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殿下,臣请往双水村小学做教习,也让臣再发挥一下最后的余热。”
文华殿内,宋濂望着太子朱标出声说道,满是真挚。
可谓是情真意切。
“这也是臣经过深思熟虑之后,给自己所找到的一个定位,觉得自己应该做,且能做的事。”
听到宋濂所说的这话,朱标是又惊又喜,又觉得有些心疼。
“老师,您有这样的认识,学生非常的高兴。
但是……凭借着老师的才能,到那边只做一个小小的教习,岂不是太屈才?”
宋濂闻言笑着摇头:“一点都不屈才。
臣终究是老了,很多事情都已经是跟不上了。
此番来到双水村那边停留多日,知道了双水村那里是一个什么情况。
也见识到了不少,之前从没有见识到的新学问。
对不少的学问,都有了一个认识。
但是,这新学问博大精深,很多东西,猝然之间根本就没有办法理解。
没有办法学得更多。
臣不过是在短短时间里,了解到了一个皮毛而已。
所以臣才说要到那边当教习。
其实,也只是教授一下儒家的学问。
更多的是和新学多做接触,学习更多的新学。
只有知道的新学多了,才能够更好的将新学,和我儒家的学问,以及我大明现在的真正情况这些相结合。
让我儒家能够更好的符合大明的需求,从而在今后能推动我大明的发展。
而不是成为大明发展的阻碍。”
听到宋濂所说的这话,朱标忍不住伸手握住了宋濂的手,显得份外的激动。
他岂能不知,自己家老师做出这么个选择的意义?
除了老师所说的这些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就是凭借着老师的身份地位,如今公然来到双水村小学那边去进行授课,做出这种实际的行动来。
对于今后的影响究竟有多大,可想而知。
既能够极大的提振士气,也能够把很多对新学有偏见的人拉扯过来。
即便是不能将之给拉扯过来,但至少也能让对方,能够比较重视起新学来。
能够愿意给新学投注来更多的目光,意义是重大的。
毕竟双水村那边,可是新学的大本营,发源地。
自己家老师到那边去,自然而然意义极为不同
朱标是真的没有想到,自己家老师,居然能够幡然醒悟,能够做到这种程度!
话说,在他最开始的设想之中,最好的情况也不过是自己家老师,在这件事情上不吭声,不带着那些人旗帜鲜明的反对新学。
这就已经是非常非常的难得了。
可是哪能想到,最终的情况居然会是自己家老师,直接和那些人一刀两开了。
而且,还要进入到新学之中来授课。
这如何不让他惊喜?
又如何不让他为之震动?
“老师,您……您受委屈了。”
宋濂摇了摇头道:“殿下,臣不委屈,一点都不委屈。
臣反而还要感谢陛下,感谢殿下,感谢双水候能够弄出个新学,能够给老臣一个机会。
一个挽救儒家,并且能够让儒家与时俱进,脱胎换骨的机会。
这个事情,臣或许没有办法完成,但是臣的儿子,臣的孙子,还有诸多的儒家的门人,在今后必然能够把儒家的这块给补上去。
能够让儒家适应大明的新变化,依旧为我大明,为华夏做引导。
让儒学,起到它应有的作用。
而老臣也臣也相信,随着今后大明越发展越好,能够认识到这些的儒家之人会越来越多。
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人,主动的加入到这个事情当中。”
宋濂所说的那是他的真心话。对于这事儿,他心中就是这么想的。
听到宋濂如此说之后,朱标点了点头。
又和宋濂说了不少的话,而后又亲自带着宋濂,去见自己父皇。把这些事儿,说给自己家父皇知道。
而朱元璋见到了宋濂,并且知道了宋濂的来意之后,为之大喜!
整个人的心情,都一下子变得特别的好。
如同太子朱标一样,他也同样没有想到,宋濂这个在他眼中的宛如老顽固的人,在这件事情上,前后之间居然发生了这么大的转变。
话说,朱元璋都已经心里面做出了一些决定。
若是宋濂不识好歹,这次来到这边之后,在这事情上闹得很是过分的话。
那他这边,也必然不会和宋濂有什么客气。
将会对他重拳出击。
当初胡惟庸案,有些东西是可以牵扯到宋濂身上的。
但自己因为标儿的缘故,而没有真的得对宋濂下手。
宋濂若是不知好歹,在这件事情上真的和自己大力的唱反调,那也,休怪他了!
在推行新学这事情上,朱元璋无比坚定!
不论是哪个人,只要敢这么做,他就敢重拳出击,将其绳之以法!
让其知道厉害!
如今宋濂能够迷途知返,能够醒悟,并做出这样的选择来。
对于朱元璋而言,自然是一个值得高兴的事儿。
一方面,他可以不用再对这么一个人重拳出击。
另外一方面,他这里也能够得到一大的助力。
当下,朱元璋就同意了宋濂的请求,并与宋濂说了不少的话。
将他对宋濂的期盼,对于未来的展望都说给了宋濂听,
宋濂有被朱元璋所说的,那个与如今截然不同的大明,有了一个很强的期待。
这是这些年来,君臣二人又一次坐在一起,如此掏心的说话。
“陛下,不管是为了儒家,还是为了上陛下您所说的这新大明,臣都要拼尽全力来做事情。
只可惜臣的年纪大了,只怕没有几年好活了。
不能够见识到我大明今后的盛景。”
朱元璋闻言道:“只要宋先生能为之多做出一些努力,就已经很好了。
别说是你,就算是我,又何尝不在为人生苦短而感到难受?
我也同样,今后有很多的东西见不到。
不过,只要咱们心里知道,只要沿着这个道路一直走下去,今后大明终究还是能变的大不一样,也就足够了。
再说,咱们不还有子孙后代吗?
到时候让他们上坟的时候,烧给咱们听也就是了……”
朱元璋说出的这话,猛的听起来,像是冷笑话。
但是,宋濂对此却非常认真的点了点头。
觉得朱元璋说的非常的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