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李善长,辞官不干了

第29章 要想富,先修路!(1 / 1)

两人谈妥了条件。 李善长换了个坐姿,开始给儿子传授经验。 虽说,他没当几天宰相,可毕竟融合了这具身体原主人的过往记忆。 且作为穿越者,拥有着远超本时代的知识和见闻。 随便出几个点子,不在话下。 “其实,想解决经济难题,万变不离其宗,无非是开源和节流两个法门。” “节流就别想了,县衙里穷成那个吊样,连小偷都懒得光顾。” “一文钱就算掰八瓣花,能省下几个子?” “所以,你眼下只有一条路,开源!” 李芳闻言,深以为然的点了下头。 为了得到切实可行的办法,他放低了姿态,各种讨好卖乖。 看李善长的茶杯空了,赶忙给续上热水。 “爹,您喝口茶慢慢说。” “我现在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根本没处着手,还请您指点迷津。” 李善长夸了句懂事,不急不缓的把话题拉回正轨。 “翻遍史书,自秦汉以来,真正称得上繁荣昌盛,民丰富足的朝代,莫过于两宋。” “你不妨有样学样,比方撤除宵禁,开放夜市,同时鼓励百姓经商坐贾。” “一言以蔽之,商业会带动钱币流通,而钱币只有不断流通,才能发挥它的价值。” “自古以来,历朝历代都是重农抑商的,并且在这条路上一去不回头,越走越窄!” “可那帮蠢材到死都没发现,光靠着农业产出,没有太高的上升空间。” “乱世结束后,随着天下安稳,人口大抵是会持续增加的,有个百十来年,可用的土地就捉襟见肘了。” “就算发扬愚公精神,把所有的山夷为平地,又能种多少粮食?” “而且,一旦有个风吹草动,天灾人祸啥的,就得勒紧裤腰带过日子,向富人抵押田地,卖儿卖女!”. “直到卖无可卖,就得闭着眼睛饿死!” 趁着李善长喝茶的功夫,李芳眉头深皱,似乎有所启发。 紧接着,提出了内心的疑问。 “爹,您的话确实有道理。” “两宋时期的民间商业空前繁荣,尤其夜晚的生活,格外丰富多彩。” “既然这么有钱,他们对外作战时,为什么总打败仗呢?” “一次次丧城失地,国体蒙羞......乃至靖康之变,汴京城破,徽钦二帝和众多皇室宗亲被抓走,做了金人的俘虏?” 面对儿子的刁难,李善长敲了敲桌子,给出了解释。 “宋朝的灭亡,与商业发展没什么关联。” “主要还是军力孱弱,对强敌来犯,喜欢花钱买平安,以及‘三冗’问题造成的。” “话说,他们若不倚重商业,哪来的钱赔款称臣,向别国输送岁币?” “以及,两宋的官员待遇十分优渥,整个富得流油,这些可都需要钱来维持的。” 言及至此,李善长小小的幽默了一把。 同时,心里暗暗吐槽朱元璋,咋就不能学大方点? 一番精打细算下来,给属下官员开出了历史最低的俸禄,简直黑了心肝! 干脆,改名叫猪扒皮算了! 虽然,他已经远离朝堂,不再做官,但咽不下这口气,该说的还是要说。 扯远了,书归正文...... “故而,你想当好县令,做出成绩,绝对可以从商业入手,先把人积极性带动起来。” “有了第一个吃螃蟹的,尝到甜头,其余的就会趋之若鹜,蜂拥而上。” “酒肆、茶馆,赌坊、青楼、什么赚钱搞什么,怎么赚钱怎么来。” “如此,我敢担保......” “在你的带领下,不出三年,定远县一定能百业兴旺,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听到这里,李芳眼神中流光闪烁,感到由衷的叹服,就差跪下磕一个了。 自家老爹不愧是跟着皇帝打天下的人,搞钱果然方面很有一套。 以前,怎么没发现老家伙有这么多优点? 还不等他出言感谢,李善长又补充道。 “先别忙着高兴。” “在这之前,你作为父母官,该发动百姓,把县里的路修好,再谈发展商业的事。” 李芳眨眨眼,有些不明所以。 “爹,搞商业和修路有什么关系?” “这不是南辕北辙了吗?” 看着儿子那无比单纯的眼神,李善长翻了个白眼,随手给了他个爆栗。 “傻孩子啊,你真得多读点书了。” “只有道路通畅了,才能找到财路,懂不懂?” “你不把道路修好了,天下哪个商人会来你的地盘做生意?” “没有人来做生意,你拿什么赚钱?” “想想咱们来的时候,下过雨后,道路湿滑泥泞,坑坑洼洼,别说人了,鬼都不愿意走!” “把路修好,是你当下的要务!” 李芳恍然大悟,小鸡啄米般的连连点头。 想不到,只是修个路,就能带来如此多的好处,堪称一本万利啊!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紧接着,又泛起了难。 修路的确是个好主意,但必须雇佣大量百姓做工。 就算不给他们钱,一日三餐还是要保证的。 但县衙那点可怜的钱粮,别说格外雇人了,连周转都成问题。 “要用钱的话,可以先从家里拿。” 这句话,在李芳听来,犹如大旱望云霓,顿时心潮澎湃。 鼻子一酸,差点哭了。 可李善长的话还没说完,只见他轻飘飘的竖起两根手指。 “不白借哈,每个月二分利!” “啊!!!” 李芳满头黑线,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普天之下,哪有父亲跟儿子放高利贷的? “爹,您这是要官府的竹杠啊?” “我这也算为朝廷办事,又不是出去花天酒地,您就不能慷慨一点?” 李善长断然摇头。 “不能!” “老子就敲官府的竹杠了,你待怎样?” “告我去吧!” 李芳无奈,只能先把钱粮的事放到一边,眼神殷切的追问。 “爹,你还有多少高招?干脆都告诉我算了!” “等将来县里发展好了,您也能跟着享福不是?” 李善长哈哈一笑,就喜欢这种虚心求教的态度。 “高招有的是,就怕你学不会。” “比方说,想要盘活经济,你必须搞出自己特色,才能把人吸引来。”喜欢大明:我,李善长,辞官不干了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大明:我,李善长,辞官不干了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