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活

买活 第384节(2 / 2)

这种自雇+提成,类似于合股的模式,于现在的买地海洋贸易中,也是大行其道,从远洋向近海蔓延,主要原因小黄门清——虽然理论上,近海贸易尤其是买地内部贸易,东家不派人,完全委托给船长,只看账本都是可以的,因为船长虽然有能力贪污,却未必有能力把账本做平,但在实际执行中事情当然没有这么简单,一个人运送的东西,只要不属于自己,那就难免有漂没的冲动。所以,船东还是得雇佣船员,再加上给船长支付提成以及完运奖金,才能把漂没成本往下降——要做大船队,必须如此,当然,你也可以说,那我不赚这份钱,不费这个心行不行?当然行了,那你就赚不到买地这里疯狂的客运需求所带来的滚滚金流了呗。

光是这一题,就难住了张秀才、朱老板这些地理爱好者了……小黄看了看他们的背影,也是心中暗笑:这些地理迷,都是崇拜徐侠客,又喜爱张宗子游记,在这两个标杆人物的号召下,从自己老家跑出来游荡的,就如同仙画爱好者组成的通信联盟,又发展出了索隐派一样。这些地理爱好者,也是受到了买地地理课的启发,发掘了自己对地理的狂热喜好,一生最大的目的,就是尽量多看几张地图,多学几种读图、制图的方式,当然,还有最终极的,那就是亲自登船出海,去测绘新地图,把世界从天书中的理论,固定到自己双目的见证之中!

至于说这种见证,是否包含了如庄三驸马那样的向往,这就不好说了,但的确,或许是受了庄长寿的刺激,这些地理迷还是热衷于跑南洋,惦记着去东江岛,要往北探索的还比较少见。甚至还有人是因为敏朝禁止私习山川地理,听说买地这里公开教授地理课,便果断决定阖家搬迁来的。

要说钱财,这些人都是有一点的,这年头敢于下南洋,并且成功到达,又有一点脑子和本钱的,要赚到钱真是不难,又自忖是读书人出身,心怀壮志,难免有点自命不凡,言谈间都是要自己组船队出海,光宗耀祖的,对于小黄和廖友福这样并非从读书出来的实干派,多少有点不以为然,没想到今日,在自己最擅长的考试上,反而栽了跟头。

想到这里,小黄不免也有点促狭般的快乐,抿唇一笑,便洋洋洒洒地写了起来,她从军队退役之后,以大副的身份去过满者伯夷——小黄申请退伍,有一点其实是因为买地的水军已经是无敌于近海了,在整个巡航海域,就没有什么船只傻到和他们对上的,便是沿岸的华夏州县,又有谁敢逆着船队的意思来呢?

就是要以海攻陆,其实也就是一句话的事,自从买地拿下广府道,沿岸的州县便更是完全放弃了和买地船只作对的想法,现在买地的船队,有时候压根就不在私港停靠了,便是北上,也光明正大地停泊在州县边上的官港,谁也不敢多说一句闲话。

在这样无敌的船队中服役,安全是很安全的,但同时似乎也少了一分刺激,小黄离开军队,便是因为这种绝对的安全,让她有点儿乏味了——她加入买活军做女海兵,本就是一个极其大胆的决定,对这样喜好不断挑战自我的女人来说,绝对的服从尚可忍受,可绝对的安全,不免让她有点儿人生虚度的感觉了。

经过艰苦的训练,好容易学会了这么多本领,不在大好年华做点有挑战的事情,岂不是浪费了吗?离开了军队之后,她立刻就加入一艘刚组建,还在码人的海船,依靠着出众的个人素质,以及买地海军出身的黄金背景,立刻就完成了一个几乎是不可能的创举——以女子的身份单独加入一艘全是男船员的海船,并且当了大副!

毫无疑问,这件事在鸡笼岛,是掀起了一阵小小的浪涛的,虽然无人在意,但小黄实际上是男女混招船员的第一人——就连买地水军,因为诸多考虑,现在主流还是把男女海军分开,分成男船女船,没有特殊情况,不会安排同船,而民间的大船,也几乎是没有女水手。

很简单的道理,女水手本来人就非常少,拥有这种技能的,一般都能去水军(或者就是在海军里训练出来的),除了那些以家庭为单位的疍民里,肯定有懂得船性的女人之外,现在天下间在海上讨生活的女人很少,少到民间的东家,就算想招也招不到!

但是,在买地这里,破天荒第一次的事情难道还少了吗?女海军、女船,这都是破天荒第一次,有了这么多第一次,那么第一艘船员男混女的船只,它的出现也就是时间问题了,不是小黄,也会有别人——就和小黄说服船东一样:别瞻前顾后了,又不是手无缚鸡之力的弱女子,老娘会用火铳,会使刀、剑、匕首,会射箭,会开砲,这肌肉比男人不差,绝对拥有保护自己的能力,像老娘这种女人,需要特殊照顾吗?想干什么,行不行的,试一次不就知道了?你没做生意之前,不也没想到自己一个女人能有钱投资海船吗?

