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游勇闯明末

第238章 返乡,出发(1 / 1)

可惜?不是刚说完很好吗?这怎么又说可惜了? 崇祯这是又要准备整什么幺蛾子了? “可惜什么?若是有何不足之处,还请信哥明示。” 汪轶鸣朝其拱了拱手,皱眉问道; “唉…”叹了口气,崇祯不慌不忙的说道; “鸣弟,东西虽好,唯一可惜的就是数量太少了;各宫各处分了些,剩余不多的,朕只能自己留着用了。” 看着崇祯那副惋惜的样子,汪轶鸣顿时满头黑线; 大哥,你这是打算用煤油灯点亮整个紫禁城吗? 八千多个房间,老子就是都给你了,估计能点亮半个都困难。 “咳咳…抱歉啊,信哥,臣弟着急赶制火炮,这煤油灯确实造的不多。” “无碍无碍,朕理解。” 崇祯又摆了摆夹着香烟的手,说道; “听信哥这么说,臣弟都觉得这临走前只给信哥准备了五十盏煤油灯,有些羞于拿的出手了。” 汪轶鸣摇头晃脑,满脸愧疚的说道; “咳咳…鸣弟这是什么话?朕难道还会嫌弃不成?” 崇祯眼中顿时多了些光彩,笑着说道。 “哈哈…信哥不嫌弃就好,不嫌弃就好。” 打了个哈哈,二人又寒暄了几句。 “鸣弟此次回去,给家中带的东西准备的如何了?” “差不多吧,主要还是得多谢信哥赏给臣弟的云锦。” “怎么?就云锦?就没给你家老父准备什么东西?” 崇祯摆出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样子,质问道; “家父?呃…家父,家父自幼习武,与臣弟相仿,不怎么爱读书,就喜欢舞刀弄枪的…所以这礼物就…” “哼,你呀!”崇祯摇头,遥指点了点汪轶鸣, “朕就知道你小子心里一点儿数都没有。” 向着一侧的王承恩使了个眼神,对方会意,躬身一礼便转身朝着官厅外走去; “信哥,您这是…?” 汪轶鸣不解,满脸疑问的看向崇祯; “没什么,朕想到你小子这些时日忙的脚不沾地,积蓄也没剩多少;就给你带来几坛御酒,算是再帮你备上一份孝敬父母的礼品。” “这…” 崇祯这一赏赐,倒是让汪轶鸣没有想到; 愣了片刻,忙起身向着崇祯行礼道; “多谢信哥赏赐,臣弟感激不尽,也替家父叩谢隆恩!” 说着,便想向着崇祯大礼叩拜; 可腿刚弯了一半,却被崇祯一把托住; “鸣弟无需客气,些许御酒而已;比起鸣弟你立的功,和进献给朕的东西,这简直不值一提;” 将汪轶鸣按回身旁的座位,崇祯满脸堆笑的继续说道; “这也是一时匆忙,朕知鸣弟今日便要启程,也就备了这些许御酒;想着鸣弟父亲定也是爱酒之人,这礼物定然不会错。” 崇祯这话倒是没错,汪轶鸣自己不喜饮酒,虽还未见过这个时空的便宜老爹; 可就如今已有的部分碎片记忆,这个便宜老爹不但酷爱喝酒,那酒量也是大的惊人; 在这一点上和自己那原时空的正牌老爸却是极为的相似。 吞咽了口水,汪轶鸣挠了挠后脑勺,呵呵憨笑两声道; “是了是了,信哥所言极是,家父确实酷爱饮酒;这一点,臣弟却是真没有继承到。” “哈哈哈…” 崇祯讪笑两声,又拍了拍汪轶鸣的肩膀,权当其是自嘲开了句玩笑话; “你这趟回去虽是只有一月时光,不过今日送行,这酒还是要喝的。” “那是,信哥有命,臣弟无敢不从。” 挺直腰板,汪轶鸣向前抱拳就是一礼; “嗯嗯…既要赶路,你我兄弟二人就意思意思即可。” “遵旨,臣弟多谢信哥关心。” 