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过后的天平山染了层薄霜,林知夏挎着竹编茶篮穿过枫林,琥珀色马面裙扫过满地丹霞。 半山腰的听雨轩里,谭宗明正对着《茶经》残卷调试炭火,沉香木珠随捣茶动作在腕间轻晃,惊散了从窗棂漏进的晨雾。 "这是今年最后一批桂花乌龙。"知夏将茶荷放在竹案上,发间银簪流苏扫过青瓷茶则,"可惜霜降来得早,香气比往年淡了三分。" 谭宗明执起茶针拨开炭灰,火星溅在松石绿袖口:"林小姐可知唐代煎茶为何要加盐?" 他突然握住她翻动茶饼的手,"要这样顺时针研磨,方能激出兰花香。" 掌心相贴处传来炭火余温,知夏数着他腕间木珠转动次数,忽觉这动作与昨夜修复的宋代茶碾纹饰如出一辙。 茶末簌簌落入越窑秘色盏时,她发现他今日换了同色系的翡翠平安扣,正与茶汤泛起的光晕相映成趣。 山雨骤降时,两人正为斗茶会布置展台。谭宗明展开油纸伞的瞬间,惊雷劈开云层,知夏抱着明代紫砂壶撞进他怀里。 雨水在伞面炸开成白梅,她嗅到他衣襟间新换的鹅梨帐中香,混着茶烟竟酿出醉人气息。 "小心台阶。"他揽着她腰侧穿过回廊,指节隔着衣料摩挲到玉带钩轮廓。 知夏想起昨夜收到的匿名茶谱,那些批注的笔迹与此刻廊柱上的楹联题字渐渐重合。 茶会因暴雨延期,众人散去后只剩满室茶烟。谭宗明忽然从袖中取出个鎏金银笼子:"尝尝这个。" 揭开竟是失传的唐代青精饭,碧粳米间嵌着与他袖扣同色的翡翠莲子。 "谭总连失传的食疗方都能复原?"知夏咬破莲子时尝到淡淡药香。 "上月收购的敦煌残卷里有记载。"他擦拭茶筅的动作顿了顿,"林小姐为筹备茶展连熬三夜,该补补气血。" 暮色染红枫叶时,知夏在库房发现受潮的茶饼。抱着竹篾冲进雨里时,撞见谭宗明赤脚站在石阶上疏通水渠。 月白中衣紧贴腰背曲线,脚踝处淡青血管随发力微微凸起。雨水顺着他下颌滴入茶篓,竟比任何泉水都更清冽。 "用这个。"他不知从何处变出件蓑衣,系带时指尖擦过她耳垂。 知夏仰头看见他睫毛上悬着的水珠,忽然理解古人为何将"茶烟透碧纱"视为至景。 深夜烘茶时,谭宗明握着她的手调整焙笼角度:"武夷岩茶要文火慢炖。"呼吸拂动她颈后碎发,在青砖墙投出交颈的剪影。 知夏数着更漏,直到他腕间木珠温度渗透她腕脉,才惊觉东方既白。 茶会重启当日,知夏穿着雨过天青色襦裙调试茶器。 转身见谭宗明立在十二扇琉璃屏风前,手中把玩的正是她遗失的建盏残片。 阳光穿透琉璃在他周身流转,恍若《撵茶图》里走出的玉面郎君。 "原来在林小姐这里。"他将残片嵌入紫檀茶台缺口,严丝合缝宛如新生,"这曜变天目盏,合该配你煎的雨前茶。" 当第一缕茶烟升起,谭宗明在屏风后握住她执壶的手:"凤凰三点头要这样起落。"热水注入建盏时,曜变纹路映得两人眼底星河璀璨。 他拇指无意识摩挲她虎口墨渍,像在临摹某幅珍藏的碑帖。 拍卖会突发停电时,知夏正介绍宋代茶碾。 黑暗中有温热的掌心覆上她手背,谭宗明的声音混着沉香气息传来:"别怕,我在这儿。" 他带着她摸黑完成演示,指尖划过茶器纹饰的力度,竟比灯光下更精准。 庆功宴设在百年茶楼,谭宗明在《阳关三叠》的琴声里斟满桂花酿。知夏低头时,发间玉梳擦过他手腕,在沉香木珠上留下淡淡划痕。 他忽然执起她指尖点在茶渍上:"林小姐可看得出这是何字?" 水痕在宣纸晕开成"夏"字轮廓时,窗外飘进今冬第一片雪。 谭宗明解下大氅裹住她单薄肩头,袖口龙涎香与茶烟纠缠成无形的网。 他指腹掠过她耳际时,摘下半片沾雪的枫叶:"你看这叶脉走向,倒像顾恺之的游丝描。" 更鼓声里,知夏在藏书阁发现他誊抄的《茶具图赞》。空白处密密麻麻的批注中,夹着张泛黄信笺。 谭宗明的瘦金体写着:"夜煎茶时忽觉,平生风雪,皆为此刻炉火。" 踏雪归家时,知夏在门廊发现个乌木食盒。揭开是冒着热气的七宝擂茶,青瓷碗底沉着颗翡翠莲子。 她望向街角未熄的迈巴赫尾灯,忽然尝出茶汤里多了一味当归。喜欢风起扶柳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风起扶柳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