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活

买活 第358节(2 / 2)

固然多花了一点时间门,也多花了点钱来买煤球,但这么一点开销,对于养羊卖羊毛的牧民,也是负担得起,瓶子现在还非常好奇一点,那就是买活军是在哪里采煤制煤球的,按道理来说,煤铁好像都是敏朝的官营,鞑靼人在边市上从来都是买不到这两样东西的,这一片全是敏地的话,买活军又是从哪里搞到煤来边市卖的呢?

“你呀,你的脑袋就像是我手里的酸奶疙瘩。”

她有些撒娇地嫌弃着哥哥,满珠习礼宠爱地笑了起来,轻轻地拍了拍瓶子的肩膀,不过,这会儿就连乌云其其格也好奇地看了过来,瓶子便没有再吊胃口,而是一边仔细地抿着奶疙瘩,品着那强烈的酸味、奶腥味背后,回味出来的甜甜的奶香,以及那口齿生津的感觉,一边不紧不慢地说,“这有什么奇怪的?你们想想,一片草场,从前能剩下多少羊毛,现在能剩下多少羊毛,不就明白了吗?”

“剩下多少羊毛?”

满珠习礼还是转不过这个弯来,瓶子只好把话说得最明白最明白了,她拿起马鞭,用鞭柄在地上画了一个圈,“这是察哈尔台吉送给雷音寺的草场,原来嘛,可以养两百只羊,雷音寺的佛奴大概二十多人,管着这些羊,这些羊的出产大概能够雷音寺里八十多个僧人吃的,这八十多个喇嘛,二十多个是察哈尔台吉的亲戚,剩下六十多个,都是附近牧民家里的儿子,牧民们也给他们送吃送喝,这样一年下来,上头的大喇嘛吃香的喝辣的,下头的小喇嘛也饿不死,这块草场虽然什么都不剩下,没有什么能到台吉面前的,但你瞧,至少养活了一百多口人啊。这可比把草场给牧民放牧来得强,这样的草场,如果给牧民的话,最多也就是三十多口人,□□顶毡包顶天啦。”

这里的算数,虽然对底层的牧民来说或许有些复杂,但满珠习礼还是听得懂的,他不由自主地点了点头,盘算着说,“难怪兄长和父亲、祖父都喜欢给喇嘛庙送草场……”

红教的喇嘛庙,收徒的人数没那么多,因此台吉们送草场的手笔就小,但瓶子是知道黄教这里的台吉多喜欢送草场的,喇嘛越多,境内就越安稳,草原里就不会有部落互相打架的事情,比起来,损失一块草场的收益就很无关紧要了,因为只有寺庙的草场,能够做到二百只羊对应一百个人口,按鞑靼人的惯常做法的话,一户正常放牧的人家,一个人口至少要对应五只羊。

一块草场,一年给大汗带来多少收入呢?哪怕是直属他的草场,也不过是几两银子,甚至还可能看不到钱,只有一些实物供奉,他们当然不看在眼里,但那是从前了,瓶子说,“从前汉人也没有来收羊毛啊,也不收鞑靼的年轻人去干活……你就说吧,现在,要是台吉们把喇嘛寺里的年轻喇嘛,都打发到边市去干活,光只从这二百只羊的羊毛上来赚钱,一年能赚多少呢?”

“这!”

满珠习礼一下说不出话了:一只羊一年能出十五斤羊毛是不多不少的,按一个人管十只羊来算,二十个人,一年能让台吉多添三千斤的生羊毛!这是……这是……按生羊毛120文一斤的价格来算,这是三百多两银子!

三千斤的生羊毛,对于大汗当然不算什么,可在台吉来说,就是不小的收入了,而且这还只是羊毛而已,要是台吉把喇嘛们打发去边市干活之后,还从他们身上抽人头钱,不要多,一个人一年抽一两银子,那就又是一百多二百两银子的收入了,里外里,这里是五百多两银子,哪个台吉能无动于衷呢?就算是满珠习礼他们旗,也不能说就富裕到连这笔钱都不看在眼里了!?“从前汉人没来收羊毛的时候,草场压根就不怎么值钱,给就给了,无所谓的事情,男丁们也乐意做喇嘛去,可现在呢?台吉不给草场了,年轻的男子汉,也不想做喇嘛了,那寺庙哪能不荒废呢?”

瓶子还明白了的一个道理,那就是虽然有这么多实在的考虑,让寺庙荒废,但人们总是喜欢找个理由来证明自己的行为很正当,因此,林丹汗的改信就是个很好的借口——因为不需要黄教了,所以改信,因为上头改信了,所以鞑靼人就跟着都另寻生路,也不用怎么担心触怒大喇嘛,肯定还会有人执着地跟随着大喇嘛,也会有大喇嘛想要反对这样的改变,但这些人应该是不会多的,至少没被瓶子他们碰见。

“原来是这么回事!”

