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政毫无惧色,只是一沉眸,随即迅速拔出腰间那把老朱临别时所赐的战刀。 在众人愤恨的目光中,他高举战刀,高声喊道:"大明男儿,随我跃马横刀,跨海出击! 为我大明,为我黎民,雪此耻辱! 若有人敢以兵刃欺我,必斩! 令倭国三岛血流成河!" "杀!杀!杀!" 三军将士热血沸腾,双眼炽热。 他们高举长枪,怒吼咆哮! "上天护佑大明!大明必胜!" 朱政再次挥刀呐喊。 "上天护佑大明!大明必胜!" 三军将士齐声高呼,声音震天动地,令人胆寒! 千军万马之中, 朱政收刀正立,随后目光坚定,挥手示意。 "出发!登船!向东方进发!" 三军将士举枪齐呼:"向东!向东!" 稍作整顿之后, 朱政一刻也不耽搁,直接率领早已操练好的五万精锐, 登上了五艘名为“大明洪武号”的巨大铁船。 当然,五艘船无法容纳全部士兵,还有另外五艘木质战船作为补充。 这也是无奈之举。 一年时间,也只能造出五艘这样的巨舰! 不过,朱政对此已相当满意。 很快,在所有人准备完毕登船后,整装待发。 一声令下,十艘巨舰缓缓离岸,浩浩荡荡朝海中进发,拉开了一场灭国大战的序幕。 船刚起程,朱政忽然心中一动,驻足甲板,回首眺望。远处城墙上,隐约可见一道挺拔身影正凝视着他,那便是祖父老朱。身旁陪伴的,还有太子朱标。 朱政深深呼吸,向二人挥手告别,毅然转身不再回头。 城头之上,年逾六十的朱元璋虽已看不清孙子的模样,仍努力张望,满是不舍。当看到朱政挥手时,老泪纵横,也挥手回应:“去吧,好孩子。即便我全力扶持,最终还是要靠你自己闯出一番天地。唯有用自己的实力赢得军心,才能稳固江山。别让我失望……” 许久后,朱元璋才回过神来,对仍在凝视的朱标说道:“时间够多了,你考虑得怎么样?” 朱标一时没反应过来,朱元璋严肃地再次问起对册立朱麟为皇太孙的看法。朱标明白后立即表态支持,朱元璋听罢欣慰大笑,夸他是个好儿子。朱标心中虽有微词,但面上还是恭敬回应。 他的视线再次落在那渐渐远去、最终隐没于天际线的战船,以及朱政的背影上。心中默默想着,自己的儿子正在为大明征战异域,在战场之上挥刀拼杀! 身为父亲,怎能有丝毫懈怠?若等到朱政归来,自己又该如何面对? 想到这些,朱标不由得回忆起之前与朱政交谈的情景。那时,他们畅谈大明的未来规划,展望开疆拓土的宏图伟业,以及士农工商并举的国策。 他还想起了自己决心要促成的迁都大事。 此刻,朱标忽然开口说道: “父皇,之前我提到的大明未来必须解决土地问题,并且要开拓疆域。当时您也非常认可我的想法。既然如此,为了大明长久稳固,儿臣认为,那一度搁置的迁都事宜,应当重新提起。” 皇帝听后,略作沉吟,点了点头。 其实,他早有迁都之意,也与朱标商议过此事。只是后来被其他事务耽误了,一时未能着手。 对于朱政提出的各项决策,皇帝亦十分认同。 于是,此刻并无异议,他问:“你有何计划?可以选定地点?” “西安府!”朱标毫不犹豫地答道。 显然,他早已有所考虑。 他严肃地说:“自古以来,偏居一隅之地难以兼顾南北疆域。所以多数会选择南北交界处,这样更利于统治全国。父皇原本想迁都凤阳,但凤阳虽是我们的发祥之地,却与应天府一样,地理位置不佳!而且如今我们控制力较弱的区域在北方,为强化这一块,新都应选在更靠北的位置。因此,北平府、开封府、西安府、洛阳府等地比应天府更为适宜。经过反复权衡,儿臣认为西安府是最佳选择。自古以来,这里就是……龙盘虎踞,统领南北易如反掌!” 朱标又补充道: “这不过是儿臣初步的想法。迁都关乎百年大计,究竟是否定在西安府,儿臣认为不必急于决断!完全可以拿到朝堂上商讨一番。如果可行,届时儿臣亲自前往西安府实地考察后再作定论也不迟!” “嗯……西安府,可以!先让文武百官讨论一下,查漏补缺,确实稳妥……” 皇帝听了,略作思索,也觉得有理! 