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洪武帝的崩溃瞬间

第24章 羞耻和愤慨!(1 / 1)

我怎么会生出如此无能的子孙?!” 朱元璋气愤至极,破口大骂,情绪激动得难以自控,唾沫四溅。 双眼布满血丝,全身散发着杀气。 恨不得立刻将**斩草除根,以绝后患。 可是偏偏这个人是他的后世子孙,相隔两百多年。 即便此刻他再愤怒,也无法对那个人采取任何行动。 于是只能将怒火转移到朱标身上。 又一次忍不住,狠狠瞪了朱标一眼。 盯着朱标,大声呵斥起来。 "看看你教出的这等子孙?简直是给我们朱家抹黑啊!" 朱标一脸的冤屈。 "父亲,这不也是你的后人吗?" 此刻,朱标恨不得把这个所谓的后代打死。 不仅让自己这个祖先受辱,更让人愤怒的是,此人种种荒唐行径,简直令人发指。 怪不得韩成说,他的所作所为,硬是让大明国运缩短了几十年。 这确实是少了好几十年! 即便一个皇帝整日沉溺于酒色享乐之中, 明朝也不至于灭亡得这么快。 "那么...咱们这位后代,难道就毫无亮点可言了吗?" 朱标担忧韩成继续批评下去,自己又会无辜遭殃,于是赶紧转移话题。 朱元璋冷哼一声。 "亮点?他做了这么多糊涂事,还有什么值得夸奖的?根本一无是处!" 韩成却摇了摇头。 "皇上,您这话不对。这皇帝虽有过错,但确实也有几处值得称道的地方。" 听韩成这么说,朱元璋不由一怔。 此人干出这么多蠢事,居然还有值得称赞之处? 朱元璋看着韩成,满脸疑惑。 这家伙是不是在说反话戏弄自己? ------------ "您该不会是在开玩笑吧? 这人做了那么多傻事,您竟然说他还有一些值得肯定的地方?" 朱元璋盯着韩成,忍不住开口质问。 听完韩成的话后,他心中怒火难抑。 恨不得亲手掐死这个所谓的后世子孙。 没想到韩成现在却说,这人还有些可取之处。 这让他实在难以接受。 他无论如何也想不明白,这样的人还能有什么优点。 韩成说道:"皇上,我知道您生气,但若仅凭他做过的那些事就全盘否定,未免太过片面。 看人不能只看一面,要全面看待。 在处理国家大事方面,他确实是不行。 他并无称帝之才,却登上了至尊之位。 此事也不能全怪他,毕竟从一开始,他就没被视为未来的帝王来栽培。 真正的皇帝本不该是他。 在他登基之前,从未有人教导他如何成为一个合格的君主。 他不曾研习过治国之术。 所以,他即位后的种种举措,未必都是他的过错。” 韩成的话让朱元璋陷入沉思。 随即,他脑海中闪过诸多往事,许多疑惑也随之解开。 难怪如此!难怪这般! 为何他会采用如此荒诞的手段? 难怪他的行为完全不像一个帝王应有的作为! 原来他从未学习过帝王之道,也没人指点他如何做皇帝。 现在一切都清楚了! 做皇帝也是需要学习的,这中间学问深奥。 并不是人人都像他这般,出身低微却凭实力一步步走到如今,且天赋异禀。 很多事情都需要学习。 想到这里,他不禁将目光投向身旁的朱标。 就像他的标儿这般出色,不仅因为他血脉里流淌着自己的基因,更因为他从小受到极好的教育。 自幼便请来名师教导,他自己也以身作则。 在这种环境下成长,标儿的优秀理所当然。 若是后代子孙都能像他一样用心培养接班人,大明朝定不会走向衰败。 至少绝不会出现那种愚蠢昏庸的皇帝! “那么,你给我说说,这个未被当作皇帝培养之人,是如何成了皇帝? 老皇帝去了哪里? 老皇帝又做了怎样的安排? 在你登基前,谁才是被选定为未来皇帝的?” 朱元璋是个精明的人,仅凭韩成寥寥数语,已猜到了不少端倪。 韩成听闻朱元璋追问,心中浮现出关于那位木匠皇帝的离奇故事。 “这个……陛下,此事说来复杂。 若细细道来,恐怕会让您更加生气。 不如先简单讲一下。 以后若有闲暇,您还想了解详情,我再详细讲述。” 昔日的帝王乃天启。 天帝并非**的父亲,而是其兄长。 换句话说,**的帝位源自其兄长。 “难道那位**是通过非法手段,从兄长那里篡夺了皇位?” 朱元璋眼神微冷,看着韩成这般询问。 话音刚落,他的周身顿时寒意更盛。 毕竟,朱元璋因出身低微,家中亲人早年遭遇不幸,亲人离世的痛苦让他对亲情尤为珍视。 他不愿看到子孙因权力纷争而骨肉相残。 得知**的皇位来自兄长后,他立刻警觉起来。