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不可能的事情!不但是老师之间有丑闻,学生也出了好几个在读怀孕的例子,给校方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年满23岁怀孕的还好,没显怀的时候抓紧去补个婚书,孩子落地以后虽然被议论几句,而且夫妇都要停学半年,但还不算是违法,但年未满23岁怀孕,不满婚龄有子,这在买地来说是违法的,乡下、底层,抓得可能还没那么严,或者干脆就民不举官不究了,但校园是什么地方?京城!买地的腹心之地;学校!档案非常的严格,年龄入学就登记过;公众地带!人多口杂,瞒都瞒不过去,只能是一经发现立刻上报!每一个不满婚龄产育的案子,都意味着大学里至少有一男一女要被退学苦役,大好的前程,毁于一旦!
抓未婚产育、不满婚龄产育,已经成为大学最头疼的事情了,这样的事情还不是一件两件,毕竟大学生源众多,而且少年男女不少,青春慕少艾,这毕竟是人类天性,总有人热血上头,偷试云雨,闹出人命之后傻了眼的。不消说,越是貌美女娘云集的院系,这样的事情也就越多,方密之都听到了好几个例子——不然他也不会担心冒辟疆了,就怕丑闻出得太多,校方直接来个一刀切,凡是男女学生往来过密的,不分青红皂白,直接劝退处理,那这批被退学的,名声可就全完了,以后任何官面上的好处,估计也都和他们无缘了。
方季淮这里,倒没有听说校方有这样的想法,她道,“以我忖度,买地办事最讲法度,倒不至于如此粗暴。但你的考量也是对的,冒公子平日如何择友,那是他自己的事,万不可因为我们的事,让他和彼方增多了因缘,否则岂不是成为我们的罪孽了?”
因又蹙眉道,“也有说法,将来艺术院系都要独立出去,另设场地,独自招生,就不知道是否受这些新闻的影响了。”
她是守寡多年的节妇,不好多评价音乐系的同仁,这鄙薄多了吧,违反了买地的风气,为她们说话又似乎会被人质疑自己的品行,方密之对此是有所体会的,心下也是暗叹:虽然到了买地,几乎已经可以算是个无有束缚的世界了,但姑母们却似乎还在一个套子里行事,只是这套子被放宽了不少——但却依然没有完全消失那。头上的长发剪了,裹足的布条松了,心中那无形的束缚,什么时候才能松开呢?
或者是彩云之下,也总有阴影,繁华之中必有蜂蝶,任何事情都是一体两面,哪怕是大学亦不是世外桃源,也有诸多丑恶横亘其中。方密之这里和姑母谈完了,倒把观看博览会那兴致勃勃的心情减弱了不少,回到房中,先定下决心,明日要去寻冒辟疆,把他好生规劝一番,又想道,“辟疆还在读书,学生气很重,他也不会往前看的,如今只看买地的大才子都没有成亲,采风使宗子兄也好,天一君子也罢,不是未婚,就是离异了,就可知道这才子的婚姻远没有在敏朝时那样天经地义,那样的容易了。的确……如今哪个好女儿甘愿独守空房?我今年说来也到婚龄了,也不知道我的姻缘,落在何方,就这样东奔西跑的,也不是能成家的样子。找同行,大家一起奔波?找个安稳的,那就长期分隔两地,成亲不成亲的,有什么分别?”
像他这样各方面极为出色的年轻男子,择偶的优势其实已经极高了,但因为自身眼光也高,其实依然难找,难题是摆在这里的。方密之和张宗子一样,都是东奔西跑的行业,张宗子三十多岁了也没有结婚,便是因为这个,他这一会儿去南洋,一会儿去虾夷地,一会儿还要去卫拉特鞑靼,去北海的,一走一年多,有家人和没家人岂不一个样?当然,要说相亲找个老实本分的太太,独自在家打理家务,奉养父母,那也好找,愿意的人多了去了。但在他们自己来说,习惯了平时松弛频繁的男女来往,却也很难接受几次见面便定下终生,几乎和陌生人一样就要成亲的老形式了。
要在工作中找到可意合适的对象,却又很难,以方密之为例,他工作时所接触到的女吏目也有不少,其中不无对他有倾慕之意的,但总因为两人的工作无法协调,还没开始,经过衡量便已经放弃了。眼看如今年岁渐长,提到这婚事,他也有点着急起来,却又不知道该如何破局,翻来覆去地思量了半晌,这才合眼睡去。
第二天不免就起得迟了,方季淮已经去学校了,给他留了纸条,说柜子里有伊府面,还有豆豉鲮鱼罐头,方密之想要自己下面也可以,出去吃也行。方密之挠头道,“罐头已经吃吐了,宁可出去吃碗阳春面,若有一根黄瓜嚼嚼就更好了,吃完了去寻辟疆。”
刚梳洗完,还没出门,冒辟疆居然就自己来了,他戴了一顶无巾无顶的窄檐帷帽,架了一副墨晶眼镜,依然穿着修身的斜襟裙子,这是如今城中极为时新的装束,立在门口都能感受到街上学生羡慕的眼神。方密之把他让入房中用茶,冒辟疆从怀里掏出三张票给他,“串好了,下个月十四日的三张。届时你二姑应该回来了吧?”
