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活

买活 第470节(2 / 2)

鲁二有些不肯定地说,“大概吧?毕竟这都是给潮热地方造的衣裳,所以在荫凉上考虑得多,倘若是京城的客人,她们便穿着老式的裙子也不觉得有什么。料子肯定要更厚重些了。”

楚细柳点头道,“是,的确是好看,观众也都极爱看,这几日,织造司的店铺,定然也会迎来一笔生意,毕竟如今城中身家豪富的女子不少,瞧见这样轻便而又美观有新意的衣服,买回家偶尔穿穿,也是好的。九娘这一次一共展示了十几套新衣,卖得最好的定然是纱筒裙和配套的斜襟衬衫,这是毋庸置疑的。”

“这是她织造司所出的奢侈正品,卖得好的款式,不过,我们自己的厂子,倘若能开起来的话,我是这样想的:我只会做两种筒裙来卖,第一种,我做香云纱的抽绳筒裙,但不做马面的款式了,就是素裙,也不打褶子。第二种,我做葛布的筒裙,也是一样,全靠抽绳带来的褶皱,不加马面的烫褶。”

“倘若这一批能赚到钱的话,第三种,我就要做一种连缀起来的裙子——就是把斜襟衬衫和抽绳筒裙缝在一起,或者干脆对襟衬衫也好,也不必扎了,上身开斜襟,到裙腰这里加一条抽绳,抽紧了束腰,到小腿肚这么长。”

如果是和眉眼通透的人传话,说到这里就够了,但因为相帮的人是鲁二,楚细柳便把话说开了,道,“也就是说,九娘的这批衣服里,我只认为这三个款式是能赚到大钱的,这其中,香云纱的利润最高,长期下来,估计还是主做这个。”

“葛布筒裙么,最开始吃香可以做一批,时间稍微一久,我们小作坊在价格上就没有优势了,私人厂子,或者是一些大厂子,他们倘若机灵一点的话,很快就会跟着仿制出来,我们只能吃个头汤,取一点有限的份额。但服装生意就是如此,哪怕是画图的人也不能把利润给吃尽了,这是无可奈何的事情。”

“至于这种连缀裙呢,就不好说了,对工艺是有要求的,这必然都用葛布做,做开了之后,倘若工艺一时半会不好琢磨,那也能跟着多赚点,最终流行开来变成每个厂子都有的大路货,也是迟早的。不过,有了这些早期的好处,也足够我们拿到利润,盘地正经把厂子建起来了。”

鲁二听到连缀裙之后,便已经陷入僵局了,他完全无法从楚细柳的描述中来想象这裙子的形制,还是楚细柳画了图才有点恍然大悟,“这不就是鞑靼人的长袍吗,北方的蛮子都这么穿,建州女人也经常这样穿的!”

“鞑靼人的长袍可不掐腰,而且也不开襟,不过当然,都是一件管上下。就是你要这么说,那天下所有的衣服也都没什么差别了,‘不就是裹身体的么’!”

楚细柳实在是很感谢鲁二的,可有时候真也忍不住要取笑他一二,好在鲁二性格阔朗,也不在乎,反而咧嘴道,“我太笨,你还是写下来吧,我自去给小姐看看,我们下午就不在这里了,会去外头的铺面瞧瞧,你也别走远,先不出去,这会儿我就把话给她送去!”

“若她看了你写的,认为有些道理,那我马上来寻你,别的展位虽好,可咱们还是先以正事为重,照我想,这几日时间是最要紧的,你若还想看别的,等忙过了这段,我再请小姐给你弄张票来,到时候咱们再好好逛逛别的展位!”

楚细柳心道,“这鲁二哥也是,你说他靠谱吧,有时候笨得可以,你说他全不靠谱,他有时候见事还挺分明的。不错,如果九娘瞧得上我,有意和我合作,那这几天功夫就是最要紧的!别说逛什么展位了,且得通宵达旦的赶工,今日进来看展的一万多人里,能有钱买正经妆花纱、织金纱、蝉翼纱做一条裙子穿四五次的,能有几人?”

“说一千人都算是多了,剩下的九千人,只要有四千五百人注意到了这种新款式,那就是四千多个潜在的顾客,好纱买不起,香云纱都嫌贵,几千几万块的价格吓死人了,走出来看到一条两三百、四五百的裙子,是不是就觉得便宜了?”

“这里面可都是生意!这羊城港的商人也不笨,浑身上下安的都是机关消息,今日回去就必定会有人张罗着仿制,迟不过一周,估计新样式就会在街坊中流行开来,我们可是没有时间耽搁了!”

