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活

买活 第466节(2 / 2)

而葡萄,这是买活军新传播开来的办法,这东西用河泥糊成胚子,一串串的封在里头,就和叫花鸡一般,也能储存很久,尤其是甜度越高的葡萄,就越不容易腐坏,这种泥沙运送法,不单单在南方往北方运特产葡萄,卫拉特那里也迅速学会了运当地一嘟噜一嘟噜青色的马奶葡萄来卖,价格非常高昂,但这也是他们那里难得一见、独一无二的特产了。

这些水果,从前也不是随便吃的,都是珍贵的南方贡品,买活军崛起之后,反而比从前供应得更丰富,这是因为海漕遇到顺风,速度快、船次多的缘故。而且皇帝自己掌家,肯定不会亏了嘴。再加上丰丰富富的罐头,哪怕是寒冬腊月,也不会少了水果。

在灼热的暖气房里,开一个冰凉的黄桃罐头来吃,是孩子们乐此不疲的享受——不过,不论是罐头还是鲜果,皇帝倒是真没吃过买地的西瓜。主要是这个东西,是不耐颠簸,也不容久藏的,就算用沙土秸秆来保存,盛夏里走个十几二十天,到北方也早就不新鲜了,而用它来制罐头,也不算出彩,西瓜好吃就好吃在那口脆生劲上,皇帝知道,罐头保鲜法,有一大部分是用糖水来置换鲜果本身的含水,但西瓜被这么一处理,也就风味尽失了。

他吃过一两种西瓜罐头,只觉得果粒软绵绵的,有一股齁人的甜味,满不是那么回事,大概顾客也和他一样想法,后来市面上就很少见西瓜罐头了。主要,这东西在京城也不稀罕,京畿一带每逢季节,盛产的三白西瓜,从官民口中来看,似乎比南方的红西瓜还要美味得多呢。

这三白西瓜,皮白如玉,瓤润如脂,连西瓜子都是纯白色的,夏日经过冰镇,切盘后凉气萦绕,中看中吃,入口清脆丰满,口味清甜,在皇帝采取养生饮食之前,夏日他一人能吃小半个,也就是如今加以克制,但每逢时节,遣人从京畿转运也是常例。京城往威县方向的水泥路是最早一批修通的,不能说没有三白瓜的作用在里头,而自从路通了以后,大兴、海淀的瓜农,也都受到一定的影响,因为威县的西瓜进京数量比以前要多,京里的富贵人家,往往时兴吃三白瓜了,认为三白瓜的风味,的确要胜过大兴的红瓤西瓜,红瓤瓜拿来打西瓜酱要合适一些。

当然,三白瓜是运不来南方的,就是运来了,也难以和丰产的本地西瓜竞争,信王取来的这一碟南方西瓜,皮薄瓤大,籽还很小,和大兴西瓜形成颇为鲜明的对比——大兴瓜的瓜皮是很厚实的,倘若生长的时候遇到雨水,阳光不好,有时候开瓜一看,那皮能有二三指厚,您说这是不是合该拿来打西瓜酱?至于瓜瓤,滋味也比较淡薄,远不如三白瓜那样甜蜜。

而这南方西瓜,瓤肉深红,瞧着水汪汪的,似乎非常的脆生,不是沙瓤,皇帝见了,眉头就是一扬,他本人是爱吃沙瓤西瓜的,认为脆瓤西瓜水囊囊的,没有吃头,倘若没有弟弟的介绍,走到水果档口,他压根都不会取西瓜来吃。

既然是信王担保,那么自然要品尝一番,捻起一片咬了一口,他的眉毛一下就快飞进鬓角了——“这也太甜了!怎么虽然水水的,却又这么甜!”

在他来说,西瓜肉如果不是沙瓤,再甜也是有限,但眼下这西瓜,却击溃了皇帝认知中的常识,不但水分十足,而且甜得比蜜更甚,对味觉甚至可以说是形成了一种非常强烈的冲击!三白瓜在这西瓜面前,也是黯然失色。皇帝接连喝了两口薄荷饮子,这才压住了这猛烈的甜味,他这才知道为何这西瓜被信王盛赞,乃至于诸外藩如获至宝,取了又取了——想来那两处海岛,气候湿寒,西瓜恐怕是很珍贵的水果,而且自然不会很甜,来到买地这里,品尝了如此甜美的西瓜,岂有不引为仙果,在可以免费无限取用的餐厅中,大吃特吃的道理?

