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活

买活 第326节(2 / 2)

喵人长老们便立刻叹息了起来,认为和这个素未谋面,难以想象,妖怪一样的洋番亲近了起来,因为他们有了共同的认识,“可不就像是猴子吗!”

“黑大汉又是什么?”

已经有人对外间发酵起了好奇的情绪来,外界的变化似乎越来越大,越来越快,这一次,商人们实在是带来了太多新鲜的消息了。“知识教是什么传说呢?他们要求信徒做什么?这一定是厉害的神,居然能够改变昆仑人!”

“知识教的神很强!”

这个论点立刻得到了绝大多数人的赞许,他们彼此严肃地点着头,表达着对知识教的肯定,“一定给了昆仑人很多的保佑!”

“知识教的神就是买活军的女皇帝吗?那她的神力比北方的皇帝要强。”

“买活军的皇帝只是神的子嗣吧!——不要说对她不好的话,那可是神的后裔!”

人们议论起买活军时,表情很明显已郑重了不少,不再那样随便了——道理是大家都懂得的,神,不管多遥远,可不是人能随意冒犯的。尤其是这个神不像是别的城池之主,完全只是吹嘘,她是已经显示了她的神迹,把昆仑奴给很好地进行了改变。让他们一下就拥有了喵族人也羡慕不已的好东西,比金钱更好的东西——智慧、勤恳、毅力,这都是喵族人所看重的品质,如果信仰知识教,便能让神在部落里降临神恩,让族人们都拥有这样比金子更贵重的品质,那么,这样的神便是很好的神,很值得人们给予最大的尊重。

接下来的问题,虽然似乎跳跃得很突兀,但对于知道内在联系的人来说,反而显得水到渠成、顺理成章了,“那勾,这个知识神,小气吗?信仰它,不会不能信仰别的神吧?”

这是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因为大多时候,发生在西南的战争中,最严酷的战争和最残忍的刑罚,便是剥夺信仰、禁止祭祀:如果只是想要某个部落不再臣服大敏,转而向自己纳贡,那么只需要一两场战争,证明自己的实力就可以了。只有灭族之战,完全摧毁了敌人的部落,把敌人俘虏为布努,才会禁止敌人祭拜自己的祖先和图腾。

值得一提的是,也是因此,南洋的洋番传教士,在陌生的城池是完全受到排挤的,因为洋番的宗教只允许信徒信仰自己的神灵,这也就意味着让百姓完全抛弃千百年来祭祀的多种神灵,这其中包含了祖先、自然、图腾和传说中多种多样的其余神明。

当然了,仫佬喵可完全没有接触过传教士,不过他们的记性是很好的,曾在商人的口中,听说过吕宋发生的战争——吕宋的洋番就是这么对待当地土著的,不许他们信仰别的神,而且他们接触过西南这边迁徙来的一些异族,他们包着头,信仰的是另一种一神教,所以对于知识教,他们也有类似的忧虑。“他们会不会惩罚别的神的信徒?比如惩罚我们祭祀祖先?”

“当然不会了!知识教可不管学习以外的事情!”

说到知识教,可就打开了商人们的话匣子,这个宗教实在是开了他们的眼界,比如说他们从来没见过教派的礼拜、祭祀活动是组织考试的,谁的分数最高,谁就是最虔诚的信徒,会受到祭祀们的夸奖——这么下来,越虔诚的信徒学习岂不就越好,拼音和算数也就学得越快了?而谁在学习时克服了最多的痛苦,也被视为是无上的虔诚,这么一来,好多昆仑人都想方设法的在最困的时候学习,比如说特地早起,天都没亮就开始做题什么的……

但是,这些故事对仫佬喵的吸引力,并没有那么强,因为现在他们还处于不太清楚‘学习’这件事的阶段,有点儿难以拿捏这种事的荒谬之处——野喵的部落当然没有学堂了,他们又怎么会知道学生们上学时的痛哭与窘态呢?

“既然不管学习以外的事情。”

这些野喵长老们,更关心的当然是另一件事,他们的眼睛里闪起精光来了,“这么好的神,能不能在我们寨子里也供奉起来呢?”

“它也能保佑我们寨子里的代帕们,聪明又伶俐,勤劳又智慧吗?”

“供奉了知识神之后,买活军的好商人,会不会就愿意进山来和我们做生意,把他们的好东西,便宜地卖给我们呢?”

第657章 紧俏的传教士

对于喵家人来说, 只要有看得到的好处,多供奉一个神,那还真不是什么事儿, 在彩云道和播州道这里,百族杂居,信仰极多, 大多时候各拜各的,互不干扰,除了祖先神之外,图腾神、自然神,倘若有灵验的传说,顷刻间便会多出不少信众来——不就是自己默默敬拜的时候,嘴里多念叨一个名字吗?居住在山林间的野喵,有的连祠堂都没有,一个鼓社(寨子联盟), 能有一两个简陋的祭坛就不错,这些年世道不太平,更是没人会修建这些东西了, 谁知道什么时候, 山林就被战火席卷, 一族人都得迁徙, 这样的时刻, 哪还有空搞这些呢?

