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来:桃花客

第一百零六章 云海(1 / 1)

二掌教转身,眼中倒映着心灯的光焰:"这茶盏是陈平安修补的第三十七件器物,当时他说'仙家用器,不该连人间的烟火气都盛不住'。"他抬手虚引,观星台地面浮现出青冥天下的地脉图,每条脉络都系着东宝瓶洲的碎瓷光点,"三位在心火台取了归心火,可知道这火里藏着陈平安当年在白玉京留下的三道问?" 苏云萝的《耕战录》自动翻开,书页上跳出陈平安与二掌教论道的虚影:"师叔快看!陈平安用碎瓷在观星台刻了'仙为何来'四字,旁边摆着七块未集齐的碎瓷。"她指着虚影中陈平安手中的竹简,"这里写着,二掌教曾问他'青冥与人间,该断该连',他答'断云不断念,连雾不连仙'。" 二掌教抚掌而笑,茶盏突然飞出七道流光,在星图上拼出主角团走过的轨迹:雾隐滩的渔火、云峤峰的剑炉、大骊皇宫的碑刻、云霞山的虹光......每处光点都映着凡人的祈愿。"陈平安临走时留了块碎瓷在观星台,"他望向李寒衣剑穗上的七瓷,"说若有一日有人能带着人间烟火登上白玉京,便将'归心三问'告知。" 李寒衣的霜华剑轻轻点地,剑穗铜钱与观星台的碎瓷阵共鸣:"先生所说三问,可是'问仙骨、问仙途、问仙心'?"她想起陆沉在金桥的话,"陆先生曾说,青冥的仙骨该以人心为基,莫非与此相关?" 二掌教点头,袖中滑出半块刻着"问"字的碎瓷:"第一问,仙骨为何?陈平安答'仙骨非玉,是凡人肩头的担、手中的茧'。"他将碎瓷嵌入星图,观星台突然显露出无数凡人虚影,有渔翁在雾隐滩补网,有匠人在云霞山炼瓷,"第二问,仙途何在?他说'仙途不在云阶,在凡人望乡时眼里的光'。" 赵破阵突然抓起观星台边缘的碎瓷片,瓷面竟刻着自己在大骊皇宫护碑的场景:"奶奶的!陈平安把老子的刀疤都刻进碎瓷了?"他望着星图中渐明的归乡路,"那第三问呢?仙心到底是个啥?" "第三问,仙心为何?"二掌教的声音突然低沉,茶盏缺角处溢出心灯的光,"他答'仙心是守灯人,是明知人间路难,仍愿为凡人添柴的痴'。"他望向心火台方向,那里的剑卫正捧着凡人的祈愿灯走向人间,"三位可知,当年陈平安修补人间镜时,镜中映出的不是仙途,而是剑气长城的守关人——他们明知归期未定,却仍愿为身后人间碎骨。" 苏云萝忽然指着《耕战录》上的新画:陈平安与二掌教在观星台对饮,案几上摆着七块碎瓷和半卷《人间镜谱》。画角小字写着:"仙凡之隔,隔不住望乡心;云泥之别,别不了人间情。"她抬头望向二掌教,"先生,归心火已燃,望乡门当如何开?" 二掌教取出陈平安留下的竹简,竹简上的字迹竟在星图中游走:"望乡门有三重关,一曰妖雾,二曰仙雾,三曰心雾。你们已破妖雾、化仙雾,唯剩心雾——"他望向李寒衣,"心雾非雾,是仙人对人间的执念,是凡人对归乡的怯弱。" 李寒衣的霜华剑突然发出清越剑鸣,剑穗上的碎瓷片与观星台的"问"字碎瓷相呼应。她想起在剑气长城见过的场景:陈平安背着竹篓走向妖群,竹篓里装着给凡人的碎瓷、炊饼,还有未写完的家书。"先生的意思是,"她凝视着星图中渐显的问心崖,"开望乡门的钥匙,不在碎瓷,不在心火,而在我们是否敢带着人间烟火,直面自己的本心?" 二掌教笑而不语,抬手将茶盏抛向心灯方向。缺角茶盏在雾中划出弧线,竟与李寒衣剑穗上的碎瓷拼成完整的"安"字。"陈平安在竹简最后写着,"他望向主角团,"若见二掌教,替我问白玉京的仙人——可敢像凡人那样,为一碗炊饼、一盏渔火,甘守人间千万年?" 