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岁儿童一次杀了40个匈奴人

第43章 分封制和郡县制,哪个好?(1 / 1)

“父皇坚决反对诸侯制度。”扶苏道,“之前我并没有能理解这个,当初儒生们告诉我,从诸侯的后人中选择贤明的人来管理地方,就能减少战争,避免更多死伤。老秦贵族则希望打下六国后,能够按照战功瓜分土地,给功臣分封领土。父皇是反对的。” “我们家可没想过要裂土封侯!”蒙恬靠在一旁的柱子上说。 这是在长城大学的教研室,在休沐前的一个下午,教务处的几位巨头闲聊时政,张诚扯出来皇帝灭燕国的事儿,扶苏开始讨论分封制度。 “分封自古有之,周天子分封诸侯把守四方,天下安定……”公孙尼子引经据典。 “但是也留下了春秋战国征战不休的隐患,最后连周天子都被灭了。”张诚在旁边讥笑。 “秉直,你对分封制度有什么看法?”公孙尼子问,对于政治制度,公孙尼子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坚持。只不过儒家一般习惯维持现状,战国诸侯各自独立是这个时代的现状,而秦始皇帝的郡县制是一种创新和变化,儒家有些难以接受。 “我?”张诚没料到要问自己这样的问题,一时不知道如何回答。 大家都看着张诚。 张诚慢慢思考着,自己算是知道世间一切国家的政治格局的,君主制、共和制、联邦制什么的乱码七糟的,各式各样的都见过了,但是最习惯的还是中央集权的共和国家。自己所熟悉的航天产业,其实就是共和国家所能快速建立起来的。 “张诚我见识少,只在大秦朝廷中工作过一段时间,我是觉得始皇帝陛下提出的郡县制度挺好的,朝廷能对全天下的郡县委派官员、牧守一方。”张诚简单的说。 “但是郡县制也没能解决天下的问题啊!还不是遍地烽烟,六国余孽造反从未休止。你看后来分封天下的诸侯,还不都是六国后裔?” “天下叛乱这个事情比较复杂。原因很多。毕竟始皇帝一统六国时日尚短,六国并没有真正归心,区区十几年,那些试图反叛的六国余孽怎么会屈服?要让六国从内心归附大秦,至少需要一代人,或者两代人的时光,等每个人都沐浴在大秦的光辉下,两代人以后,大家也就忘记了旧国。而旧有的王族贵族,也就没什么影响力了。”张诚抿了抿嘴唇,这样说,内心骂自己,这个思路太残虐了一点吧。 蒙恬却已经开始点头了:“在草原上,匈奴人彼此兼并,就要快得多,他们用车轮来解决这个问题。” “什么车轮?”公孙尼子对草原上的情况并不了解。 “草原人游牧嘛,要用大车装载帐篷和用具,车子在草原是很重要的工具。”蒙恬说。张诚却已经隐隐猜出来所谓“用车轮来解决这个问题”是什么意思了。 果然,蒙恬继续说:“他们征服一个部落,都是在地上立一个车轮,比车轮高的男丁就杀了,只留下比车轮矮的儿童,这样就没有怀念旧部落的人了。”蒙恬若无其事的说。公孙尼子却已经脸色苍白,大骂野蛮了。 “就只是始皇帝天不假年。如果给皇帝多三十年时光,把郡县和大秦的律法推向四方,天下也就安定了。”张诚说。 “但是帝国幅员辽阔,郡县相隔太远,一旦地方事变,层层上报,万一如陈胜吴广那样攻城略地比传讯还快,一样很容易崩坏。”扶苏道。虽然自己没有参与到秦末的这些战乱中,但是和每个人一样,扶苏也始终在推演天下的变化。发现虽然大泽乡揭竿起义是一个对秦律刻意误读挑唆的叛乱,但是这种叛乱发展太快,快到朝廷来不及反应。 “以前也许是这样,但是以后这事儿能避免。”张诚笑笑说。 “有电报。”蒙恬解释,“地方叛乱,电报可以马上把信息上报朝廷,朝廷只要抓紧决策,再电报通知临近的郡县,就能及时调动兵力、镇压住叛乱。”蒙恬早就已经想清楚电报在军事上和政治上的用法了。 “大秦的官吏也不怎么忠诚,这次叛乱很多人都在摸鱼……”扶苏又说。 “就也还是教化不足,郡守县令自己都不理解该如何维护国家利益,黔首百姓也不懂得自己才是战争的受害者。如果人人有自觉,那么早在最初的叛乱时,人人为战,就能把乱臣贼子消灭在萌芽之中。不信你看,如果有贼寇试图来抢夺张村,不需要我们命令,张村的百姓就能保卫张村,把来犯之敌消灭掉。” “眼前的例子就是草原外的长城新村,上次匈奴来犯,新村百姓自己就组织起来进行防守,虽然欠缺章法,但是每个人都像在保护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城镇,没有任何人准备投降。” “所以郡县制是可能的?”扶苏问。扶苏并不是一味要反对郡县制,一方面身边都是儒生和老秦旧贵族,大家都反对这个,扶苏受到了太大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是觉得郡县官吏指挥链过长,无法有效解决远方的同志。 “选诸侯王制度,就是觉得郡县管理不到那么远,所以希望诸侯能就近处置地方的叛乱,但是一方面也就降低了朝廷对地方的统治,再就是如果诸侯叛乱,那个影响比陈胜这样的流民叛乱还要严重。毕竟诸侯的武力和管理能力更强,一旦诸侯叛乱,就会天下板荡。”蒙恬说。这几年,蒙恬也对战争和政治进行了大量思考,只不过在长城大学,大家似乎都有意无意的回避这个话题,所以也没什么和大家交流的机会。 大家转头去看公孙尼子,想知道公孙尼子的看法,公孙尼子苦笑一下,说:“我们儒家认为上古三代的政治最好,选拔贤人,通过禅让来交替权力。” “尧舜禅让也不见得是真的。”张诚说。尧舜禹的三代之治,在后面两千多年一直被认为是最纯洁高尚的政权接替制度,但是在春秋战国时期,能接触到很多更早的文件,这个时代的人大多不太相信尧舜禹的禅让。有学派认为尧舜禅让过程也充满血腥和暴力。只有儒家一直在美化禅让制度。创造一个虚构的三代之治。 公孙尼子苦笑,对尧舜禅让他也不怎么相信,但是仍然觉得如果能够通过禅让,把天下交给贤人来治理,会不会更好一些。 “问题是,谁是贤人呢?”张诚笑着说,“儒家是不是认为只有儒者才能成为贤人?可是你看看天下动荡的时候,儒家高人都去哪儿了?就比如叔孙通这样的大儒,始皇帝时代他做官,胡亥时代他做官,天下动荡赵高害人的时候他就躲起来了,项梁作乱他就投奔项梁,等到刘邦得势他又去刘邦那面做官。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叔孙大儒这样的,我看不仁也不义!”喜欢六岁儿童一次杀了40个匈奴人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六岁儿童一次杀了40个匈奴人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