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活

买活 第543节(2 / 2)

“通古斯不行,”谢双瑶很快否认了,“通古斯资源富饶,而且距离华夏很近。”

那么,难道卫拉特距离华夏就很远吗?从地理来说,卫拉特和通古斯比还要更近一些,宝珍不免有些不解,她也难得大胆地发表了看法。“资源富饶,更能养活自己,那卫拉特本为贫瘠之地,察罕浩特遗民过去以后,口粮压力也就更大了,那……”

那么,难道不会又聚集起来,想着要打富饶东方的主意吗?毕竟过去的,可都是遗民中的死硬派,始终怀抱着鞑靼人那套打草谷想法的人,有吃有喝还好,吃喝不能保障的话,怎么确保延绥边患不再重演呢?

当然,到时候边患的可能不会立刻就是延绥,会有土默特、察哈尔等草原来承受第一波骚扰,算是有了缓冲,但怎么看,这也不像是买地惯常解决问题的方式。这就连宝珍都能看得出来,并因此很不解——

说实话,到现在为止,接受现实,愿意去苦叶岛和黄金地的遗民贵族陆陆续续也都有了,但愿意去卫拉特的还是一个没有,就是因为土默特和卫拉特也有来往,知道那里的日子如何,根本就看不上那里的草场,甚至不知道六姐把这个方向列出来,有什么意义。

“这个问题问得很好,你开始进入工作节奏了。”

谢双瑶也没有卖关子的意思,而是爽快地回答,甚至还夸奖了宝珍几句,同时,在这几年来很罕见的,她的回答比问题要长得多,甚至一下把视野给拉大了,上升到了整片大陆。

“吃不饱,喝不足,就没有办法,要去抢别人的。不管说正确不正确,这就是如今世界上正在发生的事儿,边患是源源不绝的,解决了察罕浩特,把林丹汗的积蓄拿出来,只是渡过了第一个难关。”

“因为吃不上饭的人,现在于北边非常的多,在整个草原的北面,还有罗刹国,西面那就是欧罗巴了……这些国家的日子也不好过,他们如果都来了草原,我们该怎么办呢?吃不上饭的人越来越多了,可林丹汗只有一个,再也没有哪个大汗,能拿出这么多的私蓄。”

“如果草原上又来了一波一波吃不上饭的强盗,就很讨厌了,牧民们没法放牧,要说把他们都安置起来,也没有足够的粮食。这些人聚在一起,迟早都会再来打延绥的主意,九边的州县有这么多,只有千日做贼的,没有千日防贼的,难道还要重新整修长城,把华夏的安全线,圈得越来越窄吗?”

“六姐的意思是……驱虎吞狼?引敌自乱?”

宝瓶已经有点明白过来了,她的双眼微微发亮,迫切地探着身子,似乎已经被这样谈笑间,部署整片广袤大陆局势的感觉给完全迷住了,“让那些最野蛮,进攻欲望最强的遗民……不,不仅仅是察罕浩特遗民,各部那些不服从买地规矩,还想和从前一样用刀子说话的乱民,都去卫拉特……”

“日子过得不好,这些人就只想着去打草谷,可东边的草原,是华夏盟属之地,他们也都是亲眼见证着老汗从城墙上跳下来的,这辈子都不会有胆量再次东犯,如此的话……”

“日子怎么过,都是个人自己选的。”谢双瑶又喝了一口热可可,把煤气炉的开关稍微拨低了一点,帐篷里已经有些热了。“他们要觉得卫拉特的日子过不下去,情愿到黄金地和苦叶岛去,那也可以,反正面上刺字者,各地衙门见之即捕,也蹿不到别处去,倘若卫拉特看管不力,让他们回到草原做马匪,各部台吉对这些刺字人也有处置权。所有不老实的人,只要不犯大罪,想要老实过日子了,我们始终都要留出一条悔改向上的口子来,让他们有地方可去。”

“至于说,若有些人还是草原上弱肉强食的老一套,吃不了饭,一定就想要去打草谷的话……那我们的要求就是,不管你怎么样,别来打我们的地盘,别来动我们的百姓。”

“东边不能来,他们要去哪里寻觅下一个积蓄甚多,足够让人吃饱的,林丹汗一般的人物……离开卫拉特会去哪里,那我们也管不了了。”

“还有,黄贝勒那里,这一次也可以让迁徙过去的遗民给带个话了,当年他说要西进的时候,也说了卫拉特只是个跳板,最终目的是在更远的西方,怎么在卫拉特一屁股坐下,就不挪窝了?一转眼,十年都要过去了,卫拉特难道是什么好地方吗?随着气候变冷,将来日子还会更难过的,告诉黄贝勒,要是不想那时候坐困愁城,去通古斯给弟弟挖矿,那最好现在就借着鞑靼遗民的加入,做点有气魄的长期规划了。”

珍、瓶二姐妹,已经完全被谢双瑶的这个规划给迷住了,不说成效如何,至少这个计划,缓解了她们心中的一个隐忧:察罕浩特的倒下,只是解决了草原的燃眉之急,但倘若气候大趋势不变,这片地方要说能永远就此太平下去,也不现实。

原因是显然的,此处对华夏来说是北面,可更西北处还有很多人吃不上饭,也在迁徙那,罗刹人受到气候和人口的压力,都翻过山脉跑到通古斯来了,难道通古斯距离草原就很远吗?这两处也算是邻居了!

