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活

买活 第352节(2 / 2)

谢向上严肃地望着黄贝勒,同时也看着旁人,仿佛要确保他们都吃透了自己的话,在脑海中描绘出那种惨绝人寰的景象。黄贝勒仰着头,入神地听着,甚至微微地张大了嘴,又是震惊又不禁神往,一面为这样炼狱一般的想象而颤抖,一面却又不禁描绘着敌人在烈焰中哭嚎的景象,深深地为之神往:

一直以来,在和敏朝的争斗之中,建州就受困于火器的匮乏,他们往往是在巨石砲下哭嚎恐慌的那一方,也正因为如此,他们也非常向往火器,对火力有种多多益善的狂热崇拜,一想到自己——虽然艰难,但却终于得到了买活军的许诺,有了拥有这种药火的希望,黄贝勒就感到自己打从心底兴奋起来,充满了干劲和憧憬。

受不了苦难的人,淘不出金子,买活军不可能轻而易举地就把这样的东西交给他们,不怕要求多,只怕没要求,他们虔诚地点着头,表示自己绝对明白了买活军的意思,也必定会把这些叮嘱牢记在心。甚至就连孙初阳也不由得保证了起来——而一向在意敏朝体面的孙阁老都没有制止他。

谢向上见所有人都听进去了,方才续道,“这样的只队伍,总人数要在五百以上,才能保证砲兵队长期保持战斗力——要计算进伤亡率,还要安排出修砲的工匠队来,你还需要有人采矿,需要基本的工业水平去造车床,因为螺丝总要实现自产的,否则,一种螺丝缺货的话,补货时间要长达两年……

这五百人,我们提供不了,必须由女金出人来买地学习。因为这种水平的工匠和士兵,在我们买活军内部也是精锐,炮兵的要求是极高的,一千个兵都养不出一个炮兵来,我们不可能把这样的部队派去千万里之外,一去就是十年八年,甚至永远都不能回来。”

是真的自信啊,这样的屠龙术,都敢教给前阵子还在敌对的外藩?买活军偏偏就这样做了,他们似乎根本不怕别人来学,只怕他们学不会。在数字上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小细节都算好了。

“建州士兵大部分都是文盲,便是平时聪明,也未必有立刻头脑,要培养出五百个这样的精锐人才,就得让五万人接受基础教育——百里挑一嘛,这五万人里大概有五千人能到中级班一半的水平,再考出五百个素质最高的,学习后续的课程。

要用五年到六年的时间,才有希望把砲兵队打造成型。其实我们还建议最好全军都能看懂安全手册,要有安全意识、服从意识,以及新的,能适应炮火和步兵协同的战术意识……”

别说建州诸人,就连一直在默默屈指计算的孙稚绳,都忍不住插嘴了,“这改变也着实太多了,简直是大动筋骨!就是我们敏军这里,背靠京城,坐拥边军千万,只怕也满足不了如此繁多的要求,难道黑药火真的不敷使用,必须要用这种几乎用不了的新药火吗?”

这话有些拗口,但谢向上是听懂了,他冲孙稚绳温和地微笑了一下,但回答的语气是十分坚定的。

“其实,就是黑药火,也需要这些素质啊,否则,又怎会有王恭厂的事故呢?只是黑药火威力小,犯错的余地相对多些,可随着战争的发展,它也迟早会对士兵的素质提出要求的。

这东西的威力,能够轻易地改变战争的结果——以后,战争将进入药火时代,孙大人,这种改变已经开始了,在改变战争之前,这东西会先全面地改变使用它的军队,谁先完成改变,谁就已经赢得了战争。”

谢向上笑着说,“再说,谁说它就用不了呢?这世上至少还有一支军队可以自如地使用这种新式药火——那就是我们买活军啊!使用它的前提虽然又多又繁琐,但买活军却都能满足,所以,我们也就拥有了战无不胜的信心。谁先拥抱药火,谁就先赢得了战争,孙大人,黄贝勒正是完全明白了这个道理,这才宁可远走欧罗巴,也要得到这样的好东西啊!”

见孙稚绳似乎仍有些不赞同,他笑道,“那我就换一个说法吧,我提出了这么多苛刻的要求,黄贝勒仍无退意,您说这是为了什么呢?黄贝勒,如果买活军一切援助全都照旧,却不给火砲的话——就不说劳师远征欧罗巴了,就说最近的卫拉特盟……你觉得,拥有这些条件的建州,能把卫拉特打下来吗?”

第720章 想得太美了! 盛京.童奴儿 黄贝勒就……

“卫拉特……咳咳咳……买活军是这么说的?”

早下的春雨声终于散去了, 熟悉的春雪无声地落在屋檐上,被火墙的热力化成了水,沿着瓦片往下, 滴落成长长的、不稳当的冰棱子,叫人出入间都要提着小心——这毕竟已经是春天了,冰棱子不像是隆冬腊月那样牢固, 夜里刚结起来, 到了白日太阳一晒,就要往下砸人。

大妃手下的奴才们, 时不时就带着长竿,在日落时分把它敲一敲,免得明日一早起来, 手忙脚乱临时清理。这清脆的碎裂声,也就成了很好的调剂, 几乎可以品出音韵来, 伴奏着后殿的密议。“买活军想让你先打下卫拉特落脚?”

