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李善长,辞官不干了

第20章 双重惊喜,大获丰(1 / 1)

“这么快?” 突如其来的惊喜,瞬间让李善长摆脱了脑海中朦胧睡意。 旋即,赤着双脚,跳下床来,脸上的愉悦之情,丝毫不加掩饰。 在他的印象中,土豆从播种到收获,一般要经历四个月左右的时间。 比起其他农作物,已经算快的了, 而系统奖励的优质种子,果然不同寻常。 竟活生生将土豆的生长周期缩短了近一倍,大大的超过了预期。 这意味着,能节省出更多的时间,每年能够多种一两次,从而带动产量增长。 持续累积下去,绝对会达到惊人的数字。 只是,目前还不知道,这批土豆的单株产量怎么样? 想必,应该不会太差吧...... “有了它,老子的后半生,可保高枕无忧!” “即使朱元璋翻脸无情,想拿老子开刀,也要掂量一二!” 此刻,李善长穿着单衣,激动地在房间里来回踱步。 并且口中念念有词,喜不自禁。 这一幕,在刚被吵醒的小妾看来,却很是不解。 大早上的,自家老爷又发什么疯? 像是喝了喜鹊屁似的,一惊一乍的! 不仅在那自言自语,还胆大包天,直呼皇帝名讳。 要是传出去,可够喝一壶的! 但李善长没空理会他人异样的目光,仍旧沉浸在巨大的喜悦中。 不由自主的,哼起荒腔走板的小调...... 随即,又跑到院子里,不管是儿子还是下人,起床的还是没醒的,统统召集起来,陪他一同去见证奇迹。 “爹,您要带我们去哪啊?” “鸡还没打鸣呢,我再去睡一会儿!” 被惊扰了好梦,李芳心中怀着不小的怨气,打着哈欠,转身就要走。 见状,李善长二话没说,抬腿赶上,单手就给拎了回来。 那感觉,不比拎只鸡困难。 “哎呦!” 来不及惊讶老爹哪来的力气,李芳一屁股坐到了地上,神情闷闷不乐,活像个受气包。 但在其他人看来,可就有些匪夷所思了。 要知道,他们家老爷年近六旬,身子骨应该早就不灵了。 前些日子,还‘大病’了一场,连日卧床不起。 怎么突然变的生龙活虎,老当益壮? 好像吃了恐龙鞭一样! 李芳好歹是个一百多斤的成年人,居然被他不费吹灰之力的提起来了,还一副饶有余力的样子。 不过,在强悍的武力震慑下,没人再敢心怀不满,乖乖的跟上李善长的脚步...... 来到田间地头,众人心中都有疑问。 到底是因为什么,老爷非要把他们带到这儿来。 还严令每个人都要到场。 难不成,这片土里能长出金子来? 被当众出丑的李芳,更是气不打一处来,等着看老爹笑话。 哼! 大早上不让睡觉,我看你能整出什么来! 虽未明说,但李善长似乎察觉到了众人抱有情绪,却也懒得辩解。 到时候,见证了土豆的惊人产量,自然都会闭上嘴巴。 “你们几个......” 很快,他指挥人上前,将土豆的藤蔓连根拔起,并用锄头刨开土壤。 由于种得本就不多,所以没用多久,一堆堆土黄色的果子便映入眼帘。 在场的人,基本是第一次见到土豆。 即使有幸参与种植的,也不知道这东西是拿来做什么的。 但无一例外的,都被吸引住了目光。 甚至,连李善长自己都倍感讶异。 因为......这批土豆的个头,实在太大了。 其中,比较大的,几乎能堪比婴儿的脑袋...... 最小的,也如成年人的拳头一般! 照此看来,之前的疑虑可以打消了,产量绝对不会太低。 “装进背篓,全部带走!” 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回到家,李善长迫不及待的让人取来杆秤,将土豆分批称重,并耐心等待最终结果...... 过了大约一炷香的时间,负责管账的先生飞快地拨弄着算盘。 随着数字逐渐增加,额头渗出的汗珠也愈发明显。 “老爷,这些一共是3225斤!” 轰——! 李善长脑袋一炸,激动的差点晕过去。 他记得,当初种下时,总数是225株。 而土豆的单产,每株大约在3-5斤左右,上下徘徊。 通过简单的心算便不难得出结论。 这批优质土豆的单株产量,平均大约15斤,是普通的三倍有余。 可喜可贺! 有了它,还愁无法救济天下百姓,芸芸众生? 但此情此景,发自内心感到高兴的,只有李善长一个人而已。 因为,别人压根不知道土豆能用来干什么,更不知道他为什么笑个不停。 终于,李芳忍不住站了出来,想要问个究竟。 “爹,您还没告诉我们,这个叫土豆的东西,到底有何用处?” “总不能让大家白忙一早晨吧?”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话音刚落,李善长马上给了他个白眼,破口大骂。 “你个蠢材!” “平时要你多读点书,涨涨知识,全当耳旁风了,居然连这么简单的事都看不出!” “土里种出来的,当然是能吃的东西了!” 这番话,宛如平地惊雷,顿时掀起了一阵惊呼声。 “什么!” “看上去其貌不扬的家伙,竟然能吃?” “咱们都是第一次见,老爷是怎么知道的?” “你放屁!” “老爷是做过宰相的人,通读经史,博学多才,知道的肯定比咱们多啊!” “不过,如果这东西真的能吃,那可就......” 看着眼前堆积如山的土豆,只种了区区二百多株,就能产出几千斤。 这说明了什么? 千百年来,无论朝代更迭,兴亡衰败,全天下的升斗小民,能完完全全吃饱,丰衣足食的盛世,根本没有多少。 也就两汉的文景、昭宣,唐朝的贞观年间,勉强能算得上。 其余大多数时间,不是皇帝昏庸无道,吏治腐败,贪污横行,以及天灾人祸等等,足以让百姓饥寒交迫,不得安宁。 即使排除这些,还有一重要因素。 那就是,粮食产量太低。 以常见的水稻为例,自从宋朝将占城稻引入中原,一亩也就能产出三百多斤,何况从前? 所以,吃饱肚子,一直是华夏子民遥不可及的梦想。 但随着土豆的到来,似乎会将梦想变为现实!喜欢大明:我,李善长,辞官不干了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大明:我,李善长,辞官不干了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