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原谍影

第153章 塞外古城张家口的春节(1 / 1)

杨段锦把杨军从北京接到张家口乡下。奶奶成了杨军人生的第一个老师。 杨军没迈进大学校门。但杨军在古文学上的造诣很深。 别说是在当时的农村,就是在城市的同龄少年中,杨军也是佼佼者。 杨军从小特别依赖奶奶,外面发生什么事,回到家都要和奶奶聊聊,和奶奶分享。 分开一年多。自己一个人在北大荒经历了那么多的人和事,都默默的一个人扛着。 现在见到奶奶,他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边拉动着风箱,边和奶奶讲起了他在北大华的生活、劳动和爱情。 当奶奶听杨军说他在北大荒恋爱了。对方还是个漂亮的女大学生。 奶奶高兴的笑了,他慈祥的对杨军说: “小军,你过了年22岁,是到了谈恋爱的年龄了,奶奶不反对你,既然姑娘爱你,同意和你谈恋爱。你一定要珍惜这段感情。不要辜负人家姑娘,何况姑娘还是个漂亮的女大学生。当年爷爷领着奶奶来到这偏远的张家口乡下。背井离乡,人生地不熟。就这么苦了一辈子,爷爷爱了奶奶一辈子,奶奶这辈子也知足了。 人们常说,女为悦己者荣。一个有心的女人,会为爱她的男人付出一切的”。 说到这儿了,奶奶又向杨军问道: “过年你也不把姑娘领回来,让爷爷奶奶见见孙子媳妇”。 杨军看着奶奶高兴的样子。不忍心告诉奶奶自己的爱情已经结束了,他支吾的说道: “奶奶,下次吧,她现在刚升任女知青排的排长,工作很忙”。 杨军很少在奶奶面前撒谎,说完这句话,杨军的脸红了。 好在灶中燃烧玉米杆的火焰照在杨军的脸上,奶奶没有察觉到。 北方玉米杆的火焰很旺。一大锅水不一会儿就烧开了,从锅盖的四周冒出了白色的雾气,烧开的水在锅中哗哗响动。 爷爷回来了,他左手提着一块肉。右手提着一个水桶。 一进屋就笑着对杨军和刘春丽说: “我刚才路过半坡的那豆腐家,想和那豆腐订一锅豆腐。留着咱们正月里吃。那豆腐听说是杨军回来了,硬要把他家冻在屋外的一锅豆腐,让给咱家”。 说完,杨段锦对刘春丽又说道: “春丽,咱们家不是还有一瓶沙城老窖吗?你拿出来,再给我们爷俩弄个肉炒豆腐。再把你今年腌的碎咸菜捞上一盘。我和小军先喝上两杯”。 刘春丽听老伴说要和孙子喝酒。当然高兴。跳下地。洗了洗手,就忙碌了起来。 杨军离开家有一年,对家里一点儿都不陌生。 他从西正房里搬来一张小炕桌,摆放在炕上。 杨段锦从橱柜里拿出一瓶张家口沙城酒厂产的沙城老窖,放在小炕桌上。 刘春丽笑嘻嘻的把一盘她自己腌的碎咸菜放在炕桌上。 刘春丽腌的碎咸菜搭配的特别好看,明亮! 白嫩的圆白菜,碧绿的青菜,鲜红的胡萝卜,青椒,红红绿绿搭配在一起,特别的诱人食欲。再成比例的撒下盐和白糖。 香酸可口,让人百吃不厌。 刘春丽来张家口四十多年。每年都要给家里腌一大缸碎咸菜。 碎咸菜是张家口乡下人家不可缺的菜肴。一缸碎咸菜的好坏。决定这家人的生活水准。 刚来的头几年,刘春丽总是腌不好碎咸菜。后来,她仔细观察认真揣摩。碎咸菜越腌越好,最后成了杏元沟的一绝! 当地妇女腌碎咸菜有这样一种说法。越埋汰越不干净的农村女人腌出来的碎咸菜越好吃。可是刘春丽偏不信这个邪。 这么多年来,干干净净的刘春丽凭着自己的聪明,凭着自己的心灵手巧,硬是腌出一缸色香味极佳的碎咸菜来。 刘春丽知道孙子爱吃她腌的碎咸菜。 老伴也爱用她腌的碎咸菜下酒?她这一高兴,从西正房里端出一小盆碎咸菜来。 