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太子殿下,难道你们没先问问其他人?” “大明有这么多才智之士,难道连建州女真都找不到?” 韩成迷迷糊糊地说道,被这么晚叫起来只为这点小事让他有些不满。 朱元璋闻言,扭过头去,对韩成更加厌恶了。 总觉得韩成说话让人不舒服。 朱标说道:“问过了,没人知道建州女真在哪,也不知道是什么东西。” 朱标说完,韩成清醒了些许。 他稍作思考,才意识到,现在的建州女真还没有这个名字。 这个地方也没正式命名。 建州女真三部与明朝尚无任何交集。 韩成沉思片刻后说道:“建州女真规模不大,只是众多女真部落中的一个小分支,并不显眼。原本隶属于元朝五万户府之一。 元朝覆灭后,这支人马分裂成了三部:托温部、斡朵里部以及胡里改部。失去元廷庇护后,他们的处境变得艰难,频繁受到其他女真部落的侵扰,最后被迫迁至图们江南岸的阿木河一带定居。 直到洪武二十一年,这三部才与明朝建立联系。洪武皇帝有意借助他们对抗北元残余势力,这才使他们的生活安定下来,不再像从前那样惶恐不安。” 听完韩成的话,朱元璋顿时怔住了。 这中间居然还牵涉到自己? 难不成建州女真的兴盛竟然是从自己这儿开始的? 再一想到这些人后来取代了明朝,做出那么多令人发指的事情,朱元璋就越发感到痛苦,恨不得狠狠地敲打自己的脑袋。 真是该死啊! 怎么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呢! 自己怎会做出这种事? 朱标看着父亲的表情也觉得十分疑惑,原来建州女真的起点竟然是由您开启的啊! “为何要叫建州女真呢? 是因为我们后来在那儿设置了建州吗?” 朱元璋被朱标盯着,感觉有些尴尬,便转向韩成问道,试图转移话题。 韩成答道:“不是您,是永乐大帝。永乐元年,他设立了建州卫……” 哦!原来建州是我们的标儿设立的! 我们的标儿后来竟成为了永乐大帝! 朱元璋无需韩成再多解释,就认定这位永乐大帝必定是自己的儿子标儿。在他心中,整个明朝以后的皇帝中,能被称作大帝的唯有标儿一人。 除了标儿,谁都没有这份资格! 永乐,永乐,永远喜乐,这个名字听起来不错。 不愧是我家标儿! 取名很有水准! 朱元璋在心里为自己的儿子点赞。 只要是标儿做的决定,朱元璋都觉得满意。 永乐大帝? 哦,原来我登基后所用的年号正是永乐。 朱标心里这么盘算着,忽然察觉到父皇的目光正落在自己身上。 朱标转头看去。 尽管朱元璋并未开口,朱标却从父亲的眼神中读出了他的意思——建州是你搞起来的!这件事上你也脱不了干系! 朱标正在思索之际,突然觉得永乐皇帝的事情有些蹊跷…… ------------ 韩成在朱元璋的追问下随口提到永乐大帝后,便开始后悔。 原因在于韩成深知朱元璋的脾气。从他今天连续来找自己三次的表现来看,要是把自己知道的朱棣、朱允炆和朱标的事情全盘托出,今晚想安睡简直是奢望! 老朱这家伙,进来就把桌椅砸了个遍,还说是换个新的。可现在新家具还没送来,三人只能站着说话。要是再提起朱标、朱允炆和朱棣的事,估计连床都保不住了。 照老朱这般折腾劲儿,韩成甚至担心这偏殿会不会被他整个拆掉。这种事根本没法讲道理。 于是,韩成在提了永乐之后,赶紧转移话题,说了不少女真人的事,试图分散朱元璋和朱标对永乐大帝的关注。此刻,他正密切观察两人的表情,祈祷他们别追问此事。 对害怕失眠、第二天浑身不适的韩成来说,失眠可不是小事。 朱标的眉头微蹙,感觉事情似乎不对劲。 永乐大帝? 自己为何会用这个年号? 永乐虽然听上去不错,但有个问题:这个年号早有人用过了。 当年方腊造反失败后,他的年号就是永乐。 这也是让朱标困惑的地方。 既然这年号过去曾有人用过,还是个失败者、被弱小的大宋平定后被逼无奈才用过的,为何自己还想用? 若是不知情被蒙骗倒也罢了。 可自己现在清楚地知道,永乐曾是方腊用过的年号。 那以后又怎能再用“永乐”二字? 这是怎么回事? 朱标心中满是疑问。 然而,这种疑惑朱元璋却丝毫不以为意。 他本能地认为,“永乐大帝”就是他的儿子朱标。 并且,他也觉得“永乐”这个年号极为出色,丝毫不逊色于自己的“洪武”。 无论怎么听,都令人愉悦。 