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一时间都没再开口,只有远处荒草被风吹动的沙沙声,像是从地底钻出来的叹息。 麦麦提侧过脸,假装在看天边模糊的暮色,心里却翻涌着复杂的情绪。 他懂马文斌,也明白他说“回去商量”的真正意思。 那不只是简单的名单分流。 是有人要舍弃旧日情面,是有人得亲手把自己人推下水。 是有人,得先负了自己,才可能保住一点未来。 麦麦提嘴角动了动,最后什么也没说,只是伸手拍了拍马文斌的肩,力道轻得像一阵风。 马文斌低着头,闷声笑了笑,笑意里透着几分苦涩。 “别担心噻,”他慢吞吞地说,嗓子有点哑,“我这张老脸,早就是拿来挡刀的了。要是成了,咱们还能倒腾出点活路;要是不成……也认了。” 麦麦提听着,心头微微一紧。 他很想告诉马文斌,自己早有打算,劝他别这么快把自己搭进去。 但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 有些事,说出来只会让彼此更难堪。 况且,现在,还不是摊牌的时候——也许永远不会有。 风吹过来,卷起地上细碎的砂砾。 麦麦提轻轻呼了口气,像把所有的话、所有的犹豫,都随风吹散了。 “走吧,”他笑着说,语气像往常一样轻松,“喝口茶,吃点饭缓缓。真有动静了,咱们再慢慢琢磨。” 马文斌抬头看了他一眼,点点头,什么也没说,跟着他一前一后,走向不远处的小铺子。 天边最后一点残光,被风吹得支离破碎。 他们的影子,交错着,拉得又长又远。 后来回想起马文斌那天的突然造访,麦麦提也只能猜到,多半是设备调拨单上出了问题。 只是这样误打误撞的场面,确实让他有些措手不及。 即便是他们这样的交情,他也不打算对马文斌完全交底——他相信马文斌不会说出去,但有些秘密,一旦被戳破,就有漏风的危险。 就像这家厂子,还不是在某个无心细节上出了纰漏? 麦麦提,不敢赌。 — “所以这台卧加,你打算怎么去维修?” 小铺子里,靠窗的位置,马文斌在夹起一块酱牛肉后,将闲聊扯回了技术上。 “所以这家工厂运行了一年多,都是你在做技术主管?”他挑了挑眉,“那个荷兰人在这里是负责主要生产流水线?我记得好像还遇到了其他两个老外吧?” “卧加嘛,就更换零部件呗,能撑一段时间就撑一段。” 麦麦提慢悠悠地端起茶杯,抿了一口,才笑着答道:“对,彼得是车间主任,负责整个生产线,汉斯是技改工程师,负责设备技术改造,艾丽斯是做海外销售和秘书工作,有点像汉娜和莱娜。哈哈。” “他们都是随原厂搬迁自愿来的。” 马文斌“噢”了一声,忍不住追问:“外面放的那些还没启用的旧式液压机,我记得是南澳那边用剩的吧。” 他顿了顿,似乎在斟酌要不要说得更直白些,但最终还是住了口。 麦麦提点点头,声音低了些:“对。之前这家厂子为南高齿代加工过零部件,还一起造了两台三百千瓦风电机,装到了南澳风电场。也因为有这层关系,南澳才把剩下的液压设备便宜卖给了这里。” “南高齿?”马文斌一愣,筷子停在半空,随即恍然,“对哦,我想起来了,那时候南高齿搞过两台自研300千瓦风机。想起来了,那还是王老师拉的线。” 麦麦提神色淡淡地应了一声。 马文斌咧嘴一笑,但笑意里透着点凉意:“不过,后来不也黄了?直接原因就是——南高齿换了领导,新领导一句话:‘南高齿要是自己做整机,整机厂还找咱们做齿轮箱吗?’” 他说到这里,冷哼了一声,嗓音低哑,“一句话,就把整机国产化的路给掐死了。” 麦麦提静静听着,指尖无声地敲着杯沿,眼神一点点沉了下去。 气氛压的有些低。 这时,马文斌突然抬起头,声音低下来,像是不经意地补了一句:“王老师,他退休了。” 马文斌咬着筷子,沉默片刻,闷声道:“就你上次回来后不久的事。” 麦麦提一愣:“什么时候的事?” 他顿了顿,低低地笑了笑,笑意里满是掩不住的无奈,“你知道的,还是领导那点破事。电力局换了新班子,王老师年纪也大了,经不起折腾——索性一咬牙,退了。” 