想到这里,她也在小信里多添了几笔,把道理讲明,这才让鲁二前去捎信,自己则在休息处走远了几步,买了茶叶蛋和米糕来吃:场馆内售卖吃食的摊位不少,生意也非常俏,只是品种很有限,只有茶叶蛋、白煮蛋和米糕、煮玉米、煮红薯。价格也要比场馆外贵了两倍,茶叶蛋一颗要五文钱,米糕也是,一大块米糕五文钱,煮玉米一根三文,两根五文。

饶是如此,因为场馆内不许自带食物,人们仍然排队购买,众人也不在乎这点花销,情绪都是亢奋,一边吃一边议论着展品,很多人都觉得大开了眼界,便是对特产、货物平平的观众,也非常爱看各个展位的背板,认为这比元宵灯会都要好看得多。

灯会只是看灯而已,背板上介绍的各个州县、番国的历史,比什么教材都要生动,原汁原味,还有各种美术——其中犹以西洋油画收到最多反响,有些脚程快的人,一个上午已经把所有展位都走过一遍了,真不知道他们是如何办到的,有多能插队。

这会儿,这些看过多数的观众,便以权威身份道,“那油画是真真最值得去看一眼的,太鲜亮了!真和在眼前一般!和我们华夏所有画都是不同……”

“别看是万里远邦,国土也小,但真有一二可取之处,那油画展位隔壁,还别出心裁,演戏!搞得那边也水泄不通的,那戏也挺有意思的,扮相和我们不同,瞧着很新鲜……”

众人聊得热火朝天,楚细柳这里则吃得食不知味,勉强吃了一个鸡蛋,还有大半根玉米,其实不够一上午的体力花销,但她一点胃口都没有,只是强撑着让自己吃下去,免得身体支持不了消耗,更加误事。这会儿在等鲁二回话,更是坐立不安了,剩下的小半玉米实在吃不下去,但买地不喜浪费,只好假装拿手绢包起来,带到垃圾桶边上,借扔玉米皮的功夫悄悄扔进去。

擦擦嘴角,想想还是回京城展位去,想多听听这些女眷对织造司新衣的看法,不料才走到半路,便见鲁二匆匆而来,一见到楚细柳,便把她拉到一边,掏出一张支票交给她道,“我把你的信给了姑娘,姑娘展开看了,思忖一会,便对我说,她其实早已开了一张支票随身带着,只等着和你再谈几次,若是相谈甚欢,便做她入股的本钱。”

“不过,你说得对,若是要做这桩事体,那么眼下时间太紧凑,一丝一毫也不能浪费,索性就先把支票给你了,一切都以你来做主,先把这一次的买卖做了。此次利润分红也由你来定,全凭你做主,若是你愿意,我就帮你一起奔走起来。”

说着,便把支票拿在自己手上,让楚细柳看了一眼,上头已经写了鲁二的名字——这支票填好的金额是十万元,金额太大,必须是记名支票,否则银行是不认的。

倘若不愿,那鲁二自然把支票带回,楚细柳一听,就知道这张九娘也是有意试探称量她的人品、心胸。若她见了蝇头小利,便忘形了,或者虚报成本,或者侵吞本钱,不把十万块本钱花光了不罢休,又或者分红上不能让张九娘满意,那自然不会长久合作。她心道,“张姑娘虽然十分小心,不过出手也是豪阔。咱们素昧平生,她一口气就拿十万块钱,手面很大了!”

当然,这十万元对于曾经的少东家来说,不过就是百两银子,倒不至于动什么歪心思,也足够把这门快生意做起来了,楚细柳心中也十分振奋,心中只一转便把前后都想好了,忙对鲁二道,“如此,你先去取钱,先把十万块钱存到你的账户里,然后你取一万元出来,到临时布市那里来寻我!我要先回家一趟,叫我爹爹联络起人手,再去布市。下午敲四点钟的时候,你带着钱到布市东门来,敲钟后,在那里等我十分钟!我们汇合以后,一起去买布!”

不几句话,便把行动路线规划出来了,又问鲁二知不知道临时布市和银行在哪里。鲁二道,“这个是知道的,我陪着姑娘去走动过几次,其实都在不远。”

的确,这些商贸的地点,本来规划时相距就是很近,楚细柳便和他一起出门,分头行事。她这里虽然在太阳下疾行,顺脸淌汗,但却丝毫都不觉得辛苦,抿着嘴只是疾行,心跳得也是很快:自从家变之后,苦盼了这么久,总算是得到了翻身的机会。楚细柳有一种强烈的感觉,这次这筒裙、连襟裙或者说长袍的新衣服——必定很快就会流行起来!而且,下头一定不会再有人搭配长裤!