“这样吃下去,怕是要得消渴症!或者引发绞肠痧!”

对这些饮食无度的使臣,他心中第一个是这般念头,但倒不打算说出口,毕竟,这不是他该考虑的事情。皇帝的第二个念头便可以说出来了,“这和高产稻一样,一定都是六姐带来的仙种吧!”

既然是仙种,那一定是高产高质,而且不能自己育种,且这里头的道理,和‘三倍体’有密不可分的联系。皇帝深信这种西瓜也不能自留种,他猜得也不错,信王点头道,“这西瓜叫做早佳西瓜,种子和高产稻一样,都是杂交出来的,的确不能自留种。但种子销路也很广,如今农村日子也好过,乡民都愿意买点西瓜苗来,种了自吃也好,入城贩卖也好,销路极广——现如今就是贩夫走卒,到了夏日也能每天吃点水果了!”

买地的活死人的确是有口福的,鲜果——尤其是甜味的鲜果,这东西对于城里的贫苦百姓来说,是完全无法想象的奢侈品不说,便连在乡下的农家也是很难吃到的,农家孩儿,最多就是去寻觅山间那略带甜味而酸味居多的山果,一饱口福。但凡是甜美的果子,几乎都是要采下来进城去买的,家有果园而不知果味再正常不过,所谓卖油娘子水梳头是也。在买地这里,农户能种点水果自己吃,这就是日子极好过的象征了,至于那些卖苦力的汉子,能在水果摊上驻足,买一块西瓜尝尝,在敏朝这当梦话说,都是要遭人嘲笑的!

自然了,皇帝所想的,那是北方的日常,南方的日子或许本就是好过一些,尤其是从羊城港这一带,可以被划为南洋的气候带,物产实在是过于丰饶,除了皇帝略微品过的这早佳西瓜,风靡南方之外,光土产就有芒果、椰子、山竹、榴莲、龙眼、蛇皮果、龙宫果,这还是比较有名,叫得上号的,那些名头不一的野果,更是繁多。

皇帝和信王去水果档口上逛了一圈,有许多他也不认得,包括不少土番洋番客人,也都做茫然状:这早佳西瓜是最受欢迎,几个伙计脚下堆了整框,随时开瓜现切,很是新鲜,还有一个个菠萝(皇帝吃过罐头),也是拿了特制的刀来,一边剜刺,一边切片,还配了一小碗食盐水,让人蘸一下吃,“这样可以免得麻嘴。”

这都是认得的东西,还有更多的,北方人就不知道了,深红色外皮,内里洁白如玉,一片片似乎很水灵的是莲雾,白皮红心,比较扎实的叫芭乐,绿色满是颗粒,犹如佛头的叫做释迦,这些都是切片蘸辣椒盐吃,还有拿一种特制的梅粉去拌的,北方人全都闻所未闻。至于苹果、梨、橙子,这些买地的出产也特别甜嫩,但因为能制成罐头,或者便于储存的缘故,皇帝也早吃过了。

比起口味过甜反而不得他喜爱的早佳西瓜,这种本身甜味稀薄,被梅粉拌得酸甜可口的水果,反而得了他的喜欢,至于辣椒盐,皇帝则完全无法接受,北方人对咸甜口是有些为难的,信王和他的口味也如出一辙,但对酸甜则有极大的热诚,信王又介绍他品尝一种表面光滑如鸡蛋的黑红色果子,笑道,“这果子要切开吃里面的瓤,加一些白糖拌着吃,酸酸甜甜,非常的惹味。”