时间上是极恰好的,方密之也没想到,冒辟疆动作居然这么快,此时除了称谢,还能说什么?要再规劝冒辟疆,反而有点占了便宜还卖乖的意思。倒是冒辟疆为人剔透,见他欲言又止,便洒然笑道,“密之,我知道你的意思,你且放心,我有分寸,和这些师姐妹,真只是君子之交,并不曾身处嫌疑之中,也绝无非分之想,君子善谋身,我也不是个傻子。”
方密之也知道,冒辟疆虽然也有风流旷达的一面,但于正事还是很有抱负,并非一心风花雪月的公子哥儿,闻言叹道,“你这一说,我也放心多了,不然,平时酒后那些抨击校园时政的狂言说多了,还怕你当真了呢!”
所谓的抨击时政,主要是抨击校规中对于男女交往严格的限制,以及时政中对于婚龄的规定。这群新伦理论者,支持的是‘解开必要之外的全部束缚’,因此也反对限制男女的自由来往,譬如说,满婚龄之后,未婚怀孕,那补了婚书,同休了产假即可,为什么要在道德上予以抨击呢?男未婚女未嫁,就算发生了什么,这也是他们的自由,只要两厢情愿,何必置喙?
至于男女的婚龄,他们认为也很不合理,因为生物学中,认为满十八岁就是成人,那么从生物的标准来说,应当把婚龄定为十八岁,而买地的刑事重罪全责年龄在八岁、劳动年龄在十三岁(十三岁以上从事劳动可视为全工给付报酬),都远比十八岁、二十三岁、二十五岁为低,也就是说,一个人能杀人、能做全工,能对自己的生活施加这么多重要影响的时候,却依然不能成婚,以社会道德而论,就是依然被视为没有交.媾的资格,这无疑是极不合理的。在社会实践中,增加了极高的成本,这和新伦理的理论存在了相当的抵触。
方密之就理论而言,赞成这样的观点,但真要随着自己的理念在校园中到处拈花惹草,成沓的签‘同意书’,这样的事他可做不出来,这么一想,归根结底他也不算是完全知行合一,坚持了新伦理的主张。一群生活在同龄女子之中的少年学生,酒后发发牢骚是一回事,当真了去实践,那就是纯傻。眼看冒辟疆还不算是傻到家,他也松了口气,“辟疆,我也不是不相信你的自持,话赶话说到这里,我便僭越一问了——在你,是君子之交,不曾越礼,你能担保那些师姐妹里,没有一二个心思缠绵,以情为主,对你纠缠不休的么?”
“倘她一腔情思缠住了你,延绵不放,你……能把她娶回家中,叫她做你的妻子么?”
冒辟疆不假思索,脱口而出道,“这怎么成!我们家怎么说来也是书香世代,名门之后——”
他的话断在口中了,这一刻,那谪仙人一般优美的风姿,似乎也染上了热浪天气之中的一点油垢,有些失色。方密之和他对视片刻,微微一笑,率先偏转了头去,道,“这也是人之常情,辟疆,实则我又何尝不是如此?我们所有的一切,都是家人苦心孤诣的栽培,于终生大事上不能不考虑家人的意见。”
“且如今又非从前,那些名门淑女,也以六姐新风感召,不似从前那样困守闺中,只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了。对于未来的丈夫,也有些要求,是从前的想法不会被重视的,从前,如我们这样的少年秀才,往返江浙,难免出入花街,和一等名妓诗歌往还,引为风流美事,与姻舅兄之间以歌伎美姬相赠,也是寻常,这样的事情,如今还能有么?自然是不曾有了,往外来说,就还有女子愿意重操旧业,也要被衙门狠狠打灭了去。往内而言,以往我等出入秦淮时,家中那系出名门,相夫教子,量家中之力安置夫君娇宠的闺秀正妻,如今也早已消亡啦。”
“昔时景况,本就难以再现,金陵城中,秦淮河也已经是画舫蒙尘,其中的佳丽,早已都有了自己的新生活,旧来的一点返照,又何必流连呢?须知道,世间取巧之法,泰半都有隐患。我知道,你是在旧时富贵风月中长起来的,难免对旧风多有留恋迷醉,想着只要谨守自身,偶尔浅尝辄止,发乎情止乎礼,也是两全其美的事情。”
“又满足了心中周旋花丛的愿望,又不至于连累自身。可就算那些师姐妹未曾纠缠于你,你也到了说亲的年纪,那些世交家的姑娘,便是依旧被父兄介绍给你,但听闻了你的风评,她们对你又会怎样想呢?如今时兴的,可是婚姻自主,她们自己不点头,难道家里人还强迫她们么?闹出去,是多大的丑闻?”
