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时间,县衙公堂。 “大人,下官真是佩服的您五体投地,无话可说。” “自从您上任之后,咱们定远县终于改头换貌,和以往有着云泥之别!” “截止到昨天,城里的入住的商户多了四五成,随之带来的人口,也正在与日俱增,水涨船高......” “这可真是,百年难得一遇的景象!” 此刻,县丞正躬着身子,把最近发生的变化,如实的向李芳做出汇报。 言语之间,透着难以隐藏的喜悦。 同时,还不忘对自己顶头上司恭维讨好,极力赞扬。 几乎做得面面俱到,滴水不漏! 话说的虽然有些阿谀奉承,不乏溜须拍马之嫌,但事实的确如此。 得了自家老爹的真传后,李芳便开始励精图治,大展拳脚! 短短几个月时间,让定远县有了卓越的改变,一举摘掉了贫穷落后的帽子。 如今,城中一座座商铺拔地而起,数量逐渐增多,毫无疑问的,带来了全新的发展。 街市上,耍把式卖艺和兜售货品的小贩,更随处可见,比比皆是。 白天,孩童们无忧无虑,嬉戏打闹。 那些大人,也很容易就能找到份收入还不错的工作,低头劳作,赚钱养家。 不知得了哪位高人指点,酒楼和茶馆中,纷纷增设了‘说评书’这种全新的娱乐项目,引人驻足围观。 此举,不仅极大的拓展了客流量,收入也随之提升。 浓郁的文化气息,蔚然成风! 到了晚上,城中更是灯火通明,笙箫鼎沸,人气依然居高不下,很是热闹。 即使深夜凌晨,人们仍旧往来奔走,车马不息。 如果有人站在空中往下看,方圆几百里之内,定远县是唯一明亮耀眼的地方。 宛如一幅现实版的《清明上河图》,在眼前徐徐展开,可谓气象万千! 而包括县丞在内,以及那些本地户籍的百姓,有生以来,还是第一次见到自己的家乡,有了如此巨大的改变。 不禁笑口常开,喜气洋洋。 生而为人,谁不愿意过吃饱穿暖,衣食无忧的好日子呢? 只是没想到,这一天竟然真的会实现! 甚至,被突如其来的幸福砸的头晕目眩,眼冒金星...... 功劳嘛,自然都算到了新任县令的头上。 心中千恩万谢,感激不尽! 但作为具体执行人,李芳当然知道,这一切应当归功于谁。 要不是老爹在背后出谋划策,他就是想破了脑袋,也琢磨不出如此精妙绝伦的点子。 仅仅是撤除了宵禁的命令,就带来的意想不到的改变。 一时间,仿佛整座县城都活过来了。 可喜可贺! 毕竟,李芳还是个头锐气蓬勃,角峥嵘的年轻人,骨子里的理想与热血生生不息。 看到自己亲手打造的局面,内心成就感十足! 同时,没忘了感激自己老爹,幸亏他老人家保驾护航,指点迷津,才得以坐稳这个县令。 让眼前的一切,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 “臣等参见陛下!”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京城,奉天殿上。 文武百官依次入朝见驾,向朱元璋行君臣大礼。 而这些人里,最兴奋的,莫过于胡惟庸了,心情直接爽到飞起。 毕竟,丞相的位置,是最靠前的! 极大的满足了他的虚荣心,以及爱出风头的性格。 “哼,瞧瞧!” “虽说都是臣子,但你们谁有官大?” “连见皇帝,都要站在第一排,看得清楚!” “怎么样,羡慕吧?” 殊不知,尽管他极力克制,但那点自娱自乐的想法,仍旧不可避免的流露出来。 脸上微妙的表情,被朱元璋尽收眼底。 虽然没说什么,但心里不免暗暗嘲弄一番。 “胡惟庸啊,你和杨宪斗得死去活来,拼命证明自己比他强。” “可依我看,你们谁也别笑话谁,都一个德行!” “刚当了几天丞相,就原形毕露了!” “行啊,喜欢装大尾巴狼是吧,先让你狗日的高兴几天的!” “咱们骑驴看唱本,走着瞧!” 有锦衣卫在,胡惟庸的所作所为,岂能瞒过他的眼睛。 早就通过密报,了解得一清二楚。 现在不予理会,并非他老朱有多么心慈手软,宽待臣下,只是火候还没到罢了! 其次,杨宪刚死没多久,胡惟庸板凳还没坐热呢,再换一个来,有些过于频繁....... 搞得堂堂一国宰相的位置,好像可以随上随下,跟闹笑话似的。 长此以往,容易削弱帝王权威。 就这件而言,历朝历代,没有哪个皇帝会向汉武帝看齐,换丞相比换裤衩都勤! 算了,先凑合着用吧! 收回了思绪,朱元璋旋即开口,把朝会的调子拉回了正题。 “诸位爱卿!” “我大明建国以来,历经四年有余,如今海内升平,社稷安稳,隐隐有盛世前兆!” “朕决定,遵照前朝旧例,重开科举,为天下遴选人才!” “不知你们意下如何?” 话音刚落,朝堂上立马掀起了一阵风波。 很多人都在心中暗暗呼喊,总算等到这一天了! 自隋唐以来,基本都把广开科举,招纳贤良,定为朝廷的基本政策,纷纷效仿。 尤其两宋时期,把科举定为三年一次,而且每次进士的入选名额,大约有几百人上下! 前后相加,更是高达十几万人,为历史之最! 但在大明朝,这还是头一次! 奉天殿上,几乎所有人异口同声,喊出了那句万能公式。 “陛下英明,臣等复议!” “新朝新气象,科举必须提上日程,广招天下学子,让他们施展才学,为朝廷所用!” “更要以公平公正为主,杜绝徇私舞弊的现象。” 这种事情,是改变命运的上升通道,且对文官极其有利,当然是不遗余力的赞成。 虽然和自己无关,但武将也不会站出来反对,两边很默契的达成了一致。 “嗯,如此甚好!” 见进展非常顺利,朱元璋老怀大慰,接着又问。 “那么,作为本朝第一任主考官,首先要德高望重,声名显赫,该选何人为宜啊?”喜欢大明:我,李善长,辞官不干了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大明:我,李善长,辞官不干了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