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也是第一次如此清晰地意识到这个世界的荒谬:多奇怪,他们是为了救灾来的,但首先要锻炼的,却是眼睁睁看着生命在面前流逝的狠心。
葛谢恩对救灾队的理解,是渐进式的,她直到这一刻才真正地理解为什么救灾队员都有点儿愤世嫉俗,因为她也受到了这些队员所承受的,可以说是极其残酷的伤害。她让自己闭上眼不要去看,不要去看那些人影中明显幼小且孱弱的身形,两勺面汤——救不活的,一个快饿死的孩子,两勺面汤怎么够呢?
为什么非得是她来见证这些,承受这一切呢?
或许是在外界受到了太多的刺激,她对于外在的残酷已经有点麻木了,转为了完全的自我中心,入睡前,葛谢恩几乎对于自己所承受的一切重压而有几分愤愤不平了,她不禁也埋怨起了组织局——为什么要把她送来这里呢?难道仅仅是因为她不知天高地厚,做了那样的要求,以至于决定给她一个下马威吗?
这天晚上,她理所当然睡得很浅,葛谢恩在凌晨猛然惊醒,发觉自己脸上一道道发紧,伸手搓了一下,似乎是在夜里干涸了的泪痕,她这才知道自己睡着后或许是哭了。她茫然地在曦光中眺望着台阶下静谧的晨景,数千人横横纵纵地睡在荒地里,处处都是篝火的残烟,有些黑乎乎的人影在远处蠕动着,葛谢恩慢慢地意识到,他们好像是在偷东西。
但是,她也没有力气和愿望制止他们,葛谢恩只是木然地凝视着这一切,在数十步之外,有个人影动了一下,爬起身来,往他们的方向看了一眼。又从地上抱起了一个小小的,软绵绵的东西,慢慢地往水边走去。葛谢恩望着他的举动,几乎没有意识到他在做什么,直到看着这个人,把那小小的身影抛到了河水之中,她的双眼才猛然睁大了。
这是他的孩子——这孩子死了——
思维就像是在泥地里推动着的独轮车,慢慢地赶上了双眼:这个人——他虽然无法阻止自己的孩子被饿死,但却也不想让他成为自己又或别人的食粮,所以只能悄悄的,在深夜中忍耐着,不敢发出一声痛哭,于日出以前,把孩子送到河水之中——
她看着那道身影徘徊着,似乎拿不定主意,是否也要没入水中去,结束这无边无际的绝望,但最终还是翻过身来,蹒跚地回到了自己的宿处,抱着膝盖蜷缩起来——葛谢恩现在已经能明白这个姿势的意义了,这个姿势可以让膝盖顶住自己的胃部,这样就没有那么饥饿了。
人类,真的是最奇怪的动物。她茫然地想,有时候,人性竟可以克服最本能的饥渴,让他们在绝对的烧心的饥饿之中,仍然做出明显不符合利益预期,甚至自相矛盾的行为,这个人明明还想活着,却依旧亲手把可以交换来食物的亲人送入了河水中,即便,他还是这样地想活着——
“真是不该。”
李苟盛不知什么时候也醒了,他似乎也和葛谢恩注意到了一样的细节,而如此平淡地评论着,葛谢恩骤然转头看着他,李苟盛也看了她一眼,表情没什么波动。“抛尸会污染河水,现在这条大河是所有人的饮用水来源,应该尽量避免任何污染水源的举动。”
尽管如此,他毕竟也没有阻止这即兴的水葬。葛谢恩和他对视了一会,竭力地隐藏着自己的绝望,但成效不是太好,李苟盛对她微微地点了点头,像是对她的情绪表达理解和宽慰——葛谢恩委实是不知天高地厚了,她做出要求的时候,并没有想到,最艰苦的地方并不仅仅是□□所受的辛苦,还有心灵所承受的,几乎是摧毁般的灾害。她今年才堪堪十六岁,她怎么能承受得住这些!
是的,李苟盛也赞成葛谢恩的感慨,但是——已经无法回头了,葛谢恩打了鼠疫疫苗,已经进入了灾区,她只能继续往前走去,李苟盛也不会允许她把责任丢开手。归根到底,这也是社会的真实,或者不如说这才是广袤大地上,除了买活军所在的那幻梦般的桃花源之外,所要面对的真实。葛谢恩的父母,李苟盛……太多太多的人就是从这样荒芜的绝望中顽强地挣扎着活了下来,甚而连六姐也是这般灾民的后代,在年幼时也经历过这样的跋涉迁徙,葛谢恩凭什么觉得这是她不该承受的东西呢?