但是,知识教可不是嘴巴里随便说说,就算是信奉了的教派, 它发展到如今, 已经有一套很完善的仪轨了, 这几个喵族的行商,在南洋也入乡随俗地参拜了知识教,算是信徒了,但他们并不能代表传教士来扩张信徒。

“敬拜知识神,是一定会得到好处的,知识教的道理是这样——怎么算是入教呢?不是远远地来参拜一下,以后家里供奉了神像,就算是入教了,是要来过祭坛这里,接受了知识神的点化,按照知识神的要求完成了一次苦修,并且从中得到了好处,才能算是彻底入教了。”

他们仔细地对仫佬喵的长老们,解释着其中的道理。“苦修的内容是不一定的,就把苦修叫做课程吧,比如,这一次我们最远走到了阿瓦去卖瓷器,也买了一些宝石,回广府道去再换布料——阿瓦城外的集市里,就已经有了知识教的传教士……”

阿瓦城,这是仫佬喵们熟悉的名字,和仫佬喵们的居住地距离其实不远,如果是直线地走,十几天可能就到了,只是商人们为了做买卖在绕圈子而已——

阿瓦城,从前这也是宣慰司的一部分,是木邦宣慰司的下属,现在被骠国侵占去了,以前那还是敏朝的地界呢。理所当然,阿瓦城也有一些喵人居住,甚至其中一些和仫佬喵还是远亲,算起祖宗的话,有些才堪堪可以开亲呢!——喵族的婚姻规矩是很严格的,有破鼓开亲,也有七代开亲,五代开亲的,不论怎么说,不能开亲的宗支,足以说明彼此关系的亲近。

“阿瓦那里已经有人在传教了!”

“看来六姐真是个好神!”

不乏已经有人惊叹了起来,还有些年纪大的长老,跑题地问起了阿瓦那边远亲的近况,“六柳树山的寨子还是阿河做鼓头吗?算起来,我们有二十年没有见面了!二十年前,我们往北边来搬迁,他们留在了阿瓦,就再也没见面啦,以前,我们还是他们的白社呢!”

鼓社,是多个村寨的联盟,一般来说都是一个宗支内开设的,十几个村落居住在附近的山里,一个村子附近的土地占满了,新生的人家便去别处居住,只要都是一个祖先,那就还算是一鼓的。喵家的‘破鼓开亲’,就是这个意思,他们只和不同鼓社的喵人做亲家,结婚姻。

如果鼓社的规模越来越大,血缘也越来越远,那么,黑社(总社)也可以分出白社来,彼此的关系仍然比别的鼓社要亲近,这两个鼓社里的喵人要成亲的话,就要算血缘,如果喵人少,那就五代开亲,喵人多,选择多的话,一般是七代开亲。白社的兄弟虽然因为时势变化不得不迁徙,但还牵挂着黑社的老兄弟们,商人们回答,“六柳树山的阿河已经死了,现在做主的是他的侄子阿竹!”

喵人的名字就那么多,重名率很高,因此一般都要加上地名和身份进行定位,长老不太相信死掉的阿河是他说的那个,“六柳树山有两个鼓头阿河,我说的是——”

但是,他这样啰嗦的问话,很快被人打断了,因为大家更想要知道的还是知识教在阿瓦的传播情况,“阿瓦的日子好过吗?头人对他们苛刻吗?要交多少租子?那里还打仗吗?头人允许知识教在阿瓦传教吗?”

阿瓦的日子不算是太好过,虽然那个地方风调雨顺,自古以来就是很好的粮仓,但也正因为如此,围绕着阿瓦的争夺一向是激烈的,这几年来,骠国的将军们也都在打仗,阿瓦的百姓时不时就要躲进山里,逃避战乱,所以虽然当地的水稻是很容易丰产的,一年还可以几熟,但能否顺利地完成耕种,完全不由农民们决定。头人们时常更换,每更换一次就要收一次的钱——总之,情况和这个白社迁徙时没有太大的不同,这也让他们很庆幸自己的决定:这里的山势虽然更高,气候也更冷,但至少和阿瓦比仍然是安定的。

“头人自然是不允许知识教传播的,阿瓦现在还在修佛寺呢,但是,他们也没有什么很好的办法,因为知识教的传教士,许多都是夷族人——这些夷人,从安南那里学到了知识教的本事,或者是被治好了病,或者是得到了粮食,个个都虔诚得很!又是阿瓦这些夷族的亲戚,就算是头人来问,也没法从农民那里找出人来。再说,知识教又不开祭坛,苦修有些时候就是上个课,有时候甚至是教种田,打造新的犁,这个又该如何分辨?难道居然不许他们种田,不许他们用新犁来犁地吗?”

