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里的亲戚也好,小商小贩也罢,不免又要费了唇舌,向乡下的亲戚解释昨晚的见闻,绘声绘色地形容着那灯,那兵,还有那些节目。听得这些见识更少的乡下人直瞪眼,个个惋叹自己昨日没有进城来赶这个热闹,又说着今年乡下唱不唱社戏,街头人潮汹涌,处处都是欢声笑语,都是那橙红色的衣裤,人们的脸色还比衣裤更红。
要是这种料子有深色的便好了,出去贩盐时实在也用得上,刘老大站在窗边眺望街景时心不在焉地想,他已听马百户说起过这种‘仙衣’,的确结实,而且耐脏,哪怕踏入污泥,水一冲刷便干净了,实在是很便于干活的。只不知为什么劳作的衣服用如此贵重的衣料染织——难道在六姐来的地方,这样的染织技术也是随处可见,可以这般抛费么?
那必定是个刘老大无法想象的世界,想到这里,他不禁连连摇头,暗斥自己荒唐,便是仙界怕都没有这么好,再说仙界中又哪有老百姓的容身地呢?——他不由又想到了昨晚买活军的歌声,‘从来就没有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
如此葳蕤了一天,到半下午,他的肚子饿得咕咕叫起来,思绪反而也随之清明了不少,刘老大其实也是个场面上的人物,若不是昨晚被吓破了胆,绝不会如此不堪。此时心绪渐平,便又有了那走南闯北、刀口舔血的豪气,暗想道,“杀人不过头点地,怕什么,鼎边糊还开着,吃一碗去!”
本地最好的酒菜,公推是县衙食堂,这个自然是刘老大吃不到的,过年食堂也不开,至于餐馆他平日吃过太多,此时也没那个耐心点菜,倒是鼎边糊这样的小吃,热热乎乎,冬日里来两碗最是便宜,再要个上三五个炸焦圈,来一碟卤海带卤豆干——昨日那《报菜名》里的卤木耳要是有便好了……
刘老大中午没吃好,饿起来便难耐,收拾停当披了件来临城县新买的棉袄——他还买了十余件打算带回家去,这趟光买这买那就花了四十多两银子——下楼挤到摊子上,见人多,便打算让摊主送进客栈,才刚要招呼,身后便有人一拍肩膀,却是马百户家的少爷,笑道,“刘叔,我刚老远叫你,人太多了你听不见——快去县衙!我爹爹不知使了多少力,六姐晚饭前抽了半个时辰来见你!”
一听说是六姐要见,周围人顿时肃然起敬,都让开路来,刘老大又哪还记得肚饿?当即追着世侄的脚步,赶到县衙,只见虽是假期,里头却还有不少吏目轮值,气氛严整,和许县截然不同。自有人将他带到谢六姐的办公室,刘老大整肃衣裳迈进屋内,见到谢六姐坐在桌前,倒不是昨日的军装打扮,随意披着一件大棉袄而已,说长相,实在就是个普通姑娘,也绝非什么稀世绝色,但不知如何,谢六姐大眼一转过来望着他,刘老大原本想好的话全忘了个精光,双腿不由自主便抖颤起来,如面条一般,不由自主便跪了下去,要给谢六姐磕头,“小、小的前来投效六姐,盼六姐开恩留用!”
让他多少有些安心的是,他听到头顶传来了欢快的笑声,谢六姐仿佛很开心似的,笑着指点着他,对身旁那说相声的马脸姑娘说道。“看看,看看!”
“这就是阅兵的作用!”
她这时候仿佛终于有了一点孩子气,得意地炫耀着,“不战而屈人之兵,你瞧啊小吴,私盐贩子都丧了胆,这许县不就成了咱们的囊中物了吗?”
刘老大提了一天一夜的这口气总算是松下来了,浑身筋骨都为之一软,知道自己至少已免去杀身之祸,几乎要呜咽起来,还在平复情绪时,谢六姐让他站起来。
“我们买活军是不兴跪拜的。”她说,很随意地给刘老大倒了一杯茶,“坐下说话吧,下面我们来谈谈你的私盐买卖——你有没有想过扩大一下自己的业务范围?”