不知不觉,眼泪又滑落了下来,在曦光之中,葛谢恩无声地落着眼泪,她的肠胃是饱足的,可却依旧感到了一股钻心的空虚与饥饿,好像有一部分的她,也被抛到了河水之中。她知道这一辈子她将永远不能释怀如此的疑惑:昨晚当她饱餐着压缩饼干时,那孩子是否正在夜色中,贪婪、饥饿而又向往地望着模糊的火光,望着她,是否在对于美食的憧憬之中,双眸倒映着她的身影,慢慢地合上了眼睛。
她知道,过去的葛谢恩就在这火光中已永远的死去,可葛谢恩也别无选择,她只能不断地不断地往前行,行到更深的绝望之中。她所在乎的、追逐的,执着的,都再将和从前不同,她依旧不会说从前的执着是错,可现在她已经知道了,有太多东西比那些执著更加重要,她想,为什么人生在世,要承受这样的苦难?什么道统是否纯正,什么坚信,眼下她已再不在乎,葛谢恩只是迫切地想要知道,有没有什么办法能把这些百姓中灾害中解脱——少死一个人吧!哪怕只是少死一个,都是好的!
买地……如果把这些地方纳入买地管理……
这个从前她不会赞成,认为并不现实的想法,一经冒出,便立刻迅速滋长了起来,葛谢恩带着一股全新的感悟来看待这个想法:对啊!的确!如果本地是由买活军管理的话,其实很多悲剧都不会发生——太多因素简直不胜枚举!不管怎么说,买地总比老衙门要好得多了!实际上最大的救灾办法是显而易见的——
那就是,想方设法促成北地归于买活军管理,让六姐真真切切地一统华夏,成为天下的主人!
第1083章 .虎牢关破
“灾民的底子, 算是盘出来了,但要说率领他们往回走,经过晋阳、京畿去到天港, 我估计还是困难, 现在救灾队有点两难了——”
“我们带来的物资, 大多都和鼠疫有关,粮食不算太多,和怀州一带的需求错开了。这些灾民我们也分头盘问了, 都是饿的, 暂时没听说有传开鼠疫的迹象。”
一个人两勺面汤, 当然不是白喂的, 换来的是救灾队这里需要的情报,这些都是虎牢关守军不甚了了的, 守军对于灾民, 没有丝毫接触的兴趣,当然更不会关切他们是为何跑到这里来的,只是因为听说山阴闹鼠疫, 便畏之如虎, 完全不敢接近。这些灾民的心情当然也非常苦闷,救灾队一来, 其中少许还没有饿得说不清话的灾民,便迫不及待地对他们诉说起来了。
“不敢往北走, 是因为听说北边旱情也重, 而且还有疫病, 所以想往南来碰碰运气。有对疫病的恐惧在,想要领着他们,经过泽州而去晋阳, 基本是不可能的——其实就算是他们愿意,我们也拿不出这么多口粮。现在看,转道从京畿入晋阳,似乎是唯一的办法了。”
第一日,救灾队留了几个人在城门外驻守,其余人又用吊篮拉上去开会,大家把情报汇总在一起,很快得到了一个不怎么积极的结论:“似乎也只能如此,即便我们把物资拉到天井关,一路上没有灾民抢掠,但泽州的情况也完全是未知的。”
“如果泽州本地已经完全失去秩序,或者有新的地方武装暂时掌权,我们基本上也是寸步难行了。如果我是泽州之主,不管是州官也好,还是山大王也罢,知道这里运的是鼠疫疫苗和药物,我也一定会扣下来,叫晋阳那边拿粮食来换!”
对于这样负面的猜测,没有多少人反对,葛谢恩一边拿热毛巾擦脸,一边也微微点着头,深以为然——只是城门之隔而已,几乎就是两重天地了,城门下,为了一口吃的,一点燃料,人们甚至愿意用身体来换,而肯这么换的人都不多。都饿到头了,谁还有色心?可城门内,吃喝不缺,甚至还能烧热水给大家洗漱擦身,也感觉不出有多少干旱的迹象。
“我也是给大家交个底——晋阳的粮食是有的!”