不消多说了,那些东瀛、高丽的番臣,乃至不少洋番,包括头缠白布的大食使臣,做传教士打扮的西洋人,都在侧耳细听他的介绍。甚至一个胖大若巨人,金发碧眼却完全穿着买地衣裳的寸头高个汉子,也在鬼鬼祟祟地模仿他们两人取食水果,想来有些水果,大概本来是仙种,就算在适合种植的南洋地带,如今也没有人种,或者比原生品种要美味太多。这些人根本不知道该怎么吃,又不好意思问侍者,只好一味地取食西瓜和葡萄了。

在这些所有水果中,鸡蛋果的味道是最刺激的,不加糖酸味扑鼻,闻了都要流口水,爱吃酸的人如获至宝,皇帝别出心裁,也不加糖,尝了一小口,就把它倒入薄荷饮子里,果然酸丝丝的别有一番风味。此时他们的桌子,已经成为众人暗中观察模仿的对象,见他点头称许,不少人也跟着效仿,却不是人人都能欣赏——始终能横跨地域差别,把大家全部征服的,还是早佳西瓜。除了皇帝和信王这样的人间顶尖富贵子,其余所有人,对于早佳西瓜那馥郁的甜味,就没有人觉得过火的,只有无尽的痴迷。

“这位大人,承蒙你介绍我们吃菠萝。”

除了早佳西瓜的甜味之外,菠萝切片蘸食盐水之后,口味也是香甜如蜜,独特风味,颇为受到很多外番的喜爱,这个东西,大概也是仙种,皇帝从前是不知道的,现在看很多外番也完全没有认识,尤其是大食和奥斯曼那边的洋番,茫然无知,甚至不知道它吃起来该是什么滋味,有些传教士洋番,大概是听说过,但也是直接取食,不知道要蘸盐水。

是得到信王的介绍之后,这些人才纷纷前去取食,当下又是一番低声的兴奋议论和疯狂排队,又有几个性格开朗,头缠白布的使臣,勇敢地走过来和信王搭腔,大概是把信王当成了买地的活死人,欲要结交,便对他二人道,“得到你们的教导,我们才知道,原来这种甜甜的黄色水果吃起来不咬人。我们也想回报你们的恩情,请随我们到饮品柜台这里来,我们给你介绍我们大食的饮料——”

“主人对我们十分慷慨大方,还为了我们特意准备家乡的饮料,但除了我们之外,没有人知道该如何欣赏,我们感受到华夏的慷慨和好意,就让我们也贡献一份力量,为大家煮几壶咖啡喝!”

第993章 咖啡是五味饮

咖啡……这个词无疑是非常新鲜的, 哪怕是洋番,也不是个个都清楚,似乎是属于大食的秘密饮子, 而在华夏人这里, 不论身居什么地位, 遇到新鲜的吃食, 自然而然,也都是兴味盎然, 都是笑道, “两位博士,须要扰了他的这番雅兴!”

这些买地的活死人, 对于番人也是司空见惯,既不会因为这些番商都是大富豪而格外客气, 也不会因为自己的身份而居高临下, 买地的氛围, 一向是颇为平等的, 所谓‘就事论事’者, 他们也不好奇皇帝和信王的身份,只是既然这番人说要请两个鲜果上的博士喝咖啡, 大家便凑热闹,簇拥着他往饮子台过去,笑道,“我们怎么不知道, 这台子上还有叫做咖啡的东西!”

这个自助餐厅,可谓是洋洋大观,虽然对于挑剔的食客来说,口味或许不算是极佳, 要说那些炒菜,品种自然也是有限,大约不过是十几种罢了,还有许多是罐头的组合。但它也有自己的优点,胜在于小食、点心和饮子的丰富,点心这且不去说它,饮子这里,就约有个二十多种饮子,全都装在玻璃瓶中,由木塞密封着,斜插在马口铁筐内装的冰块堆里——不错,这都是冰镇的饮子。

和北方不同,南方的冰饮,自古以来就是极为难得的,纵然有人会用硝石制冰,这也不是什么广为人知的常识,也是买活军崛起之后,把硝石制冰的原理,通过化学课普及开来了之后,冰饮才在全域流行开来,在此之前,哪怕就是北方州县,冬日可以取冰窖藏的,到了夏季,这冰饮也不是普通人家能轻易品尝的东西,这河冰不但数量有限,价格昂贵,而且这是河里取上来的,可以想见有多脏了,所以退而求其次,大家喜欢吃井里湃过的饮子,以此解暑。