第42章 临城县百姓们忠心值x
“哇啊——”
“这——这!”
由于场所的缘故, 买活军放映‘仙画’也只能在军营校场里,这一次老百姓们就不能在看台上坐了,距离有些远,买活军在校场上画出了方阵, 而且不许居民们自带马扎, 只让他们带了围兜来, 方便垫在屁股下面席地而坐, 这是因为有了在彬山和云县放映的缘故,累积了许多经验。
有了昨日的晚会打出的口碑,天色暗下去之后,校场上的人比昨日还要更多,因不少豪村的农民也宁可走夜路回村,也要留下来看看热闹。人声逐渐闹热了起来, 倒让临城县有了些通商大埠的味道,还有些小商贩借机走来走去,兜售着瓜子、花生这些小零嘴。人们对主席台上的怪物事指指点点,不断发出惊叹声,几个买活军在主席台上钻来钻去, 调整着幕布的位置, 这些年下来,他们已对这套设备很熟悉了。而这种自如更加剧了众人对他们的崇拜, 买活军诚然便是六姐的天兵天将,如今许多百姓最大的心愿便是能让自己的孩子也加入买活军。
“这幕布是什么意思呢?”
有些机灵的百姓已经有了自己的猜测,并因此兴奋了起来,“是要演皮影戏吗?!”
“哪有这么大的皮影戏!”皮影戏是较常见的娱乐, 很多人都懂得其中的原理, “再者, 皮影戏也要灯笼照,哪来这么大的灯笼?哪怕是昨晚的仙灯也没有这么大吧!”
众人争执之中,几乎遗忘了幕布旁隐约能见到的人影——瞧着像是六姐,但他们也不知道她在那站着做什么,准备施展仙法是肯定的,但六姐施法以前,从来不需要和她们见过的巫占神婆一样浑身抖颤、面无人色,仿佛一抬手就把神迹施展了出来,因此众人现在对她有极高的预期,哪怕她眨眼间便乾坤大挪移,把他们移到了千里之外,人们也不会过于吃惊。
众说纷纭中,天色很快全暗了下来,买活军绑在旗杆上的仙灯还没有收起,此时自然亮了起来,神异之处实在是难描难画,只是不如昨晚那样雪亮,灯光只是朦朦亮着,饶是如此,也不知胜过油灯火烛多少!
“滋啦啦——”在幕布前方,好几个黑乎乎的大箱子里突然传出异响,众人当即便吓得倒仰,若不是曾见识过昨晚那神奇的喇叭,习惯了从‘机器’中发出声响,此时怕不是要吓得爬不起来了,饶是如此,还有许多豪村的农民吓得大叫起来,引来身旁那些有见识的临县住民不屑的训斥。
“哇!”
但很快,连这些住民都惊得大叫了起来,人群甚至显著地出现了后退的势头,围兜在地上被蹭得东倒西歪,不少人无礼地抬起手,颤抖着指向幕布,“这,这!”
就连金逢春、于小月这样胸有丘壑的女娘都怕得双手颤抖,直觉自己仿佛是中了六姐的仙术,竟在白幕布上看到了影影绰绰的灯火——而且这灯火还在从模糊变得更清楚,难道……难道六姐当真会仙法吗?这灯火是六姐自己的福地洞天,新年时邀请大家共为赏鉴,这就是她说的‘神仙画像?’
“镇定点。”而此时那几个大黑箱子中传出了谢六姐的声音,还是平时那样懒洋洋的,倒没了昨日的严肃,这多少让活死人们安下心来了。“这和皮影戏是一样的原理,都是倒映上去的,别急,高级班的物理课会教授到这部分原理的。”
任何知识,倘若能够通过教学传授,那么便是可以掌握甚至是可以复现的,有许多人因为谢六姐的话松了一口气,仿佛他们摇摇欲坠的世界勉强得到了保全,但很多连初级班都只是勉强毕业的百姓——临城县、豪村的都有,以年纪大的居多,此时理解到的消息便是这般:读到高级班之后,便会由六姐亲自传授仙术,搬山赶海无不可为,像眼前这样营造幻境,也不过是最基础的术法!