当然,不仅是这个年号,只要是朱标做出来的事情,他都觉得无可挑剔,无论怎么看都满意至极。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尽管朱元璋自从发迹以来,在马皇后的建议下不断学习读书,还常请人讲授历史,努力提升自身修养,但他所知大多集中在重大事件上,对细节了解不多。 相比起朱标这种正经科举出身的人来说,还有不少差距。 因此,他也像历史上真实的永乐大帝那样,根本不知道这年号背后藏着的秘密…… 韩成同样对永乐大帝这个称号中的玄机一无所知。 永乐大帝朱棣是通过靖难之役与侄子争斗并夺得皇位的。 虽然有一定理由,但严格来说也算是篡位。 结果,他选的年号竟与另一位造反者用过的年号相同,这不是在讽刺他吗? 从这一点就能看出,朱棣肯定是被文人暗算了一番。 读书少的亏吃得太大了! 韩成发现朱标开始皱眉,心里顿时一紧。 难道朱标如此敏锐? 仅仅听到“永乐大帝”几个字,就能察觉不对劲? 千万别让他就此追问! 至少现在,别问! 这件事牵涉甚广,一旦说起,朱标、朱允炆、朱棣等人全都要涉及。 在这事上,朱元璋一定会追根究底。 而且,从老朱对朱标的行事风格来看,倘若朱元璋知晓了,他最引以为傲的朱标竟先于他而去,成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局面,那朱元璋必然暴怒至极。 韩成自从穿越来后,从未像此刻这般紧张过。 这足以证明,一个忧虑失眠的人,在睡这件事上的执着,与美食爱好者对吃的热忱,是不分伯仲的。 可若朱标一旦问起,韩成又不得不回答。 否则日后提及别的事情,很可能就会露馅。 这样一来,必定会让老朱和朱标对自己的信赖大打折扣。 因此,韩成目前唯一能做的,便是默默祈祷朱标此时别问他这个问题。 不然的话,他恐怕真的无法入眠了! 就在韩成这么想着时,朱标抬眼看向了他。 韩成的心顿时微微一沉。 莫非自己最不愿见到的事情即将发生? 朱标看着韩成,很想把心底的疑惑吐露出来。 但话到嘴边,他又咽了回去。 觉得眼下,不必过多纠结于永乐这个年号的问题。 眼下最重要的,还是尽快向朝中众将下达指令。 告知他们建州女真三部的位置,让他们尽早将这些人铲除。 一日未除,他心中便一日不安。 相较之下,这称号上的小瑕疵,实在无需太过在意…… 未来之事,实在难以预料。 很多事情,单看结果,往往显得怪异。 然而若把所有的因果条件都说出来,再看结果,便会觉得合乎常理。 朱标深谙此理。 于是稍作思索,却无头绪,干脆就不想了。 以后再找韩成问便是! “行,没其他事了,今晚多有叨扰,我们这就告辞,不耽误你休息。” 朱标向韩成道别。 韩成听罢,暗自松了口气。 幸亏朱标没问出口! 今晚他总算可以安心睡觉了! 舒了一口气后,韩成才想起问朱标为何此时要询问建州女真之事。 “话说回来,殿下,您二位为何深夜探问建州女真的起源呢?” ------------------- 韩成起初并未深究二人为何询问建州女真的祖先,他当时昏昏欲睡,满心烦躁,只想尽快打发走朱元璋与朱标,继续休息。 于是,他把知道的一切都告诉了他们。 然而此刻回想起来,他隐隐觉得事情有些不对劲。 听到韩成发问,朱标说道:“也不是什么大事,就是打算解决你说的那个**的祖先!” 这样一来,便可以彻底消除隐患! “我儿真是聪明,这提议甚合吾意,我们要将他们的根基夷为平地!” 朱元璋的声音随之响起。 听到父皇和兄长的话,韩成惊讶得说不出话来! 天啊! 果然如此! 原来你们父子的计划竟然是这样! 竟想直接消灭建州女真的祖先! 不愧是洪武大帝! 这样的手段倒是符合他的风格。 不对……听起来像是朱标这个以性情温和着称的太子提出的主意啊? 这是认真的吗? 这不太符合朱标的形象啊! 直到这时,韩成才猛然意识到,自己一直被关于朱标的刻板印象所误导。 朱标的性格虽好,但也有底线。 尤其对比朱元璋之后,这一点尤为明显。 即便是再善良的人,也有限度。喜欢大明:洪武帝的崩溃瞬间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大明:洪武帝的崩溃瞬间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