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李善长,辞官不干了

第51章 聪明人的烦恼!(1 / 1)

随着《三国演义》的爆火,很快流入了京城。 大街小巷,口口相传。 这里聚集了全天下的达官显贵,豪商富贾,有钱人比比皆是,销量与日俱增。 而新官上任,身在相府的胡惟庸,也有所耳闻。 听说,《三国演义》出自恩师一家开设的书坊,做学生的,自然要买来看看。 毕竟,他现在做了中书省左丞相,全天下最大的官。 这点钱对他而言,九牛一毛! “嗯,书的倒是好书!” “文笔流畅,情节前呼后应,的确称得上佳作!” “只是可惜了,卖书也逃不掉商业行为,存在金钱交易,说得再好听,也难登大雅之堂!” 末了,胡惟庸把书放到了一旁,口中唏嘘叹然,眼神很是不屑。 对一路提拔自己,受惠良多的恩师,没有半分敬意。 时至今日,他依然认为,李善长弃官而走,主动离开朝廷,是个不明智的选择。 甚至,傻得一塌糊涂! 有道是: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 知府不过是正六品,还属于中层官吏,在任三年,就有如此丰厚的回报...... 何况是权掌中枢,百官之首的宰相了! 那些寒门学子,埋头苦读,白首穷经,真的是为了家国天下,为了皇帝的江山社稷,造福于民? 大错特错! 他们之中,多数人是想靠着胸中才学,写几篇歌功颂德的文章,为自己谋求个一官半职罢了! 毕竟,在封建王朝的治下,人还没有摆脱思维桎梏,仍旧是那套老掉牙的认知。 觉得做官就能掌握权力,声色犬马,为所欲为,继而拥有想要的一切。 六部以下的官员尚且如此,宰相能得到的就更多了。 没有这点好处,胡惟庸凭什么削尖了脑袋,硬是扳倒了死对头杨宪,也要坐上这个位置? 唯一的解释是,只有诱惑足够大,才能激发人的内在能量! 难不成,吃饱了撑的? 比如刚刚买到的三国演义,只要愿意,他动动嘴皮子,书坊老板就得屁颠颠地送来。 笑话! 当朝宰相愿意和一介商人打交道,那是多大的脸面? 还想要钱? 得罪了权贵,以后做不做生意了? 只是胡惟庸心比天大,根本看不上这点蝇头小利。 宁可花钱买,也不愿自降身价! “呵呵......” “老家伙,你聪明一世,临了可是下了招臭棋!” “辛辛苦苦半辈子,已经名利双收了,居然自己退回到了原点!” “不知怎么想的,还从事起商贾这等低贱下作的行当了!” “愚昧之见,可笑至极!” 对比一下! 他胡惟庸现在是春风得意,爽到飞起...... 朝中上下的官员,多半已经投靠其麾下,鞍前马后,甘心效命。 就连曾经杨宪的鹰犬爪牙,甚至一部分淮西勋贵,都在选边站队,暗中讨好他这位宰相大人。 这样人前显贵,呼风唤雨的权位,他还没享受够呢! 怎么会轻易下台,去做个平头百姓? 如果有可能,他甘愿一辈子守着这个位置,直到天荒地老,海枯石烂! 暗藏的野心,正在悄然膨胀...... ...... 此时,刘伯温府上。 “父亲,你的气色看上去不好啊。” “是不是生病了?” 庭院中,长子刘琏叫了好几声,刘伯温才堪堪回过神来。 “哦,为父在想事情。” “回屋去吧,不用你在这儿陪着!” 话虽如此,但他一直眉头紧皱,沉重的心思,几乎要写在脸上了。 脑袋里盘算着,何日能回到故土。 听说,那位老伙计辞官之后,在老家过得风生水起,逍遥快活,小日子一天比一天滋润。 现如今,又二次创业,开了间生意火热的书坊。 这样的生活,着实令他羡慕啊! 曾几何时,他与李善长之间的确闹过不愉快,互相明争暗斗,但尚未达到不死不休的境地。 眼下若是见了,他一定会放下身段,虚心向那位老伙计求教....... 看用什么办法,才能让朱元璋放他离开京城。 想来,是有些不大可能了! 前几天,他又写了道奏本,旧事重提,希望皇帝能放他离开,回家过清闲日子。 但朱元璋的答复依旧是不许,语气很是坚决! 不仅如此...... 褒奖了一番他昔日的功劳后,又说什么刘爱卿博学广闻,智计百出,是盖世无双的奇才! 朕和朕的江山,万万不能没有你啊! 这样,升你为督察院左都御史,赶快领旨谢恩,回家偷着乐去吧! 以后,辞官之类的话,不要再提了! 朕的耐心,是有限度的! “......” 刘伯温哪里还笑得出来,连哭的心都有了。 官没辞成,还升职了! 按理说,督察院左都御史,级别等同于六部尚书。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日常负责纠察百官言行,揭发弹劾,维护朝廷纲纪之类的工作...... 同时,也是个很容易得罪人的位置! 要和同僚搞好关系,就得对他们得过且过...... 学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但这样,啥事都不管,整天装聋作哑,又会反过来得罪皇帝,觉得你不称职,领罪吧! 以刘伯温的头脑,怎么能看不出其中的玄机。 老朱此举,明显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一肚脏心眼子,没憋什么正经屁! 最近胡惟庸风头日盛,志得意满,狗尾巴翘上天了。 皇帝需要一个足够有分量的人物站出来,分庭抗礼,和新丞相打擂台! 而左都御史,虽然只是正二品,论权力品秩,都比不上胡惟庸,但有着督查百官的职责,很容易擦出火花。 这个位置,正正好好! 太大了,容易脱离掌控...... 太小了,三拳两脚就被放倒,不是丞相的对手。 一言以蔽之,老朱的官不白封,就是要他锋陷阵,扛炸药包的! 维持着旗鼓相当,不赢不输的局面,免得一家独大。 可刘伯温本来的打算,是远离是非之地,遁出世俗,归隐田园的。 这样一来,岂非越陷越深? 想躲还躲不及呢,怎么可能给自己套上枷锁,情愿去做老朱的马前卒,迎头炮? 跪在地上,苦苦央求了半天,坚决不肯领受左都御史一职......喜欢大明:我,李善长,辞官不干了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大明:我,李善长,辞官不干了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