在从前临城县人烟还稠密的时候,白莲教这样的教派也是会来的,不过白莲教的大仙虽然有一套完整的修行体系,却从未有人和六姐这样轻而易举地便创造出种种神迹,而且还如此谦逊,一再强调自己并不是神仙。百姓们对此有自己的理解,并且现在正在交头接耳中积极地传播:越是有本事的人,便越是虚怀若谷,神仙也当是如此,六姐在神仙中的位份一定是极高的,此次下凡应当不像是白莲教无生老母那样,下凡历劫普度众生,而是微服出巡下凡玩耍,因此并不愿意听到百姓们议论她的身份。而且和所有游戏人间的仙人一样,在收下门人之前,都会戏耍一番,买活与活死人,便是对于手下门人的考验。
既然六姐是仙人,那么她施展出什么样的仙法也就不足为奇了,百姓们只需赞叹膜拜便可,因此随着这样的说法在人群中不断散播,大家的情绪反而镇定了下来,只有些过于虔诚的乡民,已经开始对着幕布三跪九叩,行起了大礼。不顾黑箱子里又传来了六姐略有些恼火的声音,“怎么又来了,再说一次,我不是神仙,别跪叩我,崇拜活动不会保佑你们,只有学习知识才可以。”
看来还真是个脾气大的神仙!
膜拜行动很快被制止了,人们也不敢再公然议论六姐的仙名——这么任性而又这么有威能,会是什么神仙下凡呢?难道是八仙中的吕洞宾吗?——他们只是彼此交换着会意的眼神,仿佛更加沉着了起来,哪怕接下来幕布上现出了皮影戏绝难比较的鲜活颜色,也并未完全失去理智,始终保持了心底最深处的镇定:既然是仙人,那么这些也没什么好吃惊的,六姐不过是让大家看看仙宫内的歌舞,增长一番见识而已。
这样的说法并非在一开始就征服了所有人,总有些人负隅顽抗,但很快随着那幻境的开展,也纷纷哑了火——这一定是仙宫歌舞,不用去过京城也可以判断,哪怕是京城都不会有这样奇妙的舞台,神仙竟并非站在戏台之上,而是足踏五彩万象,脚下一会是白云舒展,一会是绿草茵茵,一会是烈焰熊熊,身后是瑞气千条、彩光纷照,还有那群星无垠,一尊天门之下,那仙人头戴金冠,浑身流光溢彩,便连手上那长长的指甲都是黄金镶就,要说不是天人仙女,那还能是谁呢?
“这必然是天人降世吧!”就连于县令此时也是瞠目结舌,喃喃自问,“当真是姿容绝世,令人目眩神迷!”
像他这样,曾簪花午门外、打马御街前的进士,已算是相对很镇定的了,那些乡民百姓压根注意不到天人的姿容,甚至是不敢直视,光是这舞台便极大地拓展了他们对歌舞的想象。这其中绝大多数人接触到的歌舞,便是上巳节时,少年少女们浴春归来,一边走一边‘踏歌’而已,还有些住得和畲族很近的村落,若遇到婚丧喜事,去吃畲族的喜酒,能见到畲民在火光下手舞足蹈。
在今晚之前,他们想象中最奢靡的娱乐,也就是在花楼里掏钱叫些小唱来,几个人站在烛火跟前,伴着两三个人的吹打伴奏,唱念做打,演个南调、昆曲而已。此时从唐流传的六幺、胡旋已经没落,汉族民间已没有多少纯粹的歌舞留存,这是他们第一次见到如此大型的歌舞,虽然从未去过京城,甚至没有离开过临城县,但此时也不禁油然兴起了这样的念头:“哪怕是皇帝,也看不到这般的仙人美景罢……六姐还说自己不是仙人么?”
