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完这些,周忱带领几名工匠与工部官员开始对路面做最后的检查。 工部官员也同步记录路面状况,这些项目均由建筑公司承建,尽管隶属于工部,但运作并不归工部直接管理。 工部主要负责验收结果,收集相关资料,为后续验收做好准备。 朱瞻基没久留,他可不是那种没事找事的闲人,家里还有两位需要陪伴的小*等着呢。 他自然不愿同那些爱凑热闹的人一起迎着寒风站着。 刚踏入仪凤门的朱瞻基,还未缓过神来,就被一名太子府的小太监拦住。 “太孙殿下,太子殿下请您过去。” 顺着太监所指的方向,朱瞻基注意到太子的车驾竟然就在不远处候着,显然是在等他。 他心中疑惑,不知父亲又要玩什么花样,但还是随太监去了。 马车里,朱高炽舒适地倚在软垫上,手中翻阅着《大明日报》。 朱瞻基瞄了一眼日期,正是今日。 自父亲将报纸做得有声有色后,他对这份报纸的兴趣便淡了不少,除非有大事发生,否则朝政部分大多由朱高炽自行处理,而他本人也是闲时才偶尔翻阅一下。 察觉儿子目光落在报纸上,朱高炽递给他另一份:“看看?” 朱瞻基接过报纸,最近并无大事,朝政新闻及赈灾报道都减少了许多。 随着赈灾资金到位,受灾百姓已得到妥善安置,近期应天附近甚至鲜有难民涌入。 朱瞻基对此并无惊讶,既然是花钱,总该有点效果吧? 朱高炽见儿子专注朝政,说道:“各地记者已陆续前往灾区,靠近应天的地区灾情基本稳定,记者们带回的消息与报纸内容一致。 不过偏远地区的状况尚未传来。” 说着,朱高炽面露忧色。 作为多年监国者,他知道每逢大灾大难,总有人想趁机谋私利。 即便派了监察御史下去,但在遥远之地,监管仍难以到位。 “这些事不可避免,但记者们已在路上,早晚能揪出那些蛀虫。” 朱瞻基回应一句,继续阅读报纸。 他对这类事兴趣不大,“水至清则无鱼”,无论哪个朝代,都无法杜绝此类现象。 他所能做的,不过是发现一起严惩一起罢了。 “你对那些记者倒是相当信任啊!” 朱高炽看着儿子这模样,忍不住摇头叹息,心中满是无奈。 记者的事眼下还未见成效,可他儿子却已信心满满。 然而朱高炽心中有所顾虑,朝廷派来的御史监察虽不少,成效虽好,但时间一长,总有人能找到应对的办法。 记者一事在他看来也是如此,他只盼着这次能多抓些人,狠狠震慑一下朝中的官员。 想到这儿,朱高炽便不再继续这个话题,转而说道:“近来报纸卖得愈发迅速了,你安排的那些报童,刚从报社拿出几十份报纸,就被堵在门口抢购一空。 不少人买不到,就直接跑到报社去,报社印多少他们就买多少。 有时印刷跟不上他们的购买速度,他们就在报社门前排起长队等待。 如今报社的报童也不用走远了,只要把报纸拿出来就能立刻卖光,一个个都乐得合不拢嘴。 这样赚钱的速度,可不比大人差。 这事下面的人已经向我反映多次了,我想着不如扩大报社规模。” 朱高炽提到报童时,脸上带着哭笑不得的表情。 毕竟这种赚钱方式实在太简单了,拿着报纸出门就能赚钱。 那些孩子一次能拿几十份,这样一来,报社门口一趟下来就能挣几十文钱。 比起一些大人,这赚钱的速度丝毫不逊色,甚至更胜一筹。 朱瞻基听后也忍不住笑了,说道:“报社确实该扩大规模,不过那些报童就不用管了。 这些孩子本就贫困,靠自己劳动挣点钱,即便轻松,也是他们应得的。” “而且,一天的报纸就那么多,这么多孩子分,其实每人也分不了几文钱。” 应天府作为大明的文化中心,这里的读书人和朝廷官员中识字的实在数不胜数。 起初报纸刚出现时还好,但随着热度上升,以目前报社的规模,显然难以满足这么多人的需求。 朱瞻基对此早有预料,停顿片刻后问:“父亲,关于报社设立分社的事,您有计划了吗?” 朱高炽听完儿子的话,并未直接回答,而是接过他手中的报纸,翻到背面,指着原本的诗词歌赋版块后新增的小版块说道:“你看这里!” 朱瞻基微微一怔,随后顺着朱高炽所指的方向望去,立刻察觉到那新增的部分内容: “自古以来,凡欲有所作为者,何曾离得了贤士良才相助?及至得遇贤人,往往出身乡野之间,并非侥幸相逢。 今大明日报初创,急需贤能之士。 无论大明各地,各分社均需招募四五名编辑,无须担忧,诸君若能助我发掘潜藏之才,唯才是举,我必重用。 ——大明皇太子朱高炽”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父亲,这是您撰写的内容?” 朱瞻基凝视着这份古朴的招贤榜文,同样感到惊讶。 