就是这句话,说服了船东之一的徐金花,这个在云县小有名气的海货批发商,投下了支持的一票,让小黄成为了民船的第一个女大副。当然,一开始他们跑的也是内海航线,主要在鸡笼岛、云县、壕镜、新安岛之间来回跑,也做客运生意,也做货运生意。别说,小黄的性别,还真让很多孤身出行的女性乘客,敢于选择他们这艘船乘坐呢!

这艘船跑了大概半年,她已经从大副转为船长了,和船员们相处得也是极好。其实在小黄看来,男女同船做船员,把握好几点就行了,并不是想得那样不可能:第一,自己得够强,工作中不能拖后腿,甚至还要比大部分人更优秀,如此才能赢得船员的尊重,让他们认为因女子加入而必须付出的一些调整成本,是值得的;

第二,则是要够钝感,有些粗鲁之处不能在意,尤其是走南洋航线的,天气热起来,货运船上大家打赤膊,甚至是□□都常见,因为有小黄加入,出船舱时大部分人会穿着犊裤,但偶然见到一些跑出来上厕所的裸.男,那没必要大惊小怪,视若无睹自然对待即可。如果这些事会让女船员感到有压力,那就不适合跑男女混船的热带航线。

基本上,能做到第一、第二点,那在船上遇到的问题其实也就没什么了,因为女性身份,招来男船员追求、觊觎,甚至是强迫的情况,至少小黄反而很少遇到,她寻思着也归纳出了第三点,那就是女船员加入混船,最好是带一定职务在身上,如此会大大降低被骚扰的可能。

毕竟,跑船的水手,纪律其实是很严明的,受到的管理都有军事化的味道,买地的陆军之中,男女之分没有那么明确,女军官率领男大兵的情况很多,也没传出什么桃色丑闻来,可见在经过严格训练的团体中,男人对女人的邪念,还是能被阶级之分约束住的——在这个基础上,女连长带出忠心耿耿的队长手下,女船长打下一个牢不可破,彼此肝胆相照,如亲人一般的牢固班底,其实挺自然的,双方就都有点不把对面当异性看的意思了。

随着原本的船长,攒够了本钱,买下自己的船只去做船东兼船长,小黄转正之后,很快也打下了自己的班底,同时她还结识了一批和她想法差不多,从水兵退伍出来,寻找新挑战的女兵——这些女兵因为胆子都很大,倒未必个个都转业去地方上,进衙门,很多人和小黄一样,想要在广阔天地中肆意的闯一闯,也很想向小黄这样的前辈讨教一二,于是小黄的船,或者是给她们提供短期过渡职位,或者把她们介绍去适合的商家那里,如此一年多下来,民航业务中,陆续多了一批精明干练的女船长,而小黄也把这艘船留给了当时的大副,自己带着愿意跟她到南洋闯荡的一批男女班底,到美尼勒城、占城港这里寻找机会,做起了带自雇船员,走分红模式的雇佣船长,向着更远的远方,更高的利润发起了探索。

理所当然,她也是第一个敢于到南洋闯荡的买地雇佣女船长,不过,这一次,她打开局面要容易得多了,因为一年多来,水兵退伍的女船长,已经在业内留下了美名:精细、能干、清廉、守诺,同时拥有丰富的官方人脉,和水军熟识,到哪里都能找到老同袍——而且职位都还不低,这些都是难得的优点,在同行中很难找到替代品。

而且,她们要求的分成还是行情价,这叫船东们怎么不喜欢用她们呢?一时间,女船长、女大副,便成为民航圈子里的热门了,家家船东都以聘用退伍女水兵为喜,这就给水兵又推开了一扇大门,现在,退伍女水兵如果想做航运,可比小黄当年要容易多了——这也在无形间提升了她的威望,只是小黄本人不以为意罢了。

率船在南洋这里,来回走了大概四趟,最远去过满者伯夷,她算是大大地满足了一把冒险瘾,可随着对航路逐渐的熟悉,对于商品贸易的熟稔,小黄近日又逐渐开始觉得有些无聊了,她很想试着再走远一些,去身毒、锡兰——也就是狮子国看看,但问题是,船不是她的,沿途的航路也不熟悉,船东不会答应她的要求啊,光是和爪哇、苏门答腊做香料生意,赚头就已经足够丰厚了,又何必再往外去冒险呢?