说到这里,他抬手拨弄着桌上的茶杯,像是要把心里的苦涩也搅散。 “所以啊,”马文斌叹了口气,声音低沉,“当初好不容易谈成的,准备把生产线搬到新疆的事,也跟着黄了。王老师一走,新领导哪管你什么风能不风能的,只认政绩。” “也是。”麦麦提低下头,嗓音压得很低,“那看来,人员分流的事,只能看南边了。” 他话锋一转,忽然抬眼盯住马文斌,“马总工——你这趟过来,也是顺便考察南边的厂子吧。”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马文斌笑了笑,装作没听出弦外之音,“是啊。看看厂子,一来是为了落实人员分流,把账上的资金倒腾出来,二来嘛……” 他顿了顿,语气慢了下来,“也是看看,有没有机会搞点合作。” 马文斌说到这里,神色微微一敛,轻声道:“王老师在退休前,把技术攻关和合作项目的事都交给我们了。他说,他想专心去干一件事——真正意义上的,成规模国产化。” “原来。”麦麦提呢喃了一句,而后,他像是对马文斌,又像是对自己说,“咱们,也得加把劲了。” 半晌,他抬起头,神色重新凝定:“对了,老谢让我挑一家能买到生产许可证和技术转让合同的海外公司,我已经选定了。”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其实我们现在面前有两个选择:一个是REpower的750千瓦机型,一个是德国VENSYS的1.5兆瓦机型。前者是定桨距失速型,后者是直驱永磁型。我打算选后者,如果……” 话还没说完,他自己先笑了一下:“真要搞技术攻关的话,前者没什么搞头。” “怎么讲?”马文斌好奇地问。 “REpower那款750千瓦,是典型的定桨距加上失速控制的老路子,技术成熟,但基本没有创新空间。简单讲,就是风大了风机自己靠气动失速来限制转速,结构简单,成本低,但能量捕获效率也低,尤其在部分负荷区间。” 麦麦提解释道,“这种技术,我们其实早就掌握了,要在国内生产也可以搞,没太大突破意义。” 他用指尖点了点桌面,“而直驱永磁,就是从根上改了设计思路。去掉齿轮箱,叶轮直接带动永磁同步发电机。这样一来,故障点大幅减少,系统可靠性提高,发电效率也能比传统有齿轮机型高3%到5%。理论上,整个生命周期的维护成本能下降30%以上。” “直驱永磁……”马文斌喃喃着,有些茫然。 “这技术其实欧洲早几年就开始有人搞了。”麦麦提笑着补充,“但是永磁材料,尤其是高性能钕铁硼磁体,当时工艺掌握不好——磁体易退磁、成本又高,所以一直没有办法大规模商用。” 他稍稍压低声音,像是透露着某种内幕:“我去做过VENSYS的背调。他们手里确实掌握了相对成熟的直驱永磁方案,尤其是低速大转矩发电机技术,但因为研发烧钱、市场推广又慢,导致财政周转困难,所以现在有意愿出售完整技术转让合同。” “那你这么说,我就理解了。”马文斌若有所思,眉头拧得更紧了,“不过,我一直觉得,咱们的技术突破点应该是在传统齿轮箱上啊。” “是没错。”麦麦提点头,“但是传统三段式齿轮箱确实是风机故障的大头,二场和别家搞国产化的风电场,搞国产化时也是优先盯着齿轮箱、变桨系统、控制器这些环节。但说到底,只要用齿轮箱,就始终跳不出寿命短、故障率高、润滑要求苛刻这些老问题。” 马文斌这下明白了,缓缓地说:“所以如果从设计源头绕开,直接上直驱,根本上就能免掉这些天生的短板。” 麦麦提眼神沉了沉,语气坚定:“我敢打包票,未来十年,大型风机,大功率、直驱化,是必然趋势。” 屋里一时间只剩下茶杯碰撞的细响。 半晌,马文斌抬起头,半是认真半是打趣地问:“那你说说,咱们现在有几成把握?” 麦麦提笑了笑,没急着回答,拿起茶杯抿了一口,才慢悠悠道:“说实话,要从零到一,咱们自己干,八成是悬的。” 马文斌挑了挑眉:“那你还这么有底气?” 麦麦提把杯子往桌上一顿,声音压得更低了:“因为我们可以——借壳。” “图纸、技术资料、制造工艺标准,VENSYS那边都能一并卖出来。 