他原本以为自己还未开口,朱高炽却已抢先一步筹划周全。 朱高炽见朱瞻基出神,嘴角浮现笑意:“你别忘了,前几天我在娱乐报上刊发的那份启示反响很好,好几位商贾因此联系报社。 恰好我也需要一批人手去管理那些分社,虽然之前派了不少人出去,但要全面铺开两京十三省的布局,总该兼收并蓄,吸纳更多有用之才。” “妙极!实在是高明!” 朱瞻基由衷赞叹,换了旁人,即便得知此事,怕是也不会联想到以这种方式招募贤才。 “你这小子……哈哈……” 看着朱瞻基竖起的大拇指,朱高炽笑得合不拢嘴。 恰在此时,马车轻微晃动后骤然停下。 “已经抵达!” 朱高炽面露喜色说道。 “这么快就到太子府了?” 朱瞻基满心狐疑,刚想询问,便听见门外传来恭敬的通报声: “太子殿下,鸡鸣寺已到!” “鸡鸣寺?” 朱瞻基略感诧异,随即看见朱高炽已然先行下车。 马车停在一座宏伟的寺院门前,朱高炽推开近侍扶持的手,径直步入其中。 见朱瞻基未跟上,他回过头催促道:“怎么还不进来?” “来了!” 朱瞻基这才明白为何朱高炽会特意等候,能让这位一向不拘小节的父亲如此郑重其事的,整个应天府也屈指可数。 而在这座寺庙中,唯有鸡鸣寺的那位高僧。 “方丈大师!” 朱瞻基陪着父亲踏入寺门,立刻大声喊道:“不成体统!” 朱高炽听见儿子的声音便轻轻斥责:“这么大座寺庙,你不喊,我岂不是要四处寻觅许久!” 朱瞻基满不在乎地回应一句,随即又提高了音量:“老秃驴!” 话音刚落,前方禅房的木门被缓缓推开,一位身穿黑袈裟、年约六七十岁的老僧人缓步走出,面带笑意。 朱高炽微微颔首致礼:“贫僧见过太子殿下。” “少师不必多礼。” 朱高炽笑着止住对方的礼数。 朱瞻基瞧见二人寒暄完毕,便嬉皮笑脸地说:“几日不见,你看起来愈发年轻了啊。” 眼前的这位黑衣僧人非同一般,正是以一顶白帽与朱瞻基祖父结下深厚缘分的传奇人物,人称黑衣**的姚广孝。 他不仅是太子少师,还是僧录司左善世,曾是朱瞻基幼年的导师。 听闻朱瞻基之言,姚广孝淡然一笑:“若让你祖父听到这话,定会更加欢喜,待他归来,你可多与他分享此类趣事,说不定还能得到些赏赐呢。 只是如今,老衲这儿只余一座庙宇,实在拿不出什么了。” “绝不可能,你是咱们大明最富有的和尚,随便挤出点碎银子,就够我花上一阵子!” 朱瞻基笑着说道。 “你这孩子怎如此对你师父讲话?” 朱高炽见父子俩玩笑开得太过,心中虽无奈却也想制止。 姚广孝摆手示意无碍,随后引导他们进入一间禅房,并亲自奉上茶水后才问朱高炽:“不知太子今日来访所为何事?” 朱高炽啜饮一口茶,嘴角扬起一抹笑意:“还不是这小子,他近来捣鼓出个叫‘水泥’的东西,据说能将沙子变成石头,在仪凤门外修建了一条通往江边的大道。” “水泥?” 姚广孝闻言微怔,满脸困惑。 朱高炽轻声说道:“这水泥不仅可造屋,还能成玻,透明如晶,筑温室,冬日亦能育菜。 然我更倾心于水泥,若真能使沙砾化为坚石,以之修路,必似整块巨岩雕琢而成,不论雨雪风霜,皆能通行无碍。” 听完朱高炽的话,姚广孝沉默片刻,随后朱高炽继续道:“少师博古通今,敢问能否用此水泥铺就一条从应天至顺天的道路?” 姚广孝皱眉思索,虽嘴上没说什么,心里却已生出几分兴趣。 可惜他对水泥所知甚少,仅凭朱高炽寥寥数语难以定论。 沉吟半晌后,姚广孝才开口:“太子,这水泥路可是已经修好了?” 朱高炽答道:“正在建中,从仪凤门到江边码头,约莫四里路,据说五六天就能完工,等水泥凝固,路面便如巨石般坚固。” 姚广孝瞥了一眼在一旁闲适的朱瞻基,眉头微蹙,而后说道:“太子,我对水泥一事并不熟悉,不敢妄下断言,不如等我稍作了解后再谈此事如何?” 姚广孝并非鲁莽之人,仅靠朱高炽的描述,他实在不便多言。 听罢,朱高炽点点头,他也未曾期望立刻得到答复,只是前来通报一声罢了。 见姚广孝答应下来,朱高炽随即说道:“那我过些时日再来向您请教。” 姚广孝点头回应,朱高炽立刻起身告辞。 朱瞻基一时还未从二人简短的对话中回过神来,这时姚广孝笑盈盈地看着他,问道:“你是要回去吗?还是决定追随老衲,从此在寺里做一个看破红尘的小和尚?” 朱瞻基:“………” 白了他一眼,朱瞻基笑着回道:“你要是敢跟我爷爷说这种话,看他会不会把你的庙拆了?”喜欢大明:从监国开始卷疯全世界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大明:从监国开始卷疯全世界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