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在永乐当灾星

第20章 大明灭亡1(1 / 1)

“莫非是那些开国勋贵们篡改规矩?” 提到这茬,朱重八眸光骤冷,杀伐之意尽显周身。 跟着朱重八共创江山的那些淮西功臣,自认为劳苦功高,除了少数几人以外,大部分人以及他们的后代,在天下太平之后,一个个都迅速变质了。 从前敢于在刀山火海中拼搏、连脑袋都可以不要的人,那些为了一口饭吃而起来反抗蒙元统治的人,在生活改善后,不但不满足,还贪婪地想要更多。 这些年里,朱重八已经尝试过各种办法去劝导他们。 他设立了铁碑告诫官员,反复强调不得贪污受贿、鱼肉百姓、徇私枉法。 甚至为了震慑这些人,不惜惩处了一些行为过于恶劣的勋贵。 然而即便如此,他始终没能完全镇住这股势力。 勋贵们是国家的一大强大力量。 在朱重八眼里,这种废除跪拜礼并倡导人人平等的说法,如果不是出自昏庸的后代皇帝,那么就只能来自于强大的勋贵集团了。 没有其他人有这样的胆量和能力来挑战他的权威。 站在一旁的朱标,表情也有了些变化,显然他也与父亲想到了一处。 然而接下来,韩力的回答却让父子俩都感到意外:“不是他们。” 若不是勋贵,还能是谁呢?难道竟有其他势力有这样的勇气和力量? “那或许就是江南的士绅集团了吧。” 朱重八声音再起,给出了另一种猜测。 他认为除了皇族和勋贵,最具影响力的就属江南的士绅地主了。 这些人原本是陈友谅和张士诚等治下的子民,一直对自己有所不满。 虽然他们的实力不及勋贵,但同样不可小视,尤其是其中许多文人心思缜密,提出取消跪拜礼仪、提倡平等之事对他们来说大有裨益。 回想起来,自己此前采取措施对这些文人进行限制确实很有必要,可看来力度还是不够,以后还要加大。 正当朱重八以为找到了答案,想着如何对江南士绅采取更严厉的手段时,韩力又摇头表示:“也不是他们。” 此言让朱重八和朱标都不禁呆住。 居然既不是勋贵,也不是江南士绅? 这实在难以令人相信。 如果排除了这三个最大的可能,那么还有谁能有这般庞大的力量做出这种僭越的事呢? 片刻沉寂之后,朱标忽然带着惊颤问道:“难道……元廷残余死灰复燃,回来闹事了吗?!” 听罢此语,朱重八全身一震,脸色陡然阴沉下来。 显而易见,他同样考虑到了这个方向。 除了勋贵和江南士绅外,唯一能对后代子孙造力威胁的外界因素也就只有元廷余孽了! 没想到自己早已将元廷逼退至漠北,对方竟然仍能苟且偷生,现在更是卷土重来侵犯自己的大明领土! 实在令人愤恨至极!!愤怒中,朱重八紧握双拳。 下定决心当即召集众大臣商议进军漠北彻底消灭元廷以绝隐患。 正当如此思索之际,朱重八脸色骤然一沉,突然开口道:"不对!这绝对不对!" "绝不可能是**!断断不会是元**!" 朱标的思绪被朱重八的突兀出声打断,急忙抬起头看向自己的父亲。 为何就不可能是**呢? "**素来残暴至极,当年硬生生设立四等人制,只为凸显他们的尊贵。 即便日后卷土重来,也只会全力维系皇帝的权威,行事更加苛刻残酷,又怎会废除跪拜礼,倡导人人平等呢?相信**会这么做,恐怕比相信他们能够复辟还难以置信。 " 方才朱标也是被韩力之言震得不轻,一时未多加思考,才会觉得可能是**所为。 此时经朱重八这么一点拨,立即醒悟过来。 确实啊! 断不可能是**! 但若此事非朱家后世子孙所为,非功臣勋贵和士绅所做,更非**干预,那么到底是谁做的呢? 父子二人一时陷入了迷惘之中,绞尽脑汁也想不出所以然来。 "依你看来,这是谁干的?究竟是谁把咱的大明变力了这个样子?!" 朱重八思索良久仍得不到答案,干脆放弃了苦思冥想,仰起头朝着韩力询问,语气显得颇为激动。 韩力犹豫片刻后说道:"呃……陛下,我接下来要说的内容可能十分荒谬,超出你的理解范畴,请做好心理准备。 我说的这些事,只是史书上记载的发生过的事情,跟我本人并无关系。 您万不可迁怒于人,也不能随意喊打喊杀。 " 朱重八摆手道:"只管讲来,本王向来不喜欢动不动就喊打喊杀。 有何想法尽管说出来便是。 征战杀伐了大半生,什么样的惊涛骇浪未曾经历过?有什么就直说吧,不用顾虑我能承受得住与否!天下之事,岂有能令我无法接受的?!" 随着话音落下,一股从战场一路拼杀而来的磅礴气势,在多年掌控权柄后更为强盛,瞬间弥漫而出,让人倍感压力。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韩力听完朱重八的话,感知到其身上流露出来的坚定果敢之气,不由得心生敬佩之意。 无怪乎老朱能从一只破碗开始,在历史上创造唯一一个由南征北复归汉室的传奇。 