但当他听到朱标说要亲自实地考察时,不禁有些犹豫地问道:“有必要让你亲自去一趟吗?” “非儿臣不可!”朱标语气坚定地回答。 迁都之事关乎家族千秋万代的根基与江山的安定,绝非小事,父王,我实在无法放心,且此事宜早不宜迟,一旦推行,不仅朝廷需迁移,功臣权贵、富豪世家也要随之迁移,这正是一个削弱他们势力的好机会,让他们远离扎根多年的故土。日后将江山交予后人时,他们会更顺从,不会有任何牵绊。但要实现这一切,必须经过父王和我的两朝努力才行,所以父王,我必须亲自前去确认!”朱标话音刚落,气息稍显急促,脸色也略显病态的苍白,但很快恢复如常。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老朱并未察觉他的异样,只是默默思索着他的话,他深知迁都牵涉诸多复杂因素,只有朱标亲自主持才能确保稳妥。稍作沉吟后,便点头同意:“那就由你亲自去查看,这是最好的安排。”朱标闻言点头一笑。 父子二人不再言语,默契地将目光投向应天府外的运河。运河早已干涸,只剩空荡荡的河床,他们凝视良久,陷入沉思。 与此同时,茫茫大海中,十艘巨型战舰劈波斩浪前行,气势磅礴。尤其是那五艘铁甲战舰,阳光下反射出冷冽的金属光泽,令人震撼又心生畏惧。船头猎猎飘扬的大明龙旗下,众人仿佛看到了海上守护者。 然而,令将领和士兵疑惑的是,舰队正驶向的方向似乎并非倭国,而是明国东南沿海。许多人不解,为何不去攻打倭国?在洪武号战舰的船舱内,征倭的主要将领齐聚一堂,朱政居于主位,冯胜、蓝玉等人按序分坐两侧,李景隆也在其中,他不知为何,竟主动请缨随行,誓言为国效力。 朱标对这一举动有些摸不透,但还是默许了他的请求。 言语间满是激昂之辞,一副胸怀壮志、不愿倚仗祖辈功绩坐享其成的模样。朱政听后,心中既觉奇怪又有些啼笑皆非,一时难以决断是否答应。 尽管如此,想到靖难首功之臣李景隆的威名,朱政也不敢掉以轻心。一番权衡之后,最终点头应允。 无论李景隆能力如何,对于此次征倭并无太大影响,只要关键战役不让他参与即可。况且,朱政也对李景隆的表现充满好奇,想看看这位声名在外的勋贵子弟究竟是真才实学还是徒有虚名。 就在朱政思索之际,性情急躁的平安按捺不住,先行出列,先是一礼,随即急切询问:“末将冒昧,请问大将军,我们此行是要去哪里?不是说去倭国吗?为何感觉是在往南走呢?”此言一出,冯胜、蓝玉、徐允恭、瞿能、李景隆等人也将目光聚焦于朱政,显然对这个问题同样疑惑不解。 听罢,朱政回过神来,笑着回应:“没错,我们的目标确实是征讨倭国。不过,东南沿海的倭寇也必须一并铲除,为百姓消除隐患。但这股倭患,并非全由倭国人造成!” 众人闻言,一时未能明白其中深意。片刻后,冯胜似有所悟,眼中精光闪烁,抚须追问:“将军的意思是我们先对付东南沿海的海盗?”“正是,老将军慧眼识珠!” 众人顿时恍然大悟。原来明初的倭患不仅来自倭人,更有不少是由朱元璋平定天下时败退的敌人的残余势力所为,比如方国珍、张士诚等部下的遗党。他们逃亡海外,成为频繁骚扰沿海地区的海盗。 尽管众人对具体情形不太清楚,但也有所耳闻。朱政环顾四周,缓缓说道:“事分先后,依次解决。倭国固然要攻打,但这伙海盗也必须彻底肃清!” 彻底清除东南沿海的倭患! 我反复思考后决定,先平息海盗之乱,再攻打倭国! 毕竟倭国在那里,跑不掉。 但海盗就不一样了。 如果我们大军出动攻打倭国的消息传出去, 他们一定会四处逃窜,到时要去哪里找他们呢? 等我们回来,他们又会卷土重来,不得不防啊!”说完,大家互相看了一眼,纷纷点头同意。 确实像朱政说的那样,倭国的老巢就在那儿,跑不掉。 可海盗就不一样了。 如果不一次性消灭他们, 一旦知道消息,他们就会逃跑。 茫茫大海,到哪去找? 难道要一直和他们耗下去吗? 等他们一走,又会卷土重来,烦死人了! 所以,先对付海盗,再攻打倭国,确实是最好的办法! 在场的宋国公冯胜根据自己的丰富带兵经验,想到更多。 