连音乐都是从未听过的,隆重神秘,分不清其中究竟有甚么乐器,只觉高远悠长,还有女声合力吟唱,那神仙宝相庄严、双目微垂,满脸的悲天悯人,身后却有无数玉手伸出,随着乐声或展或收,便宛如鲜花盛放一般美不胜收,有人不由失声叫道,“这是千手观音啊!我曾去南普陀寺参拜,这便是千手观音再没有错!观音再世,观音再世!”——虽说此时佛教信徒众多,但以临城县的财力,几间寺庙中最多能给佛祖塑像,已是用心了,甚么四大天王、观音韦陀,多数都请的是画像悬挂,因此非得是去过南普陀寺这样的名刹,方才能见到千手观音的塑像,在此时辨认出来。
一听说这是千手观音,当下差些就有人又要大肆参拜起来,所幸为买活军的兵士喝止,众人一听是观音再世,心中无不凛然,便是没有跪地叩拜,也有人默默念佛,更有人心想,“原来六姐不是梨山老母再世,而是佛教的大仙。”
这样的想法是很普遍的,不少人家已经准备回去就把‘梨山老母’的牌位换成千手观音,仔细想想,之前流传六姐是梨山老母,或许也只是因为梨山老母和无生老母都是老母,听着就顺耳而已,实在是过于孟浪了,这一次定要好好打听六姐的尊位……能有闲心想这些的,大多都是较有见识的人物,并未完全地沉醉在那有生以来头一遭的视觉享受里,眼见那灯光变换,一队观音化身时展时收、千姿百妍,赞叹之余亦还能发议论,“这还不是天人么!不是天人,上哪里挑选出这些个头相当,都如此高挑颀长的绝色少女!再看台下——那分明都是天人!”
真不错,说到这一点,确然是难以反驳的,买活军的汉子对本地人来说已算是壮汉了,若用六姐那处的身高量度来说,他们最少都有一米七五以上,一米八以上的也有不少,这是因为他们许多都是北方流民的缘故,北人是要比南人生得高大,这一点连南人都是承认的,不过与此同时他们也根深蒂固地认为,北人高大之余,也更粗笨,不如南人细巧得多了。尤其是女子,天下间最时兴的便是苏样,最美的便是江南女,否则那些太监为什么一次次地到江南来采选呢?
本地的南人,男子许多身高便是一米六五,甚至是一米六,女子矮一些,连一米四的都有。青少年好一点,像是金逢春,从小没太饿过肚子,买活军来了以后吃得更好,而且她未裹脚,这几个月下来,她长到了一米六,在本地人中便算是极高的了。
但这些天人呢?这些女孩子,一个个都和买活军的女娘一般高大,但相貌却又精致无比,白皙至极,凤目顾盼、柳眉入鬓,全无买活军女娘们的矫健粗糙,有许多从长相来看,无疑是南人女子。能兼采南北之长,这样的女子哪怕只有一个,也是极其罕见的了,足够入宫做娘娘去,可此刻却是成群结队地在舞台上肆意舒展,这不是天人,又是哪里的人?反正绝非是此世之人!
再看台下,这幻境应当是六姐的回忆,众人是透过六姐眼睛见到的一幕幕,六姐有时会回头去看看台下,那些看客偶然也就露上一面,那些看客,男客无不气宇轩昂,面色红润带笑,还有许多面相丰满和善之辈……当今的世道,连京城怕都没多少这样体面的老爷,这么多人竟无一人面带病容,这不是天人是什么!
六姐便是来自这样的天人仙境之中么?
不同于白莲教、香教,还需要派人布施粥饭,大谈因果报应,苦口婆心地劝人入教,此时在场几乎所有观众,不分官民,都浮现出了这样的念头:倘若我等尽忠报效,那么待我们死后了,是不是便能投生到这天人仙境之中,也享一享这泼天的荣华富贵,这甚至不敢去想康健安稳?
只要我等发自内心遵奉六姐,绝不偷懒藏奸,那么这来生果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