“知识教居然还有新的犁吗?!”

“这个犁山间可以用吗?”

和知识教有关的新鲜消息,实在是太多了,多到长老们甚至有些难以消化,和新犁的刺激相比,似乎夷人信奉知识教,也没那么值得讶异了——南洋本来就是百族杂处的地方,大家都在这些肥沃的土地上肆意居住,人们必须习惯这种和异族共处的生活。

譬如说,骠国是以夷人为主,但夷人也有去越人居住的安南讨生活的,越人也会南下去占城,和占人住在一起。这些百族,在敏朝那里被笼统地称为‘土番’,但其实彼此还是有很大的不同,他们自己是知道的,语言、衣饰、风俗、规矩、神话都有区分。

通婚的范围也是如此划分的,很多保守的族支,甚至不和近处但衣饰不同的族群成婚,哪怕语言可以相通也是一样,宁可远嫁远娶,也要和衣饰相同的族群通婚,这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在这样百族纵横的地方,倘若自己的族群没有一个很强烈的核心,便难以凝聚。

而一旦无法凝聚,自己的族人很容易和其他的族群融合在一起,那一盘散沙的族群,在这样的地方就很容易被人欺负,既组织不了战争,保护自己的土地,也无法遏制族人的流失,其实对这些流失的族人来说,离开母族也未必是什么好事,他们一开始可能受到花言巧语的诱惑,觉得在别处的生活会更好,但到了当地安顿下来,才会发现陌生的新住户,总是要受欺负的,甚至很容易就会沦为‘布努’,一辈子被人奴役,也是不好说的事情。

如果知识教的融合力很强,要求也很严格,会威胁到鼓头乃至是村寨长老的威严,那么,不管它能带来多少好处,长辈们总是带了些戒心的。但在商人们的叙述之中,知识教的要求居然非常的灵活,只要完成了苦修,并且能敬爱知识神,就算是入教了。

苦修的形式也非常的多样,甚至于很多时候,苦修就是好处本身——比如说,想要入教的信徒倘若是个木匠,那么,传教士安排给他的苦修,或许除了认识些数字,会做一些简单的算数之外,余下就是跟随他们打造出一架很好的曲辕犁来,又或者不是曲辕犁,而是什么别的家具,总归是这个信徒的职业之中,比较吃香的一种东西,打造出来之后,证明了这个木匠是有学习的虔心和毅力的,那么他就可以入教了。

从这样看,入知识教简直是只有好处的事情——这种打犁的学问,哪怕是师父都不会轻易交给徒弟的,现在只要信奉知识教,不管最后能不能通过苦修,学问总是学到了的,那么,人们为什么不入教呢?自然是争先恐后地想要入教了。毕竟,知识教又不阻碍百姓们参加鼓社节去祭祀先祖,也不在乎他们祭拜图腾祈求吉利,这么大方的宗教,一旦信仰了立刻就能得到好处——而且许多传教士就是得到了极大的好处,才特意来做传教士的,譬如说,患了大肚病,在知识教那里被打了虫,被毒蛇咬伤了,在知识教那里被救了回来……

人活在世上,哪有不生病的道理呢?当然了,各族也都有自己的巫医,但知识教既然是汉人的教派,医术自然是要比巫医更强——他们给信徒治病还是不收钱的,这样一来,谁不想入教?就算是入教不成,也没有什么惩罚,这也就难怪知识教在南洋这样飞快地传播开来了。光是看这些好处,便让人心动不已,便是要付出的那一丁点代价,现在看起来也很应该——在苦修期间,信徒除了苦修本身以外,还要学习一些知识教的教义,这就是全部的要求了。

知识教的教义是什么呢?都是一些非常有道理的字句,比如说,‘学习使人进步’、‘一日活着,一日便要学习一些新的知识’、‘智慧比黄金更宝贵’等等,这些道理,完全是没有任何争议的,不论是哪个族群都会予以认可,越人、夷人、占人、喵人、徭人,哪个能说聪明是不好?哪个族没有些神话传说,夸耀祖先的聪慧?

倘若不是存有私心的话,便是头人,又有什么理由来阻止族人们信仰知识教呢?甚至如果真心是为了族里好,更该积极地派出族里的巫医去学本事才对。因此,便是在阿瓦,头人很畏惧知识教的传播,却也拿不出很好的理由来阻止——谁都知道,知识教敬奉的是汉人的女皇帝谢六姐,但是,至少在现在,知识教从来不管百姓们向谁交粮食,哪怕是入教之后,教徒也就只是通过去上课学习拼音、数学来完成仪轨,在祭拜中从来不赞颂知识神谢六姐的权威,总是在强调学习的重要性……这种毫无目的性,似乎完全只是为了让人学习的宗教,该用什么理由来禁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