初期我们不自己上生产线,可以找国内有精密机械加工能力的代工厂来干。 比如沈阳那边、上海有几家重机厂,或者南方搞电机制造的单位,只要图纸到位,加上工艺调整,就能现成开干。当然了——” 麦麦提顿了顿,眼里划过一丝冷静的算计,“图纸不能直接拿来就用。要改,要适配国内的材料体系、标准件,风资源条件也要调整,尤其是变流系统和电气接口。改动完以后,再自己打上咱们的品牌,注册新型号,拿到国内的生产许可证。” 马文斌听得直了身子,忍不住低声道:“这条路,能行得通?” “行。” 麦麦提声音很轻,但字字铿锵,“如果一定要说难点,主要在两头: 一是磁体,大功率永磁机得用高性能钕铁硼,现在国内能做的单位,屈指可数;二是功率变换器,MW级直驱机组必须用大容量IGBT模块控制器,这块我们还得靠进口。 但总体上,路径是走得通的。” 马文斌沉默了一会儿,缓缓笑了,眼底渐渐涌上了一丝久违的兴奋。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要是真能干成……”他咬了咬牙,“那才是真的国产化,正儿八经的,从心脏到骨架,一步到位。” 麦麦提低声应道:“对。一步到位,不再靠着人家吃残羹冷炙。” 说这话时,麦麦提眼底掠过一丝狡黠的光。 按照后世经验来看,真正打开直驱永磁局面,都是十年后的事了—— 直到2008年,某家国内风电龙头才正式启动直驱永磁机组研发,并一举吃下了VENSYS这家德国公司,将核心技术掌握在了自己手里。 而此时此刻,尽管VENSYS的财政状况堪忧,但它离破产还是有相当一段距离。 想要购买完整的直驱永磁技术,VENSYS倒是愿意谈——不过,价格自然不低。 以麦麦提的资源,虽然咬咬牙也能撑下来,可问题是——技术一旦带回国,随之而来的生产、推广、销售,每一步都必然把他自己推到台前,暴露在聚光灯下。 这是他绝不能接受的。 所以,既然风能公司可以借壳国产化,他自然也可以借着风能公司的壳,悄无声息地推进这件事。 麦麦提指尖轻轻敲着桌面,心里已经飞快地算了一笔账。 按照VENSYS方面初步透露的条件,购买一套1.5兆瓦直驱永磁机型的生产许可证,包括全套设计图纸、制造工艺文件和基础技术转让,报价在500万马克上下。 以现今汇率,换算成人民币,差不多两千四百四十万。 而如果按照谢总本来的目标,采购REpower家的750kW风机技术,转让费则是150万美元,折合成德国马克大约是255万马克,差不多就是1245万人民币。 当然,这里还不包括,根据协议,生产的每台风机,风能公司都要支付销售收入的3%-5%作为版税。 尽管750kW风机的价格更加“亲民”,甚至也是1.5MW直驱风机之前批量较大的机型。 但麦麦提一清二楚,自己动动手,即使不用飞去欧洲收购破落工厂,单在国内收购厂房设备,就能悄咪咪地生产出来——压根不划算。 反倒是直驱永磁技术,一旦成功引进,未来的市场潜力和技术优势不可小觑。虽然短期内需要投入更多资金,但从长远来看,无论是生产成本、维护费用,还是风机寿命,都能获得巨大的回报。而且,这种高技术含量的机型,将大大提升风能公司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麦麦提已经打定主意:风能公司出一部分钱,剩下的资金,他私下补齐。 既能规避风能公司面临的资本压力,又能实现自己的战略目标。 更为绝妙的是,通过这笔交易,风能公司名义上成为了直驱永磁技术的合法拥有者,而他自己却能在幕后掌握核心技术和话语权。 到时候,无论是生产制造,还是日后推广,他都能在掌握主动的同时尽量避免把自己暴露在公众视野中。喜欢瀚海驭风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瀚海驭风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