杨军喝不了酒,杨段锦总要惯着他喝酒,从小就是这样。 用杨段锦的话说,喝不了酒的男人就不是真正的男人。 当初在家时,杨军的酒量就不行。 杨军去了一年的北大荒,酒量应该大涨。看着杨军一小口一小口抿着酒。杨段锦知道杨军的酒量还是不行。 杨军刚进家门,他也就不再勉强杨军了。 他自己换了个大杯,满满的给自己倒了一杯,就着老伴端上来的碎咸菜大口的喝了起来。 刘春丽跟着杨段景来到杏元沟后,就没怎么去生产队参加过生产劳动,对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也都是一知半解。 但她做家务事却是一把好手,三间正房打扫的干干净净。 无论是杨段景身上的衣服,还是她身上的衣服。收拾都干净合体, 做饭也很麻利。 农村的家常菜,没有她不会做的。不到半个小时。豆腐炒肉丝就做好了。还用肉丝炒了一盘自家生的黄豆芽。 然后又往锅里添上水。准备一会儿给杨军煮面。 屋里很热,杨军把苏萍给他做的新棉袄脱了下来,放在炕上。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刘春丽把杨军脱在炕上的棉袄拿了起来。 看了看。惊讶的对杨军说: “小军,谁给你做的新棉袄?针迹又细又密,你妈可没这么好的针线活,你告诉奶奶是谁给你做的新棉袄”。 杨军听奶奶问起了他的新棉袄。也不知从哪里开始说起,想了想说: “奶奶,我在北大荒插队。由于各方面表现好,被提升为知青排的排长,而且还入了党。正好,我所在的农垦师要保送一批排级党员干部,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干部学校读书深造。我各方面条件都符合。就这样,我被选上了。在干部学校读书期间。我认识了八一农垦大学的党委副书记苏妈妈。苏妈妈是1927年入党的老党员。在M国留过学,1952年回到祖国。一直在黑龙江省教育在线上工作。担任党的高级干部。苏妈妈的丈夫,也是一位优秀共产党员,牺牲在了长征的路上。苏妈妈回国后,就一直单身,无儿无女。对我特别的好,家里做上什么好吃的都要给我留一份。冬天到了,苏妈妈见我没有棉衣穿,就熬夜给我做了这身棉衣”。 刘春丽听了杨军的话,又把杨军的新棉袄拿在手里,仔仔细细的看了起来。边看边赞不绝口说: “小军,你这孩子去哪里都招人待见,既然你说的苏妈妈,无儿无女!你就认苏妈妈做你的干妈吧,你可一定要珍惜这份友谊。没事的时候多去看看你的苏妈妈。不要辜负老人家的一片心意”。 杨军看着奶奶,郑重地点了点头。 杨段景听了杨军的话,也很高兴。 端着酒杯对杨军说: “小军,咱们杨家人几代都没有做过官。到了爷爷这辈学了武。到了你父亲这辈,武也不学了,又改成了学文。到了你这辈能文能武,还做了官。小军,那你从干部学校毕业以后,是不是还能高升”? 杨军拿起了酒瓶,给爷爷把酒斟满说: “爷爷,干部学校是生产建设兵团培养干部的学校。按照正常程序,干部学校毕业的学生,最低也要调到副连的岗位上。我被保送到干部学校之前,就已经是生产建设兵团副连级干部。就是在干部学校表现的平平常常,即使没有干出成绩。毕业以后也能提升到生产建设兵团的副营级岗位上。 杨段景听了杨军的话,连着说了两个好字。一高兴,手中的一杯酒又干掉了。 完了,他大声的对老伴刘春丽说: “春丽,你给我们爷俩再炒个鸡蛋吧,我今天要好好的喝两杯。庆祝我们杨家有了当官的人”! 刘春丽埋怨道: “今天你就别喝了。