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活

买活 第385节(2 / 2)

黄秀妹自从知道自己要来赴宴,就有准备了,特意招呼张秀才带上了世界地图,这会儿发挥了用场,从怀中掏出了一个简略的缩印版,送到郑芝凤面前,一边随着乌感恩的叙述,一边在地图上指出他提到的地点。

“当然,最开始我们还没想开船去,路太远了,而是在测绘了麻林地,确保我们完成了一次成功的跨洲航行之后,就准备东返了,两个队长经过商议,打算派出一支队伍,试着能不能先进红海,在金字塔地,找到港口停靠,如果能获得埃及总督的许可,能取道地中海,在地中海找一艘船往西非走,会更加省时省力,也更好获得补给。不行的话,便走陆路,那就要艰苦一些了。”

“那可是艰苦得多了!”张秀才不由得低声惊呼起来,“北非多是沙漠,走陆路若是迷途,岂不是有去无回?再者来说,一行孤行者,又都是异族面孔,要是没有使节的保护,也太容易被沿途绿洲的土司抓起来了!”

他的手指在地图上游弋着,给郑芝凤指点方位,指示途中大片黄色——这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当地人就直接叫它‘大沙漠’。大沙漠把北非分成了东西两片,中间是大片大片的无人区,只有沿着地中海岸有一些城市。东边是奥斯曼帝国的埃及行省,西边则是马里帝国的势力范围——大部分来自西非的奴隶,都是马里帝国捕来卖给欧罗巴人的。不过,地理书上对马里帝国的情况说得也非常少,只说这个帝国和奥斯曼帝国一样,都信奉星月教,具体的情况,还得要舰队的人来说。

“不错,所以能否获得埃及总督的许可和保护,便成为陆路队的最大关键了,当时我们打算兵分几路,一部分人留在麻林地,帮助当地人发展农业,互相学习语言,另一部分人东返,还有一艘船北上进红海……好在,我们也享受了华夏先人的遗泽——三宝太监一百多年前刚刚来过,他们带来了礼物、友善和帮助,才刚过去几代人,他立起的碑还没有倒,麻林地还有人记得我们这些黑发黑眼的汉人……”

说这话的人,是信使船的大副胡三吉,这是后改的名字,一听就知道他很崇拜三宝太监,胡三吉说到这里,也有些激动,“他们对于乌感恩这些战奴还有些疑虑,但对汉人还是相当的友好,甚至还有些当年船队留下来的汉人后裔,对我们更加亲热至于红海,三宝太监也曾拜访,我们进入红海并没有遇到太大的问题……”

没有想到,三宝太监的传说在华夏早已淡去了影响,但在万里之外的非洲,还有人迄今传诵,大家也不由得一阵唏嘘,至于说麻林地的土著提防乌感恩,这话初听有点荒唐,但仔细想想又完全在情理之中了——欧罗巴人劫掠沿岸的黑人村落,掳掠奴隶,这肯定是有的,但不代表他们所有的奴隶都是这么得来的。

毕竟黑人也不傻,即便开始不知道,几次之后,见到船来他们也会跑啊。对于长期交往来说,贸易总是胜过直接抢劫,这是绝对的定律——就好像华夏人从占城出去,和周围的港口做生意,他们为的是赚钱,但比起直接去村子里抢劫,是不是和其余港口的大商家大地主做买卖,更能细水长流呢?

如果把人当做是商品,这种逻辑就非常顺滑了,欧罗巴人想要黑奴,可以直接找港口这些发达地区的土司去买么,土司们又为什么不做这个生意呢?比起把敌人血祭,还不如卖掉好处更多些,对于麻林地这样比较靠近星月教,比较开化的小国来说,把战俘、不服从管理的野人卖掉,其实是比直接血祭更开化的选择,血祭了没有好处,还白白地杀害了生命,但把他们卖掉,不但自己得到了欧罗巴人的好商品,这些生命也有了去别处延续的可能,这样难道不好吗?

