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凡偶尔会自我调侃道:“除了不爱专业,其他的都爱。”这看似轻松的自嘲,实则蕴含着他对生活多元热爱的别样表达。 的确,非凡拥有着不少的爱好。在毕业实习那段业余时间较为充裕的日子里,他决定好好梳理并整理自己多年来的各类收藏。 书法,无疑是他最大的业余爱好。虽说非凡未曾正式拜师学艺,也没有长时间地进行系统练习,但他对书法家作品风格的研究却满怀热忱。 非凡通过坚持不懈的剪报方式,广泛收集了当代众多书法家的作品,尤其是本省书法家的佳作。在他的收藏宝库中,国家级的书法大家如赵朴初、郭沫若、舒同、启功、沈鹏、欧阳中石、张海、孙晓云等的作品皆有收录;省内的周昭怡、李立、颜家龙、杨炳南、史穆等知名书法家的作品也一应俱全,足足达到了百位之多。 由于他对书法家作品风格的研究较为深入透彻,以至于对于名人题写的报刊名、单位机构名、牌匾、楹联等,他几乎只需一眼,便能准确判断出是出自哪位书法家之手。这一独特的本领,在朋友面前,尤其是在女友面前偶尔展露时,总会引来连连称赞,大家都对他的这项技能啧啧称奇。 非凡精心地将这些珍贵的剪辑作品用洁白的纸张一一粘贴妥当,而后悉心装册。为了让这本集册更加完美,他还特意邀请了农业大学的一位书法家为其撰写了一篇《序言》。 这本《名家书法作品集》内容丰富全面,形式美观大方,只可惜,在后来多次的迁徙搬家中,由于保管不善,多年之后竟然丢失了,这无疑成为了非凡心中永远的遗憾。 非凡喜欢对联。他给全国各地读书的同学写信,请他们帮他收集当地名胜古迹处的对联。最为热情的属在武汉读书的涂同学,他几乎把武汉的公园、旅游景点的所有的对联都抄来寄给非凡。 不单喜欢搜集,非凡也喜欢创作对联。早年跟吴老师学古诗词时也学了对联的创作。每年的元旦,他都在自己寝室撰写书写对联: 第一年—— 祥云瑞气飞渡, 富国伟业承肩。 (镶名联,含7个人的名字) 第二年—— 佳节当喜,暂以美酒相祝; 苦窗不怠,更有高峰在前。 第三年—— 论地谈天,情笃理达多多乐; 同室操戈,武就文成大大欢。 第四年—— 此时当珍惜,聚集谈笑有几日; 佳节应庆贺,欢乐畅舒干两觞。 在大学校园里,喜欢收藏的学生不在少数。像是邮票、火花、糖纸、钱币等等,这些收藏项目对于大学生来说,在经济和精力上都还能够承受。 起初,非凡主要致力于集邮,邮票那小小的方寸之间,仿佛蕴含着无尽的世界。然而,后来他发现糖纸收集起来量更大且相对容易,于是便逐渐将重心转向了专集糖纸。而在这一转变的过程中,还发生了一段令人难忘的交换收藏的故事。 非凡高中同班的赵同学的女朋友何同学,在与非凡的通信交流中,得知非凡准备由集邮票转向集糖纸。出于对非凡的关心和支持,她主动为非凡收集糖纸,每当收集到一些新的糖纸,便会迫不及待地寄给非凡。 何同学的室友偶然听闻了这件事,便告诉她,自己家里积攒了好多糖纸,只不过现在自己已经转向收集邮票了。何同学听闻,不禁喜出望外,这简直是天作之合!两个人的收藏转向竟然如此完美地反向吻合。于是,热心的何同学积极地撮合起了两人的收藏交换事宜。 经过一番商议,最终达成了协议:非凡将手头的全部邮票,共计 50 多种,与何同学室友的 100 多种糖纸进行交换。这一交换,让非凡的收藏瞬间丰富了起来。加上他原本自己已有的糖纸,一下子就拥有了 200 多种。 非凡满心欢喜地将这些糖纸用胶水仔细地粘贴在洁白的纸张上,然后认真地装订成册。这本厚厚的糖纸集,大约有近 5 厘米厚,拿在手中,沉甸甸的,仿佛承载着满满的甜蜜。非凡特为它起名为《甜蜜集》。 非凡更是满怀深情地在《甜蜜集》的扉页上写下了一首诗: 甜从自然中提取, 从香蕉、苹果、橘子、柠檬、菠萝中。 甜从生活中提取, 从喜悦、友谊、爱情、青春、富足中。 甜是于人最有魅力的味! 糖是甜的集合, 但,糖不单甜, 还给人很多感觉。 奶糖的腻而润, 宛如冬日里的暖阳; 果糖的甜而坚, 恰似坚韧不拔的意志; 椰子糖的香而脆, 仿佛海边的微风。 糖纸是糖的外衣, 糖纸赋人以规格的联想—— “吉祥”“ 如意”“幸福”“美满”。 糖纸浓缩了自然—— 海中的“龙虾”和山上“灵芝”, 长白的“人参”和海南的“椰子”, 春的“杜鹃”和冬的“雪莲”, 古老的“猴王”和现代的“阿波罗”。 (引号中的均为糖纸上的商标名称) 我爱甜味, 越甜越开心。 我爱吃糖, 美、喜、乐从糖中吸吮出来。 我爱集糖纸, 我在糖纸精美的世界里神游。 对于非凡而言,糖纸不仅仅是一张张薄薄的纸张,它们更是一个个充满故事和情感的小世界。每一张糖纸都承载着他的热爱、梦想和对生活的无限期待。 当然,还是满满的遗憾。因为糖纸上粘有糖分,容易受潮发霉。大概十年左右,就无法保存了,那本《甜蜜集》只成为了非凡的一个“甜蜜”的记忆。喜欢芬芳人生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芬芳人生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