乌云其其格也听懂了,她眨巴着眼说,“难怪现在都没有喇嘛了,就算台吉们不开口,牧民们也不乐意了啊,把孩子送去边市做活,还能带点吃的回来,可比做喇嘛实惠。这要是学会了说汉话,看拼音,把养羊手册带回来了,家里没准还多剪几斤羊毛呢!”

“可不是?台吉们不开口,牧民们都不乐意,就算大汗不改信,台吉们看中了羊毛生意,为里头的利发了狂,也会想方设法地逼大汗把喇嘛们逐走,好让他们名正言顺地收回送给喇嘛的草场。”

瓶子说,她这会儿倒很佩服林丹汗了,一直以来,她听说的都是老姑父那边的英明神武,可现在来看,鞑靼自己也不是没有英雄,至少林丹汗的改信,虽然有点太迅速了,而且直接抛弃了喇嘛教,显得激进大胆,没那么沉稳,但仔细想想,大汗或许不是冒失,而是发现并且顺应了这种改变的洪流,要不然,恐怕虎福寿巴图尔就不是被夸奖为可以做大汗的继承人了,真会有台吉高低要把他捧上大汗的位置都不好说……

那样的话,草原会是什么个样子呢?瓶子有点想不出来,估计是会比现在更加分裂——一个蓝眼睛的女奴之子,虽然有黄金家族的血脉,但绝对无法让各部服众,总会有桀骜不驯的部族不认这个大汗,但也会有很多人想做羊毛生意,和他联手,估计草原上是少不了战争的。

当然,林丹汗也绝对不想成为那块被搬开的挡路石,这么想来,他搬迁都城、改信科学,也都合情合理了,他本来就很想和汉人做生意,现在买活军又打开了这个口子……他当然要改信啦,而且还要比所有台吉都更快,不然的话,他怎么在自己的直属草场上,叫部众们学着多养羊,学着洗羊毛,赶紧从羊毛贸易里多赚钱呢?

他要是脚步慢了,别的台吉通过羊毛贸易,以及把人口往边市派遣,变得富裕起来,人口又越来越多的话,岂不就比大汗还更强盛了?那么他们对于大汗的话,肯定是随便听听,不会认真地照做喽!在草原上,谁有钱有人,谁说话就管用,大汗也得忙着把自己保持在最有钱、最有人的位置上呢!

想到这里,瓶子的冷汗慢慢地就下来了,突然间门,她明白了为何姑姑说科尔沁唯独的道路,只有依附买活军了——邻居们都和买活军做生意,变得越来越富强的时候,科尔沁怎能落后?如果科尔沁还不学着养绵羊,还不学拼音,读《养羊手册》,甚至是请买活军的羊师傅——被牧民们夸得天花乱坠,地位比从前的喇嘛还高——到草原上来巡视的话……

那,科尔沁的台吉,凭什么保住自己的草场呢?在草原上,没有什么东西永远是属于你的,当你的实力配不上你拥有的财产时,自然会有人来夺走它!

邻居们正在大步往前跑,科尔沁却还像是蒙着眼罩的驴子,半点不知道着急,瓶子难掩自己深深的忧心,脱口而出,自怨自艾了起来。“为什么我们不识字呢——为什么哥哥不认得拼音,为什么我没法把我的话立刻送到吴克善哥哥的耳朵里?我现在着急得就像是下雨前的蚂蚁,可远方的亲人半点儿也不会明白我的心情!”

还没到达察罕浩特呢,瓶子就完全理解了姑姑,想必姑姑对着亲人们,也有她此时此刻的焦急:亲人们还一无所知、洋洋自得的时候,见过世面的姑姑,想必和瓶子一样,也早已发现了局势的紧急——

当喀尔喀靠科尔沁边境的牧民帐子,都已经有了萨日朗这样的小鲜花,当他们都已经用上了马口铁,养起了绵羊群的时候……他们就已经被凶恶的同胞给甩下老远了!

谁先靠近买活军,谁先做起羊毛生意,谁先买来马口铁,带回各式各样的手册,谁就靠近了未来!别人都跑起来了,科尔沁还在原地睡觉!还在漫不经心地饲养山羊,还在对买活军的反感不以为意!

这是何等的迟钝和愚蠢,简直就像是注定被狼吃掉的弱羊——狼口已经张开,留给家乡草原的时间门,已经非常不多了!

第734章 姐妹重逢 草原.瓶子 女政治家在飞快……

“a-o-ce-bei——”

“不是, 是a-bei-ce-dei,bo-po--fo——你不但顺序乱了,而且读音也错了, 乌云其其格,按你的这个读法,天空还是腾格尔吗?不成了,啊, 不成了唐嘎儿了?”

“满珠习礼哥哥, 乌云其其格读错的字里可没有一个是腾格尔用到的字母……”

“我知道,我就是打个比方——大概就是这么个意思!”