当然了,当这些被卖掉的人回到故地的时候,就有点尴尬了,非洲老乡载歌载舞,迎接黑奴归来的画面,实在是过于天真的想象,事实是,麻林地的土著,宁可热情地接待汉人客人,也不会对这些黑人自由民敞开心扉,他们是冷漠而又提防的,还带了一丝歧视。

这些开化的小王国,一直受到国土边境的野人部落骚扰,对他们来说,黑人战奴多是野人和野人的后代,天性邪恶,和他们又有仇恨,他们自然不愿和这些黑人多打交道,除非有人能说很好的斯瓦希里语,并且回忆得起自己生活的村落,证明他们是不幸被掳掠走的开化村民,那么,他们才会换出笑脸来,热情地慰问着这些不幸的同胞。

“不过,我们都会说汉语,也被承认是买地的住民,所以他们对我们还是比较尊重,经过我们的耐心,很快,偏见得到消除,他们也把我们看作是远航的,有见识的同胞了,学习我们教导的农业知识,跟着我们制造农具也很认真……他们普遍比华夏的汉人百姓要懒散,但也不是完全什么都不愿意学,麻林地经过星月教的开化,百姓要比别处勤勉很多,他们是接受了星月教的好处的……”

乌感恩当时是留在麻林地教授农学,顺便把一些经济作物介绍出去,譬如棉花,这东西虽然早已有了,在麻林地也有种植,但种植水平非常差劲,和野生的也差不多,若是能改进技术,大量种起来,那对于航路也是有好处的,再次也能让当地的百姓有衣服可穿。与此同时,他也往南部去探索,经过麻林地土司的介绍和伴护,与其余势力展开交往,不过,如他所想,当地没有什么贸易物品,也就难怪三宝太监下西洋时,除了珍禽异兽之外,什么也没带回来了。

除此以外,他们还经历了一次挫折,那就是预计出海返航的船只,遇到台风之后,船身进水,不得不返航了,但在麻林地想要修船,并没有那么简单,而且更坏的是,在那次风暴之中,探险队损毁了一个太阳能充电器,如此一来,携带的两套传音法螺就不能分开了。

朱立安和连闽清商量过后,考虑到士气,宣布大家要走就一起走,不再单独派船返回——这个考虑对船队来说是很有道理的,一艘船坏了,不知道能不能修好,这时候再派人返回,那毫无疑问,就有另一批人必须留下来等待这艘船修好才能走,或者是等家乡来船接他们,这种不定期的等待是非常难熬的,尤其又是从买地那样好的地方出来,停留在这样茅草屋都没几顶的地方,就是圣人也不能淡然处之吧。

说到这里时,占城国王已经完全跟不上了,但其余买地的高层,都是面露赞同之色,不由点起头来,胡三吉挺了挺胸,继续说道,“这么一来,大家无论如何都得等到那艘船修好再走了,怎么都是要等,那有草没草不如都打一杆子,就这样,我们分船北上,去了红海,进了奥斯曼帝国的埃及行省,也是地理书中所说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见到了埃及总督,还有教科书中提到的金字塔,领略了一番当地的风光——”

说到这里,大家都惊呼了起来,胡三吉面上也浮现出骄傲向往之色,又挺了挺胸,似乎是在暗示自己‘华夏见证金字塔第一人’的身份,叫张秀才等人嫉妒得直咬牙,这才继续说道,“但是,在开罗,我们遇到了一些困难……”

第797章 新时代取西经

探险队在开罗遇到的问题, 说起来又和欧罗巴的□□势有关了,同时也和买活军脱不开关系——在买活军扩张的时候,世界各国当然也不会闲着, 欧罗巴本土也绝非一片安乐, 尤其是地中海各国这里,这会儿也还在如火如荼地打圣战呢,星月教和移鼠教之间, 已经争斗了数百年之久,这会儿星月教最大的旗帜就是强盛的奥斯曼帝国,而移鼠教各国虽然内有争端, 但应对星月教的立场还都是相当坚定的。

而如果说, 除了对星月教的提防之外, 欧罗巴各国还有什么是一致的,那就是对买活军的反感了,这个新出现的华人势力,刚刚把自己的恶名传播到欧罗巴——逐走壕镜的弗朗机人,这还不足以让他们提起戒心, 因为作为地主,华夏对壕镜的主权当然是毋庸置疑的, 弗朗机人几艘船远道而去, 到人家的家门口做生意, 虽然按照一贯的习俗,他们见到一个荒岛, 就声称是自己的,壕镜以及红毛番占领的平湖列岛,那时候也的确没有汉民居住,但这种事情, 也就是欺负主人家家大业大,并不在意罢了,华夏政权一个高兴,声称这里属于自己,难道弗朗机人还真和他们犟嘴吗?

把弗朗机人和红毛番从华夏海域逐走,这还不算是什么‘恶行’,这一点,即便是在万里之外的欧罗巴,也还是能够得到认可的,但是,买活军接下来的举措,却是实实在在地戳到了所有白人洋番的肺管子:第一,他们赶走了香料群岛的弗朗机人;第二,他们赶走了巴达维亚的红毛番;第三,他们开始在南洋传播一种全新的,教义比华夏常见的儒道佛三教更具有迷惑性的科学教!