二人又是相视一笑,续上了一支香烟; “鸣弟,如今各地不太平,朝廷也刚刚开始出兵剿贼;你这一路也要多加小心。” “是,信哥放心,臣弟此去尽量在路上少耽搁,不浪费时间。” “嗯,朕深知鸣弟你武艺高强,手段不凡,又有利器护身;可,此去千里之遥,随行护卫也不可太少。” “嗯嗯…臣弟已经做了安排,这次随同返乡的兄弟有十三人,另还有校尉二十九人。” 崇祯闻言皱眉想了想,又点了点头; “人不算多;鸣弟你们虽也是从关外险恶之地杀出来的,但关内关外情况不同,如今又是这匪患四起的时期,可要加倍小心才是。” “是,臣弟一定加倍小心。” 汪轶鸣不住点头应承着; “不知鸣弟这次是打算走水路,还是陆路?” “陆路吧,道比较熟,快马赶路,也用不了几日。” “哦?你们骑马回去?” “正是。” 汪轶鸣脸不红心不跳,一副十分确定的应道; “朕还以为你们…” 崇祯顿时凝眉,满是不解的盯着汪轶鸣; “朕还以为你们会驾驶汽车回去。” 可片刻,崇祯却又释怀了;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是朕想岔了,朕居然忘记鸣弟已经将汽车全都进献给了朕。” 汪轶鸣见此,也没多说,只是嘿嘿陪笑两声; “要不朕把车先借给鸣弟你,也好快去快回,免得路上耽搁。” 崇祯此话一出,汪轶鸣立马连连摆手,道; “不不不…信哥,这太麻烦了。” 崇祯刚也是随意脱口而出,略微思索也觉不可行; 这汽车如今还属高度保密的物品,若是大白天将其从宫内开出来,那么就得戒严街道;到时麻烦更多,确实现在不可行; “如此,鸣弟,你当真只能骑马了…” 看崇祯有些苦恼的神情,汪轶鸣却在心中暗笑; 没法子,这些东西还是让他少见到些好。 “嘶,不是,鸣弟,你不是在把汽车给了朕之时说还有替代品吗?为何不用?莫非还没组装好?” 闻此,汪轶鸣顿时表情一滞; “那个,好是好了,只是现在不太合用。” “哦?为何?” 崇祯似来了兴趣; 叹了口气,汪轶鸣起身,做了个请的姿势道; “如此,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信哥不如移步校场,待兄弟将其展示给您瞧瞧,便知其中原委。” “好。” 崇祯也不拖沓,直接起身,便随汪轶鸣一同向着校场而去。 不多时,崇祯终于见到了汪轶鸣口中所谓的代替品; “这…这怎么有些像那自行车?” 崇祯好奇的上下打量着眼前之物,这里摸摸,那里看看; 没错,汪轶鸣拿出来的就是军用摩托车; 不过眼前这一款只是二战时期小日子的95式三轮挎兜摩托; “这是挎兜摩托车,也可以叫它三轮摩托车。” “摩托车?” 满是疑问表情的崇祯转头瞥了一眼汪轶鸣,继续打量着眼前的挎兜摩托车; “嗯,信哥,如您所见,这摩托车最早打制的灵感确实来源于自行车;虽以摆脱人力驱动,改用与汽车相同的发动机,但载人依旧太少;” “嗯嗯…” 崇祯认真听着只是点头回应着; “即便加了挎兜,这摩托车也就只能载三人而已。” 呼出一口气,崇祯收回搭在车把上的手,直起腰来,看向汪轶鸣问道; “这挎兜摩托车速度如何?鸣弟只做了这一辆吗?” “速度还是够快的,即便载满三人,也不输汽车,而且灵活性也不错;” 顿了一下,继续说道; “目前仅有两台。” “两…只有两台?” 崇祯抬眸,一脸错愕的看向了汪轶鸣; “是的,就只有两台。” “那确实你回乡用不到它。” 