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谨正在县衙批阅公文,一名衙役匆匆进来禀报:#34;大人,外面有个汉子,说是您的旧识,非要求见。#34; #34;旧识?#34;余谨抬起头,#34;他说他是谁?#34; #34;说是叫张桥,#34;衙役道,#34;看着是个普通农民的,衣衫褴褛,小的本不想让他进来打扰大人,可他一直说......#34; #34;张桥?#34;余谨思索片刻,眼前浮现出那个总是缩着脖子、战战兢兢的老实人。 那时他们一起给王四搬运私盐,就是这个张桥,因为工钱被克扣,挨了王四一鞭子。 #34;让他进来吧。#34;余谨放下手中的毛笔。 不一会儿,一个瘦削的身影出现在门口。正是张桥,他还是那副老实巴交的样子,只是比起当初更加消瘦了。 #34;余......#34;张桥刚要开口,看到余谨的官服,又赶紧改口,#34;大人!#34; #34;老张,#34;余谨看着他局促的样子,语气温和了几分,#34;坐吧。#34; #34;不敢不敢,#34;张桥连连摆手,#34;小人怎敢在大人面前坐。#34; #34;没事,#34;余谨示意衙役退下,#34;就当是老相识叙旧。#34; 张桥这才战战兢兢地在椅子边上坐下,身子却依然紧绷着,像是随时准备站起来。 #34;大人,#34;他搓着手,#34;小人听说您当了县令,本不敢来打扰。只是......#34; 余谨看着这个曾经的工友,心中感慨万千。短短时日,世事变迁,他已经不是当初那个蜷缩在贫民窟的苦力,而是一县父母官。 #34;有什么事,但说无妨。#34; #34;大人......#34;张桥还在犹豫。 余谨看着他,想起刚穿越那会儿的日子。那时候他什么都不懂,连干活都不会,是张桥手把手教他怎么搬运,怎么避免闪了腰。 更记得有几次,他实在饿得受不了,是张桥把自己的干粮分给了他。那时张桥说:#34;咱们干活的,得互相照应。#34; 虽然只是些粗糙的黑馍馍,但那份情谊,余谨一直记在心里。 #34;老张,#34;余谨站起身,走到张桥面前,#34;当初要不是你照顾,我可能早就饿死在街头了。#34; #34;大人这是说的哪里话,#34;张桥连忙起身,#34;都是小事......#34; #34;在我最困难的时候,你把自己的口粮分给我。这份恩情,我一直记着。#34;余谨真诚地说。 张桥眼圈有些发红:#34;大人现在是父母官了,小人......#34; #34;在我这里,你永远都是我的老朋友。#34;余谨拍了拍他的肩膀,#34;有什么难处,尽管说。#34; 看着余谨诚恳的眼神,张桥终于鼓起勇气,说出了此行的目的。 #34;大人!#34;张桥突然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声音哽咽。 #34;快起来,#34;余谨连忙去扶,#34;有话好说。#34; #34;当初王四那里......#34;张桥抹了抹眼泪,#34;工钱被克扣,干不下去了,小人就带着一家老小回了乡里。#34; 余谨点点头。当时王四对工人越来越苛刻,很多人都离开了。 #34;可是......#34;张桥的声音开始发抖,#34;前年因为闹灾,小人向地主陈家借了二十两银子救急。#34; #34;这陈家......#34;他咬着牙,#34;利滚利,如今竟要小人还一百二十两!#34; 余谨皱起眉头。这样的高利贷,简直是在逼人绝路。 #34;小人实在还不起,#34;张桥痛哭道,#34;陈家就强行收了小人的地,说是抵债。可那地值不了这么多啊!#34; #34;现在......#34;他的声音越来越低,#34;一家四口,老母亲病着,孩子还小,连住的地方都没有了......#34; 余谨扶着张桥站起来:#34;这陈家,可有收据为证?#34; #34;有!#34;张桥连忙从怀里掏出一张皱巴巴的纸,#34;当初借钱时写的。#34; 余谨接过借据看了看,眉头皱得更紧。这哪里是借据,分明是个套子,让张桥这样的老实人往里钻。 #34;老张,#34;余谨将借据收好,#34;你放心,这事我管了。#34; #34;大人......#34;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34;你先去衙门后院住下,#34;余谨吩咐道,#34;我让人准备些银两,你先把家里安顿好。#34; #34;这...这怎么使得......#34; #34;你救过我的命,#34;余谨正色道,#34;这点小事,算什么?#34; 看着张桥感激涕零的样子,余谨心中暗暗发狠。这陈家,欺人太甚! 马汉带着几名衙役,骑马来到塞北县西北的陈家村。 一路上,他看着两旁的田地,不由得点头。这里的土地虽比不上南方,但在塞北也算得上是上等良田了。春耕刚刚开始,农人们正在田间忙碌,有的在翻地,有的在播种。 #34;这位大叔,#34;马汉叫住一个正在田边休息的老农,#34;打听个事。#34; #34;衙门的大人?#34;老农连忙放下手中的水壶,#34;您问。#34; #34;这一带的地,都是谁家的?#34; 老农叹了口气:#34;大多都是陈家的。#34; #34;都是陈家的?#34;马汉眉头一皱。 #34;是啊,#34;老农环顾四周,压低声音道,#34;您看,从那条沟一直到那片林子,都是陈家的地。现在这些人,都是给陈家种地的佃户。#34; #34;怎么会这样?#34; #34;还不是......#34;老农犹豫了一下,#34;陈家放高利贷,谁家要是还不上,地就成了他家的。像我们这些人,只能给他们做佃户,交一半的收成。#34; 马汉若有所思:#34;那像张桥这样的,不少吧?#34; #34;可不是,#34;老农叹气,#34;光这个冬天,就有五六家地被陈家收了去。这马上要春耕了,那些人连种地的地方都没有......#34; #34;那这些人......#34; #34;有的去了城里讨生活,有的投军了,#34;老农摇头,#34;也有饿死的......#34; 马汉点点头,示意衙役记下这些话。看来这陈家,比想象的还要黑。 #34;多谢大叔,#34;他丢给老农一个铜板,#34;这事我们知道了。#34; 看着远处那座气派的陈家大院,马汉冷笑一声。看来得回去好好跟大人说说这事了。 马汉来到陈家大院门前,抬头看了看这座气派的宅院。朱漆大门,石狮子,门楣上#34;陈府#34;两个大字,一看就是当地的大户人家。 #34;咚咚咚!#34;马汉抬手敲响了门环。 片刻后,一个穿着灰色长衫的门子打开一条门缝,上下打量着马汉等人:#34;是谁啊?#34; #34;塞北县衙门的,#34;马汉亮出腰牌,#34;来找你们家老爷。#34; 门子看到官府的腰牌,态度立刻恭敬了几分:#34;几位大人稍等,我这就去禀报少爷。#34; #34;少爷?#34;马汉挑眉,#34;你们老爷呢?#34; #34;老爷去郡城了,#34;门子答道,#34;家里都是少爷在打理。几位大人请进来稍坐。#34; 说着,他将大门打开,做了个请的手势。 马汉带着衙役走进院子,只见院内打扫得一尘不染,廊下摆着几盆名贵的兰花,处处透着富贵之气。 #34;几位大人请在这厅里坐,#34;门子将他们引到偏厅,#34;我这就去请少爷。#34; 看着门子匆匆离去的背影,马汉冷笑一声。这陈家,果然是养尊处优惯了。喜欢开局七品县令,为民请命能爆奖励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开局七品县令,为民请命能爆奖励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