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李善长,辞官不干了

第16章 白菜价的土地!(1 / 1)

第十六章:白菜价的土地! 李善长的新家,安在了城南十里外。 远离喧嚣,环境优雅。 整座庄院,分内外三层,占地广阔,光给人休息的屋子,就有四五十间,已经是县里最好的房子了。 后院中,假山园林,池塘流水、花草树木之类的,可谓应有尽有,美不胜收。 这里,原本是属于本地一个富户的,每年盛夏,都会来此避暑纳凉。 有了县令张力出面,经过反复协商,被李善长买到手里,又不辞劳苦的,把里里外外重新规划了一番。 毕竟,以后要在这里扎根落户,当然要按照心意来。 定远县虽离应天不远,但论起生活水平,物质享受等方面,肯定远不如京城那般繁华富庶。 即便条件差了些,他也没想过委屈自己。 室内的装潢陈设,必须要选用最好的,务求精益求精。 白玉的茶杯,官窑的瓷器,景德镇的花瓶......连他本人的书案座椅,木料都是上的黄花梨! 主打一个奢华阔气! 足足用了半个多月,才将一切布置妥当,等到竣工之日,整座院子可谓焕然一新,富丽堂皇。 住的尚且如此,伙食方面,更是不能有半点马虎。 每天,除了早餐比较清淡以外,吃一些咸菜、米粥、鸡蛋什么的。 早晚两顿,都要有四冷四热八个菜,荤素搭配,再加一道味道鲜美的汤,才能吃得心满意足。 用李善长的话说,老子好不容易穿越到古代,条件本就艰苦,还不能享受享受了? 更何况,阖府上下几十张嘴要吃饭,以及要按时给丫鬟下人发放月饷,算到一起,真是笔不小的开支。 “花钱如流水,赚钱如抽丝啊!” 故而,为了保持目前纸醉金迷,醉生梦死的快乐生活,甚至得到更多的物质享受...... 他决定,立刻行动起来! 将成为地主老财的梦想,逐一贯彻落实! ...... “老爷!” “天都亮了,快起床吧!” 这一日早上,李善长还在梦里和周公论道,睡眼朦胧间,于身旁两位美妾的轻声呼唤中醒了过来。 “呃......大概什么时辰了?” 这个时代,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钟表,所以对时间的掌握并不精确。 当李善长打着哈欠,慵懒的走出卧房,一道明晃晃的阳光直射而来,照得几乎睁不开眼。 看样子,的确不早了呢。 但是,他并不觉得睡懒觉是可耻的行为,而是种享受。 好不容易退休了,日子当然怎么舒服怎么过啦。 很快,来到正堂,婢女们手脚麻利的端来早餐,让他美美的吃了一顿。 填饱肚皮后,又将两个儿子喊到面前...... “爹,您找我们?” 大约一盏茶的功夫,李祺和李芳纷至沓来。 虽然,他们对老爹辞官返乡的行为十分不解,甚至还为此闹过脾气。 但见了面,依然保持着父子间的礼数。 李善长一边品着香茶,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示意兄弟两个坐下说话。 “你们俩,以后有什么打算?” “这个......” 闻言,两人言语迟疑不定,互相对视了一眼,试探彼此内心的想法。 他们当然想说,最好能回京城去。 可看着李善长略显玩味的笑容,连忙把快到嘴边的话咽回到肚子里。 何况,上次那顿皮肉之苦,至今仍记忆犹新。 思量了许久,几乎异口同声的表示。 “爹,您是一家之主!” “我们听您的安排就是了!” 李善长点点头,心想....... “不错!不错!!” “这才像好孩子该说的,整天和老爹作对,那像话吗?” 一念至此,他首先把目光转向了李祺。 “儿啊,爹给你寻了门好亲事。” “你未过门的媳妇不是别人,正是当今皇帝的掌上明珠——临安公主!” “成亲的日子,定在明年。” “这段时间,你哪都不许去,就老老实实待在家里,用功读书,收敛心性,不要到处惹是生非!” “等日子一到,爹马上把你给嫁过去......” 没错,他用的是‘嫁’这个字眼。 和皇家结亲,娶的又是公主,虽会封个驸马的头衔,但论身份地位,与传统意义上的赘婿差不多。 只不过,夫妻感情和睦的话,照样能享受锦衣玉食,荣华富贵。 对此,李祺自然没什么意见。 只要耐心等一年,他就能回京城逍遥快活了。 而且,还能娶到公主,简直两全其美。 这让李芳在羡慕兄长的同时,暗暗责怪老爹偏心。 连忙追问! “爹,那我呢?” “我要求不高,能娶到一位郡主就行。” “要不就是京城哪个勋贵重臣的千金,也能接受。” 如此天真浪漫的想法,立马被李善长泼了盆冷水。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美的你!” “以后,你就跟爹在家种地!” “只要好好干活,照样能吃饭穿衣!” “现在,就交代给你一个任务,火速去办!” 说到这里,他叫来了管家,去账房取了一百两现银,交给李芳。 “你进趟城,找张县令问问,本地一亩良田值多少银子。” “最好,尽快找到卖家,把此事办妥!” 李芳不情愿的接过银子,心里满不是滋味。 世人不患寡而患不均。 凭啥大哥就能娶到公主,回京城过好日子。 自己却要留在乡下,守家待业,做一个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夫。 就算不指望一碗水端平,那也不能偏心过了头啊! ...... 傍晚。 眼看日落西山,李芳才堪堪骑马返回,并将一张五十亩的地契放到桌上。 “这么多!” 李善长惊呼一声,不由得瞪大眼睛。 他拢共只给了一百两银子啊! 竟然买到了五十亩良田,折算下来,每亩顶多二两银子左右。 差不多,和白菜一个价了! 但细细想来,卖得如此便宜,似乎也在情理之中。 天下刚刚经历乱世,四分五裂,死于兵灾战祸的人不计其数。 侥幸活下来的百姓,又被前朝的苛捐重税压榨的苦不堪言,出现了大量抛荒流亡的现象。 如今,大明百废待兴,正是休养生息,人少地多的阶段,根本就种不过来。 供大于求,也就很难卖得上高价!喜欢大明:我,李善长,辞官不干了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大明:我,李善长,辞官不干了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