这番话,算是推心置腹了,冒辟疆听着,怔怔竟不能答,面上神色变幻,似乎有句硬话要出口,却终究还是没了底气——像他这样旧式的贵公子,所有风流韵事的根底,是在家中要有一个系出名门的贤良太太,这一点真是被方密之给说着了。那些和当世名艳之间缠绵悱恻的情事佳话,不过是消遣点缀,真要说妨碍到他正经的婚事,一被点破了其间的利弊关系,又哪有不悚然而惊的道理。至于说这种根深蒂固的歧视,是否违背了他所鼓吹的新伦理论,自身利益在前,一时间哪里还想得起这里呢?
方密之说到这里,也不再言语,只是低头吃茶,心道,“人情人性,真是无味的东西,世上哪有真正的谪仙人,辟疆还算是好了,一点小心思而已,其余那些当世名家,扒开了看……哼!只叫人恶心!”
“这世上,最是文人可恶,文雅背后,往往粉饰的是更自私、更自命不凡、更丑恶更下流更赤.裸的人性缺憾,要我说,搞艺术的没一个适合结婚,还是搞工程的最实在些。”
想到这里,更是认为自己择选理科,一点错误没有,这人要缠绵艺术,长期下来,不废也是废了,不由也更期待起展览会之行了,又自我反省道,“新伦理论这里,以后还是少参与,这些人,包括我自己,口中喊着新伦理之外,一切都是废纸,细究下来,真能做到的又有多少?不说别的,我看,就说愿意娶那些风月女出身的师姐妹为妻的,十个里也一个都没有。”
“还是机器最好,机器可没有虚伪的人性,是什么就是什么。这一次展览会,首先要仔细看看我们买地自己的展位,除此之外,若有的话,还要尽量多看一些海外洋番的匠作之物,从他们的手艺里,说不得能得到一些启发,方便我们把书里的图纸落到实处中来。最后才是看各地的风物,嗯,还有敏朝的工业品也可看看……说起来,敏朝皇帝都微服私访了多次了,也不知道六姐到展览会来看过了没有!”
“按道理,这样的热闹,不看简直就不是人了,不过六姐在第一次运动大会上就遇刺过,展览会人头涌涌,不知道会不会有所顾忌……”
他这里正在天马行空的瞎想,刚好想到行刺事件时,院外突然吵嚷起来,搞得方密之吓了一大跳,和冒辟疆对视一眼,也顾不得之前说的那尴尬话题了,都忙跑到院门边上,果然听到对街巷子里一片尖叫声,道,“杀人啦!杀人啦!好多血呀!杀人啦!”
这至少是在斗殴了——见斗殴而喊杀人,这是常有的事情,方密之和冒辟疆至此还算是沉稳,但开门循声走去时,却都是面色一变,只见那小巷中一个小院子,门扉开了半边,其中伏了一人,底下涌出血迹已经泛黑,又有隐约异味传来,赫然竟真是有人被刺死了!
冒辟疆吓得倒退了几步,一把抓住方密之的胳膊,牙关咯咯打战,一句话要说说不上来,结巴道,“这是——这人——我认、认——”
没等他说完,身边已经有人叫了起来,“是大学生!”
“是金融系的吴公子租住在这里!呀!死的好像还真就是他!”
金融系的吴生?方密之微微一怔,随即心中一沉,看了冒辟疆一眼,见他面色青白,不住点头,也明白过来:这就是同样也支持新伦理论,虽然没有谋面,但却也互相听说过。吴江一系,叶家、沈家老亲吴家的那位公子吴生!
好端端的,他怎么死在了这里?!