没劲……想去南方大陆,传说中的袋鼠地看看……

这个坐言起行的女船长,一旦产生了一个新念头,便是停不下来的,她现在受到衙门的雇佣,专跑吕宋——占城的航线,之所以又回来接衙门的聘用,甚至在官府中挂职,其实就是因为在这两个城市,能接触到的富商最多,想要找人投资也最方便。很快,不过两三个月,她就和廖友福、张秀才一帮地理迷混熟了。

小黄和廖友福比较谈得来,而且出海必须要有船队,肯定是有经验的船长成队好一些,便和他互相走动得多,二人的优势也可以互补——比如这张考卷,小黄大多数题目都答得很自信,因为她都有亲身经历,唯独是遇险迷航,这个真没有,不论是做水军还是做船长,她六分仪用得好,而且地理、星象都非常拿手,就是生路,有一张航海图也绝对不会迷途,所以只能拿在军队时学的教科书内容去填充,这就显得有点呆板了,但廖友福或许不擅长做生意,却有过两三次开拓新航路,迷路后带人找回港口的经历,他一定是能答得很好的。

三张卷子,十道题目,张秀才等人,再怎么冥思苦想,两小时也就交卷了——实在是憋不出东西写了,但小黄和廖友福却是都写了三个多小时,小黄还加了一次答题纸,可想而知,谁的答卷分数会更高。

但有一件事是让人诧异的——这考卷的初审者居然是郑家小童,而且小黄认为他的确有这个资格:郑家小童虽然不过冲龄,但在屋内等候交卷多时,都是鸦雀无声,小黄交卷时看了一眼,他自己也一直在读书,且课本居然是《地理(三)》,一般的小孩子,开蒙三五年内,根本不会考虑去学地理,郑家毕竟是海商出生,这么小就学到第三册 了,说实话,很多成年水手对地理教科书,也就只学到《地理(二)》,了解一些地理常识,能学到三、四,或者熟练背诵全球洋流的人,早都被提升去做领航员,脱离水手的行列了……

地理能学到第三册 ,并且记下密密麻麻的笔记的人,初看考卷,分辨基本水平,这个能力是肯定有的,张秀才、朱老板等人,也并无不服,领了表礼之后,在楼下等待小黄和廖友福两人,一边感叹考卷出得好,一边也是感慨郑家出了个神童,同时也试探小黄、廖友福,是否愿意聘用他们做船员——当不了船长,不意味着就不能出海了,真的地理迷,能做船长固然好,不能做船长,那我做船员也还是能出去探地图呀!

出海这样的大事,准备一两年再正常不过,大家的性子都被磨出来了,也并不着急,小黄等人回去,还是如常度日,过了两三天,果然,码头上有了动静——是郑地虎卸任总督,要回吕宋去了,本地的占城权贵,以及委员会其余官员,又有知识教的祭司,不免要去码头送行,又要迎接新的占城总督——也就是南洋开发委员会轮值主任,走马上任。

大概郑芝凤是忙着这些,等到这一串应酬之后,方才又请小黄吃茶——小黄还特意试探了一下廖友福,见廖友福并没有接到通知,心中便是一喜,晓得自己大概是先了廖友福一步了,这个机会是先给了自己,如果能够抓住,那么,廖友福、张秀才等人,郑芝凤可能就不会再见,而是由她出面接洽,作为她的班底,如此就先把她的威严树立起来了——这也是老海狼惯用的手段,郑芝凤既然是十八芝中人,便不会不晓得!

别的不说,朱立安舰队里,大副连闽清难道就不重要了吗?可大家念叨的不还是朱立安舰队、朱立安舰队?黄秀妹船队,已经是近在咫尺了,要抓住!

她再三给自己打气,这才穿上透肉长袍去赴约——对衣着的选择,也是经过精心考虑的,船队必然是男女杂处,有大量男性水手,女船长还扭扭捏捏的,那可不行,因此,穿着上大胆、大方,不会有错,也能打消东家心中的隐忧,并非是像她和廖友福说的那样随意。

“黄船长!”

这一次,郑芝凤选择用船长来做对职务的称呼,而不是黄老师、黄顾问,便更明确了这次茶叙的目的,年仅弱冠、长身玉立的他,瞧着比小黄还要文弱一些,礼数也很周全,笑着站起身来,和小黄打了招呼,也是开门见山地道,“此次请您过来,是为了郑家船队往袋鼠地探索之事……”

啊,难道郑家赞助船队,是要冠名吗?那……那黄秀妹船队的美梦,岂不是要破灭了?

小黄这里,才刚吃了一惊,还来不及细想,郑芝凤便结束了对她考卷、履历和素质的赞赏,直接地抛出了这次面试中的第一个问题,“此次贸易,所去者离华夏本土,千里万里,堪称远航,所进行的当然是最典型的跨洲远洋贸易,请问黄船长,你认为对华夏船只……或者对说所有跨洲远洋贸易的从业者来说,最重要的一点是什么?”