光身穿裙,肯定会成为新晋的服饰规矩,只要操作得当,新细柳服装厂,必定能站稳脚跟,甚至,发展得还会比原来那绍兴小厂更好!

第1002章 葛布、香云纱、筒裙

其实, 倘若不是还要回家送信,以及去银行兑出钞票来,这两人从大超市出来, 到临时布市的距离也不会很远——这临时布市, 其实就是从大超市旁边规划的商业街中临时截取出来的,这里街道两边的店铺, 都是买活军的官产,租赁给商户做经营之用,而且形成了行业区分, 有‘纺织品一条街’、‘干海货一条街’这样的分别, 俗呼也有‘布市’、‘海市’的。

本来么, 马路两边都是过车的,但如今大超市被征用做展览会了,原本里头的货架, 除了搬迁进仓库之外的,还有一些商家,便被安排着在马路上临时设摊点,把马路封了, 不过车,又征集巧匠在马路上方临时架起竹棚来, 各家都统一买了油布, 盖在竹棚上方, 这样便可以遮阴挡雨,而且还能把生意继续做下去:展览会期间, 生意只有更活跃的,这些民间的小商贩了,有游客来照顾生意, 而本来就有资格在超市设铺位,拥有货架的各地厂家,他们的大宗买卖也需要地方来谈,货物也需要地方来展示,就算自己还另外有场地的,也不排斥在临时布市这里多设一个展览位,这路子,多一条是一条么!

这样一来,这临时布市便十分热闹了,展览会还没开幕,便已经门庭若市了,从最上等的京城织造贡品,再到陕南古法绸缎,买地这里新出的香云纱,以及各种地方出产,质量不一的棉布、油布、葛布、麻布、纱布等等,一切花色,一切质料,几乎都能在临时布市这里找到供货商,如此洋洋大观的景象,也是令人惊呼道,“恐怕昔年大糖的东西二市,也不过如此了吧!”——可这也还只是布市而已,别的尚还有呢!这就已经能和东西二市相较的话,真不知道整个所有临时市场统御在一起,会是多么巨大的规模,又该如何形容了。

“据如今历史系的考证,昔年长安极盛时,也不过约70万常住人口而已,如何能和如今的羊城港比较?说句拿大的话,有了羊城港,看云县便觉得城建布局还是小了,可便是云县,在办运动大会期间,也要承载约七十万人口,那才多大的地呢!如今眼下这羊城港,在住人口应该轻松是破百万了!依我看,等到这多层楼房发展起来,破二百万都不是问题……那又怎是长安的东西市能比较的呢?单人口规模就比不过啊。”

“这也是这千年来,农业技术极大发展的原因,就不说六姐带来的那些仙种,就是敏朝,其实农耕技术和工具,和糖比也有了极大的改变,糖时曲辕犁有没有普及开来,目前说法还不明确哩!”

“你瞧,天边那小黑点,是不是就是洋人畏之如虎的所谓黑天使?在美尼勒城建了奇功,杀敌无算的仙器?它此时飞起来是在做什么?监察各处的异动么?!倘若我能蒙上恩赐,造出一台黑天使的话……”

“或者也在记录城内的盛况,准备等定都大典的时候放映出来呢?”

楚细柳也顾不得细听,匆匆往东门赶去时,犹然能时不时地听到类似的议论,这一阵子,这种学究气十足的讨论,在羊城港繁盛地,那是随处可见的。毕竟这里有买活军大学,许多人一肚子都是冷僻知识——说长安人口规模的,历史系学生无疑了,说曲辕犁什么的,一定是农学院的。

想造黑天使的,那十有八.九是机械系的,只有想看仙画放映的,大概是个富家公子哥吧,却不容易判断大学专业。楚细柳和这些人擦身而过,丝毫未曾分心——这些人如今和她暂不是一路,这都是生活无忧、前程远大的,而楚细柳现在还要为自己的生计而奔波哩!

