答案是NO! 在大明的南方根本就没人吊崇祯皇帝的名号。 皇帝的命令过不了黄河。 这话说得有点夸张了。 但皇帝的命令绝对过不了长江! 所以说,为了保住南京城沈战非出兵不可。 否则,大明大概率会分裂为南明和北明! 沈战将自己的想法跟李岩和宋献策两位军师说了一下。 李岩和宋献策立刻根据沈战的决定给他出谋划策。 李岩:“既然大都督已经决定出兵南直隶。 那么我军最应该做的是事情就是惜兵。 如果能不费一兵一卒直接将多尔衮吓跑便最是完美!” “然也!”这正是沈战心中所想。 宋献策看向沈战试探着说道: “多尔衮此来的目的是抢夺粮草物资。 大都督是否能接受给多尔衮一大笔好处。 然后让对方滚回关外?” “不可!”沈战和李岩同时否定道。 “唉!”宋献策轻叹一声,“确实不可! 现在是满清最虚弱的时候。 他们不仅损失了三万二千多最重要的兵员。 还损毁了无数的粮草和兵器物资。 如果就这样把他们赶回去八旗军必然一蹶不振。 估计多尔衮两年时间都缓不过来这口气!” “不是两年,是五年!”李岩纠正道。 看到宋献策不信自己的说法,李岩又多解释了一句。 “大都督堵死了大明向建奴的走私通道。 满清政权将出现严重的物资匮乏。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他们自己的生产力又十分低下。 这种情况下多尔衮想恢复元气没有五年绝无可能!” “嘶!”宋献策顿感牙疼。 他此时才深刻体会到沈战打击走私对满清的伤害是多么巨大。 至此,第一个基调定下来了。 沈战不同意以物资换取多尔衮的撤退。 那怎么办,打跑多尔衮吗? 显然不现实! 沈战在通州城有一万七千人出头的兵力。 杜寒在北京城内休整后还能拉出一个3300人的步兵营。 至此锦衣卫的预备役部队就消耗光了,全都转化成了战兵。 那么沈战能凑出来的总兵力就是两万一千人。 多尔衮有多少兵呢? 他自己带过来两万五千人。 多铎的大营里有两万七千人。 兄弟俩合兵一处后有五万两千人。 沈战欲用两万一千人击败多尔衮的五万两千人。 这也就是在梦里想想,现实中根本不可能发生。 再说了,李岩已经给沈战定下了大的基调。 要惜兵,不可再发动大规模会战。 用物资送神不行。 提着刀上去硬砍也不行。 李岩和宋献策两位军师头大如斗,一时想不出退敌的良策。 反而是沈战没心没肺地笑了起来。 “二位军师莫急,本都督还有第三条路可走!” “大都督快说说是何妙计!”李岩和宋献策抓耳挠腮地追问道。 “话聊!”沈战脸不红心不跳地说道。 “卧槽!”李岩和宋献策同时懵逼。 大都督诶,您可长点心吧。 那多尔衮可是枭雄式的人物。 皇太极死了之后满清不但没有衰落还变得更强了。 请问这都是谁的功劳呀? 答案是三个字:多尔衮。 这样的人物是大都督您能用嘴皮子忽悠瘸的? 沈战:你们对本都督的能力一无所知! 其实,沈战还真就有劝退多尔衮的底气。 他站在多尔衮的立场上想问题。 满清政权的体量相当于是一只蚂蚁。 大明的体量相当于是一头大象。 同样的损失对双方造成的伤害是不一样的。 到目前为止的战争损耗对满清政权来说属于伤筋动骨。 要是再打下去伤筋动骨有可能变成重度残疾。 多尔衮除非脑子坏掉了才会期待一场新的大会战。 八旗兵每多死一个多尔衮都会肉疼得要死。 不过呢,现在清军在人数上还占着明显的优势。 那三十五门红衣大炮也是多尔衮的底气所在。 所以,沈战猜测多尔衮一定会虚张声势。 利用五万二千八旗大军尽可量地向明朝索要好处。 不给就恐吓你,直到你乖乖交出财物为止。 这基本上就是多尔衮会使用的套路了。 多尔衮恐吓! 我沈战话聊! 大家都是一路人,谁也别说谁。 最后比的不是拳头而是舌头,因为谁也不想真打。 “鹅鹅鹅!”沈战越想越好笑,甚至笑出了猪叫声。 当沈战跟李岩和宋献策说明了这里的弯弯绕之后。 两位军师大人被雷得外焦里嫩。 玛德,玩政治的果然没有好东西,一个个坏得狠。 毒谋士李岩郑重提醒道: “大都督,既然最终的走向是谈而不是打。 那就一定不能让陛下参与此事。 否则……” 否则以崇祯那个二逼的水平百分百会钻到盆底下去。 沈战笃定地说道:“二位军师放心好了。 吾已经给陛下发了战报。 此战必须血拼到底,没有任何讲和的可能!” “啊!!!”李岩和宋献策心说大都督你这不是欺君嘛。 宋献策为沈战操心道:“大都督不可啊。 一旦多尔衮完好无损地退走。 您这欺君之罪便无法洗脱了!” 沈战脑袋瓜子摇得跟拨浪鼓似的。 “非也,非也! 多尔衮在前面跑,我可以在后面追。 他全员骑兵丢弃辎重。 我追不上很正常吧? 但这个击退建奴的功劳肯定是属于本都督的!” “无耻至极!”李岩和宋献策同时在心中骂道。 他玛德这种情况真要是发生了。 那么沈战和多尔衮之间就是赤裸裸地假打。 后世的歌手们假唱就已经够无耻的啦。 他喵的你们竟然带着几万大军假打。 这不比假唱还无耻一百倍? “鹅鹅鹅!”想到这一幕的沈战三人均大笑不止。 五月初五下午,多尔衮率两万五千大军抵达通州城北门。 多尔衮抵达后不久一封书信送进了沈战的帅帐。 “报大都督,多尔衮给您送来了他的亲笔信!” “这兄弟,未免太心急了吧!”沈战轻笑着接过了书信。喜欢大明抄家王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大明抄家王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