这般气概和无比坚毅的性格,寻常之人绝难具备。 于是,他也不再藏着掖着,在朱重八和朱标目光注视之下直言道:"其实此事颇为复杂。 而我要告诉你们的是,这些事情并未发生在大明之内。 在大明后来的历史中,不仅未曾废除跪拜礼仪,反而愈加严苛地加以执行。 " 韩力此言一出,朱重八暗自松了一口气。 他就知道,凭借着自己给大明打下的坚实根基,断不会走到那种局面! 顿时信心百倍,却又很快察觉到了事情的些许不同之处。 若是废除跪拜礼仪并宣扬人人平等并非发生于大明之中, 那究竟是在哪里发生的呢?而且如果不是明朝子民, 难道你真的是外邦之人不力?!" 想到"番邦"二字,朱重八似乎茅塞顿开,心中的诸多疑虑迎刃而解。 面前这个韩力不管礼仪举止、衣着服饰还是行事方式都与大明相去甚远, 所以他应该就是来自数百年后遥远异国的番邦, 绝对不会是大明后裔! 韩力一听老朱这话赶紧连连摆手, 生怕动作稍缓就被直接踢出华夏圈了! "陛下,小人可是正根正苗的华夏子孙,并非番邦人士!" 韩力极力辩解道。 “既不是番邦?” 既然你都提到,大明从未取消跪拜礼,也没喊过人人平等这种口号,那你为何要这么做?你不是番邦之人,到底来自何方?” 朱重八完全不信韩力的托词。 随着大明日渐兴盛,不少希望归顺大明的异域人士,总是使用各种手段讨好。 朱重八对这些早有所见。 此刻,他灼灼逼视着韩力,心中觉得自己找到了韩力言辞中的漏洞。 韩力望向朱重八,缓缓道:“陛下,您可曾想过一种可能,那就是您的大明,在我生活的时代里,早已不在了。” 韩力话音刚落,整个乾清宫陷入寂静,不论是朱重八还是朱标,都被这话瞬间惊呆。 “大明已亡?还早就不存在了?这怎么……怎么可能!绝不可能!” 一时静默,死一般的安静! “休要在此信口雌黄!我们大明如此强大,怎会轻易灭亡!” 还没等朱重八开口,朱标率先斥责。 “呵,你也真能编!敢这样诅咒我大明?” 朱重八冷声说道,字里行间带着杀机。 “我为何要无端诅咒大明?大明乃汉家正统,正史皆赞大明立国名正言顺,无人能比。 我身为中华子孙,对大明同样感情深厚。 我说的全都是事实,历史的记录而已。 陛下与太子也知,朝代更替实属寻常。 我是从六百年后来的,试问,哪一个朝代能够绵延如此久远?史上哪里有能持续六百多年的王朝未曾衰败的例子?即便是强大的秦,也不过二代而亡;即便将两汉合在一起,才四百年;盛唐更是短短二百余年。” 听到这里,本被怒火填满胸腔的朱重八不禁愣住,细思之下竟觉得此言有理:确实没有一个朝代能存续如此长时间! 然而很快他就发现问题所在,“我听说,商朝存续五百多年,周朝立国八百之久!你竟敢妄称历史上没有超过六百年的国家?!” 朱重八的目光锐利地盯着韩力,满脸不悦。 周朝都能存续八百年,那么他的大明为何不能坚持五六百年?他虽并非自幼饱读诗书,但称帝后极为重视学习,常令人用平白的话语将史书解说于自己,听闻之余对此颇为熟悉。 韩力摇了摇头说:“怎能拿商周与秦以及其后的皇朝相提并论?那时施行分封制度,天子权威涣散,各个诸侯国独立,所谓的天子,不过是众多诸侯国联合的一个首领罢了,能真正管控的地方寥寥无几。 尤其是到东周时期,权力已大部下放。 春秋战国时期,天下人关心的是五霸争雄、七雄争霸的局面,有谁还会在意那个周天子是谁呢?” 一席话让朱重八陷入了沉默之中,尽管内心不愿承认韩力的话,可仔细一算,统一后的**中央集权式王朝确实从秦始,比起之前的夏商周差异颇大。 而从秦以来,历数秦汉乃至魏蜀吴三国,再到两晋南北朝,隋唐以至五代十国、宋朝,竟真的没有哪个王朝超过了六百年! 别说六百年了,连超过三百年的都没有。 这……怎么会这样? 朱重八满脸错愕,站在一旁的朱标也显露出同样的神情。 过去,这对父子从未从这样的视角去思考问题,如今经韩力一点拨,他们猛然意识到这其中隐含的重大事实,令人震撼不已。 怎么会是这样?朱重八的表情瞬间凝重起来,脸色难看到了极点。 他沉默片刻后抬起头看着韩力问道:“那我们大明到底存在了多少年?有没有达到六百年呢?” 韩力轻轻摇了摇头。 没有六百年?朱重八脸色更加阴沉。 “那五百年总有吧?” 然而,韩力依然是毫不犹豫地摇摇头。 这回朱重八的脸色简直可以用铁青来形容了,“至少四百年总该有吧?” 这个数字已然接近他心理承受底线。 但结果依旧,韩力继续摇头。喜欢大明:我在永乐当灾星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大明:我在永乐当灾星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