而在南方,水井里也谈不上多幽冷,而且气温实在是太高了,就算是湃过的饮子,取上来之后还拿棉被包着,也是很快就会升温,因此索性放弃了用低温来解暑,转而流行起了凉茶。直到硝石制冰的原理流传开来,一年四季都有清洁的食用冰可以制造,同时棉花价格下跌,保冷的棉花套大行其道,如此,各地才开始流行冰饮解暑,尤其是生产硝石矿的地方,冰块相应的也很便宜,甚至还有一些制冰作坊,供应十里八乡的用冰,到了夏天,各种冰饮五花八门,推着自行车走街串巷,卖冰甜浆的小贩,收入可是不低呢。

在国宾馆这里,规格则更进了一步,便是把大部分时候都直接放入饮料中的冰块,当成了外置的保冷剂,同时还额外供应了加入饮子里的冰块,本身,放在冰块里的玻璃瓶中,倒出来的饮子就已经是冷气森森、冰凉可口了,甚至还能再放入冰块,不论饮子口味如何,这份奢靡,就令多少外番称羡,尤其是南洋的那些王子、苏丹,更是痴迷不已。而北面的洋番则犹喜饮子档口这里额外放置的砂糖,其实本身,多数饮子已经加了糖了,但为了众人的口味,冰块和砂糖还能自取,这些洋人吃口极甜,而且还喜欢酸味调剂,倒半杯里木薄荷饮子出来,加半杯子的冰块,两大勺白糖,这是最受欢迎的饮子。

除此之外,酸梅汤、茅根竹蔗饮、玉米饮、五黑饮、紫苏丁香饮、五味饮、五色饮、桂花饮……这些或老或新的饮子,也是一应俱全,大家挑花眼了,不知道该选哪个瓶饮都来不及呢,直到随着这两个番人到了档口前,才发现其实打横一条桌子上,还放了纱布缝好的小茶包一罐罐琳琅满目,又有小巧玲珑的茶壶、瓷炉配套,瓷炉里面插蜡烛或者炭火盘加热的,给食客自己烧茶吃——很多人都想到了,其实这还能起到温酒的作用,只是餐厅不供酒,至少眼下是不供,不知道后续怎么说,或者食客能不能自带罢了。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调味料放着,旁边标了小黄签子,有肉桂、丁香、八角、糖稀等等,众人看了都笑道,“这是给茶添色的吧!”

这倒也不假,如今民间很多人吃茶,除了清茶之外,还是喜欢吃加了各种香料的八宝茶、擂茶,那么也就都用得上这些调料粉,那两个大食商人,便拿了一个装了黑色粉末的瓶子,擓了两调羹出来,又擓了一勺细腻的白糖粉,一勺豆蔻粉,加入茶壶之中,斟入清水,又要来炭火——蜡烛是给茶水保温的,要烧滚水那还是需要炭火。这样烧了起来,加热过程中,时不时地打开壶盖,仔细搅和,不久,众人就闻到了一股难以言喻、芬芳馥郁的香气传出,纷纷叫道,“好香啊!”

“还当这黑粉是什么香料,配着茶吃的,没想到居然自己就是一味饮子!”

“真是一种特异的浓香!”

这一壶的容量有限,大概也就是两三个人喝的,想款待更多人也是做不到,早有那好事的食客,学着自己也泡了起来,不多时一瓶咖啡粉就都用完了,侍者忙取来新瓶子,还有些人,别出心裁,不加豆蔻粉和白糖,要来热水,直接把那粉冲进去,过一会尝了尝,眉眼立刻皱起来,一言难尽地道,“好苦!刷锅水似的!”

这么做法,当然也没有香气,旁人都道,“那这肯定是你没有得法!”倒不曾因此减损了对这饮子的印象,都纷纷赞道,“果然有一种特别的香味!”

