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白话合集

第四十三回 翡翠瓶污羊脂玉秽 太师口臭美妾身亡(1 / 1)

庞吉正坐在先月楼里,和两位姨太太说说笑笑,只见一个小童拿着拜帖上了楼,递给丫鬟,说道:“本地的十二位先生特意来给太师爷祝寿,想见您一面,亲自行礼,还带了寿礼要当面呈上。”丫鬟接过拜帖,递给庞吉。庞吉看了一眼,说:“既然是本地先生们赏脸,不能不见。”又转头对两位姨太太说:“你们先下楼回避一下。”丫鬟便让小童先下楼,叮嘱先生们先找地方避一避,等两位姨太太走了再上来。 姹紫和嫣红站起身,娇嗔地对庞吉说:“老爷要是不来赴宴,我们可要好好念叨您,让您心神不宁哦!”庞吉哈哈大笑。两人又再三叮嘱晚上水晶楼的宴会,庞吉连连点头,保证一定到场。等看着两位姨太太下楼走远,庞吉才让小童去请先生们,自己大模大样地坐在太师椅上,连迎接都懒得起身。 没过多久,小童引着一群人来到楼下,掀开帘子。只见先生们个个衣着整齐,恭恭敬敬地走进来,后面还跟着不少仆从和侍卫。庞吉慢悠悠站起来,握住众人的手说:“各位先生大驾光临,让老夫实在过意不去。大家千万不要行大礼,就行寻常礼节吧。”先生们又客气了一番,最后彼此作了个揖。接着,大家纷纷送上寿礼,有画轴、对联、书法作品,还有折扇,都是些文人之间表达心意的物件。庞吉一一道谢。 这时,仆从们调整好座位,庞吉坐在中间,先生们分坐在两旁。左右伺候的人端上茶水,大家便聊起天来。谈话间,众人不住地恭维庞吉,说的都是些祝寿的吉祥话。 没聊多久,仆从们便摆上杯盘碗筷和果品。先生们又要给庞吉安排上座,敬寿酒。庞吉摆摆手说:“今天是老夫的生日,有劳各位前来,按理说该我给大家敬酒才是。不如大家都免了这些礼节,不用特意安排座位、轮流敬酒,直接坐下痛痛快快喝酒,反倒自在。”众人都说:“既然太师吩咐,我们就恭敬不如从命了。”说完,各自朝庞吉作了个揖,按顺序入席。 酒过三巡,众人渐渐放松下来,有人摘下帽子,有人开始划拳行令,吆喝声此起彼伏,个个喝得尽兴,端起酒杯就一饮而尽。 正喝到兴头上,只见仆从抬进来一个盆,说是孙姑爷孝敬庞太师的新鲜河豚鱼,分量还不少。先生们一听是新鲜河豚,个个馋得直咽口水,纷纷称赞:“好啊,好啊!河豚可是鱼中极品,味道鲜美无比!”庞太师见大家这么捧场,又是女婿送的礼,在众人面前得意洋洋,吩咐道:“抬下去,让厨子赶紧做,每桌都要上。”先生们听了,满心欢喜,有的甚至放下手中的酒菜,就等着吃河豚了。 不一会儿,仆从们端着大盘子,先在庞太师桌上放下,然后依次给其他桌也摆上。庞吉拿起筷子,向众人示意:“请!”先生们齐声回应:“请,请!”只听得一阵杯筷交错的声音,转眼间,盘子里的河豚鱼就被吃得一干二净,桌上杯盘狼藉。众人咂着嘴,不停地称赞美味。 突然,“咕咚”一声,只见曲先生连人带椅子栽倒在地,众人吓了一跳,纷纷露出诧异的神色。这时,米先生大喊起来:“哎呀!不好了!不好了!河豚有毒!这是中毒了!大家都要倒下,都要没命了!这可怎么办?我怎么一时忘了河豚有毒呢?都怪我贪吃!”旁边有人惊慌地说:“这么说,我们都没救了?”米先生突然一拍脑袋:“还好,还好!有个方子能解毒,非得金汁不可,没有的话,人中黄也行。要是想快点解毒,粪汤最管用!” 庞吉一听,急忙吩咐侍卫和仆从:“赶紧去拿粪汤来!”一时间,手下人慌了手脚,手忙脚乱,不知道该做什么好。还是一个机灵的侍卫想出办法,叫来两个仆从,让他们抬起大案上的翡翠玉闹龙瓶——这瓶子两边兽头嘴里衔着金环,又从多宝阁上取下一个洁白光亮的羊脂玉荷叶式的碗,让他们去茅厕舀粪汤,越多越好。两人不解地问:“要这么多干什么?”侍卫说:“人多吃得多,中毒的人也多,粪汤少了不够灌的。” 