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上皇逼朕投降?朕才是真龙

第74章 龙榻魂语醒惊雷(1 / 1)

“官家……” “醒了!陛下醒了!” 耳边是杂乱的呼喊,带着难以置信的狂喜,又透着某种竭力压抑、仿佛生怕惊扰了什么而带来的轻微颤抖。 意识如同沉入冰冷河底的顽石,被一股无形的力量猛地向上拉扯。眼皮重若千斤,每一次颤动都牵扯着太阳穴针扎般的刺痛。喉咙干涸得像是被烈火燎过,每一次呼吸都带着粗粝的摩擦感。 赵桓费尽了全身的力气,才勉强掀开眼皮一条缝隙。 模糊的光线刺入眼中,让他下意识地又闭了一下。再次睁开时,视线终于聚焦。 不是梦境中那冰冷空旷的垂拱殿,也不是南薰门城楼上那临时搭建、充满血腥与硝烟味的指挥棚。 眼前是熟悉的明黄色纱帐,帐顶绣着精致的团龙暗纹。身下是柔软的锦被,鼻端萦绕着一股淡淡的、混合着安神香和草药的气息。 他……回宫了? “陛下!您感觉怎么样?快!传御医!”一个熟悉的声音在耳边响起,带着难以掩饰的激动和关切,是张望。 赵桓转动了一下僵硬的脖颈,试图看清周围。他发现自己正躺在一张宽大的龙榻上,显然是寝宫之内。床边围满了人,有张望,有几个面生的内侍和宫女,还有……几个穿着太医院官服、须发花白的老御医,正一脸紧张地看着他。 “水……”赵桓张了张嘴,只发出一个沙哑干涩的音节。 “快!水!温水!”张望连忙吩咐,立刻有宫女小心翼翼地端来一个白玉杯,用小银勺舀起温水,凑到他嘴边。 几口温水入喉,如同甘霖滋润了干涸的河床,喉咙里的灼烧感稍稍缓解。赵桓也感觉混沌的头脑清醒了几分。 昏迷前的记忆如同潮水般涌回——金军溃败,四面楚歌,震天的欢呼,还有自己……力竭倒下的瞬间。 “朕……昏迷了多久?”他再次开口,声音依旧嘶哑,却清晰了许多。 “回陛下,”为首的老御医连忙上前一步,躬身答道,声音带着一丝后怕,“您……您已经昏睡了整整一日夜了!幸赖陛下龙体康健,底子厚实,又有上天护佑,方才……” 一日夜?! 赵桓心中一惊!他竟然昏睡了这么久?! 那岂不是说…… “战况如何?!”他猛地抓住老御医的手腕,因为太过用力,指节都有些发白,“金贼……金贼退了吗?!各路援军……” “陛下!陛下息怒!龙体要紧!”老御医被他突然爆发的气势吓了一跳,连忙道,“您放心!金贼……金贼已经退了!” “退了?”赵桓一愣。 “是的陛下!”张望也连忙上前,脸上洋溢着激动,“您昏倒之后,李帅和诸位将军指挥若定!城外韩将军、种将军、折将军等各路勤王大军奋勇杀敌!金贼军心大溃,无力再战,已于昨日午后……拔营北撤了!” “韩将军、种将军他们已经率部入城,其余部众正在城外清剿残敌,安抚地方!汴京……汴京保住了!我们胜了!陛下!我们胜了啊!”张望说到最后,声音都带上了哭腔,激动得老泪纵横。 旁边侍立的内侍宫女们也纷纷露出喜悦和崇敬的目光,看向龙榻上这位创造了奇迹的年轻帝王。 胜了? 真的胜了? 巨大的喜悦如同最烈的醇酒,瞬间冲上赵桓的头顶!他只觉得眼前阵阵发黑,心脏狂跳不止! 守住了!他竟然真的守住了!守住了这座风雨飘摇的汴京城!打退了不可一世的金军! 穿越而来,步步惊心,如履薄冰,在绝望中挣扎,在血火中搏杀……这一切的苦难和牺牲,在这一刻,似乎都得到了回报! “好……好……”赵桓喃喃低语,一股难以言喻的激动和疲惫交织在一起,让他忍不住想要放声大笑,却又感到眼眶发热。 “陛下!”老御医见他情绪激动,连忙劝道,“您刚醒转,龙体尚虚,切不可大喜大悲!还需静养才是!” 赵桓深吸几口气,强行压下翻腾的情绪,点了点头:“朕知道了。你们……先退下吧。张望留下。” “是。”御医和宫人们躬身退下。 寝宫内安静下来,只剩下赵桓和张望两人。 “具体说说,”赵桓靠在软枕上,声音虽然依旧虚弱,但眼神已经恢复了锐利,“金贼撤退的情况,各路援军的安置,还有……城内。” 张望不敢怠慢,连忙将赵桓昏迷后这一日夜发生的事情,详细禀报了一遍。 金军确实是全线溃退,丢弃了大量的辎重、伤兵,甚至连“开山太岁”的残骸都没来得及拖走。溃退途中,又遭到韩世忠、种师中等部的衔尾追杀,损失惨重。据初步估计,此次汴京之战,金军伤亡和被俘者,至少在三万以上!可谓是元气大伤! 各路勤王援军也已陆续抵达,韩世忠、种师中、折彦质等主要将领已经入城觐见过(虽然官家昏迷),目前由李纲和兵部统一协调,正在城外扎营休整,并负责追剿金军残余,恢复京畿秩序。