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琦哥,还是你有远瞻,竟然连这一层都想到了!” 等李琦挂完电话,孔阳和卓韦忍不住惊叹,眼神之中有种看算命先生一般的目光。 当初各大院线一共买走了180个拷贝。 电影局实际卖出去的却是250个拷贝,另外70个拷贝,李琦让王建霖托关系全给买了下来。 当时所有人都不理解,王建霖的院线还没有建起来,即便买了这些拷贝,也没有用啊! 而且都是35mm的片子,花十多万,压在自己手里,纯粹满足收藏? 李琦是老总,没有人敢说,但不代表他们内心里面没有想法。 如今,新影的刘总打电话过来,所有人瞬间明白了过来。 “巧合,纯粹是巧合,我真的是想收藏来着。”李琦的话还没有说完,手机的铃声再次响了,摸出来一看。 永乐院线姜高义。 “想买我手上的拷贝?我只能匀给你8个,没错,新影刘总那边,我也只匀了6个过去,没错……” 没过一会儿,东方院线的李总也打电话过来。 一直到中午饭点,李琦才安生下来,“得,一上午什么都没有干,尽卖拷贝了。” 孔阳眼睛瞥了他一眼,你这是光卖拷贝吗? 你这赚的都是人情啊! 前脚打一棒子,后脚再给个甜枣。 关键,对方还不得不承你的情。 高! 实在是高! 说起来这个就不得不说一下,上影厂。 李琦叔叔就是在上影厂的核心部门——洗印公司上班,2001年之后,正是上影厂吸引公司最辉煌的时候。 2002年,上影厂一下子就上线了四条生产线以及上百名工人。 而接下来几年,还要再上马四条生产线,这种情况到了2012年,数字技术成熟之后,形势急转直下,先是关闭了一半生产线,然后到16年,全线关停。 何尝不是一个轮回。 …… 虽然是同样属于胶片时代,但后胶片时代和前胶片时代却是截然不同。 前胶片时代,比如《少林寺》,一张票价一毛钱,官方说票房1.6个亿。 但却没有确凿的证据,而是通过观影人次等一些数据计算出来的,《少林寺》观影人次突破5亿。 再加上海外的数据本子那边36亿日元、新坡那边170万新币,棒子那边观影人次55.79万,波澜1278万人次等数据佐证。 有的也只有一个拷贝数。 以前有个说法,100个拷贝保本,200个爆款,300个大爆款,400个名垂影史。 《狄仁杰之通天帝国》除了原本卖出去的180个,再加上李琦手里的70个,如今上影厂冲洗车间里面还有100多个。 单从拷贝上,绝对称得上大爆款,甚至可谓名垂影史。 但是94年之后,好莱坞进入华夏,出现了准确的票房统计,因为要和人家分账。 从1994年开始,《亡命天涯》进入华夏,那时候还没有加入世贸,好莱坞的分账比例时13%,意思就是,每100块的票房,好莱坞只能拿到13块。 到了12年以后,老美要求涨价,把比例提高到了25%,以一百块钱为例: 电影事业发展专项基金分走5%,5块钱。 相关营业税费3.3% ,3.3块。 影院+院线分走48% ,44块。 发行方(中影)分走27% ,大约24.8块 剩下的25%就是给好莱坞的了 ——22.9块。 随着【院线制】的出台,在「璀璨娱乐」与新影、东方、永乐院线的签订的合同中,大致分账体系其实也有些类似。 所有影片收入首先缴纳3.3%的特别营业税,及5%的电影事业专项资金。 剩余的约91.7%认定为一部电影的“可分账票房”。 可分账票房中,电影院及院线提留57%,通常7%分给院线,50%分给影院 剩余的42%可分配收入归于电影制片方和发行方,刨除发行费用,「璀璨娱乐」大约能拿40%。 有了票房,那自然就是以最终的票房说话。 随着《狄仁杰之通天帝国》的放映,这股浪潮还在持续走高,上影厂的拷贝也加班加点开始发出来。 仅内地票房,五天票房698万。 一周票房,便来到了1066万,突破1000万大关。 在业内引起地震。 与此同时,电影界、评论界的声音也开始频频出现。 赞扬的人不少,批评的人也很多。 “这片子真的是太牛了,想不到咱们华夏人也能拍出来这样的大片出来,这是时代的号角,必须支持。” “人物分明、剧情明快,世界观也很有意思,步步惊心,悬疑反转不断,我接连看了三遍。” “《狄仁杰之通天帝国》是最好的华语电影,没有之一!” “这就是我心中的悬疑电影的完美诠释。”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为什么要拍这种东西?很庸俗很无聊,很堕落。" "篡改历史,无病呻吟……" “如果不是冲着华仔,我早就中场从电影院跑出来了。” “毁三观,武则天怎么可能是这样的?什么叫要成大事者,至亲亦可杀?什么叫待我坐拥江山时,死就是对你最大的恩赐?太偏激了!” 之前李琦成为华语天王、参演了多部电视剧,都只是在部分群体之中引起反响,如今李琦第一部电影,且只是作为编剧、主演,却被推入了焦点之中。 除了华青报、京都日报、沪市日报这种纸媒,就连电视上也引起了不小的反响。 这就是电影,一举一动都搅动着主流,搅动着焦点。 …… 华谊公司, 冯裤子和王仲军、王忠雷、王景花等人坐在会议室,气氛有些压抑。 王仲军开口问道:“各省市对《狄仁杰之通天帝国》的票房预期,一再往上调。 先是500万,然后是1000万,紧接着是3000万,现在已经达到了5000万……咱们的《大腕》能冲到5000万吗?” 没有一个人吱声。 虽然《大腕》截止2月13号,票房成绩已经达到了3000万,但公司内部所有人都知道,这部戏投资就300万美金,刨除掉成本之后,几乎没有多少盈利。 单单京都地区来说,《大腕》首日票房50万,放映三天之后才达到206万。 《狄仁杰之通天帝国》首日票房其实不高,67万,也就比《大腕》多17万。 但那是排片不足和拷贝不足的原因,到第三天票房就已经达到了398万,比《大腕》五天卖的都多。 接下来的时间,京都地区的拷贝还会继续增加,可以预见《狄仁杰之通天帝国》票房将迎来更大的井喷……喜欢华娱:踩着娜英冯裤子成为顶流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华娱:踩着娜英冯裤子成为顶流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