华夏人南下了,鞑靼人跑去占他们空出来的地方,鞑靼人迁徙以后,人口减少,剩下的人口能否护住草场,在远方来客的觊觎下保住地盘呢?如果不能,那在草原做吏目就是很危险的事情了,宝瓶的遭遇未必是个例,极有可能一再重演。

在严酷的气候下,战争与冲突,似乎是这时期所有地方都躲不开的基调,可随着六姐的几句谋划,一条新的道路突然间就出现在了两人眼前:如果一定有人要死,很显然,大汗死、大将死、大贵族死……这些占有巨大财富之人,他们的败亡是收益最高的。

死一个人,足够让好多人吃饱,这不是,死了个林丹汗,少了个察罕浩特,草原上的冬天就不难过了。与其防范着西北方蛮族东来南下,来挤兑本地平民的生存资源……为什么不把思路打开,就用买活军多次重复过的惯用套路,以轻徭薄赋为许诺,分领主家产为诱饵,让平民百姓站在自己这边,主动打到这些潜在乱民的老家和根基处去?

这么一来,根子上就断了北方的边患,否则,如此无穷无尽地重复下去,边患是永远解决不完的!走投无路之下,新的察罕浩特也会在受到外来者挤压的鞑靼人中源源不绝地诞生出来。一边是解决源头,一边是疏导多余的人口,才能让草原维持稳定安宁——草原安宁了,北方才能安宁,才能缓出手来,专心地解决连年的灾荒问题!

“此计大妙!”

要说夸赞,瓶子能连续说上几个时辰也不会厌倦,但她也知道,六姐时间有限,马屁一两句就够了,更重要的还是查缺补漏,她情不自禁地从盘腿变为跪姿,膝行了几步,险些都要抓住谢双瑶的腿了,这才惊觉失态,往后退了一下。“只是,如此一来,黄贝勒一脉的兵员素质,可就相当要紧了,否则,若不能成事,或者把欧罗巴方向搅和得一片大乱,不能打下真正的富储者,反而去掳掠那些没有油水的百姓,令民不聊生,流民顺着他们的方向进入卫拉特,那反而坏事了!”

“——这么看,领着那些愿意去卫拉特的桀骜遗民动身的察罕浩特贵族,人选就至关重要了。此人非得才能过人,可压得住场子,又有极大智慧,能悟透六姐真实意图才好……”

瓶子说到这里,也是忍不住皱起眉了,“如果不是我们姐妹,和察罕浩特的百姓有杀死大汗之仇,我都恨不得毛遂自荐!这个人相当要紧!非得是六姐的心腹,才能胜任!”

这话算是说到了点子上了,也隐隐地点出了谢双瑶现在的软肋,搞得她苦笑一下,也是忍不住吐槽了起来。

“心腹,心腹,问题是我哪有那么多心腹?把我心挖空了分子化,估计都分不出这么多心腹,散布到各地去。可着米做饭,有谁用谁了——宝珍,你去问问囊囊大福晋,把话略微坦白地说一说,拿一拿分寸,看看她估计着,愿意去卫拉特的人有多少,如果人太少,其实也改变不了什么,黄贝勒可能还是没有足够的底气西进。如果人是有一些——至少有个几千精兵呢,那就真的是需要有个精明人去带一带了。”

“再问问她,如果让她在黄金地和卫拉特之间选的话,她会选择哪一处。”

谢双瑶打开手机,看了日历一眼,决定道,“给她几天时间考虑吧,三天后,拖拉机翻完城里的地,我会带一百人先回京城,我估计这边扫盲班半个月内可以结业了——”

要说半个月内都通过买地标准的扫盲班课业,这是不可能的,粗通汉话其实也都根本做不到,但冬天马上就要来了,拆城的活干完以后,不赶紧上路,难道真要让人冻死饿死在老城里吗?