买地这里,注重时间,每到整点报时,这是里坊间随处可见的习惯,越是商贸繁盛、工坊林立的地方便越是如此,计算到岗、下班的时间都在这钟声里。从清晨五点开始,就有晨钟,或者是街坊的摇铃人就出动了,到处地摇起铃来。这样大家才好安排自己的时间,不然,工人也不知道自己何时应该到岗,何时应该从家里出发,何时下班去吃饭,何时去上课……

对时间的精确把握,已经成为了买地生活的一种必须,因此但凡是有些家底的阶层,泰半都要购置钟表,这座钟都有一个单独的座钟市场,各地的座钟师傅也非常吃香,是机械系一大就职方向,尤其以女师傅或个子纤小灵巧的南人为多,这是因为座钟的机械原件都非常的精细,修缮时手指细长者有格外的优势。至于说更上等的阶层,能拥有买地从前颁发的仙器腕表的,如今也都是大有身份之人了,而且,十几年过去,这些腕表有些已经不准,或者灭失了,存世而仍能计时的腕表,价格越来越高,市面上甚至可炒到万两银子以上,一般的百姓就根本没有拥有的念头了。

这临时布市这里,本来是街坊摇铃的,改为临时布市之后,规模扩大,摇铃人要把声音传遍铺位有些困难,衙门便搬来了两个大钟,一东一西各架在入口处,准点敲钟。楚细柳紧赶慢赶,总算在四点钟声还没落定之前,赶到东门,鲁二已经到了,抱着手臂站在那里,来往行人,都不敢上前和他挨擦。楚细柳见了,也松了口气,心道,“出入羊城港市场,有鲁二哥帮忙,当真缓解不少担忧。听说这一阵子,羊城港客人太多,外来人口集聚,布市里小偷又多起来了。”

这小偷小摸的事情,和繁华市场就犹如光影的两面,自然是相伴相生的,虽然买地这里刑法严峻,偷儿一被抓到当场,人赃并获的话,立刻就是送走苦役,绝不可能短期内还把他放出来。但要知道,这人赃并获四个字可是不容易做到的,因此漏网之鱼还颇是不少。

尤其是一些孤儿院的幼童,平时做报童来工读的,因为长辈照顾不过来,染上手脚不干净恶习的人,不在少数,因此市场对于聘用这些幼童跑腿,一直是颇有顾忌的。反而是在居民区走街串巷的卖报送信,这行当用起他们来不必担心这个。

这还养成了市场内,小额交易现钞结算,大额交易用记名支票,现场去银行交割的习惯,楚细柳在绍兴经营厂子,对其中的讲究相当了解,到了羊城港这里,便是规矩有所出入,但也能适应过来——这样看,鲁二的存在便很有必要了,如她这样第一次上门谈买卖的,先要一些现货回去小规模试做的话,是要现钞付清的,有过一两次来往,订货数额又大了,店家才愿意和她去银行交割记名支票。所以,现在鲁二怀里还有一万块现金的,这要是楚细柳揣着,以她如今的财务情况来说,难免惴惴,鲁二习过武,耳聪目明,又人高马大的,那些偷儿也是欺软怕硬,很少敢主动招惹鲁二,被偷的风险可就小得多啦。

所以说,一般的豪商也好,敏地的贵人也罢,都喜欢聘请武师,真不是没有道理。楚细柳见张九娘使唤鲁二,心中也十分羡慕,暗道以后若服装厂做起来,也要找个一两个武师傍身。不过,鲁二也就只能起到护身之用,对生意上的事他就半点也不懂了,他也一句都不多问,只是跟在楚细柳背后,看她一间间铺子看过去,大多数都只是驻足片刻,偶然有见到葛布,停下来拿手捻一捻,问问产地也就离开了。

倒是楚细柳,因为鲁二实际上是张九娘的耳目,再加上哪怕鲁二不回应,把话说出来也能清晰思维,三不五时还和鲁二解释道,“这葛布从前是雷州最上乘,琼州也多有织葛布来卖的。但正因为这两处的葛布名声在外,价格被炒得很高。实在这种布匹纺织起来难度不算太高,主要还是看葛麻的质量和染色的牢度。”

“如今开拓南洋,雷州、琼州很多客户人家都搬迁去了南洋,我们汉人新民和南洋土著不同,是一定要穿衣服的,这棉布和葛布比起来,在南洋天气里便是葛布占便宜了。所以南洋葛布如今也是盛产,价格还要便宜不少,只是质量难免就良莠不齐了。还有西南百族,也多有纺葛的习俗,这些百族人的妇女,一般来说都非常的勤快,迁徙出来之后,屋前屋后总要种一些树木,有做调料用的什么臭菜树,用来捶着吃的青木瓜树,染色用的芒果树等等,葛麻自然也少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