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听雨

第17章 分道扬镳(1 / 1)

出彭城国,路过东海郡,便是琅琊国。到达琅琊国境内,再经即丘县,便抵达开阳。对于轻装而行的队伍,路途并不遥远。但对于携带辎重而行的队伍,路途便不算轻松。即便周晨一行,早早出发,依然在夜晚扎营之处,靠近东海郡的地方,被陶应一行追上。对于被陶应追上,周晨早有预料。所以营地值夜之人,都是周晨的家丁队伍。对于夜晚追来的陶应曹媛,直接拦在营门口,并未放进去。不然让他见到自己的队伍,周晨可就功亏一篑了。 士兵通报过后,周晨点起心腹之人跟着,将他们引到远离营地之处,免得闹出太大动静。陶应满脸怒容的盯着周晨,咆哮道:“周无尘,我将你当成知交好友,帮你在彭城落脚,为你牵线搭桥,你便是这般回报于我?拐骗我耗费心血打造的兵马,陪你去开阳赌博?你对得起我吗?你对得起我吗?” 陶应无比激动又愤怒,有种被人背叛的感觉。面对他狂怒的嘶吼,周晨无力反驳,任他推搡蹂躏。一旁家丁见主人受欺负,纷纷欲拔刀相助,被周晨拦下。任陶应发泄。曹媛也是目光不善的盯着周晨,希望他能回头。之前之所以不派人参加训练,便是怕发生今日之事。士兵无知,被他拐带。但看他训练出能精兵,又没忍住,才导致今日之祸。 “如今我们已经星夜追上你,是不可能让你带着我们的兵马,前往开阳的。周无尘,我劝你最好回头是岸,不然他日,徐州再无你的容身之处。” 与陶应想用交情,将周晨唤回不同,曹媛的话语,极尽威胁之意。一个唱起红脸,一个唱起白脸。然而周晨却无动于衷。 “事已至此,回头也不是岸。我是不可能带着兵马回头的。你们的两屯兵马,我暂时借用。事成之后,如数奉还。再帮你们免费训练一屯兵马。” 见周晨软硬不吃,陶应火大。对着周晨又咆哮道:“事成之后?你能成事吗?你知不知道开阳有多少兵马。你带着这两百多人,就想成事。你把事情想得是多简单?即便你成事,你以为开阳是个什么香饽饽。为养驻军,百姓早被搜刮得什么都不剩,你拿什么免费训练?这个时候还想给我们画饼,你在想什么?我不管你如何行事,但我的兵马,今日必须由我带走。不然明日我把陶家旗号打在对面山上,再派人在山下拦截。我看有几个人,敢跟你去开阳。” 对于这种撕破脸的招式,周晨确实没办法。对这些人的训练,才进行三个月。洗脑也没有什么太大效果。他们依然有很强的陶氏曹氏归属敢。所以一旦看到陶氏曹氏的旗号,以及他们的少主,定然是不会再跟自己走的。 “仲明如何逼人太甚?” “是你执迷不悟,定要带着我的心血,去开阳赌博,自然不能如你所愿。” “你的心血,也全是我帮你训练出来的。我借用一下,有何不可?” “不问自取,也叫借用?何况我将人交给你训练之时,咱们便已说好,你只负责训练,不能带他们私用。如今你不但私用,还要带他们送死,叫我如何能忍。为这一屯兵马,我陶家投入多少资源,你难道不知道?” 周晨被怼得哑口无言。理亏自然气弱,但仍心有不甘。 “有他们相助,我前往开阳赴任,是很有机会成功的。我并不需要对抗泰山四寇的兵马,只需要能保证自己的安全即可。” 可不管周晨怎么说,陶应只是不听,一定要带走自家兵马。 “我将彭城所有产业全抵押给你们,租借你们兵马一个月可行?” 陶应冷笑,即使送给自己,也不能答应这样的买卖。对于一个失信之人,是不会再有信任的。之前代训可以将军队私自拐骗走,那现在租借,也可以有借无还。何况他此行,与肉包子打狗何异?上任失败,便是身死债消,自己的兵马,又找谁要?退一万步,即便他成功,兵马便会归还?现在可以私用,他日自然也可以不还。所以与其将希望寄托给别人,不如自己把控。曹媛与周晨,更无多少交情,自然也是不同意的。 事已至此,也别无他法。与其让他们打出旗号,将兵招走,不如主动将兵马交还。至少日后还能相见。