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洪武帝的崩溃瞬间

第37章 宛如一头愤怒的雄狮(1 / 1)

“扬州惨案!嘉定屠杀!江阴之难! 大同血洗!广州屠城!四川浩劫……” 朱元璋的声音沙哑而暴躁,仿佛一座即将爆发的火山。 --- 韩成所在的偏殿内,朱元璋双目赤红,宛如一头愤怒的雄狮。 韩成所讲的女真如何取缔大明、残害汉人的种种恶行,让他恨不得将天地翻转。 他自己便是因元朝暴政导致家破人亡,才被迫揭竿而起。他推翻元朝,建立大明,意图恢复汉室正统,以为汉室光辉能够永续。 岂料大明倾覆后,又被另一群暴徒所取代! 而这些人的手段,与当年的元朝相比,同样残忍至极! 无数汉人流离失所,甚至命丧黄泉。 好不容易让汉人挺起腰杆,如今却再次被打倒在地! 神州陆沉!九州动荡! 无数汉人尸横遍野! 可恨!可恨!实为可恨! 明太祖朱元璋气得七窍生烟,那怒火如烈焰般直冲天灵盖! 他恨不得将世间的一切**,统统清理干净! 他对**的残忍手段痛心疾首,又对汉人的不作为感到愤怒至极! 更对自己子孙的无能与荒唐行为感到痛惜,致使锦绣江山沦入**之手! 韩成的情绪也颇为激动。 每当目睹这些,他的内心便如压着巨石般沉重。 朱元璋满心的怒火无处宣泄,猛然站起,抓起刚刚坐过的椅子,正欲狠狠摔下。 然而,他突然强行克制住了这一冲动。 这是因为他记起了马皇后临别时的叮嘱,也想起了不久前毛镶提到的,韩成曾因惊吓而精神恍惚的事。 他担心再次吓到韩成。 韩成早已做好心理准备,以为朱元璋会砸个稀巴烂,却不料最后关头,朱元璋居然又把椅子放回原位,不禁大吃一惊。 “皇上,您为何不砸了呢?” 朱元璋一听韩成这话,心中的怒火更盛。 什么叫为啥不砸了?若不是因为你小子,我能忍到现在? 韩成竟还敢质问! “如果你想砸,那就继续砸吧,这事确实令人窝火。 只要砸完有人送来新的,不影响我坐就行。 反正这些东西本就是你的,砸了我也不会心疼。” 朱元璋起初听到韩成前面的话,觉得总算说出句合情合理的话。 于是将椅子高高举起,准备砸下。 可韩成紧接着又说了,这是砸他自己的东西,朱元璋的手顿时又僵住了。 果然不能期待这小子会说什么好话! 愣了一会儿,朱元璋深吸几口气,瞪了韩成一眼,又将椅子放下。 他决定不砸了! 这椅子是自家的,砸坏了岂不可惜? 我老朱难道连这点账都不会算? “继续说!” 朱元璋平复了情绪,望着韩成说道。 说完,他先一步把椅子、案几之类的东西挪开,离自己远远的。 以免情绪失控,一时失手做出后悔的事。 见老朱已整装待发,韩成再度启齿,娓娓道来。 随即,老朱的气息渐显沉重…… “冷水刺骨?头屑扰人?!!**! 实乃**极矣!! 正因为这般之人繁多,我大明方至今日境地! 这确乎是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挂心! 一介东林**领袖,竟不及风尘女子! 为其提履亦不配!” “入了《贰臣传》? 妙!**这招甚是高明! 就该如此! 让世人皆知,降者**!为异族效犬马者无善终!” “吴三桂这蠢材!不该降时偏降,定要为**执鞭。 直到**割肉之际,才欲悔改! 落得这般下场,咎由自取! 早该有何作为?” 偏殿之内,朱元璋之声回响,此大明开国者,此刻情绪极为激昂。 一串串责骂之辞,源源不断地从唇间逸出。 “康乾盛世? 他竟也敢妄称盛世? 十全老人?呸!” 韩成对朱元璋此言深表赞同。 “说得极是!正所谓康熙康熙,食糠饮稀,乾隆更是挥霍无度。 坐拥无数白骨,粉饰太平。 若非大明末年传入红薯、玉米等高产作物,他算得了什么? 况且,大明亦不幸,恰逢小冰期。 干旱、蝗灾、瘟疫接踵而至。 结果,**入关次年,小冰期渐止,气候转好。 连瘟疫亦随之消弭。 这份运气,不知该如何形容。 只能言,大明**,为清**取代,半因运气不佳,半因自取灭亡。 亲手断送自身。” 若换从前,有人敢在朱元璋面前议论大明自毁之事,必遭朱元璋雷霆震怒。 即便朱元璋不取其性命,也不会轻饶。 然而今时,韩成直言如此。 朱元璋却未发怒,反而觉韩成所言虽逆耳,却颇为贴切。 细细思量,确实有天命不眷顾、自身亦有失德之处。 “哦,这所谓的小冰期到底是什么意思呢?”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朱元璋看向韩成发问。 