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城内,在大清洗和官家昏迷的双重影响下,反而呈现出一种诡异的平静。宵禁依旧森严,但粮价已经开始回落。之前被“劝捐”的权贵富户虽然心有余悸,但也庆幸保住了性命和大部分家产。而普通百姓,则沉浸在劫后余生的喜悦和对官家的无限崇敬之中。 只是…… “只是……”张望说到这里,语气微微一顿,脸上露出一丝迟疑。 “说。”赵桓看着他。 张望咽了口唾沫,低声道:“只是……福宁宫那位……在您昏迷期间……‘病势’加重……于昨夜……‘薨’了……” 听闻此言,赵桓的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只是那双刚刚恢复了些许神采的眸子,瞬间又变得幽深如古井。 他没有问是怎么“薨”的,也不需要问。张望是他的心腹,是他最信任的内侍,有些事情,不需要言明,只需一个眼神,一个暗示,便已足够。 “知道了。”赵桓的声音同样平静,听不出喜怒,仿佛只是得知了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他缓缓闭上眼睛,掩去了眼底那一闪而过的复杂情绪——有解脱,有冷漠,甚至还有一丝……连他自己都不愿深究的,属于这具身体原主残留的、极其微弱的悲哀。 但那情绪很快便被更强大的意志力碾碎、驱散。 赵佶死了。那个曾经的大宋天子,那个沉溺艺术、断送江山的“上皇”,那个在围城之际还想着割地求和、甚至可能暗中勾结外敌、意图不轨的父亲……终于彻底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这是一个时代的结束,也是他赵桓真正掌控这个风雨飘摇帝国的开始。 寝宫内陷入了短暂的沉默。张望低垂着头,恭敬地侍立在一旁,连呼吸都放得极轻,等待着官家下一步的指示。 他知道,太上皇的死,绝非小事,后续的处理,关乎朝局稳定,关乎官家的声名,更关乎他这位“经手人”的未来。 过了许久,赵桓才再次睁开眼睛,眼底已是一片清明和冷峻。 “传朕旨意。”他的声音恢复了之前的沉稳和威严。 “奴婢遵旨。”张望连忙应道。 “太上皇忧心国事,心力交瘁,又闻京师连日血战,宗室勋贵亦有伤亡,悲愤攻心,旧疾复发,于昨夜子时,在福宁宫溘然长逝。”赵桓缓缓说道,每一个字都清晰无比,为这场死亡定下了官方的基调。 “是。”张望将这番话牢牢记在心里。 “朕……深感哀恸。”赵桓的语气里带上了一丝恰到好处的“悲伤”,“传谕中书、门下,即刻拟定治丧仪程。辍朝三日,百官服素,宫中停止宴乐一月,以示哀悼。” 辍朝三日,停止宴乐一月。这规格,比照了亲王之礼,却又略高于寻常亲王,既给足了“先帝”的面子,又没有达到正常驾崩皇帝的隆重程度,分寸拿捏得极其微妙。 “另,”赵桓继续道,“太上皇晚年虽为奸臣(梁师成等人)所误,然早年亦有微功。谥号……便定为‘恭愍’吧。葬礼……国事艰难,金贼未灭,一切从简,不可铺张。” 恭愍!恭为敬,愍为伤,有怜悯、忧患之意。这个谥号,既有对逝者的基本尊重,又暗含了对其晚年不幸结局和过失的评价,可谓是用心良苦。 张望心中暗凛,再次躬身:“奴婢遵旨。奴婢这便去传谕。” “等等。”赵桓叫住他,“你去福宁宫,亲自安排。务必……让太上皇走得‘体面’些。另外,封锁消息,在朕正式下旨治丧前,若有半点风声走漏……” “奴婢明白!”张望立刻会意,眼中闪过一丝狠厉,“请官家放心,福宁宫内外,绝不会有半句闲话传出!” “去吧。”赵桓挥了挥手。 赵桓让张望去处理赵佶后事之后,强撑着坐直身体,目光扫过帐外微亮的晨曦,眼中闪过一丝冰冷的决断。 该处理的私事了结了,接下来,就是国事!是时候让所有人都知道,这大宋的天,已经彻底变了! “来人!”他沉声唤道。 一名小黄门立刻趋步入内,跪倒在地:“官家有何吩咐?” “传朕旨意!”赵桓的声音虽然嘶哑,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立刻召集所有在京四品以上文武官员,半个时辰后,垂拱殿议事!朕有……太上皇薨逝及军国大事宣布!”喜欢大宋:上皇逼朕投降?朕才是真龙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大宋:上皇逼朕投降?朕才是真龙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