崇祯略微点了点头,呢喃道; “而且,这摩托车目前也只有臣弟会驾驶,其他卫所里的兄弟们也和信哥您一样,这是第一次见到。” “哦?” 汪轶鸣这么一说,崇祯明显眼睛就亮了; “原来现在只有鸣弟会驾驶这摩托车啊。” 看着汪轶鸣再次确认的点头称是,崇祯刚才那满脸的错愕和惋惜顿时一扫而空; 不禁嘴角上扬,轻声自语道; “甚好,甚好。” “什么?信哥,您说啥?” 回过神儿来的崇祯忙挥了挥衣袖,淡淡回了句; “没什么,朕只是觉得可惜;这么好的东西,如今却派不上用处,就是谁想学着驾驶它,起码也得等一月之后才行了。” 汪轶鸣附和的点了点头; 其实汪轶鸣一直在不动声色的观察崇祯见到摩托车后的表情; 虽然他极力掩饰,但汪轶鸣却是从一些细节中能察觉到崇祯对这摩托车的兴趣; 基本可以断定,他对摩托车是非常的感兴趣;只要再给他展示一番,想必崇祯他定然会动心; 如此一来,也算提前在其心中埋下了伏笔。 刚想到此处,就听崇祯开口说道; “鸣弟,不如你展示一番,让朕和诸位兄弟们都见识见识这三轮摩托到底怎样,如何?” 本就有此意,汪轶鸣毫不犹豫的向其抱拳应诺; 一手扶着车把就打算迈腿跨上摩托车,却才想起此刻自己还穿着官服,头戴着官帽; 无奈对着不远处的李山招了招手,待其小跑上前,汪轶鸣便摘下官帽,又脱了官服,一股脑儿的全塞给了他; 启动摩托,发动机的轰鸣声响起; 整个校场上的人全都齐齐望了过来; 汪轶鸣跨上摩托车,示意李山靠边,右手手腕向后就是轻轻一拧; 三轮挎兜摩托立马开动了起来; 随着速度逐渐提升,汪轶鸣驾驶着摩托开始绕着整个校场风驰电掣起来; 为了向崇祯和众人展示出其性能,汪轶鸣在驾驶过程中还做了各种特技,如:一百八十度原地急转,翘斗行驶等; 一套下来,校场上众人看的无比拍手惊呼叫好;其中也有不少人看的也是眼热,心痒难耐;其中就包括了崇祯在内。 虽然这次汪轶鸣回乡探亲是不会驾驶这挎兜摩托车走的;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但奈何只有他一人会驾驶这摩托车,崇祯也只能耐着性子等其返回后再找机会索要了。 晌午送别席间,二人相谈甚欢,推杯换盏,关心并嘱咐这对方; 看得出,崇祯确实有些不舍,尽管只有一个月的时间而已;而且探亲尽孝是人之常情,大明又是以孝治国;他更没办法再挽留了,只能嘱咐路上注意安全,别误了返京的时间等云云。 “鸣弟,朕就不送你了,你们准备准备早点儿启程,切莫错过了宿投。” “好,信哥,放心,臣弟明白。” 拍了拍其肩膀,表情略有些凝重的点了点头; “对了,到了家中,朕给你准备了赏赐。” 汪轶鸣一愣; 家里?赏赐? 哪个家?京中的家已经安顿好了,又不会临走时再去; 那只能是徐州的家了; “信哥,您的意思是?” 汪轶鸣不敢确定的尝试问道; “嗯,你返乡到了家中自会知晓的。” 看着崇祯对着自己神秘一笑,自是明白这是他要给自己的惊喜; “那…那臣弟,在此先谢过信哥了!” 虽然十分期待,汪轶鸣也能暂时压下心中的好奇心; 对着崇祯逐渐远去的车马挥了挥手; 不禁摇头笑笑; 这特么谁送谁啊?搞笑。 抬手又看了看手表,时间已经不早; 呼出一口气;感叹得抓紧时间了。 还好一切都已准备妥当,嘱咐了一下留守的兄弟, 汪轶鸣以及同行的四十二人,还有黄应祖、宋焕、杜猛等几人便策马向着城郊大营而去。 