有了香气,这就是受人欢迎的饮子了,不少人都对咖啡两个字上了心,认为就算不喝,也可以作为焚烧的香料——香料这东西就是如此,可以饮用也可以烧用,也可以浸油来抹身子,作为香露的一种。豆蔻、花椒、艾草、佩兰等等,都是例子。那两个大食使臣,见到自己的饮子被人称赞,也是面有得色,他们的汉话都说得很好,于是放大声音,对大家介绍起烹煮的要点来,“煮沸了以后,暂且移开,稍微凉下一点以后,再煮沸一次,这样煮沸三次,风味最浓郁,表面的泡沫和油脂,散发芳香。这时候如果有那加了糖的醍醐奶,风味会更加的好。”

说到这里,他左顾右盼,显然想在调味料中寻找他说的这种冷僻的奶制品,但却无功而返,羊城港这里是没有多少奶制品供应的,于是只好示意大家用糖稀来代替,把那杯散发浓烈香味,褐红色泛着泡沫的小杯饮料中,再加了一匙糖稀,搅拌后递给皇帝,请他品尝。周围的食客,全都念念有词,加以效仿,按照他所说的,先仔细嗅闻咖啡的香气,再缓缓品一小口,大家喝了,都是挤眉弄眼,惊道,“好辣!”

的确,这饮料味道浓郁,可以说是酸甜苦辣俱全,先是一股浓郁的苦味,随后便是豆蔻的香辣,接着,糖稀的甜味开始泛起,萦绕口腔的后味却又有一股芬芳的果木香气,以及淡淡的酸香,和普通饮子相比,口味要复杂得多。就犹如浓茶一样,不是可以大口饮用的东西,喝下去之后,浑身一颤,有些人身体有些微不适,昏昏沉沉的,喝了之后立刻就警醒起来,好像浑身毛孔收敛,把一股子暑气全都给排出去了。

要说单纯的甜味,那和糖水无异了,华夏的食客不是不能接受苦饮子,譬如凉茶就是好例子,常饮的茶叶茶,入口也是发苦,因此他们对这‘咖啡’,品尝后并不失望,反而相当的好奇它的效用——所有的饮子都不是单纯的甜水儿,必然都有自己的功用,这也是华夏根深蒂固的印象了,哪怕就是黑米、黑芝麻、黑豆磨成的五黑饮,都要给它安上一个生发的功用,更何况这种异域的饮子呢?

“这可是上好的饮料,能让人精神百倍、烦恼全消,提神的作用非常好,而且可以消暑,我们居住的地方,夏日炎炎,我们往往饮用它来排汗避暑,可以说是包治百病,吃多了喝它、受寒了喝它,我们认为这是诸多饮料中最值得推荐的一种。苏丹的宫殿,一天都离不开它。离开故乡时我们带上了大量的咖啡,但是,这东西在大食之外的地方,没有什么名气,没想到买活军还为了我们专门准备了这种家乡的饮料!”

大食使臣容光焕发,向大家介绍和鼓吹着这种新饮子,看得出来,他们的确对买活军的细心款待极为感激,整个自助餐厅中,越来越多的食客也都好奇地看了过来,低声询问着他们的来历,很显然,对大食国感到了相当的好奇。其余使臣互相一看,面上都有些异色:很明显,大食使臣出的这个风头,让他们多少有点儿酸涩,认为他们在外弘扬了国威,为自己的国家增光添彩了起来。

“要这样说的话,我们也要感谢买活军为我们洋番准备了面包!”

餐厅一角,已经有人不甘示弱地向大家介绍起了主食档口的面包吃法,“大家请来品尝一番,这些面包,在我们祖国可是国王的食品,甚至就连国王也很难吃到这样上好的白面包,如果大家拿了两片白面包,再取一份汤羹档口的海鲜清汤……”

好好的自助餐会,倒成了洋番介绍自家特产的所在了,皇帝见众人这里看那里看,头转来转去,应接不暇的样子,也是忍俊不禁。低声对信王道,“虽然这咖啡是第一次喝,但,这两个大食使臣估计是自作多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