满珠习礼涨红了脸, 强词夺理地为自己找着借口,又寻求起向导的肯定,“额尔敦, 你说,乌云其其格的发音是不是错了嘛!”

“不算对, 顺序错了,发音还行,宝瓶格格的发音最好, 一会儿中午歇脚时, 大家再看看对照表就都记得了。”

额尔敦是个圆脸少年,脾气很好, 拥有做商人的天赋——相当圆滑,很懂得调停气氛,他适时地转开话题,挥起马鞭指向西方,“顺着这个方向走,日落以前我们就能到达察罕浩特啦, 大家看,天边的小黑点,那都是运羊毛去察罕浩特的车辆,从察罕浩特到边市,还要再走半个月,布里亚特和卫拉特的商人,不想再走这么久,就把羊毛在察罕浩特卸下,买了货物回家。大汗仁慈,收货的价钱只比边市便宜了一成,边市的货物也是一样,价格只高一成,再实在不过!”

一成的价格差,真不算是高的,这里毕竟有半个月的路呢,而且最重要的,是货物的价钱也没有贵出许多,种类更是应有尽有,因为察罕浩特的边市在做大宗买卖,每天都有马车往还。货源的充足和价格的低廉,也让大多商人都愿意在察罕浩特交割——不然的话,就算大汗发布了禁令,也会有人偷偷地越过察罕浩特,直接去往边市的,在草原上,牧民可未必会听从大汗的号令,一切全看他们愿不愿意。

正是因为源源不绝的商队,还有大宗货物的集散,察罕浩特虽然是座新城,但几年时间就已经相当繁华了,他们中午停下来吃饭时,陆续已经远远地看到有七八支商队,唱着歌四面八方地往察罕浩特过去,虽然还看不到土城的痕迹,只是个小黑点,但任谁都看得出来,林丹汗迁都之后,非但没有丢掉察哈尔,把土默特这里的局势也镇压得不错,当真是要比之前更强盛得多了。

“鞑靼人又出了一代黄金汗吗?还是黄金家族的血脉……”

科尔沁家族的成员,对于这件事是又忧又喜的,因为他们也是黄金家族的旁支,对于这个姓氏的重新崛起当然自豪,而且,鞑靼人一贯不以依附强者为耻,既然大汗起来了,那科尔沁也可以向他们效忠,大家团结在一起火焰高——

只要大汗改掉了性格上的毛病,变得宽容和善,能容得下伙伴就好了。既然大汗一改性子,不但开始信奉科学,也懂得把好处分给其余人,自己只抽走少少的一成利,那么,他大概已经是变了个人吧!

赛因没有停下来吃中饭,而是和额尔敦一起,先去察罕浩特报信了,留下来的人也不担心迷路,到了这会儿,察罕浩特已经清晰可见了,这一带又没有长草丛,哪怕是顺着车辙走,也不会迷失方向。

而且,这批人除了自己的行囊之外,明显没带货物,也不用太担心安全,额尔敦跟着赛因走用处更大一些,他熟悉察罕浩特的规矩和人情,也能带着赛因找到珍儿的住所,否则,光靠赛因一个人做使者,或许还会惹出什么祸事来呢。

因此,满珠习礼等人在小山包上,一边用午饭,一边互相抽背着拼音,同时憧憬着察罕浩特的风光,以及那处必然存在的各种货物——还有更吸引他们的,各种各样的拼音鞑靼话书籍。“如果能买到走近科学的全集就好了,还有识字的书册,还有铅笔和纸张——哎呀,宝瓶,这些东西该不会很贵吧,我们带来的金银还够使吗?”

“应该不贵的,老百姓家里不是都收藏得起吗?”

瓶子也有些心不在焉,还在思忖着察罕浩特做的买卖,在鞑靼话里,没有对应的词,额尔敦说这叫‘批发’,也是贸易的一种形式。而瓶子虽然也关切拼音课本的价钱——再愚钝的侍卫,这么一趟走下来,也都意识到了拼音的重要,受到了它的引诱,在这支小队伍里,学习拼音成为了自发的潮流,但却只有察哈尔小台吉送的一本教材,很是不够用的。

别的东西都可以不买,但拼音课本和《养羊手册》是一定要买的,希望察罕浩特的价钱不会太贵……这东西在边市上应该很便宜的,尤其是拼音课本,瓶子想买活军甚至会把它们白送呢……

这也是她现在很好奇的一点,那就是边市是否乐意林丹汗这样垄断了卫拉特、布里亚特的零售买卖,和边市做大宗批发……这么做,对察罕浩特的好处是数之不尽的,但对边市又有什么好处呢?他们为什么会答应呢?

当然了,如果是满珠习礼的话,根本就不会想这么多:大汗就坐镇在边市不远处的新察罕浩特,只要一句话,就能发动四部草原的勇士,进攻边军,他只垄断卫拉特、布里亚特的零售,已经算是很克制的了,哪里轮得到边市来挑剔呢?这不是蚂蚁要和棕熊掰腕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