老汗的身体的确已经是不太好了, 敏、买使者入城之后,他光着上身负荆请罪, 虽然得到了上使的宽容赦免——这也是该走的程式,但这一番受寒, 又让他发起了高烧。如果不是买活军赐下了灵药,很难说老汗能不能熬过这一关, 若是他撒手人寰,那本就复杂的盛京谈判局势,势必要更加混乱,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梳理出个头绪来了。

不得不说,这买活军的灵药就是管用, 这还没上吊瓶呢——说是这东西好得比服药更快,饶是如此,小药片吃上两日,老汗的烧就已经全退了,只是大病初愈,人还十分虚弱,按照买活军的办法将养了五六天,这算是稍微恢复元气,可以召集儿子们前来议事了。

虽然天气转冷,但屋内的空气还是十分清新——买活军的办法,包括换住低矮的口袋房,同时给房间定期通风,宁可损失温度,用多烧炭来取暖,也要保证屋内空气好,同时减少闲杂人等长期在屋内,最好只留一一麻利人手服侍,更不允许萨满在屋内举行要烧香祭拜、发出异响的仪式等等。

这些办法和建州的风俗是背道而驰的,按照规矩,老汗生病,内外大臣都要过来侍疾,皇子皇孙也都得过来守着,法事也不能断,这不是大屋子,哪能容得下这么一波一波的人?

但是,他们的办法是很奏效的,自从搬到后宫这排口袋房之后,老汗的精神就比前些时候好得多了,这会儿,思维也恢复了以往的敏捷,至少总有个七八成了。“怪事,卫拉特盟那样随风倒的穷地方,难道后世还会出什么英雄人物,惹来谢六姐的关注不成?”

一听这话,黄贝勒就知道自己和父亲是想到一块去了,不像是反应有些迟钝,似乎没有跟上对话的大哥,还有一向深沉,私下几乎不和他说话的大妃。黄贝勒几乎是一听到谢上使的话,就有了类似的想法:卫拉特盟必定在后世是有一番作为的,或许还给当时的朝廷带来了一定的烦扰,所以谢六姐才会暗示自己,先把这块地占上,让一个亲买政权占据了这里,就譬如驱虎吞狼,都是为将来省事。

“汗阿玛,儿子也是这样想的。”他欠了欠身子,有些郑重地说,“就如同买地的海盗要去黄金地经略,衙门也并不阻止一般,便可知道这黄金地在将来必定给华夏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只看这地图上也知道,那个地方老大了,好东西肯定也不少,要是被别人得了去,肯定能发展起来,说不准就和华夏作对起来了,她这会才要放人过去,占住个先机。”

“你的话很对。就是不知道这个黄金地,现在住的都是什么人……”

真别说,对有眼界的人来说,一张地图就足够他们琢磨出太多东西了,还有这些年来买地的行事,谢六姐的神异,她的理念、施政手法,其实都充满了庞大的信息量。

童奴儿、黄贝勒父子俩,虽然没有公开谈过这个话题,但心里其实已经无师自通地把世界分成了两个——一个是谢双瑶原来的世界,在父子俩都感到,在那个世界,如今发生的一切都成了历史,谢六姐或许不是可以先知,而是对他们来说的未来,在谢六姐原本的那个世界,已经成为了过去。

这种解释和她能先知相比,要更合理一些——这里的道理很绕,父子俩几乎说不明白,因为女金话里就没有这么丰富的词汇,而他们的汉语都不太好,但是他们心里清楚这个道理。那就是如果谢六姐是可以先知的话,就不存在她对某个人笑言‘是你啊’的轶事了,就比如说狗獾,狗獾过去买地时,只是个十七八岁的少年郎,谢六姐也并未第一时间就予以重任,而是在他立功觐见之时,才点头说了这么一句‘原来是你啊’。

这说明什么?说明谢六姐第一开始并不能预知狗獾去买,她知道的应该是没有买活军的世界中,狗獾将来会做的许多事情。但这一切在谢六姐降世之后就完全陷入一片混沌之中了,谢六姐并不能先知这个世界的未来,她见到的是自己那个世界的过去!