这结业标准,肯定也要灵活地调一调,用些话术忽悠一下遗民,再说什么到了目的地还会严格考核一次等等,让他们在迁徙时加倍努力地学也就是了,谢双瑶扭脸看了专职秘书一眼,见角落里的她会意地点了点头,示意自己会把思想传递给现在充当教师的随行人员,这才继续对科尔沁姐妹交代道,“三天后,离开之前,我会给囊囊大福晋半个时辰,她可以把握机会,说说自己的想法,再选择去向。”

“去卫拉特,也是开疆拓土,不过我估计她可能得和黄贝勒联姻来巩固自己的地位,加快融合。去黄金地,也是开疆拓土,就是处处都要依照买活军的规矩,恐怕族人会难管些。”

不管是哪里,其实都缺人,而且尤其是缺有才能有智慧的人,谢双瑶看着宝瓶那双闪闪发亮的双眼,暗自一笑,心想没准宝瓶会把囊囊大福晋忽悠去卫拉特,毕竟,似乎她对黄金地是很有向往的。

好啊,如果是自己愿意去,可比被派去的要好多了。看,这不是一箭双雕,同时诱惑了两个人吗?谢双瑶心底觉得这事儿很妙,妙就妙在好像总有一个人要和黄贝勒政治联姻,但面上自然不会戳穿,而是淡淡地道,“我这个人,一向是很尊重个人意志的,只要是有能力的人,我都会提供充足的选择和机会,愿去哪里,就看她自己选了。”

第1138章 能者多劳

“用圣洁的花露——当茶,让你先享用,哈哈——在您的眼中——哈哈哈,长生天啊,我找到了安详——”

几乎是刚一大早,太阳才在天际线边露了个头,在辉煌的朝霞下方,嘶吼般的歌声,就响了起来,小小的毡包就如同野花,在草丛中一朵朵地含苞熟睡着,也被这粗哑的动静给惊动了,相继开放了起来,幕布被撩起了,水桶中的薄冰被打碎了,水瓢往下一舀,哗啦啦连着薄冰一起,舀起来倒进大锅里,脸还没洗,先把炉子拨亮,牛粪饼塞进去,帐内很快就传来了熟悉的烧燎味道。

枯黄的草叶上,凝着的白霜,被牛皮靴踩过,发出了咯吱咯吱的声音,伴着有些不耐烦的抱怨,“疯子又在喊什么呢?吵人睡觉!谁把他的塞嘴布给取出来的?”

“估计是昨晚没塞好,自己吐出来的吧,你顺便把早饭送去,让他上路前也吃顿饱的,吃完了再塞上嘴。快点的,回来还得收拾呢,一会公审结束,下午就出发了,你穿什么衣服?余下的我给你打到包袱里去了。”

“我就穿身上这件,别的你就都打进去吧!——这总算是要回了,也好,在京城至少还能有个房顶,这鬼地方,冷风是真刺骨,每天醒来浑身都是僵疼!老张,你给我姜茶泡上,多给点红糖,一会我喂了牲口回来就喝!”

“知道了!”

袅袅的青烟,在草原上一条条地,犹如面条一样,又长又直,拔地而起,到了极高空都还一根根的,混不到一处,只有少许烟柱,被疾飞过的无人机打散了,产生了些微的形变。这恰恰说明了天气还不是太冷,还没有起北风,才有这大漠孤烟直的一幕。只是对于久居南方的客人们来说,在草原的深秋野宿,已经艰苦得让人有些难以忍受了。

但是,对本地的原住民来说,眼下的天气最多只能算是凉爽,他们应对起来仍是相当从容的,甚至还能赶在更冷的气候到来之前,着急忙慌地迁徙上很长一段距离。从无人机的这个高度往下看去,不论是城里还是城外,蚂蚁一样的小人们,都已经纷纷从毡包中走出,忙碌了起来:

平板车连成一条线,就像是蚂蚁组成的长队,在城外走了一段,又停驻了下来,很显然,今天预备要上路的,不仅仅是城外的客人,还有城里的百姓。他们似乎都准备在公审结束后,就立刻上路。城外的帐篷已经在拆了,陆陆续续地少了一小半,剩下的帐篷,很多都带有明显的鞑靼特征,这是要留下来收尾过冬的联军首领们,就在昨天,表彰大会已经开过了,土默特的草场初步被分配完毕,这些首领们和他们分到的战利品,就留在了原地,等着族人们前来加入他们,到新草场开始游牧。

一度萎缩的牧群,现在可以重新计划着壮大起来了,大家的草场都有所扩大,这令联军大为喜悦,城外的氛围相当的活跃,而城内的百姓也忙得厉害,他们有些人已经准备上路了,那都是已经通过了扫盲班考核的非直接参战人群,大多数都选择了黄金地或者苦叶岛,因此,他们会和买活军同路一段时间。这会儿也赶在公审大会之前,做着上路最后的准备。