两人只好捏着鼻子,忍着臭味,在粪窖里用羊脂玉碗一碗接一碗地舀,往翡翠玉瓶里灌。可惜这两件珍贵的古玩落在奸臣府里,也跟着遭了这份罪!足足灌到快八分满,两人才提着金环,匆匆往先月楼跑去。 侍卫上前舀了一碗粪汤,递给庞太师。庞吉犹豫了,不喝吧,怕毒发丢了性命;喝吧,这臭味实在让人作呕,难以下咽。正迟疑间,只见先生们已经纷纷动手,有的用酒杯,有的用小菜碟,文雅些的用汤勺,性子急的直接扳倒瓶子,嘴对嘴猛灌,一口气喝了不少。庞吉见状,也不由自主地端起玉碗,一连喝了好几口。米先生还念及同僚之情,让人扶起昏倒的曲先生,自己蹲在旁边,用汤勺给他灌了几口粪汤,算是尽了照顾病友的情谊。 没过多久,曲先生醒了过来,只觉得嘴里臭气熏天,还以为自己喝醉了,张嘴就吐,哪里知道是被人灌了粪汤!米先生关切地问:“曲兄,感觉怎么样?”曲先生疑惑道:“没啥事。可我嘴里怎么这么臭?”米先生解释说:“曲兄,你是中了河豚毒,是我用粪汤救了你,也算是尽了朋友的情分。”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没想到,这位曲先生其实是因为刚才有块河豚被人抢去吃了,自己没尝到,一着急,老毛病犯了才摔倒。现在听说被灌了粪汤,一下子跳起来喊道:“哎呀!怪不得这么臭!这么臭!我这是羊角风犯了,为什么给我灌粪汤!”说完,又开始不停地呕吐。他这一吐不要紧,引得众人一阵恶心,纷纷跟着吐了起来,没来得及吐的,连鼻涕都呛了出来。一时间,先月楼里臭气熏天,侍卫、仆从们也都跟着干呕,场面混乱不堪。好不容易等大家吐完,又用凉水漱口,吐得到处都是水。米先生觉得十分尴尬,找个机会悄悄溜走了。剩下的人坐也不是,走也不是,一个个狼狈不堪。 庞吉作为主人,碍于面子,只能强忍着不满,吩咐道:“都去芍药轩的敞厅吧!赶紧离开这儿,省得闻这熏人的臭味。”众人如蒙大赦,连忙转移到敞厅。宽敞明亮的环境让大家顿感神清气爽,又喝了不少上等雨前茶,才渐渐缓过劲儿来。 庞吉余兴未消,又吩咐摆酒,要与众人一醉方休。谁敢违抗他的命令?很快,厅内点起灯烛,摆满酒菜,众人再次举杯畅饮,划拳行令之声此起彼伏。这场酒宴一直持续到二更天,众人才散去。 此时的庞吉早已喝得酩酊大醉,在小童搀扶下,踏着月色,摇摇晃晃地朝水晶楼走去。他脚步踉跄地问道:“几更天了?”小童回道:“已经二更了。”庞吉喃喃道:“两位姨太太怕是等急了……到了那儿别出声,听听她们说些什么。你看那边怎么亮堂堂的?”小童解释:“前面是莲花浦,月光照在水面上。” 说话间过了小桥,庞吉突然紧张起来:“那边好像有人!”小童赶忙安抚:“太师爷忘了,那是新栽的河柳,被月光照着随风摇晃,看着像人影罢了。” 终于到了水晶楼,庞吉刚走到楼下,就见窗扇虚掩着,还没凑近,里面男女调笑的声音已清晰传来。他脸色骤变,急忙示意小童噤声。只听男子说:“难得今天有机会,可算能如我们所愿了。”女子娇笑着回应:“趁老贼陪客,我们上楼好好乐一乐!”接着是一阵嬉笑,脚步声往楼上去了。 这番对话如同一把火,瞬间点燃了庞吉的怒火。他强压着怒气,让小童速速唤来主管庞福,吩咐他带侍卫前来拿人。自己则轻手轻脚推开窗扇,沿着楼梯上了楼。屋内满桌酒菜尚未收拾,酒杯里还剩着残酒,烛芯结出长长的烛花。庞吉随手剪去烛花,一转头,只见绣帐高高挂起,帐内一男一女相拥而卧。 庞吉怒不可遏,从墙上摘下宝剑,猛地一挥,男子的头颅应声落地。嫣红刚从睡梦中惊醒,还没来得及起身,也被庞吉一剑了结。可怜这两个献媚取宠的人,就这样不明不白地丢了性命。 更诡异的是,男子的头滚落在地板上,头巾脱落,露出一头青丝——竟然是姹紫!庞吉“哎哟”一声,手中宝剑当啷落地,呆立当场。 