小军坐了一天的车也累了,我赶紧给他煮面去,吃了饭,让他早点儿休息。明天就是腊月二十八了。咱们家什么都没买。小军没回来,咱们老两口凑合着过个大年。小军回来了,今年要红红火火过个像样的大年。别让邻居笑话咱们”。 杨段锦听了老伴的话,觉得老伴儿说的在理,便把杯中的酒喝掉,说: “好啊,春丽,那你就煮面吧。汤宽些,把知青给的几把挂面都煮了。我们一人吃上一碗,也沾沾孙子的光。明天,我和小军赶上生产队的马车,去口里洗马林公社置办年货。你在家里简单的打扫下屋子。 我们下午回来后,煮肉,炸油糕,压粉条,贴春联儿,热热闹闹的过新年”。 刘春丽听了老伴的话,高兴的摸了一下杨军的头说: “中!中”,我在家打扫卫生,等着你们爷俩。 杏元沟坡下的一条简易公路,就是人们常说的郭花线。是口里通往口外的古商路! 顺着郭花线往南走上十公里。 过一段土长城,就到了口里的洗马林公社。 洗马林公社是个古老的城镇。 连接口里口外的郭花线,从镇的东门外穿过。洗马林公社的四周筑有高高的城墙。 不过城墙好多的地方都已塌陷。 四个城门楼子,只剩下南门和西门两个城门。 洗马林古镇以前有很多的古建筑。大多被破四旧的红卫兵给拆除了。 唯一剩下的一座古建筑,那就是西关的玉皇阁。 玉皇阁保存的很完好,四周筑有高高的内墙,有一条砖砌的斜坡道,可以上到玉皇阁的内城。 内城有一座三层楼高的木质阁楼,顺着木质楼梯可以上到玉皇阁的最顶端! 玉皇阁供奉着玉皇大帝,王母娘娘的泥身。 这些还不算,最有价值的是玉皇阁存有一百多箱经书。 经历过无数的战乱,这一百箱经书竟奇迹般的保存了下来。 洗马林公社的农民,用他们的良心和正义扞卫了这些古文化。 洗马林公社是口里万全县最大的一个公社。所在的洗马林村有20多个生产队。近3000户农民。 村里有派出所、银行、邮局、卫生院、供销社,还有一个守备师的驻军。 供销社的门市部多达十几家。 周围的村落,包括口外的一些村落,都要来洗马林采购日常生活用品!及种地的生产农资。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洗马林是什么时候建成的,有什么典故,无从考证。 有两个版本。一个是在洗马林坊间流传的神话: 大唐高僧骑着白龙马到西天取经,来到张垣地界,经过一片树林,唐僧让白龙马在树林里的小溪洗了个澡。 白龙马洗澡后,小溪里的水就变得热气升腾。人们再去树林中的小溪洗澡,就能百病皆除! 后来树林中来了一对姓邢的夫妇,他们居住在小溪边,繁衍后代。就有了现在的洗马林村了。村里大多数人姓邢! 另一个版本是洗马林村的后山上生长的一种草,叫荨麻草。这座山因草而得名叫荨麻岭。山下的小山村,因山而得名叫荨麻村。后来村里的人嫌这几个字难写,就取了个荨麻岭的谐音。叫成洗马林了。 两种版本。还是后一种版本比较科学,因为唐僧从长安出发去西天取经,不可能路过北方的张家口, 前一个版本只是洗马林人的一个美好愿望罢了。 后一个版本比较科学,因为洗马林的后山上,确实有一种草叫荨麻草。 万全的洗马林公社与尚义的甲石河公社。一个口里一个口外。虽然分属两个县。但两地相距不足十公里,来往很方便。 杨段锦和孙子杨军,天刚蒙蒙亮就赶着生产队的马车出发了。 等他们赶到洗马林公社时,太阳刚刚露出了头。 杨段锦吆喝着马,把车赶进了公路旁边的二九小车马店。 车马大店的主人叫二九小。是个五十多岁的敦厚汉子。 早上刚刚起来,见杨段景把马车赶进了大院,很感意外。 他和杨段景认识十几年了。 