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心中涌起不祥之感。 他忧虑的是最不愿见到的局面——比如赵光义借助烛光斧影从赵匡胤手中夺取兵权,或是唐初玄武门事变之类的争斗。 韩成摇首道:“陛下莫要多疑,事情并非如您所想。 **接任皇位,是因为天启临终前亲笔写下诏书,明确指定他为继承人。 兄长选择他,一是二人关系极佳,二是兄长并无子嗣留下。” 闻言,朱元璋大为宽慰。 庆幸并非自己担忧的情况。 冷静下来后,朱元璋意识到自己刚才可能过于敏感了。 单凭韩成所述**的种种表现,他实在缺乏谋逆篡位的能力。 若连这样的人都能成功篡位,那只能说明后世子孙愈发无能,大明亡于他人之手也是理所当然。 朱元璋本想再向韩成询问**登基前的故事,觉得其中定有不少值得探究之处。 但相较于这些,他更想知道**在登基后究竟做了哪些值得称道的事。 毕竟这超出了他的想象。 韩成道:“若要说这位**最值得称道的,便是他的气节。” 崇祯十七年,李自成挥军攻陷帝都。 一名太监听闻后,试图劝其归降,却惨遭崇祯以剑刺毙。 为免皇后与贵妃遭受敌寇凌辱,他下令皇后及贵妃自尽,并亲手处决数位妃嫔。 紧接着,在悲痛万分中,亲手结束年仅十五岁女儿的生命。 随后,他又无情地砍下了六岁小女的头颅…… 崇祯骑马持铳,率数十宦官冲入敌阵,却被叛军围困。 最终不得不返回宫内。 黎明时分,京城火光漫天,崇祯亲赴殿前敲钟召集群臣。 然而,竟无人应答。 崇祯长叹一声:"众卿辜负朕矣! 两百七十余年的江山,今日竟至沦落,皆因奸佞误国,致使今日之局!" 局势愈发严峻,已是回天乏术。 在一名宦官的陪伴下,崇祯走到一棵槐树前,自缢而亡。 临终前,在衣襟上留下遗书: 朕自登基以来已十七载,逆贼竟至京都。 虽朕德行浅薄,致使逆贼猖獗,然皆众臣误我。 朕今赴死,无颜见祖宗于九泉之下,摘下冠冕,以发覆面。 任贼处置朕尸,莫伤百姓一人! --- 乾清宫中,韩成的话语徐徐传出。 起初平静无波,渐渐转为慷慨激昂,最后则带上了几分哀伤。 后世之人回顾这段历史,看到崇祯的结局时,心中亦感慨万千。 无论如何,即便他之前犯下诸多错误,单论气节而言,崇祯是值得称道的。 随着韩成话语的终结,乾清宫内寂静无声。 无论是朱元璋还是朱标,均未开口。 显而易见,他们仍沉浸于刚才的故事之中,尚未回过神来。 朱元璋与朱标二人脸上皆是复杂的表情。 这种沉默持续许久,直至朱元璋深深吸了一口气,缓缓呼出。 他对崇祯的看法,也较最初有了显着变化。 尽管依旧认为崇祯过于愚钝, 但他不得不承认,崇祯在气节方面尚存可取之处。 至少没有丢掉他们朱家的颜面! 不像那个宋朝的皇帝那样,软弱无力。 应有的骨气,一点也没保留。 行什么屈膝献礼。 什么妃子、公主、贵族后代,都被外族任意欺凌。 无数人因无法承受这种羞辱而**,有公主甚至因此死亡…… 想想就令人感到羞耻和愤慨! 如果他有这样的子孙,也跟宋朝那些皇帝一样,他恐怕真的会气得呕血而亡! “**,咱们的这个子孙,不管是不是愚钝,总归是没有给我们朱家丢脸!” 过了许久,朱元璋才缓缓说出一句话。 太子朱标表情复杂。 **在生死关头做出的选择,也让他改变了对**的许多看法。 朱元璋说完这句话后,乾清宫再次陷入寂静。 很显然,朱元璋和朱标父子俩还沉浸在明朝**和**皇帝去世的情绪中,尚未走出来。 这样又过了片刻,朱元璋才再度开口。 他看向韩成道:“你跟我说了这么多关于我子孙**的事,说我子孙做了这么多蠢事。 怎么听来,好像大明的灭亡全是咱们子孙的过错? 难道那些臣子们就没有一点错吗?” 说话时,朱元璋的语气有些不对劲。 很显然,韩成刚才提到的**死亡对他造成了很大影响。 这让他下意识想要为**辩解些什么。 韩成摇了摇头道:“陛下,并非如此。 大明的灭亡不能全怪在**身上。喜欢大明:洪武帝的崩溃瞬间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大明:洪武帝的崩溃瞬间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