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刻后,沈舟收拾好推门出去。 便看到刘氏坐在墙边上,正在用勺子搅拌着什么。 他耸耸鼻子,走了过去。 “娘,你起这么早熬猪皮啊?” 刘氏转头看了眼沈舟,好笑道:“平日不就这时辰起来,哪早了。” 她伸手挥了挥瓦罐里不断冒出来的烟雾。 “你过来看看,这能行不?” 天色不算暗沉,泛着灰白。 沈舟凑过去看了看,又接过勺子搅拌了下。 “娘,你这熬了半个多时辰了吧?” 勺子舀起来的液体已经有些粘稠状,不似清水那般流畅。 刘氏点头:“是有了,这成没呢?” “早呢。” 沈舟笑了笑,“娘,这水多着呢,不必一直看着,先去吃早食吧。” 刘氏一听,知道还没好,也不在这守着了。 应了声,往里面塞了根木头,便去了伙房弄东西。 吃过早食,沈舟回房读书。 估摸着差不多了,才放下书出门。 刘氏心里惦记着那熬煮的猪皮,今日一早便没有去忙事,留在家里不时查看情况。 沈舟出来时,她正准备打开盖子,看看熬煮得如何了。 沈舟一看,连忙过去接过勺子。 “娘,这一锅行了。” 猪皮有两斤,小火熬了差不多三个小时,里面的胶质已经完全出来了。 刘氏点头,高兴地去伙房拿了滤布和汤碗来。 沈舟拿起放置在一旁的抹布端起瓦罐,把里面的液体和猪皮全部倒下。 “娘,你去洗个手,把这布拎起来让它往下滴快些。” “好。” 刘氏按照沈舟说的,去洗了手,过来一拎滤布,里面的胶质液体快速往下流。 沈舟把瓦罐放下,去伙房把一直温着的热水倒了进去。 小火并未熄灭,一会还可以继续熬煮。 可以煮出两道胶。 过了会,眼看滤布里的猪皮没有那么烫了。 刘氏用手把剩余的液体挤出来,又用刀把滤布里面的猪皮全部切碎后,放回瓦罐里继续熬煮。 第一道胶弄了大半碗。 沈舟端到了通风阴凉的地方放着。 眼看没他什么事,跟刘氏说了声,便回房继续看书。 看了没一会,他起身把桌面清理了下,找出画纸,准备画画。 刘氏透过窗户看过去,见沈舟微微弯着腰,正专心地拿着笔在纸上作画。 不由动作也放小了。 她看了看瓦罐里的水,又看了看火势,添了些热水进去后,便去了屋后摘今日要煮的菜。 大牛几个小孩被陈氏和李氏带去村口树下玩了。 现在还算闲时,两人一边看着小孩,一边缝补衣服。 天气热,村口宽阔,又有树荫,是个凉快地。 不少妇人做完事,便会拿着要处理的菜,或者女红过来。 一边说话,一边做事。 这会,便有人搬着凳子坐到了陈氏和李氏旁边。 陈氏和李氏偏头一看,立马对视了眼。 妇人像是没瞧见一样,笑道:“舟小子什么时候回学堂呢?” 陈氏手上针线来回穿梭,淡笑道:“快了,也就这几日了,劳您挂心。” 妇人是村里最爱说八卦的人,东家长西家短的。 经她嘴里说出来的话,都是添油加醋过的。 这边话是这样,到了她嘴里,可就变了样。 陈氏和李氏可不想在这人面前说太多。 妇人视线从陈氏身上,看到李氏身上。 “听说前两日舟小子下地,把手给伤了?” 见陈氏和李氏不回话,她倒是自然地把话接了。 “也就是舟小子手嫩,想来是没下过地几次,等下地多了,自然也就不会疼了。” 她看向一旁玩耍的大牛,二虎和大妞。 一边择着菜,一边道:“大牛明年就能下地了,陈氏你呐,也轻松了。” 陈氏抬头看了这人一眼,笑不达眼。 “吕氏,你倒是好,家里两个儿子三岁不到就下了地,到现在三年过了,也是熟手了。” “昨儿我还听人说,说你啊,可享福,两儿能当个大人使了,你可比我松快呢。” 她忽略妇人略微难看的脸色,看向大牛,神色温柔。 “我就没那么好了,大牛他小叔疼他,日日教他念书,我瞧着还有模有样的,怕是随了他小叔。” “以后啊,估摸也是手生的人呢。” 李氏听着,瞥了眼那妇人,笑道:“手生有手生的福,你瞧我这手,可不就是手熟才变成这样的。” 李氏二十不到,从小就做农活的双手已经变得很粗糙。 上面还有薄薄的茧子。 吕氏一看,正想说什么挽回一局,陈氏的话却让她愣住了。 “呀,我瞧着你手好似好了不少,可是悄悄涂了小叔给二虎买的面脂?” “面脂?”吕氏看向李氏的手,瞧着似乎还真滑嫩了。 李氏笑了笑。 “小叔孝顺,给娘买面脂的时候,还给大牛和二虎大妞他们买了,我这给二虎涂脸时,剩下的就抹了手,没想到这以前弄出来的小口子倒是变浅了。”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吕氏听着心里直泛酸。 她家小叔子做的活还没她两个儿子做的活多。 没那富贵命还天天懒着,就让他们这二房的死干活。 以前她看着沈家这瘦不拉几的两妯娌,倒是觉得自己日子还算不错。 婆婆虽然偏心,但也不敢在伙食上克扣。 一月里也能吃上两顿肉。 可现在听两人这么一说,她便有些坐不住了。 “舟小子这么好,是不是担心家里人有什么想法呀?” 她叹了口气。 “我听说那欠债可是欠了不少,地都卖了,这以后啊,你们可咋整呢,还得供着读书呢。” 吕氏爱说八卦,但这并不是说她完全没有脑子。 她话里话外都在替陈氏和李氏着想。 “前阵子我还听说族长要把舟小子的供读停了,唉,可是难了。” 陈氏和李氏沉默地对视了眼。 等吕氏感叹完,陈氏才开口。 “其实也不难,都是一家人,也不去计较那些,记得好就行了,哪还记坏呢?” 李氏附和道:“确实,先苦后甜,好日子还在后头呢。” 吕氏本想说两句,可想到沈舟还在读书,并且还是要参加科举考试的那种。 顿时,也没了唠嗑的想法。 “突然想起家里还有事没做,我先回去看看,等闲时再过来与你们聊两句。” 吕氏起身,抱着盆,拎着凳子快步离开了。 陈氏和李氏摇头笑了笑,继续低头干活。喜欢科举:启禀皇上,状元郎又发疯了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科举:启禀皇上,状元郎又发疯了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