杨段景每年赶马车去口里,都要在二九小的车马大店住上一个晚上。 俩人的关系很不错。 他走到杨段景面前,笑着说道: “老杨哥。腊月二十八了,你还赶车出来,你再晚来半天。我的大店该关门贴春联了。 杨段锦知道,他们爷俩在洗马林待的时间不会太长,更没有卸车。 把马拴在了院中央的拴马桩上。把车上的草料袋子扔在了地上,让马吃着草料。 然后回过头来对二九小说: “二兄弟,本打算今年不置办年货了。就我和你嫂子,凑合着过个年算了。昨天晚上,我孙子杨军回来了。你嫂子不答应,非要让我赶上大车,再来口里置办点年货,确实有点儿晚了。我们爷俩今天来,今天就回去”。 杨军从车上跳了下来。冲二九小点了点头说: “二叔,好,打扰您了” 二九小上下打量了一下杨军。笑着向杨段锦问道: “老杨哥,这个帅小伙子是谁呀?我怎么没见过”? 杨段锦笑呵呵的说: “二兄弟,你可真是贵人多忘事啊。他是我的孙子,小时候经常坐我的马车,来你的车马大店。你忘了?他还尿过你的炕呢”。 二九小听了杨军的话,大笑道: “原来是小军啊,几年不见,都长成大小伙了,越长越俊了,现在干什么工作?瞧这身打扮,像个解放军的军官”。 杨段景扭头看了看身边比他还高大的杨军说: “二兄弟,我家小军今年虚岁22。他现在是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的营长”。 杨段景闯荡江湖这么多年,多少也沾了些普通人的世侩气,他也喜欢往自己的脸上贴金。 杨军不好意思去纠正,没有再说话。 二九小听杨冠锦说杨军当营长了,搓着手激动的说: “真不简单哦,将门出虎子。这么年轻,就是营长!在部队上,营长可是个不小的官。我记得第二次解放张家口时。我家的大店里就住着国民党傅作义的一个骑兵营,骑兵营的营长叫齐渊斌,人们都叫他齐大头,这小子给傅作义当过警卫员,很牛逼。出来进去跟着两个跨盒子炮的卫兵”。 杨段锦听二九小拿国民党营长和孙子相比,有点不高兴说: 二兄弟,不和你瞎咧咧了,我们爷俩赶紧去街上置办年货” 二九小摆了摆手说: “老杨哥,你们快去吧,再去的迟了,供销社的门市部也该关门了”。 腊月二十八,供销社的职工还没有放假,街上来往的人很多。 大街上不时传来清脆的鞭炮声,买和卖的吆喝声。 过年的气息越来越浓。 杨段锦领着杨军不到一个小时,就把黄河大街上的门市部挂了个遍。 从黄河大街爱林土产门市部出来时,杨军手里的大包大包塞得满满的。 孙子回来,杨段锦的心情特别的好。他按老伴的吩咐,把一年省吃俭用积攒下来的钱都带着了。 从吃的到穿的买了个遍.各种各样的蔬菜,干鲜,果品,一样都没落下。 还从副食品门市部买了条活蹦乱跳的大鲤鱼。 到了百货门市部,杨军用自己身上的钱给爷爷买了顶很气派的大毡帽,给奶奶买了一双漂亮的灯心绒布棉鞋。 杨段锦知道孙子在生产建设兵团挣上钱了,没有阻拦他。 杨军知道爷爷爱喝两口,非要去副食品门市部再买几瓶好酒。 杨段锦心疼钱,对杨军说。 “咱自己喝,不买瓶装酒!洗马林大队南城门楼的院里炸开花大豆,出售散装白酒,大队自己酿的散装酒很便宜,咱们去灌上一壶散装酒,顺便再称上几斤开花油大豆,一举两得”。 杨军从小习惯跟着爷爷干这干那。他开心的跟着爷爷去了南城门楼大队的酿酒坊。喜欢荒原谍影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荒原谍影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