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河畔的春雨淅淅沥沥落在油纸伞上,林知夏抱着牛皮纸袋穿过青石巷,发梢沾了杏花香气。 推开雕花木门时,谭宗明正俯身查看缂丝机,深咖色羊绒大衣搭在藤椅上,露出靛青色立领中式衬衫。 "这是复原的宋代‘结缕’技法。"她将图纸铺在花梨木案几上,虎口墨渍晕染了泛黄的宣纸边缘,"经纬线交替时加入金箔丝,能在光影下呈现星河流转的效果。" 谭宗明指尖抚过织机上半成的莲花纹,突然握住她正要抽回的手腕:"这里的戗色不对。" 掌心温度透过真丝衬衣袖口传来,他另只手执起银梭示范穿插角度,"双经线要这样交错才能锁住金丝。" 知夏看着他修长手指在经纬间翻飞,忽然想起昨夜修复的古画题跋,运笔如织,气韵生动。 窗外的雨声变得遥远,织机吱呀声里混杂着两人清浅的呼吸。 "谭总对缂丝工艺很熟悉?"她看着完美补全的莲花瓣,注意到他尾戒内侧刻着极小篆书"经天纬地"。 "家母生前最爱收藏缂丝。"他松开银梭,袖口滑落露出半截沉香手串,"小时候总被按在织房里当递线童子。" 低笑时喉结在立领间滚动,惊飞了檐下躲雨的燕子。 项目汇报会上,知夏演示到"月照松间"图样时,投影仪忽然故障。谭宗明起身解开衬衫袖扣,徒手在落地窗上描摹出缂丝纹路。 夕阳从他指缝漏进来,在墙面投下流动的光斑,竟比幻灯片更鲜活。 "用这种渐变经纬如何?"他侧头询问时,鼻梁在脸颊投下利落的阴影。 知夏望着他睫毛上跳动的金辉,突然理解何为"君子如玉,触手也温"。 深夜的工坊只剩织机嗡鸣,知夏咬着发绳盘发时,谭宗明提着食盒出现在月洞门前。蟹壳黄酥饼盛在龙泉窑荷叶盏里,配着今年明前碧螺春。 "听安迪说你胃不好。"他自然地接过她手里的银梭,"这种双面异色织法,是不是该先固定背光面的纬线?" 茶水氤氲的热气中,知夏讲述在敦煌摹绘藻井图案的往事。 谭宗明忽然用茶渍在案几上画出几何纹样:"这种结构能增强织物的透光性。"指尖相触时,茶水在木纹里蜿蜒成溪流。 梅雨季节的清晨,知夏抱着一摞古籍迈进晟煊大堂,翡翠玉镯与青瓷镇纸相撞叮咚作响。 电梯门将合时伸进只骨节分明的手,谭宗明带着潮湿水汽挤进来,唐草纹领针上还沾着雾珠。 "林小姐的香方很特别。"他目光扫过她旗袍盘扣上挂的紫檀香囊,"前调是鹅梨帐中香,尾韵却带着龙脑的凛冽。" 知夏攥紧怀里的《蜀锦谱》,想起昨夜他派人送来的南宋鎏金香炉。 电梯镜面映出两人并肩的身影,她蔷薇色真丝旗袍与他鸦青色西装形成微妙渐变,像宣纸上未干的水墨。 验收当日突降暴雨,知夏赤脚踩在织房检查防潮系统。 转身撞进带着松柏气息的怀抱,谭宗明手臂虚环在她腰后:"小心青砖返潮。"他掌心托着的建盏里,雨前龙井正泛起蟹眼纹。 窗外惊雷炸响时,整排织机突然断电。谭宗明摸黑找到她的手,腕间沉香珠压住突跳的脉搏:"别动,我去启动备用电源。" 他在黑暗中精准避开所有织机,知夏这才想起他自幼在此学艺。 当灯光重新亮起,谭宗明正单膝跪地为她穿鞋。雨水顺着他的下颌滴落在她脚背,烫得心尖发颤。 他抬头时目光掠过她锁骨间的翡翠璎珞,那里缀着与他袖扣同料的帝王绿。 庆功宴设在百年戏楼,谭宗明在《游园惊梦》的唱腔里为她斟酒。 知夏低头时,发间珍珠步摇擦过他手腕,在沉香木珠上留下淡淡的光泽。 "这出戏不该在此处听。"他忽然开口,指尖在桌面叩出昆曲鼓点,"等苏州园林修缮完毕,林小姐可愿与我共赏牡丹亭?" 散场时细雨未歇,谭宗明的伞倾向她这侧。走过青苔斑驳的拱桥,他突然停步:"知夏。" 二字在吴侬软语里浸得温软,"你看这缂丝般的雨幕,可还缺金线勾勒?" 她望着雨滴在伞骨汇聚成流,忽然明了连日来那些古籍孤本、宋代茶器、深夜探班的深意。 远处画舫飘来琵琶声,谭宗明袖口暗绣的缠枝莲纹,在路灯下泛着温柔的金光。喜欢风起扶柳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风起扶柳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