“最重要的一点?”

小黄微微一愣,一时间有点儿摸不着头脑,见郑芝凤含笑看来,一边纳罕一个大海盗的弟弟怎么如此文质彬彬,一边让自己镇定下来,并不急于给出答案,仔细寻思了半晌,方才说道,“对跨洲远洋贸易来说,最重要的一点,当然是确定贸易地有足够的贸易能力了?”

这个答案,粗一看几乎是完全没回答问题,但只看郑芝凤含笑点头的样子,便可知道小黄答在了点子上,小黄也逐渐冷静下来,在心底犯起了嘀咕:看来,郑家船队对船长的素质,要求还真挺高的……自己还未必能满足呢……

第795章 船长?国王?

对跨洲远洋贸易船, 最重要的一点,当然是确定目的地是否有足够的贸易能力——这句话看似是废话,但却说透了如今远洋贸易的最大痛点:贸易,必然是两个繁华地区的商品往来, 一个地区如果居民食不果腹、身无长物, 还要维系贸易关系的话,那么, 他们能拿得出手的就只有人了。

非洲的捕奴贸易, 便是最好的例子,现在,敏朝的翰林院, 已经有人翻出了记档, 明确百年前三宝太监下西洋时, 的确曾经到达过非洲海岸,但值得注意的是,这只是一次独立的巡游, 在那之后, 并没有商船来到非洲, 这和南洋地区无需官方船队,也能维系贸易关系的情况截然不同, 除了距离的远近之外, 还有重要的一点,那就是非洲的确没有什么东西可卖的, 那就是一片野地, 能卖的只有果实、动物这些东西,只适合作为官方船队带回去的宝物,却不适合作为常年的商品, 这也是买活军在培训班中反复提到的观点:初级商品不具备远程运输价值,只适合近产。

什么适合这么远距离的贸易呢?对白人洋番来说,答案是显然的——人,人是贵重的商品,只要给一口吃的,就能劳作十年到十五年,期间甚至还可以繁衍下一代奴隶,他们能做的活比牛马都多,尤其是先天条件好的黑人,卖价又便宜,人数又多,作为商品来源,要比欧罗巴本地的罪犯好获得的多,非常适合大量投入到欧罗巴发现的黄金地那里去。

这些欧罗巴的远洋贸易船,是真真切切有利可图的。他们的航线形成一个大三角,从欧罗巴南下到非洲西岸,捕到奴隶之后,一路往西,到达黄金地东岸,再从黄金地东岸满载着这些奴隶劳作出的次级商品,回到欧罗巴,如此周而复始,很容易就形成一个贸易循环,每一次交易都能让各方得利。所以欧罗巴诸国对于航运都有很强的发展热情。

这是黄秀妹在地理课上早已得出的结论:欧罗巴人为什么满世界乱跑?不是因为他们喜欢,而是因为他们地处纬度高,同时又十分狭小的地中海沿岸,小国林立,本身就有很强的探索动力,而且也确实通过殖民地开发得到了甜头,比较起来,到亚洲的航线,对他们来说不过是锦上添花,欧罗巴的命脉就在于捕奴三角,如果把捕奴三角掐断,那么,在黄金地的争霸中,华夏将毫无疑问的拥有巨大优势。

可以这么说,要遏制欧罗巴人在黄金地的发展,必然要双管齐下,先把非洲西岸给搞出点动静,那华夏毫无疑问仍然将在世界最开化文明之国的巅峰上傲然雄踞下去……虽然黄秀妹也很清楚,敏朝百姓所遭受的苦难,但她同样对欧罗巴、非洲和黄金地百姓的生活心中有数,所有的‘最’都是比较出来的,在苦海之中,相对没那么烂……这个巅峰,华夏还是当之无愧的。

但是,想要在非洲搞出点动静,那船队也得和今日的黄秀妹一样,面对这个问题——对跨洲远洋贸易船队来说,一个没有贸易能力的目的地,到底有什么价值?

买活军肯定是不会贩卖黑人的,因为买地不允许奴隶私蓄奴隶——表面来说,所有人都是谢六姐的奴隶,既然谢六姐不许奴隶蓄奴,那么这久没什么好争辩的,便是敏朝移民,搬迁到买地之后,也得和原本的家奴换签合同,交人头钱,并且把待遇什么的都落实进去,报酬不得低于买地规定的最低报酬二十文一日。那么,跨洲远洋贸易船队,最多最多就只能是玩个花招——他们一样向土著酋长买人,但是,把卖价和自己的利润折合成路费,用介绍务工的名义,把黑人送到买地来干活,同时给他们发工资,按期克扣路费,直到把路费扣完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