这是临行前,汪轶鸣对留守京畿的兄弟们做出最后的安排。 除了督促加紧执行少年力士们的训练之外,对于一个月后的考核也做出了指示; 为了京城内卫所和京郊大营联络通畅,这次汪轶鸣还给黄应祖、郑鹏、郑豪、祝方和宋焕又留了一件让他们震惊的东西; 美制BC611单兵手持电台,作为两边秘密通话联络使用,以应对日后突发事件而准备。 现在还没有功率更强大的单兵通讯设备;有的也是车载、机载的电台; 再者,汪轶鸣已经没有时间将更复杂的电台教给他们如何使用了; BC611是目前最简单最轻便,也是操作最容易上手的通讯设备; 汪轶鸣将五人叫到一起,言明了这种电台的作用和重要性,又手把手教会了他们如何操作; 东西一拿出来,众人好奇和震惊之余,就是纷纷跟着领了电台的五人四处奔走,你联络我,我喊话你,玩的不亦乐乎; 汪轶鸣见此,想想又留了一套警用扩音器给郑鹏;这地方太大,也确实用的到。 汪轶鸣没有更多的时间陪着这帮家伙们摆弄这些新设备; 马上就要启程了,还有很多装备需要准备; 首先就是汽车,把新型的汽车取出来,还得让兄弟们适应驾驶熟悉一番; 两辆美制CCKW353型六乘六军用卡车和三辆威利斯GP吉普车; 这两种美制军用车辆的越野性能极佳,是经二战开始,几十年服役期中被各国普遍赞誉其性能非常卓越的军用车辆; 其中就包括我国; 如今这两款车跨过时空,提前了三百年踏上了这片土地。 这次出行,也是第一期少年校尉中的二十九人首次参与; 并且这次远行并非单纯的历练和护卫行动;可以说此行当中参与实战几乎是必然的。 汪轶鸣也想借着这个机会将他们的其他装备一次性全部发放到位; 此前自己这边兄弟们都已分发了军装、军靴、武装带、背包、头盔等装备; 而那些少年校尉们并未发放齐备;既然这次有二十九人要和自己一同返乡,索性这回就给现在在场的校尉们把所有装备全都补齐吧; 先将两款手电分别发了下去;在场的分别自领,不在的就由黄应祖和宋焕等代为分发; 给祝方留足了足够装配满一个百户的英制P型头盔; 除了自己的警卫队装配了M35钢盔外,其余人则是统一的美制M1钢盔; 背包、军袜、手套、M3战壕刀、饭盒、水壶、携行具、弹药包等也按他们各自情况全部分发到位; 军装、军靴,还有风镜也是根据配发的钢盔进行区分配发了德系和美系野战套装。 看着在场换了装的几十名少年校尉们的装扮; 那些还没有换装,依旧使用燧发枪的少年力士们个个羡慕不已,满眼皆是火热。 一个下午,车辆都已熟悉的差不多了;用过晚饭后; 汪轶鸣再次召集在场兄弟们开了个短会,把自己想到和担忧的事务又嘱咐了一遍。 夜幕降临,时间已是不早; 汪轶鸣率领随行的兄弟和少年校尉们纷纷登车; 发动机的轰鸣声响起,在车灯刺眼的照映下,营盘大门也被缓缓打开; 与留守的众人做了告别; 三辆威利斯吉普打头,后面两辆CCK W353卡车紧跟其后,驶出了京郊营盘的大门; 看了眼后视镜,那寨墙城垛处,虽光线不强,可也隐约能瞧见留守的兄弟、校尉和力士们齐聚远眺,目送着他们; 汪轶鸣率先鸣笛致敬,紧接便是后面的四辆依次响应; 渐行渐远,车队也开始缓缓提速,一路南下。喜欢军游勇闯明末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军游勇闯明末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