赵破阵突然将酒盏往观星台一磕,盏底剑鱼竟游进星图:"老子不懂你们神仙的弯弯绕绕,只知道陈平安的碎瓷上刻着'护'字,老子的刀上也刻着'护'字。"他指着远处问心崖顶的"归"字碎瓷,"管他什么心雾仙雾,老子的刀,劈过去便是!" 二掌教望着赵破阵腰间的酒盏,忽然轻笑:"当年陈平安在剑气长城说,最难得的不是神仙的千般变化,而是凡人的一念执着。三位带着七块碎瓷、千万念力来到青冥,本身便是最好的'破雾剑'。"他抬手撤去观星台的云雾,露出直通问心崖的云阶,"去吧,归乡路上,白玉京的剑卫会为你们护灯。" 暮色中的观星台,二掌教独自品着陈平安修补的茶盏。茶盏缺角处,"安"字剑痕与心灯的光焰交相辉映,竟在雾中显露出"平"字的另一半。他忽然想起陈平安临走时说的话:"若有一日青冥的云太淡,便去东宝瓶洲看看,那里的雾里,藏着最浓的人间味。" 雾起白玉京,这次的雾里有观星台的星子、心灯的焰苗,更有二掌教眼中的微光——那是被人间烟火照亮的仙心。李寒衣知道,当他们踏上问心崖时,身后不仅有青冥剑卫的护持,更有无数凡人的祈愿,而前方的望乡门,终将在人间烟火与仙人守念的共鸣中,缓缓开启。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赵破阵摸着腰间酒盏,盏底剑鱼此刻竟驮着二掌教的碎瓷片,在酒液中划出"归"字轨迹。"寒衣,"他望着云阶尽头的问心崖,"等开了望乡门,老子要在剑气长城城头摆酒,让陈平安那小子尝尝东宝瓶洲的雾酿,就着大骊的炊饼,保准比青冥的云气酒带劲!" 苏云萝看着《耕战录》上流动的字迹,忽然轻笑:"师叔,书上说二掌教的碎瓷佩饰,刻着陈平安在白玉京写的'此心安处是故乡'。原来真正的归乡,从来不是回到某个地方,而是带着人间烟火,让心安住。" 夜更深时,主角团踏上了通往问心崖的云阶。身后,白玉京的观星台渐渐隐入雾中,二掌教的身影却在雾中愈发清晰——他手持陈平安的碎瓷茶盏,遥望着人间方向,仿佛在等待某个归人,又仿佛在守护某个千年未改的承诺。 而在观星台的星图上,七块碎瓷的光点正与人间千万灯火相连,共同勾勒出一道跨越仙凡的归乡路。雾里,传来二掌教低吟的陈平安诗句:"云来云去云作客,仙亦凡非仙照心。人间自有归乡路,碎瓷片上见真章。" —————— 问心崖下的云海突然裂开缝隙,七十二道青冥剑气如银河倒悬,每道剑气都缠着半片碎瓷。李寒衣的霜华剑率先出鞘,剑穗上的七块碎瓷突然发出蜂鸣,竟在剑气中拼出"白"字——那是陈平安在剑气长城刻过的剑穗纹路。 "好剑。"云海深处传来清越嗓音,身着素白道袍的男子踏剑而来,剑穗上缠着的碎瓷片正是陈平安当年修补的"望乡瓷"残片,"皑皑洲李寒衣,赵破阵,苏云萝。二十年前在长城城头,见过你们替陈平安守关。" 赵破阵的寒铁刀重重磕在云阶上,刀柄红绳与男子剑穗碎瓷相缠:"你是白也?"他盯着对方剑柄处的"也"字剑痕,"老子在长城听陈平安说过,青冥有个剑仙,爱用人间诗词炼剑,莫非就是你?" 白也收剑入鞘,剑鸣如人间清笛:"赵山主的刀,在大骊皇宫斩妖时,可还记得陈平安刻在碑上的'护'字?"他望向李寒衣,眼中倒映着心灯的光焰,"李仙子的霜华剑,在云霞山破阵时,可曾留意那些碎瓷上的渔家号子?" 苏云萝的《耕战录》无风自动,书页上跳出白也与陈平安论剑的画面:"师叔快看!陈平安用碎瓷片在白也的剑穗上刻了'人间'二字,旁边写着'剑仙非仙,因世而存'。"她指着画中白也腰间的酒葫芦,"那葫芦是陈平安用大隋百姓的祈年灯油换的?" 白也抬手轻挥,云海显露出剑气长城的虚影。