他眯着眼睛试探性地问: “在我看来,大将军的这个策略,不仅考虑到了剿灭海盗的困难, 恐怕还有锻炼军队的意图吧?” 朱政听了,先是赞赏地看了冯胜一眼,然后笑着点头: “没错,虽然我们的五万士兵都是大明的精锐, 但他们原本属于不同的卫所营伍,是新组建起来的! 尽管经过严格训练, 但在配合和指挥上还需要实战磨合! 而且,海上作战也需要让将士们熟悉一下! 所以,正好可以用这些海盗让他们小试牛刀。 之后再去攻打倭国,才能更稳妥!” 话音刚落,冯胜不禁连连赞叹地看着朱政。 他对朱政的军事才能以及领兵作战的天赋看得清清楚楚! 可即便如此,他心里还是对朱政能否带领这五万大军,承担灭国之战的重任感到怀疑。 毕竟,这和演武时与蓝玉等人小规模比试不同! 这是真正的战场厮杀! 而且,带兵数量从几千人骤然增加到五万人! 五万大军,统筹、调动、后勤保障等方方面面的难度,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掌握着五万大军的生杀大权,稍有差池,便是万劫不复!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换句话说,之前的演武,只能说明朱政可以成为一名猛将。 但他是否能胜任大军统率,还要画个问号! 不然的话,朱标怎么会派稳重且经验丰富、带兵经验丰富的冯胜过来? 就是为了让冯胜为朱政查漏补缺,帮助带好这支大军! 在冯胜看来,朱标的意思,就是让冯胜和蓝玉去干脏活累活。 而胜利后的功绩和威名,则归于朱政! 对此,他倒也没啥不满。 他自己清楚,已经官至极品,功劳太多反而是麻烦。 相反,只要能让老朱和朱标满意,那才是最重要的! 让冯胜没想到的是,朱政年纪轻轻,刚掌大权,统领大军,却能如此沉稳。 他的谋划非常周全,甚至连部队磨合训练都考虑到了,表现得极为稳重! 完全不像个初次带兵的年轻人,颇有大将风度。 指挥起来,显得格外从容! 即使是古代的冠军侯,大概也就这样吧! 真是难得一见的英才啊! 看来,他受朱标之托前来协助,似乎有些多余了。 冯胜暗暗叹息,摇了摇头。 旁边的蓝玉听了,也忍不住挑挑眉,惊讶地看着朱政。这家伙还真有点本事! 朱政刚才说的话,连他都没想到。 由此可见,之前演武时他之所以落败,确实不冤。 不过,光是这样还不足以让他心悦诚服。 毕竟,说得再好听,想让人信服,还是要靠战场上的真实表现! 到时候,才能真正看出谁更有实力。 想到这里,蓝玉又缓缓闭上了眼睛。 戒备! 这时,在场的徐允恭、瞿能等人也纷纷恭敬地开口说道: “大将军思虑周密,我们没意见,定会遵从大将军的命令!” 见此情景,朱政只是笑着点点头,没多说什么。 实际上,他不仅要消灭海盗,清除沿海倭寇,还要练兵。 更重要的是,他此次出行的目标是前往东南沿海,安排大明百姓迁往倭国。 要知道,他虽然有五万精锐,用来攻打倭国已经足够了! 但真正的难点在于占领倭国后的问题,以及如何同化倭国。 毕竟,倭国差不多相当于大明的一个行省,人口也不少。 仅凭这五万精锐就想完全控制下来,那是不可能的! 他也无法在倭国一直待下去,最多留一部分军队驻守。 因此,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把倭国完全并入大明版图。 这就需要从大明境内迁移大量人口过去补充!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才能真正让倭国成为华夏民族的土地! 对此,朱政早与老朱商量过,已经有了大致的计划。 不过这些没必要对冯胜他们说明。喜欢大明皇孙:开局教朱元璋当皇帝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大明皇孙:开局教朱元璋当皇帝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