不然得罪陶曹两家,即便自己上任成功,日后也难以在徐州立足。 “兵马还你们可以。不过希望二位明日能陪我做一场戏。戏唱完,两位将人马领走,在下感激不尽。” 见到周晨就范,陶曹二人也松一口气。毕竟两人所带人马不多,又是轻装急行,无力与他对抗。万一他做出什么疯狂举动,后果也难以预料。所以他说做一场戏便可将人马领走,两人还是庆幸的。只是这戏,怕也不好唱。陶应开口问道:“如何行事?” “明日请两位打着旗号入营,而后大张旗鼓,将我送入东海郡境内即可。如今已靠近东海郡,两位只需带着人马,再往前行几十里便可。到时二位对下面便可宣称训练结束,回转彭城。而我的人士气也不会受到太大打击。”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你还要去开阳?” 陶曹二人,也是惊讶。不知道周晨为何如此执着,即便失去两屯兵马,剩下几十人,也依然继续前往开阳。 “如今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如今事已至此,之前的交情,也已消散。陶应自然也懒得劝。何况俗话说的好,良言难劝该死的鬼。他既执意如此,便遂他心愿。无非是想扯虎皮造大旗而已。只要自己人马回转,再大的阵仗,也没有实际意义。刘阳不可能看着陶曹两家相送一程,便不对他下手。开阳猛虎也不是白叫的。泰山四寇,更不可能坐视不理。 次日一早,陶曹二人,打着旗号,进入周晨军营。掌控自家兵马之后,这才放心。于是拔营启程,进入东海郡。地方县令见到三面大旗,大惊失色,询问师爷,也没听说有什么重要人物要来,于是纷纷派人询问。得知正主后,客气的派人引路护送这,还送些给养,礼送出境。 周晨要的就是这个效果,大张旗鼓,弄大动静。让所有的人都知道,开阳来了个新县长,由陶曹两家护送,前往开阳赴任。这样子起码让不知情的人,有所顾忌。即便不认这个新县长,但陶曹两家,在徐州,没几个人敢不认。之前一出彭城,便打出开阳县长的旗号,也因如此。只是这次借助陶曹两家旗号,动静更大,气势更足。待行至约定地点。周晨又集合人马,开始训话。 “陶曹二屯,你们的实战拉练到此结束。今日随陶曹两位公子回转彭城。其他人继续训练。你们中多的已经训练一年,少的也有三个月,所以多的也不用我讲。你们的训练任务和计划,从来都与他们不一样,所以他们离开,你们不要有什么想法。咱们的计划,照常进行。好,现在向离开的战友,敬礼告别。” 两边人马自发回礼,然后在陶曹二人带领下,分道扬镳。而周晨立在原地,久久才平静。又继续训话道:“此次出门,大家也看到了。粮草辎重,带好多车。所以我们并不是出来行军的,而是真正出来实战的。陶曹两屯,训练时间短,所以不参与。而我们经过长时间训练,自然要在真正的战场上,检验一番。目标便是琅琊国莲花山匪患。现在出发。” 队伍又一次启程,不过这次只剩七十多人,不再如之前那般浩大。结合着身后押送的物资,更像行商的商队,而不像行军打仗的军队。人数骤降,行军速度并没有提升,因为辎重速度跟不上。雇佣的民夫已经累得喘不上气,也难以跟上行军队伍。只能配合辎重速度慢行。这么多的物资,总会让一些人眼红。所以前行哨探不时回报,有人窥探。人数太少,所以只能更谨慎慢行。而路途之中,遇到的流民也越来越多。似乎越接近琅琊国,越不安稳。见到这么多物资的队伍,打的又是官旗,胆大的流民,便跟在队伍后面。反正流落在外,也无归处,不如跟着看看,万一发善心,分些物资出来,说不定能多活几日。去往别处,也是个死。喜欢汉末听雨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汉末听雨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