在一起开会的,除了救灾队之外,还有莱芜的医疗队、晋阳范家的镖师队伍,面对如今的局势,大家也是畅所欲言,几个镖师在李苟盛等人转去目光时,也是一咬牙说了实话,“如今的局面虽然艰难,但说实话和几十年前比,又好得多了——便宜的粮食,那是有的!只是要找路运进来而已。不像是从前,没有就是没有,天下都缺粮,上哪说都没用,那这些人就是非得饿死不可了。”
买活军的存在,其实已经给华夏提供了极大的挪移余地,来自南洋那源源不绝的廉价大米,在买地是只配做穷人的吃食,或者拿去做米粉,有钱人家都不屑吃的,可在灾区那就是比金子银子都更宝贵的东西。只要能维持住晋阳——天港商路,维持住矿产——大米贸易,那么,晋阳不管遇到什么程度的农业减产,其实都可以应付过去。
他们现在面临的主要问题,还在鼠疫上,鼠疫造成的减员,以及移动上的顾虑,把这条通道的效率给滞涩住了,因而,晋阳附近的灾民也有饿死的风险。
也是因此,救灾队带的主要是鼠疫疫苗,他们的初步计划,是在晋阳周边先培养出一支不怕鼠疫的小队,由他们去走街串巷,下到村落里去讲解疫病的原理,灭鼠的作用,组织村民灭鼠、焚尸、隔离病人,搬运赈灾物资。救灾队在其中起的是一个穿针引线,培训上的作用,很多事情是交给范家去做的。
至于粮食的供应,这也不用救灾队操心,范家有积蓄,也有组织,而且愿意倾囊而出,即便说今年的矿产全换成粮食,发给周边百姓了,他们也愿意去做。这背后不管有什么考虑,但积极作用是明显的——泽州就是少了这么个有觉悟的范家,不然或许不会到这个地步。
当然,从地理上来考量,这么要求也有些苛刻了,泽州往海边,先要翻越南太行道,还要横穿整个中原,再经过一些山阳的受灾区域才能到港口,交通和晋阳比还要更加不便,而且,本地的农业相对发达,那也是相对山阴其余贫瘠地段,总产量肯定是无法和南洋相比。
可以想象,泽州的富户最多也就是一些地主,不会存在范家这样巨无霸级别的大商,他们的积蓄也是有限,肯定不够供应本地的粮食。李苟盛甚至提出了更可怕的可能,“或许泽州的富户之家也早覆灭了,饥民在混乱中无意识地造成了更大的浪费。我在盘问灾民的时候,有几个人是说,他们已经是去把乡间能吃的都搜刮过了。”
饥民造成的浪费,指人在极度饥饿的情况下,尽一切可能带走粮食,却又在半路因为打斗、乏力等,把粮食抛弃,以至于其被污染磨损,不能再食用的情况。
这是在灾区常见的事情,尤其是前后持续数年的大灾区,必然会出现这样讽刺的现象,一面是粮食的浪费,一面是大量人饿死,小部分人因为饱食粮食不能消化而死,一窖粮食先先后后可以死好多人,主人死了,来抢粮食的人也死了,余下赶来的饥民,看到泥地里被碾碎的无法再食用的黄米,绝望地哀哭等死。
除了葛谢恩对这种事情适应不良,直皱眉头之外,其余人根本是司空见惯了,语气都没什么波动,顺着李苟盛的话往下说,“如果是这样的情况,那泽州几乎是没救了。只能等晋阳缓过来之后,再往南走去救援。现阶段晋阳肯定无余力顾及这里,泽州也不可能让他们插手。来自疫区的支援,他们敢收吗?”
这肯定是不敢的,而且,晋阳是救灾优先级的最上层,理由也很简单:不考虑物资,晋阳的战略地位,乃至于他们的矿产。就说一点就足够了,晋阳有范家,依旧维持着岌岌可危的秩序,而救灾最需要的就是秩序!
同样是一份力量,投入有秩序的地方,能发挥百倍效果,可能晋阳就这样缓过来了。但投入到无秩序的地方,什么结果都看不到,甚至自己都得牵连进去。
如此,大家也很快做了决策:折道,在中原道去京畿,从京畿走晋阳——天港走廊进晋阳,这时候无暇考虑政治影响了,必须尽快把物资送入疫区。早一天到晋阳,救活的或许就是数千人命。
“那……虎牢关这里的灾民,我们就不管了吗?”
不论是莱芜还是晋阳的人员,甚至包括敏朝京城来的特科特派员,都听李苟盛的指令做事,李苟盛一声令下,大家立刻就忙碌了起来,还在城门下驻守的救灾队员,也整顿物资,被吊篮拉上城头了。这在城下颇为引起了一阵恐慌,灾民们本来已经按昨日的规矩跪好了,等着那两口续命的面汤,见到队员们上吊篮,而且还在收拾帐篷,一副要动身的样子,都忙对着吊篮跪拜哀告起来,这尤其是以那些昨日出面维系秩序的灾民为最,他们很多人都在干嚎,似乎是看着昨日才刚刚降临的,那一点微末的希望,就这样离自己而远去了,受到了比原本浑噩等死更重大的打击。
这样的场面,就算是石心人见了也遭不住,葛谢恩看了一眼,便忙背过身去,心跳得厉害,好像有人在她肚子上一拳又一拳地殴打着,让她有点想呕吐的冲动——但她拼命地强忍着,因为她刚吃完了早饭,而葛谢恩这辈子都再不愿意浪费粮食了。
“大人!大人!”
救灾队员们的脸色也不好看,大家的动作虽然没有迟疑,但脚步是滞涩的,就连最该为救灾队放弃泽州,直取晋阳的决定而庆幸的范家镖师,面上也浮现出了不忍之色,甚至有人几番欲言又止,想要回去喊上几句话,却都被李苟盛的眼神制止了。
城门内的兵丁们,三三俩俩地聚在一起,眼神复杂地望着他们收拾行李,组织马队。汜水县令得到消息,也匆匆而来,扎着手似乎不知如何是好——救灾队要走,这是好事还是坏事呢?或许是好事,因为救灾队或许会要求虎牢关开门放入灾民,而这责任是他承担不起的。
但是,他们带来的物资,就这么全都带走了么?难道……不留一点下来?这样,或许也可以给灾民们赈济发放一点——或者守关的兵丁们也能饱餐几顿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