楼下,庞福带着侍卫早已赶到,听到楼上动静,急忙冲了上来。看到眼前的惨状,众人都被吓得说不出话,庞吉更是瘫坐在地,痛哭失声。 哭了许久,庞吉又是生气,又是懊恼,后悔不迭。他吩咐庞福妥善安葬两位姨太太,又立刻派人去请得意门生——乌台御史廖天成,让他速速前来商议对策。随后,他带着小童离开水晶楼,来到前厅焦急等候。 等廖天成赶到时,已是三更过半。师生二人落座后,庞吉将误杀二妾的经过一五一十说了出来。廖天成本就是个善于阿谀奉承的人,当即添油加醋道:“依门生看,这多半是开封府在背后捣鬼!他们能人辈出,肯定是派人暗中窥探。见两位姨奶奶酒后安睡,便故意装出男女调情的声音,引您上钩。老师听到这种事,哪能不生气?这分明是想搅乱太师府,和您作对!” 这番话让庞吉恨得咬牙切齿,怒问道:“那该怎么办?如何才能出这口恶气?”廖天成思索片刻,献策道:“门生斗胆建议,太师不如写份奏折,就说开封府派人杀害两条人命,参倒包拯,以儆效尤!不知老师意下如何?”庞吉眼前一亮:“若能扳倒包拯,老夫此生无憾!就劳烦贤契代笔了。此处不便,我们去内书房详谈。” 两人来到内书房,廖天成提笔构思。也不知他如何凭空捏造,竟真的拟出一篇颠倒黑白的奏折。庞吉看完,连连称赞:“写得好!就按这个来!”廖天成又工整地誊写了一遍,还在后面添上五个同党之名,作为联名参奏。 正忙活着,小童端着两碗热茶走进来。刚过月亮门,就见竹林下蹲着一个黑影,怀中抱着一把明晃晃的钢刀。小童吓得魂飞魄散,茶盘一扔,扯着嗓子大喊:“有贼!”一边喊一边往书房跑,声音都变了调。 庞吉和廖天成闻声而出,追问:“贼在哪里?”小童指着月亮门方向:“在那边竹林下!”众人举着棍棒赶过去,发现是个被捆得结结实实的人,腰间还插着一把宰猪刀。仔细一看,竟是府里的厨子刘三。不管怎么问,刘三都不说话,只是仰头张着嘴。等人解开绳索,他从嘴里掏出一块布,干呕了好一会儿才缓过气。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庞福问道:“谁把你捆在这儿的?”刘三哭丧着脸向庞吉磕头:“小人刚才在厨房打盹,突然有个人‘嗖’地窜进来!那人穿着一身青衣服,看着不过二十岁,眉清目秀的,手里拿着钢刀,威胁我说‘敢嚷就杀了你’!小人吓得一动不敢动,就被他绑了,还塞了布团,提着我扔在这儿,临走前把这刀插在我身上……小人真不知道为啥啊!” 庞吉转头问廖天成:“你看,这肯定就是在水晶楼装神弄鬼的人!”廖天成脸色一变,突然道:“老师,先回书房要紧!”庞吉一头雾水,但还是跟着回去。一进书房,廖天成急忙拿起奏折,逐字逐句检查,确认字迹完好、没有污损后,才松了口气:“还好,折子没坏!”说着将奏折放进黄匣子里。庞吉在一旁不住夸赞:“贤契心思缜密,考虑周全!”随后又派人四处搜查,却连个人影都没找到。 不知不觉,五更天到了。庞吉和廖天成随便吃了点东西,便一同入朝,等候皇帝上朝。等仁宗接过奏折一看,脸色顿时沉了下来——他早就知道庞吉和包拯不和,如今又是参奏包拯的折子,难免心生厌烦:这两人的恩怨怎么就没完没了?但身为皇帝,又不能不看。 仁宗翻开奏折,开篇写着“臣庞吉跪奏,为开封府遣人谋杀二命事”,接着详述二妾被杀的经过。看到“杀妾二命”,仁宗更是诧异,反复翻阅时,突然发现奏折背后露出一截纸条。他抽出纸条,上面究竟写了什么?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喜欢古典白话合集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古典白话合集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