赶走了香料群岛的弗朗机人,就意味着弗朗机人的东方三角贸易链条被破坏了——弗朗机人本来从南洋的香料群岛获得香料,再航向长崎、东瀛去换取白银,又持有白银,去华夏沿海换取瓷器、茶叶,再经过果阿,把瓷器、茶叶通过东非港口,运回欧罗巴,换取巨额的利润,这是一条财源滚滚的贸易航线,而这条商路的基础,就是他们在南洋用极低的成本,近乎免费地获得的香料!

没有香料,他们该用什么在东瀛换取白银呢?在买活军拿下吕宋之后,不过是一年的功夫,弗朗机人在香料群岛上的统治就不攻自破了——他们在当地扶持的土司,相继背叛,全都投向了华夏方向的战船,剩余的军舰只能狼狈地退往果阿,巴达维亚的红毛番,结果也没有好多少。

原因是很显然的,不管群岛上的土著有多无知,但土司、苏丹却至少都是拥有正常智商的,也有一些最基本的,口耳相传的历史,他们不会不知道,北方那个让人畏惧的华夏大国,曾经派遣战船来到自家门口,甚至很多地方还留下了朝贡的记载。

之前他们和白洋番合作,那是因为北方的大国没有出手,既然现在,北面的大物重新又开始在南洋划圈地盘了,一个远隔万里,一个就在家门口,即便是武器、船只相当,该投向谁还用想吗?更何况,华人的船只明显更凶猛,甚至在吕宋缔造了自己不损一兵一卒,把敌人全歼,在吕宋城外筑了万人京观的壮举奇迹!

对于土司们来说,武力就是一切,而残酷的壮举,是对武力的炫耀和证明,在吕宋的消息,那万人京观的画面被万千水手带到了自家港口之后,他们便早已做出自己的选择了,更是急于信奉科学教,来洗脱之前自己和白洋番勾三搭四,甚至协助他们修建教堂的污点。

科学教在南洋蔓延的速度之快,让果阿的弗朗机人都感受到了威胁,他们一面头疼于生意的凋落,一面写信回国诉苦,想要更改上交的利润额度:没有了香料群岛,虽然买地还允许各国商船北上壕镜,也还没有垄断长崎贸易,但弗朗机人上哪去找低成本商品再换白银呢?

更可怕的一点——现在,敏朝虽然还用白银,但规模越发扩大的买地,对于白银的贸易需求却是越来越小,金银铜不再是法定货币了,民间开始使用纸币交易,甚至大额交易统统采取银行支票转账……商人载着货物进入买地之后,还是满载着货物出去,在这个环节中,需要接触到真钱的时候并不多!

到底是香料群岛不再是自家的掘金地,而成了买地新的移民目的地来得可怕,还是买地正在摆脱贵金属货币体系来得可怕,一般人已经说不清了,牵扯到货币体系,这是学者和国王的领域,果阿这里,弗朗机人的感觉只是生意越来越难做——买地又不是很想要白银,那么他们从哪里获得货物,去长崎换成白银呢?会不会什么时候买地捎带手就把东瀛给拿下了,让他们根本无法在东瀛获得白银了呢?

这一两百年来,敏朝缺银这个事实,是逐渐被自己以及周边国家领悟的,现在,随着买活军的崛起,这个问题居然轻而易举地就被解决了一多半,弗朗机人发现,生意虽然还能做——把一船货从果阿带到壕镜,从壕镜带回果阿那肯定还是有赚头的,但利润已经远远没有之前那么丰厚了,要说把利益回输给母国,让马德里的贵族继续赚得盆满钵满,消费着奢侈的香水、蕾丝,已经越来越难。

不过话说回来,如果他们能找到足够的利润点的话,买地倒是有便宜质优的香水出售,弗朗机商人想把经略重点转为身毒,在身毒开采宝石香料——目前来说,买活军的触角还没有伸到身毒这里,原本,此处太热,而且居民比较开化,经略此处的难度要比香料群岛更大,他们只是作为落脚点建设了果阿,但现在,弗朗机人没有办法,只能写信给国王,希望他们能接受吕宋的巨大损失,同时给予许可,让他们转移经略目标。

“我们在开罗,受到了总督的礼遇,总督听说了很多远方的战事消息,尤其是仔细地询问了吕宋的屠城战,以及万人京观的事情。”

胡三吉压低了嗓子,“在我来看,总督之所以对我们这么客气,除了我们华夏千年来的强盛之外,或许也因为我们在吕宋搞的这个大事呢,衙门的狠辣,的确为我们远行的游子撑了腰。在我们到来之前,奥斯曼帝国就已经从欧罗巴的细作那里听说了这件事,他在君士坦丁堡的好友,给他写来的信件中,也多次提到了这次屠城在欧罗巴造成的轰动……”