他的剑穗碎瓷突然发出暖光,竟与李寒衣剑穗上的七瓷共鸣,在雾中拼出陈平安背着竹篓的身影:"当年在长城,陈平安说我的剑缺了人间味。"他取出酒葫芦,倒出的不是青冥云气,而是东宝瓶洲的雾酿,"后来我才懂,所谓人间味,是渔妇补网时的骂声,是孩童追着炊饼跑的笑声,是这些藏在碎瓷片里的烟火。" 李寒衣的霜华剑轻轻一颤,剑尖倒映着白也剑穗上的碎瓷:"先生的剑,可是用陈平安留下的'归乡剑意'淬炼?"她想起二掌教说的"心雾","我们在观星台得了归心火,却不知这火能否照亮剑仙的问心之路?" 白也仰头饮尽雾酿,酒葫芦底显露出陈平安的题字:"此剑当为人间鸣。"他望向问心崖顶的"归"字碎瓷,眼中闪过当年在剑气长城的烽火:"陈平安临走时,留了块碎瓷在我剑穗。"他摊开手掌,碎瓷片上刻着未写完的"归"字,"他说,若有一日青冥的剑仙肯为人间出鞘,便将这碎瓷嵌进望乡门。" 赵破阵突然将酒盏往云阶一墩,盏底剑鱼竟游向白也的剑穗:"老子不管你是剑仙还是酒仙,只问你这剑,敢不敢劈开最后一层心雾?"他指着远处翻涌的雾障,那里隐约可见剑气长城的断墙,"陈平安的碎瓷上刻着千万个'护'字,老子的刀,苏丫头的犁,寒衣的剑,都是为了这个!" 白也的剑突然出鞘三寸,剑气却未带丝毫杀意,反而卷起阵雾,露出雾中藏着的凡人虚影——有大骊百姓举着祈年灯,有雾隐宗渔民捧着碎瓷,更有剑气长城的守关人握着断剑。"看见这些了吗?"他的声音轻得像雾,"陈平安的碎瓷,早把青冥的剑和人间的灯,系在了同一条绳上。" 苏云萝忽然指着《耕战录》上的新画:白也站在剑气长城城头,手中碎瓷与李寒衣的剑穗相触,竟在雾中显露出完整的"归"字。画角小字写着:"剑仙不归,因人间未归;人间若归,剑自长鸣。"她抬头望向白也,"先生的剑,是不是在等望乡门开的那一刻?" 白也笑了,笑容里有剑气长城的雪,有东宝瓶洲的雾:"当年陈平安在长城说,我的剑该去青冥,但我的心该留人间。"他将碎瓷片抛向李寒衣,碎片与她剑穗上的七瓷合为一体,"如今碎瓷已齐,心火已燃,该是让青冥的剑,听听人间的心跳了。" 云海深处,问心崖的"归"字碎瓷突然爆发出强光。白也的剑穗碎瓷化作流光,融入心灯的焰苗,竟在雾中显露出剑气长城的全貌。赵破阵看见城墙上的守关人虚影举起了火把,那些火把的光,正与他们手中的心灯遥相呼应。 "随我来。"白也踏剑而起,剑穗碎瓷划出的轨迹,竟与陈平安当年在剑气长城画的"望乡图"分毫不差,"望乡门前的最后一层心雾,藏着仙人的傲慢,凡人的自卑。"他望向李寒衣,"李仙子可还记得,陈平安说过的'剑修的剑,该为人间守夜'?" 李寒衣点头,霜华剑与白也的剑同时出鞘。两把剑的碎瓷剑穗相碰,发出的不是金铁之音,而是千万凡人的祈愿声——雾隐宗的渔歌、大骊的童谣、云霞山的剑鸣,都在这声中汇聚。苏云萝的犁铧突然飞起,在雾中犁出十二道金光,每道金光都系着白也剑穗上的碎瓷光芒。 "破阵兄,"李寒衣的声音混着雾酿的香气,"用你的刀,劈开仙凡之间的最后一层雾!" 赵破阵的寒铁刀带着心灯的焰苗斩出,刀罡所过之处,雾障显露出藏在深处的"问心碑"。碑身刻着陈平安的字迹:"仙凡本一体,何必有云泥?"白也的剑同时落下,剑尖点在碑顶的碎瓷阵眼,竟将"问"字碑变成了"归"字门。喜欢剑来:桃花客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剑来:桃花客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