第1008章 灰色镜子
人一过万, 千奇百怪,羊城港这样一个大城,每日里自然老死、意外身亡的, 总也有个数十,这是各衙门司空见惯的事情,哪怕是买活大学这样全是年轻人的地方, 一年少不得也有三五人命, 什么下水溺亡、疾病身亡、斗殴伤亡的, 在学生街这一带是时有听闻的。但今日这起案子不同,好端端的,一个前景光明, 系出名门的大学生突然间死了, 而且显然出于他杀, 这件事不能不引起各方的重视。
在这个案子中, 他杀是一个点,另外也必须承认,这个学生的身份令案子变得更加特殊了——他不单是过去两三年内,十分活跃的新伦理派的一员, 而且还是买活周报资深编辑沈曼君夫家的亲戚,叶、沈、吴、张、徐……这些都是出身敏朝旧地,但在买地名望日隆的新著姓,虽然业已分家, 但皇帝还有三个讨饭的亲戚呢,在这样的死生大事上, 亲戚予以关注奔走,利用自身的影响力督促破案,这也是人之常情。
这位学生的联系人, 写的就是如今在南洋为学官的吴昌时家里,差役一去报信,家里人赶快这么一通知,这会儿沈编辑的丈夫便在更士署候着了,更士们也丝毫都不敢怠慢,赶紧派人来搜查现场不说,也联系了房东、系主任、班同学等,询问这位吴生平日的行止,以及有什么恩怨牵连的仇家、情人之类。
从执勤岗把几个刑事更士抽调了过来,先做现场勘察,又叫了原本在这里巡逻的更士过来帮手,大家都穿上布鞋套,戴上纱布手套、口罩,在两层小楼里仔细翻找,很快就从死者书桌的柜子里找了一大沓文书出来,负责搜索书房的牛均田翻阅了一下,连忙拿出纸袋来收好了,摇头叹道,“这人活得也够潇洒的了,这一沓一大半都是同意书!”
另一小半,则是各种借条,上头约定的利息倒也不高,但牛均田粗粗计算了一下,就这些没有还钱的借条,加在一起已经有近五十两了。哪怕买活大学的学生日子过得不错,但也不可能轻易地借出这样的巨款,要么,就是这人家产实在丰厚,这又是个仗义疏财的大羊牯,要么,牛均田只能怀疑这个人是有经营一个小小的钱庄,专门放债给同学、熟人,吃点利息,以此做了一门营生。
虽然利息不高,但毕竟是放债,这又是放债,又是和各种女子往来,甚而还参加了新伦理派,从学校征调的档案来看,次次考试他也都名列前茅,这个吴生,他的生活可说是相当丰富多彩了,偏偏人缘还不算是太好,因为支持的新思想缘故,在学校期间,多次和人参与口舌纷争。
牛均田拿着证据在更士署和小组长汇总时,也是听得目瞪口呆——他平时在绍兴工作,那里全都是讲究实际的工商阶层,对于新伦理派委实陌生,只含糊地知道他们的主张而已,如今才知道,新伦理派里还有这许多激进的主张,譬如这吴生,他就认为,男女只要年满十八,达到了生理上的成人,就完全可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顺应自己的需要,投入活跃的交往,只要是两厢情愿,完全没有任何可以指责的地方。
从他签署的同意书来看,吴生是知行合一的,完全践行了自己的主张,并且平日里还比较高调,经常和一些看不下去的同学大声辩论,这些同学之中,有男有女,大概都可算是他的仇家,再要说的话,那些签了同意书的女子,她们中倘若并非是隐晦从事陪侍工作,而是正经想成亲的,在发现吴生的主张之后,会不会因爱生恨,前来寻仇呢?
“也要考虑到有人想来窃走借条,被他发现,双方起了冲突的可能。屋内的柜门有很多处都是临时被打开的,吴生一人居住,他不拘小节,细软也少,很多柜子角落都有尘迹,从灰尘来看,在凶案当夜或者之前一点时间内,很多柜门都被打开了,不过,倒没有采到指纹,也没有发现血迹。”
负责勘探第一现场的更士姓张,一手痕迹学是非常老道的,已有近二十年的造诣了,他是临城县时期就入更士署的,师从如今的更士总署许署长,一般的杀人案都轮不到他出手,这一次也是为了表示署里的重视,才立刻派出了张主任来。张主任道,“从现场的血迹喷溅方向,还有伤口的深浅、位置来看,凶犯是男子,受害者身高一米六八,在南方男子中算高挑的,他的伤口在心脏侧上方,这个高度,要把凶器使得顺手,凶手肯定比他高,至少在一米七五以上。若这人没有和个高女子交往的癖好,那凶手应当是男人。”
牛均田虽然也去警察学院进修过,但痕迹学培训班没捞着上,他对痕迹学,是非常向往崇慕的,听得非常入神,频频点头记着笔记,但也不会因此就怯于说出自己的观点。“此言有理,但也要考量是一些女子,另外再交了相好,新相好对这人感到妒忌,彼此发生纠纷之后,前来寻仇的可能。”
社会关系这么复杂,这案子实在是不好破,只好从身边人开始问起了——这房东是一句话也答不上来的,他是建筑队的大工,也是外地人,说起来也巧,他当时就在这附近盖大学呢,因为做大工收入高,这些年来自己也积攒了一点,便四处凑钱,买了地皮的使用权,盖了一栋二层小楼,因为他自己是行内人,建筑质量不错,布局也很合理。建成之后,立刻就租了出去,房东自己原来也住在里面,那时候是隔成好几间出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