“弗朗机人由盛转衰,而他们本来就是两个国家捏合在一起的,现在,另一个被吞并的国家——也就是我们长期以来说是弗朗机人的元祖,六姐叫做是葡萄牙人的,正在蠢蠢欲动,要重新独立。这一切全是因为我们在吕宋杀灭了他们的精兵,又让他们损失了好几条商路,元气大伤。”

“也是因此,总督告诫我们,不要轻易离开埃及的边境,出现在地中海沿岸的其他北非邦国,更要慎重前往马里帝国,因为奥斯曼帝国,现在同样也正在逐渐衰落,当然,自古以来埃及都是奥斯曼帝国最忠贞的行省,但再往西边去,那些本来信奉星月教的小邦国,已经趁机宣布独立了,为了获得抗衡帝国的力量,他们正和海对岸的邻居眉来眼去,表示亲善!”

“我们这些黑发黑眼的汉人,一旦出现在他们境内,就非常显眼了,他们或许会为了示好,把我们送到海对面去,那样的话,我们会怎么样,就全看欧罗巴那些贵族的心意了,但在他看来,移鼠教的狂信者,在吕宋行动中受损的弗朗机贵族,一定会狂热地要求把我们处死。”

“尤其是移鼠教的教士,他们是最为反对科学教的,说实话,现在欧罗巴,尤其是地中海一带,对华人的反感相当的大,尤其是买地的活死人,他们认为我们又粗野,又残忍,又邪恶,不像是华夏王朝一贯的大度、温和,包容信仰,我们不但抢走了他们的商路,杀了他们的士兵,还要传播一种新的信仰,阻碍移鼠教在天下的扩张——在这所有罪状之中,传播信仰倒似乎是最严重的指控呢!”

“哈哈哈哈!”

黄小翠发出了畅快的大笑,她痛饮了几口椰子水,拍了拍大腿,“好啊!好啊!敌人如此反感我们,拼命的诋毁我们,这就说明我们做得对,做得好!让他们打从心底不安害怕起来了!好!好!三吉兄弟,你这话在我这里,比三伏天的冰水还让人舒心!”

“热季里,能喝一口冰的的确是无上的享受!”

占城国王只能抓住这一点来附和了,而其余买活军一方的势力,却都能会意,也纷纷会心地笑了起来,黄秀妹打从心底散发出一股豪情,昂起头几乎要拍起胸膛,她压抑着自己的骄傲,低声对郑芝凤说,“三生有幸,攻入美尼勒城时,我便是麾下其中一名排头兵!”

当然,这并不稀奇,郑芝凤的兄长一样是攻灭美尼勒城的将领,黄小翠也是领军参与此役的将军,以现在南洋的局势来说,开发委员会的轮值主任,几乎都在那次战役中有过亮点表现。因此,他们听了胡三吉的话,怎么能不自豪呢?

黄小翠更是直言道,“现在还敢讨厌我们,那就还是杀得少了!等到把他们杀怕了,胆气给杀没了,他们就不会再讨厌我们了,我和你们打赌,到那时候,他们就急于来跪拜我们,来学我们的知识教了!”

“黄主任这话有理!”郑芝凤也立刻向胡三吉和黄小翠敬酒,“将来有一天兵发马德里,轰炸弗朗机时,我芝凤年纪虽小,不甘居于兄长之后,也愿追随黄将军,效犬马之劳!届时,胡队长就是我们的向导!”

宴席至此,算是进入一个小高峰,尤其是那些美尼勒城有功者,纷纷都有吹嘘夸耀的冲动,但也不乏有人更关心胡三吉一行人的经历,迫不及待地压住了这帮人的插言,“到底是亲自走一趟,知道的细节便太多了,北非小邦国自立的事情,我们这里一点不知道呢!既然埃及总督不肯送你们去马里帝国,那你们最后又是如何成行的呢?难道就此退回麻林地去,准备乘船绕大陆而行?”

胡三吉摇了摇头,“那倒不是!”

他面容沉静地说,“如果我买活军在欧罗巴没有恶名,听到总督的告诫,知道北非政局混乱,或许我们也就打道回府了,但既然已经闯下了偌大的名声,我们几个人商议了一下,便认为其中是有可以利用的地方的。虽然有些冒险——但出航在外,哪有什么行动是绝对安全的呢?于是,我们就自命为买活军前往神圣罗马帝国和奥斯曼帝国的使节,打算随机应变,用不同的使节名义,获得当地苏丹的庇护,穿过绿洲去往马里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