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从来不是大一统王朝。] [欺负孤儿寡母,还没能力收回燕云十六州的人。] [和司马懿差不多。] [乱臣贼子就是乱臣贼子。] [欺负我们老柴家。] [弱宋。] [乱世以强者为尊,起码柴荣的后代还活着,赵匡胤没有杀了他们。] 看到这条评论,认同的人很多。 起码柴荣的后代还活着,已经很难得了! 可当他们看到下一条评论,立刻改变了想法。 [别把老赵家想的太好,他们祖传喜欢下黑手。] [柴荣的后代,没超过三代就绝后了。 柴荣一共有七个儿子,赵匡胤篡位的时候还有四个活着,一个皇帝三个王。 柴宗训被赵匡胤封为郑王,迁到房州居住。房州这个地方是唐朝着名的贵族流放地。 房州这地方的地理位置非常特别,四面环山,进出只有那么一两条小道,所以这里是天然的囚场。 结果柴宗训只活到二十岁就死了。 柴宗训的三个弟弟柴熙让、柴熙谨和柴熙诲,有两个无缘无故的消失了,应该是被乱兵宰了,赵匡胤不太好意思承认。 柴熙谨没有丢,被潘美给收养了,但是没过几年,柴熙谨就莫名其妙地去世了。 柴宗训生了五个儿子,这五个儿子也相继夭折,没有一个是安享晚年的。 没出三代,柴荣就绝后了。 到了宋仁宗时期,宋仁宗想到柴家已经绝后,但是宋太祖让善待柴家后人,他想了一个办法,找来柴家的族谱,从柴家的旁支中随便挑了一个叫柴咏的人,继承了柴家的香火,被封为崇义公。 这里的柴氏后人,跟柴荣几乎没一点关系。 这个柴家旁支和赵家没有仇,白得一个爵位,从此跟赵家心连心。 赵家嘴上仁义,其实没安好心。 他跟司马家篡位的手段一样,但是不想背司马家的骂名。] 柴荣:我就这么绝后了?! 司马昭:此法甚妙,但不适合给曹家用。 司马炎:你说赵匡胤和赵家,别提到我司马家。 李治:房州之地确是流放的好地方。 [还有一件事值得一说,柴荣是继承了他姑父的皇位,改姓叫郭荣。 赵匡胤给他恢复了柴姓。为啥要恢复柴姓?还不是因为赵匡胤想要告诉大家,柴荣也不是郭威的合法继承人,所以他老赵也可以继位!] 这条评论,再次让历朝历代的人看到了赵匡胤的虚伪。 宋朝之前的人,看到柴荣继承的是他姑父的皇位,脸上露出不可思议的表情。 “皇位不都是传给亲儿子吗?连女儿都不传,竟能传给妻子的侄子?!跟自己毫无血脉关系!” “有儿子传儿子,没儿子呢?” “没儿子不应该传给侄子吗?!把侄子过继到自己名下。” [赵匡胤死在亲弟弟手里,他的儿子也被赵光义逼死,皇位落到他弟弟那一脉,也算是遭报应了。他弟弟的后代也没得好下场]。 “这就是报应吗?” 赵匡胤露出苦笑,语气沙哑,但面露凶光。 他要杀很多人。 在另外一个位面,柴荣也要杀很多人。 在宋太宗位面,赵光义也想杀人,但不知道杀谁。 那些知道秘密能威胁他皇位的人,早就被他杀了。 …… 【读懂张觉,也就看明白了北宋的懦弱和背信弃义。靖康之变为何出现?#历史#北宋】 看到张觉的名字出现在标题上,南宋时期的一些北方人,面露悲戚;有些人已经麻木。 【“北宋宣和五年,金国辖区一位叫张觉的汉人主动联络宋使,提出献地投降。”】 【“张觉何许人也?”】 【“史书上声名不显。但在燕云这块地方张觉却是手握三州之地,有五万大军的人物。”】 【“张觉的投诚给了金国一记响亮的耳光。”】 【“为了树立威望,金太宗派兵攻打张觉。”】 【“张觉虽然骁勇善战,却势单力薄,最终兵败逃往幽州。”】 【“金军追杀至幽州城下,向王安中索要张觉。”】 【“王安中进退两难,向宋徽宗请示。”】 【“宋徽宗却对此事不置可否。”】 【“眼看金军就要攻城,王安中慌了神,不顾常胜军将领郭药师等人的反对,将张觉杀掉后交给了金军。”】 【“张觉的故事,就像一出农夫与蛇的悲剧。”】 【“北宋杀害张觉,无疑是向天下人表明,他们宁愿向敌人屈膝投降,也不愿保护自己的臣民。”】 【“张觉之死,使得幽云地区的百姓对北宋彻底失望,纷纷倒戈投降金国。”】 【“最终,金军在郭药师的带领下,攻破开封,北宋灭亡。”】 “愚不可及!” “有此无能的皇帝,难怪会灭亡!” “带着三州五万大军投诚的人,竟落得如此下场!” “我大宋让这样的人当皇帝,岂有不灭的道理?”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历史上有所作为的皇帝,惊讶于宋徽宗的愚蠢! 难道他不知道这样做会有什么后果吗? 天幕说的很对。 北宋杀害张觉,是向天下人表明,他们宁愿向敌人屈膝投降,也不愿保护自己的臣民。 张觉有功,应该好好保护起来。 放在秦皇汉武时期,张觉能获得一个侯爵。 放在唐太宗时期,张觉能获得一个公爵。 在宋徽宗掌权的大宋,张觉却被杀了! 可笑!可悲! [张觉被杀,燕京城内归顺北宋的义军将士痛哭流涕,对北宋也是大失所望,担心自己会成为下一个张觉。] [第一次读到!感叹!肉食者鄙!] [多读真正的史,凡人畏果,菩萨畏因。] [宋是历史上最没有信用、最无耻的王朝!没有之一。败盟毁约已是家常便饭!] [宋朝把汉人崇武的精神阉割了。] [张觉是靖康之变的导火索,不管北宋怎么对待张觉,都改变不了什么。你不接纳张觉,金人也会南侵。] [宋朝愚蠢,面对张觉投诚,要么直接不接纳,要接纳就一挺到底。可惜宋朝的君臣不仅是软骨头,还愚蠢。因此失了北方民心。] 通过一条条评论,赵匡胤能看到大宋在后世之人心中的地位,估计只比晋朝好一些。 如果不是晋朝司马家做得太过,他大宋的名声估计比晋朝还臭。喜欢短视频:震惊诸天万界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短视频:震惊诸天万界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