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风

烈风 第17(1 / 1)

名字定了下来,四人组的微型佣兵团终于算正式成立。 车子一路开到了彭旭成安排的住处,那是勐卡东南角的一栋废弃小楼,听说是某个之前开超市的华夏人留下的产业,不过后来他去了妙瓦底,这栋楼就荒下来了。 进了小楼的院子,来不及收拾地上的杂草和垃圾,四人就地开始分装备。 一只劳力士的ref114300,两枚金条,算是战利品,暂时不分,丢在一边。 不用说,肯定是归陈沉使用,毕竟他是队伍里的最强射手,对视野的需求远高于其他人。 几把手枪,陈沉本来想挑p226的,但他仔细一看,这是个锤子的p226,这他么就是缅方非法仿造的a-6…… 沙鹰自然是归了鲍启,这小子真的对得起他的名字,无论是在战场上还是在生活中,都跟个宝器似的。 接下来,手雷之类的就没什么好分的了,陈沉把pks指定给了鲍启。 李帮也被陈沉指定了装备——一个挂点巨多的华夏山寨厂产的携行带,专供爆破手使用的那种。 一切分配就绪,鲍启二了吧唧地把装备往身上一套,神气兮兮地在四人面前走来走去。 “脱胎换骨了……” “确实。” 他们两的脑子里突然冒出一个了一个相似的想法: 而在几天的时间里改变了这一切的……就是他。 埋伏 佣兵团还不算完全走上正轨,但至少算是有了一个好的开头。 这绝对是值得庆祝的一天,陈沉自掏腰包买了菜,做了一顿地道的老兵家宴,吃得三人眼泪汪汪。 鲍启连炫三碗饭,撑得站都站不稳了,才终于放下了筷子。 陈沉大感惊讶。 “真的好吃,比我家做得好多了。” 陈沉不由得扶额。 其实正经来讲,缅北、尤其是果敢一带,吃的东西跟华夏西南是差不多的,但主要地方太穷,普通人的生活水平还停留在华夏90年代左右的水平,能填饱肚子就不错了,自然是不会过于追求菜品的口味的。 陈沉还没来得及感慨,鲍启便又开口了。 “你就别扯了。” “你爸好歹是在民族民主阵线当过排长的,不可能这都没吃过,我家里人才是一辈子没吃过这么好的东西呢……也不知道他们现在怎么样了。” 是的,他们三人是跑出来了,但家人都还在果敢。 说不担心是不可能的,但他们又能做什么呢? 陈沉叹了口气,他想开口劝劝,但却又无从劝起。 “这种话就不要说了,我这段时间也想明白了,不管我们出不出来,家里人的情况其实都是一样的。” “只要我们死,家里人也必死。” 听到这话,陈沉心里一凛。 指望他杀一个放过一家,那还不如指望缅甸同意果敢独立了…… 鲍启语气有些调侃地对着石大凯问道: 石大凯苦笑着摇了摇头。 “我算是大彻大悟了,本来我也是个大头兵,火线提拔我当连长去管几十个人,那时候其实我就应该知道是什么意思的。” “陈哥!谢谢你!” 陈沉连忙摆手,回答道: “没错!咱们的东风兵团,一定能站起来!” …… 按照安排,今天总共有两件事情要做。 万和乃的悬赏就是勐浪禅寺的僧人代表居民下的,任务结束了,但木鬼不是中间人,没有代收的义务,只能自己跑一趟。 据鲍启说,那两门炮经过两轮发射 陈沉带着钱去把皮卡续租了三天——他本来是打算直接买下来的,一问价格,他么这破烂玩意儿居然要卖12万rb。 现在嘛……就先租着吧。 三十多斤的装备带在身上就相当于一个大沙包,练一两个月下来,体力能有一个大跨度的提升。 石大凯一如既往地稳定——他可能真的有点做狙击手的天赋。 至于李帮? 还好。 这支小队的素质参差不齐、并且每个人都各有特色,但幸运的是,小队成员之间以一种奇特的方式完成了互补和融合,居然也形成了一个可用的作战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