韩成答道:“简单来说,就是气候也在不停地变化,就像朝代那样循环往复。这个循环周期很长,可能以百年或几百年计。小冰期的意思是气候总体上逐渐变冷。如果认真算起来,如今差不多就是这一轮小冰期的开端。但由于时间太短,人们身处其中难以察觉。到了大明末年,这一小冰期达到高峰,北方很多地方冷得无法居住。我们大明尚且如此,更不用提更北方的那些部族了,那里更寒冷。他们为了生存必须寻找温暖之地,这也是他们频频南下侵略的重要原因之一……” 听完韩成的解释,朱元璋大致理解了小冰期的概念,并感叹汉人的命运多舛以及明朝的不幸。 要是明朝能再撑过一年,接下来的情形或许会有所不同…… “你该是从清朝那边过来的吧?” 朱元璋看着韩成问道。话音刚落,他便摇摇头自言自语道:“不对不对,你应该是从六百多年后的未来回来的。你说过,没有哪个王朝能活过三百年,我们的大明才存在了两百七十多年,清朝怎么会比我们大明活得久呢?纵观清朝建立的所有政权,也都没有存活太久。” 韩成本想提醒朱元璋不要胡乱猜测,但他随即忍住了。 “既然这样,那就说明清朝也已经灭亡了,被其他势力所取代。你跟我说说,清朝是怎么亡国的?是不是被汉人推翻的?汉人有没有实现驱逐外族、复兴华夏的愿望?” 朱元璋问这句话时,眼中竟然流露出少见的紧张和期待之色。 韩成明白,他并非在请求知晓结局,而是在期望后世的汉人能够争气,像他当年一样完成驱逐外族、复兴华夏的伟大事业! "成了,我们汉人终于完成了驱逐外敌、重振中华的大业! 历经百年的风霜雨雪,终究再度崛起,昂首挺胸!" 韩成注视着朱元璋,语气沉稳且充满豪情地说出这句话。 这一次,他毫无保留。 韩成此言一出,朱元璋眼中的忧虑和内心的忐忑瞬间烟消云散! 在长舒一口气的同时,心中涌起无尽的欢喜。 "好!" "好!!" "好!!!" 朱元璋接连说了三个“好”。 情绪高涨。 "我就知道!我就知道汉人绝不会屈服! 尽管有些败类和懦夫,但硬气的人也绝不稀少! 每逢危机之际,总会有英雄挺身而出,奔赴险境,力挽狂澜,修补天裂! 我华夏民族,最不缺的就是有骨气之人! 平日里,他们看似不过是农夫、工匠或乞丐…… 可一旦面临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他们便能化身为战士! 与天地抗争! 鞑虏只能嚣张一时,岂能长久作恶? 终将被我华夏子孙踩在脚下!" 朱元璋激情澎湃,声音洪亮。 郁积于心的闷气,顿时一扫而空。 从韩成的话语中,他得到了期盼已久的最佳回应。 听闻朱元璋的话,看到因汉人复国而兴奋至极的洪武帝,韩成也不由自主地挺直了腰杆。 为身为华夏子孙感到骄傲与自豪! 作为来自未来的他深知,今日的中华已远非老朱所能想象。 只可惜,当他穿越至此,未能携带手机等现代物品,不然定要让老朱见识一下后世中华的风采! 恐怕那时的洪武帝,会更加激动,更加自豪! 后世的华夏儿女,个个争气! 朱元璋站了一会儿,心情才渐渐平静下来。 他看着韩成问道:"那么,你是怎么做到的? 到了后期,又是怎样的情形?" 韩成微微颔首,沉思片刻,将脑海中已知之事梳理清晰,随后说道:“往昔岁月,远在中华之外,诸多国度正迅猛崛起。 真可谓一日千里。 清廷却闭门自守,以种种方式蒙蔽百姓。 阻止民众开化。 在乾隆年间,曾有一支英使团到来,献上许多奇珍异物。 除天象仪外,还有威力巨大的新型火炮,其当时展现的实力已超越清廷,然而乾隆仍目中无人…… 乾隆时,对西方诸多事物已有了解。 然而许多当时先进的知识,他皆秘而不宣,禁止外传。 担心百姓一旦聪慧起来,便难以驾驭…… 多番倒行逆施之举。 自此开始,我华夏急剧衰落,被他国赶超,步入百年屈辱岁月……” “且慢,这……那些外邦真能如此强盛? 你所说的那些外邦,究竟何在?” 朱元璋打断韩成的话语,追问起来。 韩成所言内容,完全超出了朱元璋的认知范畴。 向来自信才智足以应对一切的朱元璋,此刻竟感到迷茫,犹如迷失方向一般。喜欢大明:洪武帝的崩溃瞬间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大明:洪武帝的崩溃瞬间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