这个逻辑,就可以解释买活军在处理很多突发事件时的手忙脚乱了,因为一个人如果能预知自己的全部未来,就该对所有突发事件都做好准备——黄贝勒在这里陷入了一个小小的逻辑悖论,他发现如果一个人真的能预知的话,那这个能力完全不如想象得那样好用,因为一个人知道未来并且去改变之后,那他知道的未来就不成为真正的未来了。

在逻辑上来说,如果一个人能预知全部未来,那他只能是个又聋又瞎又哑巴,完全无法和人交流的瘫子,只有这种完全无法改变任何事情的人,他预见到的未来才会是真正的未来。

那么,一旦确信了‘谢六姐见到的是过去’这一点,就可以对她的很多行为进行极为丰富的解读了,从李魁芝要开拓虾夷地,之后再去黄金地的事情来看,就可以知道,虾夷地‘日后’绝对不属于华夏,黄金地也是如此,而且还给华夏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只怕会酝酿出一个大国,因此,谢六姐现在就要扶植人手过去,预先搅局。

而这潜在的,会缔造出大国的人,是谁呢?是黄金地的土著吗?童奴儿也是接触了一些传教士的,包括买地的很多教材,他也抽时间让人翻译出来,认真地学习过,他对海外并非是一无所知——按照洋番的说法,现在的黄金地只有一些无知的土著,日子过得和野人女金差不多,茹毛饮血,连共主都没有,很显然,不会在几百年间,闯下偌大基业,能和底蕴深厚的华夏对垒。

……那个国家,很可能就是现在已经在开拓黄金地的欧罗巴洋番!也就是这种君主制至少也有上千年,虽然穷些,但到底政体在那里,也还算体面的大国,摆脱了原本贫瘠的土壤,在黄金地肥沃土地的滋养下,才能诞生出和华夏媲美的大王朝!那个王朝,面子虽然在黄金地,但根子很可能在欧罗巴!

从辽东远征欧罗巴,上万里的旅程,听起来简直就像是痴人说梦,童奴儿是老了,糊涂了,这才定下这个目的地吗?不!正是因为有这样的猜测,他才大胆地做了这样的计划!

如果建州只是在华夏周边落脚,买活军最多放任不管,如果他们想要抢占的谢六姐心目中的华夏地盘,很可能还会招来买活军的警告——或者更差,买活军会处心积虑地把女金人‘消化’掉,在他们无孔不入的渗透下,若是买活军有心,女金人真撑不了几年……女金作为一个传承大几百年的族群,想要维持自己的野性,甚至让买活军帮着保持自己的团结,那就只能是为买活军办他们一时还办不到的事情——黄金地那里,已经有李魁芝了,而且女金人的确去不了,他们不适应坐船,那就去洋番的老家,双管齐下,扰乱洋番,让洋番的大王朝难以孕育,改变谢六姐预见之中的那个未来!

诸子之中,能理解童奴儿的,只有眼前的四贝勒而已,至于大贝勒,他的脑子有些不够用了,但胜在大度,愿意为了族群的大计,不顾自己的名声,支持黄贝勒向西去——尽管有许多人笑话,可最后怎么样?买活军其实就是应下了他们的请求——会给支援,而且力度绝对要比给通古斯的大!

其实,这也就是验证了童奴儿的猜想,这对老人是个不小的震撼,光是稍微思考一下,就觉得心跳加快,有点儿受不住的感觉,又有自己的猜测没错的得意,又有随之而来的种种疑惑、猜测、遗憾……

百感交集,患得患失,太多的情绪,让人仓促间真的难以处理,只能全都推到一边,说起眼下的计划,“既然他们让咱们去卫拉特,那就去,买活军是要给咱们造炮的人,想看看咱们的成色,看看咱们还能不能打,有多能打,也在情理之中……谢上使所说的那些要求,你们看,有没有夸张虚假的地方?”

黄贝勒摇了摇头,面上很是失落,他自嘲地说,“没半点吹嘘,买地的军队当真就是如此,他们就是这么选拔火器兵的,我也问了范宪斗,他说如果新式药火真的有说得那么厉害,恐怕真要这么管理,要是出了事故,大军全上天。”

“那就在卫拉特先安顿下来!”童奴儿立刻拍板了,“经营十年!十五年!生儿育女,积攒力量,招揽盟友,下一代孩子,从小教他们说汉话,问买活军要教师……不能把人送到南方去学习,南方的享受,会腐蚀人的意志,他们去了就不愿意回来了!”

“要和买活军说明白其中的道理,把人留在卫拉特受教育,卫拉特是艰苦的地方,能够磨练孩子们的精神,这样的孩子,人数不用多,个顶个都是战士,等到下一代的孩子长大,我们就有买活军所说的炮兵了!”

像是草原这样的地方,只能贵精不贵多,人多了也养不起啊,如果真去了卫拉特,该如何达到谢向上计算中的人口数字,这都是个苦差事,黄贝勒面上有些发苦,似乎也预见到了前路的艰难——在卫拉特落脚这还是第一步,十几年后,如果一切顺利,才刚安顿下来的女金,又要踏上征战之路,往欧罗巴进发,等待他们的会是一场又一场的硬仗!就算是再大的英雄,在这样高山一般的困难面前也会有些畏惧的,更何况黄贝勒现在还只是个贝勒,没有做过真正的大汗呢。

“你能办得到的!”

童奴儿深沉地望着儿子,语气冷肃却又坚定,“别忘了,你也是六姐看重的人!”

是啊,黄贝勒浑身打了个机灵——他也是六姐看重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